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父母指导下种植和养护1-2种常见的水培或土培植物,如绿萝、万年青、富贵竹、芦荟、仙人掌、吊兰、水仙花等,或饲养1-2种小动物,如金鱼、小仓鼠、兔子、龟类、小型狗、鸟类等;会简单使用摄像设备、测量工具等器具,以及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植物或动物的生长情况;2.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校园绿植、班级“植物角”等管理;
3.在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下参加1-2项传统工艺制作,如纸工、泥工、纺织等;
4.其他适合本学段的生产劳动。
第二学段
(3-4年级)
1.会用合适的洗涤用品清洗自己的鞋袜、内衣和书包等;
2.会正确使用卫生工具,参与教室卫生打扫,将桌椅摆放整齐;
3.会分类投放垃圾;
4.会正确使用消毒纸巾、棉球和洗手液,在公共场所能自觉做好个人防护。
5.定期整理居室里的书柜、衣橱、鞋柜和教室里的“图书角”、卫生柜、讲台桌面。
6.使用简单的烹饪器具对食材进行切配,按照一般流程制作凉拌菜、拼盘,学习用蒸、煮方法加工食材。例如:用油、盐、酱油、醋等调料制作凉拌黄瓜,制作水果拼盘,加热馒头、包子等面食,煮鸡蛋、水饺等;
7.正确使用1-2种家庭常用小电器,如吹风机、吸尘器等;
8.正确使用厨房小家电参与家庭烹饪劳动,如用电饭煲煮饭等;
9.其他适合本学段的日常生活劳动。
5.在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下参加1-2项传统工艺制作,如纸工、泥工、纺织等;6.其他适合本学段的生产劳动。
3.以校园、社区为主,参加1-2项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例如:担任学校校史馆小向导,向访客介绍学校历史等;担任运动会、艺术节等学校重大活动的志愿者,作出自己的贡献;参与社区环境维护,为他人创造更好的公共空间;为老师、环卫工、公交车司机等劳动者制作传统节日卡片;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图书、衣物、玩具捐赠活动或义卖活动等;
4.其他适合本学段的服务性劳动。
第三学段
(5-6年级)
1.通过对物品的整理与取舍,清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如清理和合理处置使用过的教科书、作业本,以及不再穿的衣物、不再玩的玩具等;
2.用简单的炒、煎、炖等烹饪方法制作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参与从择菜、洗菜到烧菜、装盘的完整过程;
3.能根据家人需求设计一顿午餐或晚餐的营养食谱;
4.通过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家庭常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空调等的功能特点,掌握基本操作方法。根据需求选择使用功能,规范、安全地操作。例如:使用洗衣机的不同功能洗涤不同材质衣物;使用电饭煲的蒸、煮、炖等各项功能满足食品制作的不同需求;
5.以家用电器的使用为主题开展活动,注意与功能改进、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安全教育等有机结合;
6.其他适合本学段的日常生活劳动。
3.邀请农业技术员、农业种植能手、革命前辈、各行业模范人物等到学校开展讲座;
4.参与1-2项传统工艺制作,如陶艺、纸工、布艺、编织、印染、皮影、木版画等;
5.参与1-2项工业生产项目,如木工、金工、电子等,进行简单产品模型或原型的加工、组装、测试。
6.根据所在地区工业生产特色、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学习兴趣等,选择适宜的产品载体,如木制益智玩具七巧板、孔明锁、音乐小门铃、音乐贺卡等,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7.有条件的学校,可充分利用所在地区工业生产企业,组织学生参观简单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或局部环节,如组装、包装等。
8.通过研讨、讲座等方式,与工作、技术人员交流劳动经验,聆听其讲述工作过程、奋斗经历等;还可通过观影、座谈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苦历程;
9.学校根据实际条件和学生兴趣,选择适宜的新技术项目开展劳动实践。例如,利用三维打印技术设计与打印小笔筒和茶杯,利用智能控制技术模拟实现红绿灯自动控制、抢答器等;
10.其他适合本学段的生产劳动。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自身兴趣与实际条件,选择1-2项现代服务业劳动项目进行参与、体验,如基于学校或社区条件体验现代物业管理,基于学校文化和师生需要开展学习用品设计等文化创意服务劳动;
2.结合职业体验、专题教育,开展具有高参与度的现代服务业劳动。例如:结合当地农产品的营销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设计家乡农产品营销方案;结合当地餐饮机构资源,开展“餐饮服务体验日”活动;结合当地银行资源,开展“银行工作体验日”活动等。建议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如聘请在服务行业工作的家长作为志愿者担任指导教师;
4.结合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老年节、教师节等,开展针对特定社会群体的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5.其他适合本学段的服务性劳动。
第四学段
(7-9年级)
1.灵活运用整理与收纳的方法,从整体上完成对家庭各居室和教室内部物品的整理与收纳。与他人合作对居室、教室进行适当的装饰和美化,设计有特色、易操作的环境美化方案。独立完成外出远行的行李箱整理与收纳,依据行程安排、天气状况准备衣物和生活用品等;
2.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个人和家庭的饮食习惯与膳食结构特点,形成调研结果。根据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饮食特点等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注意三餐营养的合理搭配。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
4.学校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大赛、表彰劳动能手等活动;
5.其他适合本学段的日常生活劳动。
1.选择1-2种优良种植或养殖品种,开展系列化种植或养殖劳动实践,如组合盆栽、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水产养殖、稻田养殖等;
2.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组织学生与农民、技术人员交流思想,沟通感情,聆听其奋斗经历、农业劳动体会等;
3.选择1-2项传统工艺制作项目,如陶艺、纸工、布艺、木雕、刺绣、篆刻、拓印、景泰蓝、漆艺、烙画等,了解其基本特点,熟悉制作的基本技能与方法。根据劳动需要,综合运用工艺知识进行设计,通过绘制规范的示意图表达设计方案,并合理选择相应的技能进行制作;
4.结合端午节、中秋节、校庆等节庆活动,开展综合性传统工艺劳动和制作,如综合纸工、编织、布艺等。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结合不同需求设计体现传统文化、当地特色的方案,并以团队合作形式完成具体制作;
5.选择1-2项工业生产项目,如木工、金工、电子、服装、造纸、纺织等,进行产品设计与加工,体验工业生产劳动过程;根据产品使用要求选择材料并制订符合人机关系的创意设计方案,识读并绘制简单的产品技术图样,根据图样加工制作产品模型或原型,完成产品组装、测试、优化;
7.选择1-2项新技术,如三维打印技术、激光切割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液态金属打印技术等。组织学生调研所在地区工厂、企业新技术的应用情况,选择某项新技术进行劳动实践体验,与技师、工程师交流某项新技术对生产、生活的价值;
8.其他适合本学段的生产劳动。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自身兴趣与实际条件,选择1-2项现代服务业劳动项目进行参与、体验。例如:结合学校食堂的信息化管理需要,为学校食堂提供基于数据分析的现代信息服务;基于当地地理、文化、历史等情况,提供旅游景点设计等现代旅游服务;针对当地某一特色产品提供基于营销方案设计的现代销售服务等;
2.利用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经验,选择1-2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校、社区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实践。例如: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学校或社区建立移动书亭、物品捐赠资源共享站,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服务更大范围的群体;参与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植物园、动物园、流浪动物救助站等公共空间与社会机构的服务性劳动,担任讲解员、特定活动志愿者等;参与社区环境治理,进行社区公园环境优化、公共健身设施维护等;参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进行疫情防控宣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