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从高产攻关到大面积丰产

今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10928亿斤,比上年增加312亿斤,增长2.9%,再创历史新高。由此,我国粮食总产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七连增”,粮食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

水稻占我国粮食总产的近40%,水稻的丰歉直接关系着全年粮食产量。今年,为落实“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农业部启动实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提出亩增产一百斤、节本增效一百元的目标。通过干部、科技人员与农民联动,良种良法配套等措施,超级稻生产再创佳绩,有力推进了高产创建和粮食增产。据统计,经农业部认定的80个超级稻品种今年推广面积达1.01亿亩,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近四分之一,亩增产59.3公斤,亩节本增效114.5元,为全年水稻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科学家产量到农民产量,超级稻推动水稻单产水平提高

水稻专家表示,目前,一般超级中稻高产田块亩产可达到800公斤以上,大面积推广可比普通水稻品种增产15%左右,同时品质可达到国标三级以上,实现了高产优质。因此,推广超级稻是提高水稻单产、增加总量的有效途径,对保证稻米市场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十年的努力,陈温福及其团队育成通过部省级认定的优质超级稻品种达16个,累计推广面积超亿亩,近年来,在东三省的平均覆盖率超过60%,在适宜稻区达80%;每亩平均增产稻谷50-65公斤,新增直接经济效益124.67亿元。

“东北超级稻已经实现从小面积示范到大面积推广,从科学家产量到农民产量的历史性转变,由此拉动东北水稻平均单产从‘九五’末期的424.6公斤,迅速提高到现在的488公斤,增幅高达14.9%,远高于全国同期水稻平均增产水平。”陈温福骄傲地说。

“超级稻经过百亩、千亩、万亩的示范,通过品种选育与技术集成和推广,推动了全国水稻单产上台阶,‘十一五’以来,全国水稻单产屡创新高,超级稻将全国水稻单产从2004年的419.7公斤提高到2009年的438.6公斤。”中国水稻所所长、长江中下游超级晚稻品种选育与示范协作组组长程式华告诉记者。

双增一百,重灾之年的重大考验

今年是近年来气象灾害严重的一年,从年初东北冰冻雪害、西南的干旱,到四五月份长江中下游连日低温,到6月中旬以后从南到北的强降雨,对水稻生产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水稻特别是超级稻生产能否保持良好势头,成为决定全年粮食产量的关键所在。

为此,农业部提出并强力组织实施了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通过“国家首席专家-省首席专家-县级责任专家-包户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推广工作体系,在每个示范县明确一批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在关键环节深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地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

在湖北,超级稻也实现了“灾年不减产”。“超级稻在今年低温阴雨及洪涝灾害的气候条件下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性。超级稻根系发达,活力强,对洪涝灾害的抗性和忍耐力比常规稻强,同时,超级稻具有较强的茎蘖顶端优势和再生能力,灾后恢复生长快。”湖北省超级稻专家黄见良告诉记者。据介绍,湖北省今年超级稻推广面积达到915万亩,亩均增产55公斤,亩增收益110元。

在黑龙江垦区,超级稻平均亩产630.5公斤,较垦区平均亩增产62.2公斤,亩增收益111元。“超级稻的推广,辐射带动了垦区水稻生产水平全面提高,今年垦区水稻种植面积1923万亩,平均亩产达568.9公斤,较上年增加2.8公斤,占垦区粮食总产的60.5%,为垦区粮食实现350亿斤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黑龙江农垦总局局长隋凤富对记者说。

重庆更是将超级稻作为水稻高产创建的主要载体,通过“百亩科技攻关、千亩核心示范、万亩高产创建”,辐射带动大面积示范推广,实现超级稻良种、良法、良制配套。其中,南川区1.02万亩超级稻示范片平均亩产665.6公斤,比非示范区增产133.1公斤,增产25%,比非示范区亩增收274.5元。

农业部科教司司长白金明告诉记者:“今年全国超级稻生产再创佳绩,得益于大联合大协作的机制创新,更得益于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今年新增惠农政策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着力在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灾害程度的关键技术环节上。通过行政组织推动,科技人员与农民的联动,分品种、分区域、分时节把政策落实在了技术关节点上,显示出政策和技术结合的强大效应。”

超级稻新内涵:扩大面积、均衡增产、挖掘潜力、节本增效

“超级稻”一直是世界育种专家的梦想。1996年以来,在财政部的连续支持下,农业部组织实施了“超级稻育种计划”。十余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及其团队一直致力于超高产育种研究,“超级稻育种计划”分三期实施:第一期最高单产达到700公斤,已在2000如期实现;第二期单产达到800公斤,于2004年实现,比计划提前一年;当前,袁隆平及其团队正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努力向第三期单产900公斤的育种目标迈进,袁隆平说,“2015年前实现超级稻亩产900公斤很有信心。”

在不断创造高产纪录的同时,超级稻的推广面积也在迅速增加。据统计,2006—2009年,全国共示范推广超级稻2.2亿亩,年均推广面积7400万亩,占全国水稻面积的17%以上;年亩均增产71.1—76.4公斤,累计增产稻谷1617万吨。

“超级稻攻关15年,新时期将有新内涵。作为水稻大国,超级稻不光追求绝对高产,更多的应该为生产服务,提高大面积单产水平。培育丰产性、抗性、优质性和适应性‘四性’较高的水稻良种。”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稻区超级早(晚)稻品种选育与示范协作组组长谢华安告诉记者,“华南稻区高温多湿、台风暴雨频繁,生态类型复杂,因此对水稻抗病虫等综合性状要求更高。”

白金明表示,围绕粮食安全战略需求,“十二五”期间,将按照“扩大面积、均衡增产、挖掘潜力、节本增效”的总体思路,加快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加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实现超级稻品种类型由高产向广适、优质、节本并重转变。到2015年,新增加超级稻品种30个,推广面积达到1.5亿亩,继续保持我国水稻育种和栽培的国际领先水平,为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做出新的贡献。

THE END
1.中国蓝观察丨“农业之最”频现以新技术新品种塑造农业发展新优势“农业之最”频频涌现的背后,都有哪些支撑? 在平湖得稻家庭农场,高粱颗粒饱满、色泽红润。经过“浙江农业之最”委员会相关专家测产验收,眼前这片红高粱百亩方平均亩产达514.94公斤,攻关田最高纪录每亩540.51公斤,双双打破全省纪录,也带动种植户每亩收益提升20%以上。 “毛估大概像我们今天这一方田,大概总产量1000斤...https://www.cztv.com/newsDetail/713055
2.我们该不该暂时遗忘袁隆平?专题资讯当初袁老爷子搞出来的三系杂交水稻产量是上去了, 但是抗病能力很弱,很难实际大面积推广。 这个时候另外一个大神出现了。 这个大神做的东西就是现在我们吃进嘴里的大米, 这位大神叫 谢华安 。 还记得一开始贴的数据吗? 目前实际种植可以吃到我们嘴里的, 排名前几位的就是谢华安的成就, 而袁老爷子的成就几乎没有...https://www.chinaseed114.com/news/20/news_96932.html
3.四川三农新闻网汤涛告诉记者,该品种具有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高产潜力大、稻米品质好、抗倒伏性强等优点。 未来“粒两优8022”能否大面积推广?育秧技术是关键。记者发现,基地首次采用了旱育秧技术,育秧田内没有看到水。从德昌乃至全省来看,水资源始终是制约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这种育秧方法秧龄短、秧苗壮、管理方便,既可机插...http://www.sc3n.com/index.php/index/news/topics/id?page=223
4.湖北大学应用成果选编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 一、有机高分子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 二、电子功能材料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 湖北大学部分应用成果简介 一、压电陶瓷材料系列产品技术 1、高性能压电陶瓷点火材料 2、大功能压电陶瓷变压器 3、压电陶瓷耦合固体继电器 ...https://www.xgsme.cn/articledetail.aspx?objectid=186
1.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回答规模:过去中国的农业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较小,效率较低,现代农业规模化趋势非常明显。高价:农产品价格未来持续上涨,人均土地面积因素,决定了农产品持续价格提升不可避免。品牌:品牌经营将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一、规模 过去我国的农业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效率低,而现在规模化趋势明显,中国和美国之间更明...https://www.agri.cn/sj/scdt/202411/t20241129_8694139.htm
2.超级杂交稻(精选十篇)1 超级稻推广取得的成效 1.1 产量创新高 2007年, 芜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安徽袁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大面积推广应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两系杂交品种达成共识, 全市试点示范种植面积逾200 hm2, 其中, 两优0293高产攻关点11.47 hm2, 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现场实收产量达12 624 kg/hm2, 刷新了全省一...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1pmn9zx.html
3.水产养殖实习总结工作总结珍珠贝在海里称贝,在淡水中叫蚌,海水珍珠的价格一般你淡水高,他们的区别在于:海水珍珠和淡水珍珠的区别 珍珠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几千年期就已经开始使用珍珠作为贵族和皇家权威的象征。明代有人把用铅块做好的佛像放入蚌壳中,形成佛像珍珠。现在的几个超级珍珠都分别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知名收藏家手中,价值上千万美元...https://www.meiweny.cn/aiqing/wangluoaiqing/161966.html
4.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的原因工作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11万吨以上。完成推广超级稻10.9万亩,单交玉米8万亩。(责任领导:xx, 分管领导:xx,责任单位:推广站) (二)切实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工作。 1.桑蚕产业新增桑园0.31万亩,全年鲜茧产量0.77万担。(责任领导:xx, 责任单位:蚕业站) 2.高淀粉红薯产业,全年发展高淀粉红薯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责任领导: ...https://www.105188.com/fanwendaquan/1073686.html
5.2023新增超级稻品种16个,“种业芯片”研发加速年均推广面积超1.3...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称,目前超级稻年均推广面积超过1.3亿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0%,已累计推广种植20亿亩。超级稻亩均增产66.3公斤,多个品种百亩片亩产超过1100公斤,有效带动了全国水稻单产水平的均衡提高。 《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 我国现行超级稻标准为2008年发布的《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对超级稻品种在产量、...https://m.jiemian.com/article/9694976.html
6.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粮食生产——“十七连丰”背后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各类农机具超过2400万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超过70%。农业科技装备水平的提高,为提高粮食产量夯实了基础。数据表明,2020年,全国粮食作物每亩382公斤,每亩平均产量比上年增加0.9公斤,增长0.2%。 袁隆平院士的水稻育种,没有停步。杂交稻、超级稻,单产都是1吨以上,一项又一项水稻品种栽插在大田里。 http://www.agricoop.net/mobile/news/show.php?itemid=3692
7.种植年终工作总结①、做好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地点:廊田、长来等镇建设面积800亩。超级稻品种组合深优9516,技术: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该项目已在10月20号开始收割,并组织了韶关水稻专家进行项目验收,亩产达到530.3公斤,超目标产量30.3公斤。 https://www.cnrencai.cn/shiyongwen/gongzuozongjie/327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