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早就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里重要的伙伴,可是人类的世界却并没有为这些宠物提供充足的娱乐休闲场所,导致很多宠物只能在家里待着,或者带去公园遛弯。好在随着宠物经济迅速升温,“宠物友好”也成了线下商业新晋流量密码,一批宠物友好型商业兴起,许多商场、饭店、咖啡馆也挂上了宠物友好的牌子,对于养宠人士来说,带着毛孩子逛街玩乐的心愿终于可以达成了。
怎么那么多“伪宠物友好”
“宠物友好”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概念,商家看到了宠物经济的巨大潜力,纷纷推出宠物友好的服务和设施,以吸引更多的宠物主人。
星巴克从2018年就开始践行“宠物友好”理念,其部分门店特别设置了宠物专属休息区,配备了牵引绳、挂钩及饮水设施,让宠物主人在享受咖啡时光的同时,也能确保爱宠得到妥善安置。不过,宠物不可以进店内,铲屎官们可以在里面拥有一个独立的休息空间,而普通顾客在门店内消费又可以不被打扰。
星巴克的宠物友好店,门口有“爪爪星盟友”标志,这个标志成为了宠物主人心中的温馨指引,象征着安心与欢迎。然而,现实并非总是如此理想化,不少宠物主人在寻找“宠物友好”店铺时,却遭遇了“伪宠物友好”的尴尬局面。
有的店,虽然允许宠物入内,但却不允许宠物落地,只能待在宠物推车里,或者被主人抱在手中,体型小的宠物抱也就抱了,如果是体重稍大的宠物,抱着它逛街跟拉练没什么区别,表面上看“宠物友好”了,实际上是主人在负重前行啊。还有的店,只允许身高多少多少以下的宠物入内,真的很替某些长腿狗狗委屈,我们家子涵只不过是营养稍微好了一点,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去啊?
如果一个标榜宠物友好的场所,但却只接受不会掉毛、不吠叫、不会乱动只在主人腿上趴着的小型犬,那称不上是“宠物友好”,充其量叫做“接受宠物”。因为如果店家真的打开门欢迎宠物,那就该跟欢迎带婴幼儿的场所一样,要准备并接受某些情况的发生。除了某些不允许儿童入内的场所之外,我们谁都不曾看到有地方“只”接受几岁以内、不会大吵大闹、不会到处乱跑不影响其他客人的孩童吧?店家最多只会要求家长多多约束自己的孩子。
至于为什么有那么多“伪宠物友好”场所,首先肯定是因为“宠物友好”这个标签可以吸引来特定人群消费,其次嘛,榜女郎认为,就像所有奇葩规定背后都有一个真实故事一样,“又当又立”的伪宠物友好店也许有着心酸的过往。
“狗有行为问题是因为主人有问题”
有的宠物主人是真的会把宠物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但他们的有些行为落在不养宠物的人眼里,那可真是大吃一惊、大开眼界、大为不解。
这不是最近有个新闻,说一位女顾客带着宠物狗到商场的一家餐厅就餐,用餐厅的筷子夹起饭菜让狗舔食,并与狗共用一套餐具。有网友称“喂了狗还放自己嘴里,我实在不能理解”“真的好恶心”。
榜女郎也是一名铲屎官,深知宠物与主人间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对于在公共场合共用餐具的行为,我虽能理解其背后的亲密无间,但这样的做法确实挑战了公共卫生安全的底线,尤其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更显得不合时宜。
面对舆论风波,餐厅方面迅速采取行动,丢弃了被污染的餐具并全面消毒,以挽回消费者信心。同时,商场也对此事进行了调查,认定餐厅监管不力,影响了消费者的用餐体验,并给予了相应的罚款处罚。
榜女郎觉得,餐厅固然有监管不力的责任,但这件事一个巴掌拍不响。宠物主人的行为无疑违反了公共卫生原则,应受到相应处罚;而商场作为“宠物友好”的倡导者,也应承担起制定详细宠物行为规范、保障所有顾客权益的责任。遗憾的是,商场在这方面显然做得不够到位。
这位女士好歹是带着宠物来正经吃饭的,有的宠物主人在看到“宠物友好”标签后,便仿佛获得了某种特权,将公共场所视为宠物的游乐场,无视其他顾客的感受与需求。
本以为这是一起“宠物不友好”事件,哪知道子弹飞了一会儿,就迎来了两级反转。咖啡厅老板还原了整个过程:四位女士带着七条没有牵绳的狗,把咖啡厅当成了自己家的后花园,乱拉乱尿,影响到了其他客人,所以他才忍不住说了“狗有行为问题是因为主人有问题”的话。
说实话,榜女郎觉得老板说这些话一点错都没有,在公共场合,宠物主人有责任约束宠物的行为,宠物敢放肆,多半是因为主人的不作为。而且这个老板的脾气已经很不错了,只是在背后小声吐槽,讲真,如果榜女郎遇到这种事情,保不准会连踢带踹把狗和主人一起赶出去。
现在这家咖啡厅还是会接待带着宠物来消费的客人,老板会为宠物准备纸尿裤和水碗,但是在大众点评上,他删除了“宠物友好”的标签,这或许是对当前宠物友好环境现状的一种无奈妥协。
榜女郎相信,每一家宠物友好店最初都是满怀热情接待宠物的,但意外事件太多,商家的规范不到位,养宠人士的文明意识不强,才导致从“宠物友好”到“禁止宠物入内”,伤了其他爱宠人士的心。
养宠不是一件私事
宠物主人渴望在更多生活场景中与爱宠相伴的心情,无疑值得理解与尊重。然而,社会的和谐共融,根植于每位成员对自由界限的相互理解与尊重之上。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有人热爱宠物,自然也有人可能不那么热衷,甚至可能因个人原因对宠物抱有畏惧或排斥情绪(需明确,这与恶意伤害行为截然不同,乃是个人权利的体现)。因此,在公共空间内,寻找并维持不同群体间需求的微妙平衡,成为了至关重要的课题,而非单方面偏袒某一群体的利益。
宠物友好的理念,其内涵远非表面上的接纳宠物那么简单。它更深层次地触及了如何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亦不忽视动物本身的感受。毕竟,宠物友好,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人类情感与便利所构建的概念。
养宠虽为个人选择,却不是一件完全的私事。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如何在公共领域内,合理协调并保护不同群体的权益,促进相互间的理解与包容。这不仅是道德层面的呼吁,更是制度设计和服务优化的实践方向。构建真正的宠物友好空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商家、宠物主人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率先行动,制定并完善宠物友好场所的管理规范,细化准入门槛、卫生标准、安全保障等具体措施,为宠物友好空间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支撑。
商家方面,如果决定打造宠物友好空间,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包括设立宠物专属区域、配备专业管理团队、制定宠物行为准则等,同时巧妙平衡宠物主人与其他顾客的需求,确保每位顾客都能享有舒适的购物或休闲体验。
宠物主人作为关键一环,更需强化责任感,在公共场合自觉维护自身与宠物的良好形象,避免对他人造成不便或干扰。同时,也要理性评估,带宠物外出是否真的符合宠物的健康与幸福需求。
真正的宠物友好,是双向的关怀与尊重,既提升养宠人群的责任意识与文明素养,也照顾到非养宠人群的感受与权益。唯有如此,宠物友好才能从理念转化为广泛的社会共识,而非挂在嘴边的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