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如何影响看病就医?

我们看病就医,费用主要由医保基金和个人共同支付给医疗机构。其中,各类医疗机构医疗收入约60%由医保基金支付。

医保基金主要为治疗过程付费,还是为治疗结果付费,会对诊疗行为、医疗费用、资源配置等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正在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资源配置。为什么要改革?到底改了什么?对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了哪些影响?希望本文能够回答您的疑问。

为什么要改革?

传统上,医保基金采取“按项目”的方式,先确定药品、耗材、医疗服务项目的范围和报销比例,再将应由医保报销部分的费用直接支付给医疗机构。

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为治疗过程中消耗的各个项目付费,优点是简单便捷,医生开什么处方、要求患者做什么检查,医保按照规定的比例支付报销即可。但缺点同样明显,其中最主要的缺点就是诱发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过度医疗”屡禁不绝、医务人员劳动价值没有充分体现、患者权益和医保基金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另一方面,因为医疗信息不对称、治疗标准化程度较低等原因,“过度检查”“过度医疗”“过度开药”甚至多收费、乱收费等医疗乱象时有发生。2005年,北方某医院被曝出“550万元天价住院费”事件,涉事医院违规向患者收取多项费用。

在此背景下,我国医疗费用也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00年至2021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从4586.63亿元增长到76844.99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4.36%,远超同期GDP增速。一些国家的经历表明,持续过快增长的卫生费用,将给个人、企业、政府带来沉重负担,并造成诸多深远负面影响。

改革主要改什么?

为了更为科学地配置医疗资源、规范医疗行为,近年来,国家医保局吸收国际经验,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改革的重点,就是将过去医保基金向医疗机构“按项目付费”为主,改革为“按病种付费”为主。换言之,就是将过去的“为治疗过程”付费,改革为“为治疗结果”付费,医保、医疗双方对于投入和产出有合理预期。采取DRG方式付费,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模式,医保、医疗双方用治疗多少病种、病种的难易程度如何来对话,使医疗服务可量化、可比较。

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由原医疗服务财政管理部(HealthCareFinancingAdministration,HCFA)、现在的老年保险和救助保险中心(CentersforMedicare&MedicaidServices,CMS)开展DRG付费。此后,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也相继实施DRG付费。有研究显示,目前全球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DRG。

我国于上世纪开始逐步探索推行DRG改革。改革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住院患者的疾病诊断、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式等因素,将临床特征和医疗资源消耗情况相似的患者分为同一组。对同组患者,确定相似的费用标准,由医保部门“打包”支付给医疗机构。从源头改变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激励机制,从“多开项目获得收益”,转变为“控制成本也能获得收入”。

以哈尔滨市某位脑血栓患者住院进行介入溶栓治疗为例,如果该患者没有其他合并症或者并发症,将被归为“脑血管病溶栓治疗,不伴并发症或合并症”组,医保基金根据该组的费用标准15870元,将治疗费打包支付给医院,(即使治疗费用不到15870元,医疗机构也可以将医保多支付的结余予以留用)。如果该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则会被归为“脑血管病溶栓治疗,伴严重或一般并发症与合并症”组,医保基金的支付金额也上调为23153元(治疗费用如果不足23153元,医疗机构也仍然可以将结余留用)。

实现了哪些效果?

到2023年底,全国超九成医保统筹地区已经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改革地区住院医保基金“按项目付费”占比下降到1/4左右。从各地实践看,改革已经取得了几方面效果:

三是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经过支付方式改革等措施综合发力,部分改革城市住院率下降,医保基金实现了收支平衡。有的城市以往每到年底医疗机构总是反映医保总额不足,患者住院难。支付方式改革后,医保与医院建立了协商谈判机制,形成以医疗服务结果为导向的合理支付,保证了不需要住院的患者不再低标准入院,确实需要住院的患者能够“住得上院”。

当然,医疗问题非常复杂,医疗领域技术进步也很快,医保支付政策肯定有与医疗实际不匹配、落后于临床发展的地方。为此国家医保局正在建立面向广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意见收集机制和DRG/DIP分组规则调整机制,以医务人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和客观发生的医疗费用数据为基础,对DRG/DIP分组进行动态化、常态化的调整完善,定期更新优化版本,确保医保支付方式科学性、合理性,充分回应医疗机构诉求,更好促进医保、医疗协同治理和发展。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部分常见问题:

1、改革限制了患者住院天数吗?

2、各个疾病组的支付标准会被刻意压低吗?

3、疾病组分组和支付标准是由医保局拍脑袋得出来的吗?

当然不是。从DRG和DIP初版开始,病组(病种)的制定就讲求客观、真实、多方参与。2019年DRG1.0版本,就是融合了当时国内主流的4个DRG版本形成核心DRG组,并会同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临床论证,还采用了30个试点城市6200余万份病例数据验证而成。2020年DIP1.0版本是以上海、广州等地区的前期工作为基础,选取东、中、西部具有典型代表性的10个省市数约6000万数据的样本,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

国家医保局制定完成DRG和DIP版本后,各地还要根据本地医疗费用、历史数据、临床实际情况等因素,组织临床、病案、医保、统计等方面的专家,对核心DRG组进行细化,确定本地DIP病种库,最终用于医保支付。因此分组、支付标准都有客观依据,并充分听取了医疗机构的意见。此外,国家医保局还将建立DRG和DIP分组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加以完善,使分组更加贴合临床实际,付费更加精准。

4、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影响患者个人承担的就医费用吗?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不影响患者出院结算体验,患者出院实行按比例报销,即时结算出院。医保部门按照月度结算,结算的资金是该病种(病组)月度费用中,应由医保基金支付的部分。患者因为少做了不必要的医疗服务项目,按比例报销后个人负担部分减少。医疗机构按病种(病组)支付标准仍然获得合理支付。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IE9及以上版本浏览本网站

经办服务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270号贵州省政务服务大厅

THE END
1.透析医保能报销多少?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的救命治疗手段之一,但高昂的治疗费用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好在国家医保政策对透析治疗有所报销,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那么,透析医保能报销多少呢? 一、透析医保报销范围 根据国家医保政策,透析治疗属于基本医疗保险的特殊疾病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具体包括: ...https://www.pupu123.com/toubao/9n75qu.html
2.手术费医保可以报销吗专家导读 手术费医保可以报销。医保报销范围中的住院补偿包括:药费:辅助检查:心脑电图、X光透视、拍片、化验、理疗、针灸、CT、核磁共振等各项检查费限额200元;手术费(参照国家标准,超过1000元的按1000元报销。 手术费医保可以报销吗 一、手术费医保可以报销吗 手术费医保可以报销。 医保报销范围中的住院补偿包括:...https://m.64365.com/zs/1215283.aspx
3.医保报销之三大目录,你将来看病够报销吗?行动1232.治疗项目类: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肾脏、心脏瓣膜、角膜、皮肤、血管、骨、骨髓移植;心脏激光打孔、抗肿瘤细胞免疫疗法和快中子治疗项目。 3.各省医保管理部门规定的价格昂贵的医疗仪器与设备的检查、治疗项目和医用材料。 按照规定,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的诊疗项目共五类。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939782.html
4.中国大陆地区腹膜透析医保报销及诊疗收费情况的调查分析目的 了解各地区关于腹膜透析医保报销及诊疗收费项目的情况,推动腹膜透析诊疗标准化收费和完善患者医保报销细则,减少患者负担并促进腹膜透析的发展。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腹膜透析项目及医保情况问卷,对除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西藏自治区外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137家开设腹膜透析中心的医院进行问卷...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ZGJH202305001.html
5.居家做腹膜透析居然这么省心,而且安全!南方plus目前宝安人民医院使用的是百特RM-APD机器(远程控制全自动腹膜透析机),区别于普通的APD机,除了有自动将数据上传至网络系统的功能,RM-APD允许腹透团队根据患者病情直接在医护端进行腹透方案调整,特别有利于没有年轻家属常年在家的患者,因为老年人在腹透机器调整方面较困难。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7/12/c5515293.html
6.透析液和腹膜透析耗材不属于医保报销,医院内透析费用可报销。咨询...执业证书:1105***84 问答详情 患者 患者信息 患者: 性别:* 年龄:*岁 主诉: 患者 尊敬的医生,您好,我想咨询一下,透析液和腹膜透析耗材是否属于医保报销范围? 陈宪进医生 是的,医院内的透析费用属于医保报销范围内。 患者 好的,我会注意的。再次感谢医生。https://cont.jd.com/mqa/22563292110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