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林路西市场内部道路较窄,环境堪忧,不少商家占道经营河南商报记者王访贤/摄
河南商报记者郝楠楠实习生邵洁洁冯馨戈
8月19日,一纸关于关林市场龙门大道西侧市场(简称路西市场)整体疏解外迁的通告,打破了路西市场5000多家商户的平静。而根据洛阳市商务局5月份一则外迁工作路线图公示,路东市场的关林商贸城,同样也将面临疏解外迁。
曾是“中国三大批发市场之首”、承载了洛阳几代人记忆的关林市场要外迁去哪儿以后洛阳还有关林市场吗
探访市场环境堪忧,处处可见关停条幅
8月19日,路西市场贴出了一则来自洛阳市洛龙区政府的通告,告知路西市场整体疏解外迁有关事宜:2019年8月31日前,关停路西市场展览路以南、关林大道以北区域所有商铺;9月30日前完成上述区域附属物的拆除;2019年12月31日前完成路西市场展览路以北至开元大道区域商铺、商业设施的关停以及附属物的拆除。
8月22日,河南商报记者来到了洛阳市洛龙区关林市场进行实地探访。关林市场位于龙门大道东西两侧,北到开元大道,南至关林路(街);路东市场以家纺、服装、鞋帽批发为主,路西市场以农资、五金、灯具、厨具、建材批发为主。此次外迁范围正是路西市场。
走进路西市场,街道上随处可见扯起的红色条幅,上面写着“8月31日前关停路西市场”,沿着龙门大道往南走,市场沿路已经支起了高4米左右的围栏框架。
河南商报记者在路西市场的皂角树市场看到,市场内部的道路较窄,两边门店面积平均三四十平方米,一楼是门店,二楼、三楼则用作仓库;多数商户在原来房屋的基础上,又搭了一米多宽的简易棚,用来存放商品等,但不少货物还是不可避免地放到了路上。
问题紧急关停市场,商户面临多种难题
“听说是让我们往华耀城搬,但现在华耀城还没建成啊,并且听说那里的门店只卖不租。”一位商户说。
一位做厨具批发的商户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自己所在的这条街上,大部分的商户都是今年5月份前后刚交过一年租金。“附近的这几家平均下来都是一年3万元左右,同时还有1万元的押金。”
回应商户可自由选择承接地,会退还8月份(含)之后的租金
关于商户提到的华耀城作为关林市场外迁承接地一事,8月19日的通告中并没有说明。河南商报记者查询发现,2019年5月20日,洛阳市商务局网站上公布了一则名为《洛阳市商务局关于2019年中心城区批发市场疏解外迁工作路线图公示》的公告,公告显示关林商贸城和关林皂角树市场(均在关林市场范围内)的指定承接用地分别为华耀关林市场和花晟物流园,其中,华耀关林市场为综合性商贸市场。
河南商报记者以商户的身份来到了华耀城。一名王姓职业顾问向记者介绍了华耀城项目目前的进展。“目前7号用地的部分建筑已经开始封顶,(预计)明年的1月份房子可以进行装修,牡丹花会期间能试营业。”
关于关林市场商户们所说的,门店是否只卖不租的问题,一名吴姓高级顾问解释称,“以卖为主。”
关于商户们提出的,市场关停之后该去哪儿的问题,焦智纯说:“现在是让商户先自由选择地方。”
从指挥部提供的信息来看,此次涉及外迁的商户有5000多家,在没有指定承接市场的情况下,能否实现统一外迁
焦智纯表示,目前指挥部也在找寻合适的承接地,把这些信息给商户,由他们自己选择。
“此外,我们找了评估公司,已经开始对门店的商品、装修进行评估,会根据评估结果,给商户们一定的搬家费用和装修费用的补贴。”
链接
关林市场承载洛阳几代人的记忆
在洛阳,关林市场四个字,承载了洛阳几代人的购物记忆。关林市场外迁,不只是牵动了洛阳商贸业的发展,更触动了洛阳人和商户们关于此地的情怀。
关林市场的形成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时期,始于洛阳关帝庙的关林庙会。
上世纪80年代,关林市场一度有着中国三大批发市场之首的称号。关林市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王杰(化名)介绍,“最初关林庙会是每月逢三(农历初三、十三、二十三)开市,后来人多了,就变成逢三、六、九开市;庙会的规模也从一条街渐渐向外扩展。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由关林镇牵头,开始对关林市场进行规划。”
最先建设的是龙门大道以东的区域,“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还没建成,地上就有很多水泥板,一个水泥板就是一个摊位,租这一个摊位七八块钱。商户们把布匹、服装鞋帽拉回来之后,不用吆喝,不用拆箱,立马就有人买走了。”王杰说。
这样的辉煌持续了十几年,成就了一批又一批来洛阳创业的人。关林市场的名声,叫响了省内乃至全国。在洛阳人的心中,关林市场也是逛街的好去处。
“但2008年之后,受电商冲击,再加上周边区域批发市场越来越多,生意明显不好了。”商户左文(化名)回忆。
除了电商冲击等客观原因,环境、市场管理、物流等因素,也限制了关林市场自身的发展。
“外迁后,洛阳以后还有关林市场吗”走访期间,这句话被商户、市民多次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