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5日,昨天霜降,已值深秋。随着城里的公共浴池一个个关张,冬天爱泡澡的老年人想找个便宜舒服的澡堂子成了一种奢求。记者发现,近来有不少居住在城西的老居民,都爱坐公交到长辛店的浴池泡澡。这里泡个澡,只花八块钱。
城里的“浴池”早已仅留其名,成了动辄几十块钱门票的洗浴中心。而在杜家坎到长辛店大街,沿途还能找到多家老式浴池。“8块钱一位,办卡7块。”位于长辛店大街北口的“天香阁”浴池经理吴先生说。“最主要的客人,是长辛店本地人,一些住在广安门外、六里桥的老主顾,也坐公交来到这里洗澡。”
昨天下午,浴池里泡澡的人并不多,一位中年人慢慢擦干身体穿上了衣服。“我就住在六里桥。城里的浴池没有了,我来这边洗澡已经有几年。其实四环路附近一些村子里还有浴池,但是条件没这儿好,或是价钱没这里便宜。”他喜欢在下午不堵车的时候,乘坐公交来到这里。“公交车走高速,用不了半个小时就到。”
长辛店大街往南走,还有一家浴池。“我年轻时候,一泡澡都是半天儿。”一位年过半百的中年汉子,边泡澡边接着话茬跟身边的人侃了起来:“记得有一次赶上我有急事儿,在澡堂子里,连洗带泡,两个小时就出来了。旁边的人看着我,表情都那样儿了,心说这小子今天怎么这么快?”
大家都清楚记得澡票两毛六的时代,“一两个礼拜才来一次,能不多洗洗吗?”尤其到了冬天,暖暖和和的浴室里简直太舒服了。一些浴池还备着饮料、凉啤酒,有些爱泡澡的人买了带进澡堂子,但是已经见不到早年“浴室里沏壶茶,喝上一天”的场面了。
现而今,虽说普通居民家里大都有了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可是“哪有这浴室洗得舒服呢?平房小厨房改的浴室,想搓澡,连个弯腰的地方都没有。”一位大婶拿起镜子旁的吹风机吹头发,像吹风机、棉签、擦脸油之类的洗澡必需品,这里有些都是免费提供的。
吴先生的“天香阁”浴池开业于2001年,浴池的大名在2005年还曾经作为北京市57家定点便民浴池,登上过报刊。在这家浴池南侧不远处,还有一家“清水滩”浴池,也有着十多年的历史。
“不好干啊,水、煤、房租成本都很高。”清水滩浴池的老板说,“幸亏楼上还有出租房的业务,要是只开浴池,肯定维持不下去。”这个“清水滩”浴池里面,还有活动室,供洗澡的人们休息。“有爱泡澡的城里人,来这儿一泡就是半天,咱也不能进去给人家轰出来嘛。”老板半开玩笑地说。
“清水滩”浴池目前使用燃煤锅炉,天气转冷,生意会好一些,但是成本也跟着上升。“每天都要烧几百斤煤,现在一吨煤的价格大概是700块钱。”加上水电等成本,实在是“难以负担”。记者两天来采访,恰逢这两天洗澡的人都不算多,于是老板连浴池的水都没换,“如果这一天都没客人泡澡,水也不脏,就省下些钱呗。”
天香阁浴池则是烧柴的锅炉,浴池旁边的锅炉房中,堆积着数不清的各种废旧木材。记者来访时,恰逢两位长辛店的老居民来卖家具,“这破木材连收破烂的都不要。”在浴池前台旁,还摆着一台旧风琴,看上去还挺雅致,其实这是附近幼儿园改造时卖掉的旧货,吴先生当成劈柴收来的。
“2005年,洗澡的价钱是每个人5块钱。如今十年过去了,洗澡价格才8块钱。除了一个搓澡工,我连人都不敢雇,一直是我们两口子支应着。”吴先生说,目前环保部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可能用不了多久,这种锅炉就要被淘汰了。“如果换成其他燃料的锅炉,每张澡票就得卖十多块钱到二十块钱,谁还会来洗澡呢?”
长辛店大街南边的浴池更是举步维艰,“6年前我接下这里,租金每年才3万多,现在涨到8万了。”女店主一脸愁容,她和丈夫、孩子,如今就挤在浴池后面的一间小房子里,孩子都9岁了,连张像样的书桌都没有。当年夫妻俩花了近20万元的转让费取得浴池的经营权,“说实话,我盼着这里改造。如果真的改造了,我就不做这一行啦。”
南边这家浴池,更衣室里还摆着三张简单的床位。这也是过去浴池不可缺少的家具。一个老爷子坐在上面慢慢穿衣服。
25岁的小伙子刘创杰,在浴室里面忙碌着,恰逢有客人要搓澡,他抄起大盆把浴室里的铺位泼干净,铺上一张一次性的塑料布。“我老家在周口的农村,平时我就在这儿打工。”搓一个澡收费8元,其中5元是他的提成,一个月下来,他能挣到三四千块钱。冬天洗澡的人更多,一个搓澡工忙不过来,便会再招来一个。
“他们也够苦的,但是他们来去自由,没有房租水电的压力,我挺羡慕他们的。”店主大姐说。
“嘿,你们真不知足,你们在浴室里面,天天能泡澡,多舒服啊。”旁边搭着毛巾准备泡澡的老爷子一句话,把大伙儿逗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