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贴的概念最初由立体主义艺术家提出,并在后来得到了广泛认可。在20世纪,拼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逐渐融入了各种不同的艺术流派,如立体主义、达达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等。通过这些流派的不断尝试和创新,拼贴从最初的实践技术手法逐渐发展为如今具有观念和纪实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关键词:拼贴艺术;当代摄影;摄影蒙太奇;隐喻
1绪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增长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达到18.73%,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现象日益凸显。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由于处在人类生命周期的晚期阶段,身体各项机能下降迅速所以患病率高、就诊次数多,从而使得老年人接受医疗影像学检查的机会较其他群体多。所以人口老龄化是中国人口变化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
本文旨在进行摄影拼贴形式的理论研究,并通过创作拼贴摄影作品《始终相织》来实践和呼应这一理论。通过从多个角度对摄影拼贴形式进行反思继而表达笔者对于拼贴摄影的进一步思考。
1.2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选题目的
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构建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笔者了解到了我国失能老年群体增长速度快,在子女就业半径延长化、家庭规模趋小化的背景下,家庭养老渐显乏力,须抓住养老服务业建设发展的机遇,探索市场化供给方式解决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
基于当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老年人面临着身体功能逐渐衰退、生理机能减退、劳动能力丧失等挑战。特别是对于那些无子女陪伴、或因子女工作、求学等原因而独居的老人,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失调和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笔者对这些不健康心理问题的特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总结。
(一)无用感。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力量逐渐减弱,到了60岁时,肌肉力量仅相当于20岁时的一半。此外,老年人的肌肉紧张度增高,手指容易颤抖,动作不再灵活,行走不便。因此,老年人往往容易感到不安和老朽,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身体机能的衰退,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变得不如从前灵活,行动也不再敏捷,许多日常事务都可以由子女独立完成,老人渐渐感到自己被边缘化,从而滋生出无用和颓废的心理。
(二)孤独感。许多子女结婚在成立新家庭后,选择让老人独自一人生活;而其他子女则在外工作或结婚后疏远了与家人的关系,不再关心和照顾老人。这种情况容易导致老人感到孤独。老年人可能会感到与外界隔绝,甚至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