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心五缘湾新址正式开诊丨迁址升级“心”服务,让患者在院如在家
作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厦心新址规划600张床位,软硬件均对标国际一流标准,交通便利,毗邻五缘湾湿地公园,与湖里万达广场仅一街之隔。搬迁后,医院诊疗辐射范围、服务能力及服务质量都将有质的飞跃。
●2001年,厦门市心脏中心成立
●2014年,全面独立,为福建省唯一的公立三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2016年,正式更名为“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厦门市心脏中心”为第二名称
●2019年6月10日,五缘湾新址将正式投入使用
当西方发达国家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早已呈下降趋势时,我国的数据仍在不断攀升,给全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厦门市委市政府急民生之所急,及早让厦门市心脏中心全面独立,成就了厦心的飞跃发展,成长为省内唯一的心血管病专科医院,让心血管病医学基础原本薄弱的厦门,迈入全国心血管救治的领先行列。
6月10日,厦心又将迎来发展新起点——五缘湾新址正式开诊,目前人才技术力量、软硬件配备都已陆续到位,新址启用后不仅引入恒温恒湿新风系统和国内少有的“康复性园林”,营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还将进一步深化推进“无陪护”管理等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力争打造尖端技术与人文关怀并重的国际化水准医院。
“一人住院,全家受累”,住院是一件让患者和家属都困扰不已的烦心事,家里人手不够,往往要雇请护工,增加费用不说,资质也得不到保障,一家人还要忙得身心俱疲。
所谓“无陪护”,不等于没人陪护,而是由更专业的护理员接手,从入院接诊、日夜巡视、手术交接、陪伴检查乃至进餐、洗漱、服药等,患者的所有医疗及生活护理均由医院承担,家属陪而不护,从而大大减轻负担,真正让患者有“在院如在家”的感受。
厦门市以“慢病先行”为切入点,形成了具有厦门特色的慢病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实现慢性病全程管理。作为市冠心病防治中心,厦心也积极投身于慢病防治工作,在陆续取得胸痛、房颤、心衰、高血压中心的国家级资质的过程中,高水准的护理团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作为全国首批18家之一、福建省首家“心血管病专科护理及技术培训示范基地”,护理团队紧跟国际先进理念,打造出多个富有创新性的护理亚专业小组,如
心脏康复小组,为患者制定及实行运动训练,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心理小组,以专业化心理辅导架起与患者沟通的桥梁;呼吸治疗师则帮助患者从呼吸功能锻炼直到下地行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更有独具特色的信息护士,设计智慧化护理信息系统,致力于用信息工具提升患者照护品质……
随着新址软硬件的全面升级,心理、呼吸、康复、营养等多学科团队协作(MDT)小组将发挥出更大优势,切实缩短患者住院周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崇德仁爱术精创新”是厦心的院训,在确保人才技术时刻与国际接轨,提升区域专科优势的同时,“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理念早已深深铭刻在厦心文化里。自建院之初起,医院每年都会派送多批次护理骨干人才前往港澳台等地学习交流,亲身体悟国际化的人文经验。文化传承之下,厦心新院在规划设计之初,就特地聘请新加坡、日本等国际团队为顾问,在设计上反复研讨优化上百次,广泛征集院内医护、患者及家属们的意见,力求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比如在导管室天花板的设计中,就特别融入了蓝天白云的景色,令原本冰冷的手术室备感温馨,而这一独特设计就是患者躺在手术台上时提出来的。
住院楼则更突出了“生活感”,大楼共有16层,所有病房朝南,患者可享受充足阳光,舒缓紧张情绪,病区护理站、医生办也充分考虑了医患沟通的顺畅与开放。儿童病区还设有游乐场,床头上方的墙面也贴心地设计了涂鸦墙,减轻孩子们对住院的恐惧感。
病区还配备了完善的门禁系统,更好地保障诊疗安全,保护患者隐私。院内的餐饮设施、送餐服务等也将陆续完善,届时,中国医院每日上演的“外卖送到手术室”的景象将不复存在,医务人员无后顾之忧,可安心工作,患者也能方便地享用营养餐。
-转自网络
END
泰心康护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率先推行护患双重保险机制
-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通过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国内首家全程配合医院JCI认证及无陪护推进的单位
-国内首家配合国家推动精准扶贫及下岗员工再就业的接收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