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常听有人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感恩父母的陪伴,他们是我们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也有人说老人是家里的守护神,也是传承智慧的明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均寿命正在逐年递增,70岁以上的老人越来越多,甚至80、90的耄耋老人也屡见不鲜。
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也越来越差,不是这疼就是那痒,有的还老变小,不断地“作妖找事”,更麻烦的是失能失智,给家庭、亲人及社会都带来沉重负担……
还有些老年人为老不尊,倚老卖老,在家庭或公共场合做出一些让人不齿的行为。
所以现在的老年人成了一群令人讨厌,不受待见的群体。昔日的宝贝似乎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我在网上就看到有一个网友发出“60岁以上失能失智老人统统活埋”的提议;还有的说到了一定的岁数干脆喝药死了算了;更有人说家里老人活的岁数太大了,会折小辈人的福寿,凡此种种……就是老人应该早早去死。
当然这些话有些过激,但也不能全怪网友,也许他们经历了常人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比如有些家中有失能失智的老人,长期以来的照顾和护理,使他们在精神上和经济上都承受了巨大压力,才这样说的“牢骚话”。而这样的家庭在网络上与现实生活中都屡见不鲜。
那么,老年人怎么做才能受到尊重、不让人讨厌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退休了,卸下了工作的重担,我们可以不再受单位领导与规章制度的约束,可以不用每天打卡刷脸上班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读书学习、锻炼身体,旅游,会友等,但也不能对自己太放任自流了。
老年人也应对自己的晚年生活制定适当的目标,并做出适当的规划,以最大的能力确保自己的身体健康,绝不能出现失能或失智。
试想一下,假如有一天你突然失能或失智了,每天24小时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别人来照顾,且不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就你自己受的罪,子女受的累足夠让你后悔余生的每一天!你对你曾经深爱孩子造成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更是无法计算与弥补。
所以,健康的体魄对老年人至关重要。是晚年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证。
二、自力更生,独立生活
独立是尊严的基石,老年人应尽可能保持独立的生活能力,做家务、购物和处理日常事务尽量自己完成。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在心理上保持自信和独立。
常言道“父母的家永远是儿女的家,而儿女的家从来不是父母的家”,所以老年人若能自理的话,一定要在自己的家里生活,绝不能到儿女家中生活。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儿女应该这么想,这么做,但老年人绝不要当真。老年人要有自己的生活重心,不要过度依赖子女,这样子女也会因为父母的独立而感到放心。
假若你已经失能或失智,最好选择住进适合自己经济条件的养老院,宁愿自己受罪吃苦,也不要住儿女家。
如果儿女怕你住养老院受罪,非要接你去他们家住。那你千万要记住,不要为老不尊,倚老卖老,要学会“揣着明白装糊涂”,要尊重儿女的意愿,不要干涉儿女的家庭事务和生活。
用自己的方式去关爱和支持儿女,珍惜与儿女相处的时光。并学会对子女的表示感谢,使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有价值。
三、培养爱好,与时俱进
老年人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积极乐观的心态总能给自己与他人带来正能量,让人感到愉快和舒适。
虽然岁月的年轮给了我们满头银发,满脸皱纹,在我们的身上留下了沧桑的痕迹。但老年人一定要有老的风骨,老的优雅。正如春华秋实,四季轮回,各有风采。所以老年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培养一种或几种爱好,如读书写作,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内在素养;或学习书法、音乐舞蹈……,不但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强身健体,与时俱进,以全新的视角对待老年生活。
四、德高品正,为人师表
德高品正的老人应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多做善事,积累福报,更应该为人师表。
在家中应体谅儿女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的苦衷。尽量不要给儿女添麻烦,自己的事尽量自己去做。
做到平衡心态,不要稍不顺心,就把儿女当出气筒与垃圾桶,絮絮叨叨没完没了,令人心生厌烦。
老年人应有小病从医,大病从死的思想准备。真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不必要求过渡治疗,以免给儿女造成较大的经济与精神负担。
至于这疼那痒的小病,独自忍受,不要每天不停的给儿女报病,传橎负能量。
老年人外出时,穿着应干净整洁,言谈举止应儒雅随和,与人交往也应谦逊和真诚,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老年人千万不要做那些为老不尊,倚老卖老,强行逼人让座、碰瓷及伤害别人的不齿之事。
最后让我们用杨绛先生的一段话,自我勉励:“暮年是美好生活的开始,是一种从容、恬阔、悠哉状态。愿我们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少些期盼、多些宽容,宠辱不惊、去留无碍,微笑向前,善待暮年的自己。”
善待暮年,活出老年人的风骨与优雅,做一个受人尊重的文明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