要进一步加大督导力度,督促指导金融机构全面提升合规经营能力,确保经营管理和员工履职行为在依法合规轨道上稳步推进,在防控好金融风险的基础上,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文龙
金融监管总局8月16日发布《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提升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水平,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众所周知,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而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其合规管理要求高于一般企业。过去,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制度约束,一些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合规经营缺乏集中统一和权威管理,甚至合规管理部门和合规岗位承担了与合规管理相冲突的其他职责等,使得合规管理形同虚设。
从当前金融机构经营发展来看,合规管理不仅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金融机构只有强化合规管理,坚守依法合规经营的底线,培育合规文化,引导员工增强合规意识,不断提升合规经营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维护股东、员工、客户等各方利益,也才能防控好金融风险。
总体看,《办法》凸显了以下几大亮点:
一是全面要求金融机构设立首席合规官。原银保监会在2022年8月发布的《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中明确,理财公司应当在高级管理层设立首席合规官。除此之外,监管部门没有对其他金融机构做出设立首席合规官的要求,也缺乏对合规管理的系统规定。《办法》首次全面要求金融机构设立首席合规官,明确金融机构应当在机构总部设立首席合规官,在所设省级(计划单列市)分支机构或者一级分支机构设立合规官。同时,在合规管理职责中明确了董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首席合规官及合规官的设置与职责,以及合规管理部门的职责与分工。此举能够有效发挥首席合规官、合规官以及合规管理部门在合规管理方面的职能作用,使其专司合规管理之职,专负合规风险之责,确保了履职的独立性。
三是明确三道防线的合规管理框架。《办法》要求,金融机构应当建立三道防线的合规管理框架。金融机构的各业务及职能部门、下属各机构履行合规管理的第一道防线职责,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部门履行合规管理的第二道防线职责,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部门履行合规管理的第三道防线职责,并确保三道防线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有效履行合规管理职责,形成合规管理合力。合规管理三道防线与今年7月1日实施的《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要求建立的操作风险管理三道防线相互衔接、一脉相承,凸显了制度的一致性。三道防线的确定,使权责更加清晰,有助于部门之间做到有机统筹、有效衔接,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能力。
四是突出合规文化建设。合规文化建设是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办法》要求,金融机构应当深化合规文化建设,确立合规从高层做起、全员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等理念,明确合规是全体员工共同的责任,营造不敢违规、不能违规、不想违规的合规文化氛围,促进金融机构自身合规与外部监管有效互动。这有助于金融机构将合规文化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培育合规文化,以此促进合规管理工作深入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监管制度和要求关键在于如何抓好落实。各金融机构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构建完备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已成为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金融机构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办法》规定,健全完善合规管理制度,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切实强化合规管理,守住依法合规经营底线,提升依法合规经营水平。
此外,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对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将合规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金融机构综合评级的重要依据,通过采取各项有力措施,推进《办法》落地实施。进一步加大督导力度,督促指导金融机构全面提升合规经营能力,确保经营管理和员工履职行为在依法合规轨道上稳步推进,在防控好金融风险的基础上,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