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教师在内的长期站、坐的人群,正是静脉曲张的高发人群。分秒之间,腿上“青筋”渐显。
今天,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为大家带来超实用科普,弹力袜怎么穿才有用?弹力袜是不是女孩子穿的丝袜?
什么是弹力袜?
在我国古代,从事体力活动的行业比如镖师、挑夫等有着打绑腿的传统。
在西方,最早的压迫治疗来自于古希腊有“医神”之称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他在公元前4世纪就描述了使用压迫绷带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所致的溃疡。现代的压力梯度弹力袜,是由一位名叫康拉德·乔布斯特的机械工程师发明的,他患有严重的静脉曲张,并发生了静脉溃疡,有一次偶然间他站在游泳池中,发现静脉曲张所致的肿胀等症状得到了缓解,于是他制作了通过将袜顶部到脚踝的周长逐渐减小的梯度压力弹力袜。
怎么选弹力袜?
既然静脉曲张需要穿戴医用弹力袜,那医用弹力袜该如何选择呢?以下几个关键词,要记在心尖尖上哟。
压力
根据2021年血管压力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将医用弹力袜按照施加于足踝表面的压力级别分为以下5级:A级10~14mmHg(1mmHg=0.133kPa);Ⅰ级15~21mmHg;Ⅱ级23~32mmHg;Ⅲ级34~46mmHg;Ⅳ级>49mmHg。
其中A级弹力袜适用于高危人群,有腿部沉重感的无静脉曲张人群,主要起低压预防作用。
I级适用于轻度水肿,伴蜘蛛网状静脉曲张,有腿部沉重感,从事长期站立或重体力活动的高危人群,如教师、柜台服务员、护士等。主要起预防及辅助治疗作用。
II级适用于单纯性静脉曲张、轻度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妊娠期静脉曲张合并水肿(必要时可用III级)、静脉曲张术后(必要时可用III级),足部或膝关节炎,常用于不太严重的静脉曲张。
III级适用于重度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小腿溃疡、创伤后综合征、血管发育不良、深静脉功能不全(必要时可用IV级),淋巴水肿等,常用于程度较重并伴有溃疡的静脉曲张。
IV级适用于水肿伴组织硬化、皮下组织炎、不可逆性淋巴水肿等,常用于淋巴回流障碍。
长度
用过弹力袜的朋友,可能就会发现,这种袜子是有长短之分的,那么到底要怎么选择呢?
弹力袜一般分为长款弹力袜(包裹大腿)、短款弹力袜(仅包裹膝下小腿,可包裹足部)、弹力裤袜(包裹腰部、大腿、小腿及足部)等,分别针对不同肢体节段有症状的患者。
至于如何选择,可根据自身的实际病变部位来选择,或是咨询血管外科的医生。
弹力袜能预防和治疗静脉曲张,那是不是24小时都戴着更好呢?
其实不然,就像火锅好吃,你也不能天天吃、顿顿吃是一个道理。
一般情况下,医用弹力袜原则上仅在白天腿部承受站立位体重时才需要穿戴,也就是说早晨起床时穿戴,晚上入睡前脱下。
但是,对于刚完成静脉曲张手术的患者,在前14天伤口愈合时,也可日夜穿戴弹力袜,协助加强压力治疗,促进伤口愈合,在切口愈合后,可白天穿戴,夜间脱下。
代替产品
弹力袜也有各种颜色、各种长度,看起来像女性常穿的裤袜、瘦腿袜。那么有些朋友就会问了,“弹力袜”,是不是就是女性常穿的丝袜或者“瘦腿袜”呢?
非也,非也,丝袜与弹力袜有着本质的区别。
女性穿戴的丝袜或者“瘦腿袜”并不具有梯度压力的特点,不能够达到压力治疗的目的,甚至不合理设计的“瘦腿袜”还有可能导致腿部压力不均反而引起下肢肿胀。
常用的医用弹力袜替代产品有弹力绷带等,但需要经过专业医务人员捆绑,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对于日常生活中有压力治疗需要的广大朋友们来说,医用弹力袜仍然是较理想的选择。
禁忌证
医用弹力袜那么巴适,感觉像是可以人手一双呢。
重点来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穿戴弹力袜!
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患者,穿戴弹力袜可能加重下肢缺血情况,严重时不排除导致肢体缺血坏死的风险。
并且,皮肤处于炎症急性期(如蜂窝织炎、脓肿等),皮肤处于活动期(炎症未完全控制阶段)的溃疡,这两类患者也不适合穿戴弹力袜。
对于适合穿戴弹力袜的人群,许多品牌的弹力袜可能设计有硅胶防滑颗粒带,而这些硅胶颗粒可能导致过敏或瘙痒,所以,必要时选择没有硅胶颗粒带的弹力袜,或使用其他工具如纱布、手绢等阻隔硅胶颗粒与皮肤直接接触,是预防发生皮肤瘙痒甚至过敏的有效手段。
尺码选择
弹力袜的选择,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尺码选择。
一般情况下需要测量一下几个参数:足踝处周长、小腿最粗处周长及大腿最粗处周长。根据这些参数,按照尺码表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弹力袜。
值得提醒的是,弹力袜的选择一定要经过专科医生评估后才可选择使用,如果压力或尺寸不对,可能还会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