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種業向新:農業“芯片”如何煉成?經濟·科技

古諺雲,“湖廣熟,天下足”﹔如今,袁隆平院士及其團隊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湖南是我國重要糧食主產區、國家商品糧基地,同時也是種業大省,是農業種質資源保存和現代種業高地建設省份。行走湖南,從田野到餐桌,處處都可見新質生產力的身影。今天起,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推出“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專欄,帶您一起探索農業向新背后的種業之新、農機之新、產業之新……

高產的雜交水稻口感毫不遜色於常規稻﹔鮮嫩爽脆的辣椒品種越來越多﹔本地品種豬肉保持美味的同時,脂肪含量也低了﹔山茶油的畝產提高到上百斤……

在超市生鮮區和農貿市場裡,人們會發現,我們熟悉的農產品,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好種出好苗,好花結好桃。舌尖上的新體驗背后,是現代種業的默默助力。

岳麓山實驗室聚集區航拍

初冬時節,瀏陽河畔,岳麓山實驗室集聚區的豆類農業小試區,飽滿的豆莢撐到快要爆裂。行將收割的豆苗后面,座座樓棟拔地而起,規模恢宏。

“片區建成后,可儲藏超過80萬份種質資源,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種質資源寶庫之一。”岳麓山實驗室前沿技術研究部團隊首席研究員、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炳然告訴記者。

保護是利用的基礎。岳麓山實驗室對標國家實驗室,圍繞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服務種業安全、糧食安全和農業現代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公益性科學研究,打造國內頂尖、世界一流的生物育種科學研究、種源關鍵核心技術創新、重大戰略品種培育、高水平種業創新人才聚集“四個高地”。2021年12月岳麓山實驗室啟動建設,今天進入實體化運行。目前,已有超過230支團隊、2000多名科研工作者確定入駐。

依托4個功能研究部,分子生物學技術平台、種質資源庫、生態模擬育種與表型鑒定平台、安全風險防控平台等8個公共創新平台和15個品種創制中心,一批關鍵優勢種業創新項目,進入快車道,啟動加速跑。

科研人員在實驗室忙碌

說不清是湖南選擇了辣椒,還是辣椒選擇了湖南。如今,湖南的辣椒裡,也多了一縷科技味。

走過30多年,遍訪大江南北,湖南農業大學校長鄒學校院士科研團隊專注辣椒種業創新,收集超過5000多份種質資源,建成世界第二大辣椒種質資源庫,篩選、繁育出3類重要的骨干親本材料。

站上新起點,構建辣椒種質資源的泛基因組圖譜,研發能夠快速定位基因的“液相芯片”,團隊尋找辣椒全新優質親本材料的步伐大大加快。

“原先研發一代辣椒新品種可能需要五六年,如今兩三年就有望出一個新的優勢品種。”團隊副教授胡博文告訴記者。

相類似地,改良袁隆平院士團隊的“超優千號”超級雜交稻父本,提高其對白葉枯病和稻瘟病的抗性,傳統育種方法需要5-8年,而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利用分子育種技術,隻花了2年10個月。

這種“降維打擊”的效率革命從何而來,答案也藏在農業新質生產力裡。

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

走進位於岳麓山實驗室先導區的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國家級分子育種服務平台實驗室裡,研究人員正在開展種質資源基因型精准鑒定等任務。通過實驗室裡的高通量基因檢測系統,一次可檢測超過上萬個樣本,效率是傳統實驗室的100倍。

“人們都希望水稻抗性強,產量高,米質好,但哪些基因分別決定了抗性、產量和米質,卻有待研究。”華智生物分子育種技術智創中心研究員李樂介紹,“因此傳統育種方式,要等水稻和玉米出苗長高,等雞鴨鵝豬慢慢長大,才看得出到底性狀好不好,效率相對較低。”

而分子育種技術可以探索基因和性狀之間的對應關系,確定哪一部分基因影響哪一些性狀,有的放矢地大幅度提高育種效率,縮短育種周期,實現精准育種。“借助高通量育種芯片,可以對海量種質資源進行基因型檢測,從而進行更為高效、精准地選育。”李樂介紹,近年來實驗室在農作物、畜禽、水產等80多個物種領域自主研發了140余款液相育種芯片,已廣泛應用於種質資源和育種材料的鑒定評估、重要性狀基因的挖掘鑒定等場景,打破了對國外產品的長期依賴。

華智生物研發的種質資源休眠艙

關乎種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創新,這裡也有新思路、新進展、新裝備——

在中心地下展出的種質資源智能化管理裝備種質休眠艙,可以實現種質及生物資源樣本存取全流程自動化、信息數據化,較傳統種質庫,空間利用率提升一倍,能耗降低75%,已交付海南、雲南等地使用。高通量基因型分型智慧實驗室iLAB,設備國產化率達74.3%、耗材國產化率92.3%、自動化試劑國產化率100%、產能提高77.8%……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湖南充分利用種質資源豐富、科研院所和農業高層次人才集聚的優勢,做強種業中國“芯”。湖南投入100億元高水平建成和運營建設岳麓山實驗室。支持開展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和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重大創新平台建設,完善湖南農業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布局。擁有淡水魚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馬達加斯加“一帶一路”重點實驗室、3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9家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9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覆蓋耐鹽鹼水稻、雜交水稻、柑橘資源綜合利用、畜禽、水產等學科。

THE END
1.中国蓝观察丨“农业之最”频现以新技术新品种塑造农业发展新优势“农业之最”频频涌现的背后,都有哪些支撑? 在平湖得稻家庭农场,高粱颗粒饱满、色泽红润。经过“浙江农业之最”委员会相关专家测产验收,眼前这片红高粱百亩方平均亩产达514.94公斤,攻关田最高纪录每亩540.51公斤,双双打破全省纪录,也带动种植户每亩收益提升20%以上。 “毛估大概像我们今天这一方田,大概总产量1000斤...https://www.cztv.com/newsDetail/713055
2.我们该不该暂时遗忘袁隆平?专题资讯当初袁老爷子搞出来的三系杂交水稻产量是上去了, 但是抗病能力很弱,很难实际大面积推广。 这个时候另外一个大神出现了。 这个大神做的东西就是现在我们吃进嘴里的大米, 这位大神叫 谢华安 。 还记得一开始贴的数据吗? 目前实际种植可以吃到我们嘴里的, 排名前几位的就是谢华安的成就, 而袁老爷子的成就几乎没有...https://www.chinaseed114.com/news/20/news_96932.html
3.四川三农新闻网汤涛告诉记者,该品种具有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高产潜力大、稻米品质好、抗倒伏性强等优点。 未来“粒两优8022”能否大面积推广?育秧技术是关键。记者发现,基地首次采用了旱育秧技术,育秧田内没有看到水。从德昌乃至全省来看,水资源始终是制约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这种育秧方法秧龄短、秧苗壮、管理方便,既可机插...http://www.sc3n.com/index.php/index/news/topics/id?page=223
4.湖北大学应用成果选编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 一、有机高分子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 二、电子功能材料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 湖北大学部分应用成果简介 一、压电陶瓷材料系列产品技术 1、高性能压电陶瓷点火材料 2、大功能压电陶瓷变压器 3、压电陶瓷耦合固体继电器 ...https://www.xgsme.cn/articledetail.aspx?objectid=186
1.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回答规模:过去中国的农业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较小,效率较低,现代农业规模化趋势非常明显。高价:农产品价格未来持续上涨,人均土地面积因素,决定了农产品持续价格提升不可避免。品牌:品牌经营将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一、规模 过去我国的农业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效率低,而现在规模化趋势明显,中国和美国之间更明...https://www.agri.cn/sj/scdt/202411/t20241129_8694139.htm
2.超级杂交稻(精选十篇)1 超级稻推广取得的成效 1.1 产量创新高 2007年, 芜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安徽袁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大面积推广应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两系杂交品种达成共识, 全市试点示范种植面积逾200 hm2, 其中, 两优0293高产攻关点11.47 hm2, 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现场实收产量达12 624 kg/hm2, 刷新了全省一...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1pmn9zx.html
3.水产养殖实习总结工作总结珍珠贝在海里称贝,在淡水中叫蚌,海水珍珠的价格一般你淡水高,他们的区别在于:海水珍珠和淡水珍珠的区别 珍珠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几千年期就已经开始使用珍珠作为贵族和皇家权威的象征。明代有人把用铅块做好的佛像放入蚌壳中,形成佛像珍珠。现在的几个超级珍珠都分别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知名收藏家手中,价值上千万美元...https://www.meiweny.cn/aiqing/wangluoaiqing/161966.html
4.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的原因工作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11万吨以上。完成推广超级稻10.9万亩,单交玉米8万亩。(责任领导:xx, 分管领导:xx,责任单位:推广站) (二)切实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工作。 1.桑蚕产业新增桑园0.31万亩,全年鲜茧产量0.77万担。(责任领导:xx, 责任单位:蚕业站) 2.高淀粉红薯产业,全年发展高淀粉红薯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责任领导: ...https://www.105188.com/fanwendaquan/1073686.html
5.2023新增超级稻品种16个,“种业芯片”研发加速年均推广面积超1.3...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称,目前超级稻年均推广面积超过1.3亿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0%,已累计推广种植20亿亩。超级稻亩均增产66.3公斤,多个品种百亩片亩产超过1100公斤,有效带动了全国水稻单产水平的均衡提高。 《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 我国现行超级稻标准为2008年发布的《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对超级稻品种在产量、...https://m.jiemian.com/article/9694976.html
6.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粮食生产——“十七连丰”背后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各类农机具超过2400万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超过70%。农业科技装备水平的提高,为提高粮食产量夯实了基础。数据表明,2020年,全国粮食作物每亩382公斤,每亩平均产量比上年增加0.9公斤,增长0.2%。 袁隆平院士的水稻育种,没有停步。杂交稻、超级稻,单产都是1吨以上,一项又一项水稻品种栽插在大田里。 http://www.agricoop.net/mobile/news/show.php?itemid=3692
7.种植年终工作总结①、做好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地点:廊田、长来等镇建设面积800亩。超级稻品种组合深优9516,技术: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该项目已在10月20号开始收割,并组织了韶关水稻专家进行项目验收,亩产达到530.3公斤,超目标产量30.3公斤。 https://www.cnrencai.cn/shiyongwen/gongzuozongjie/327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