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但是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就需要多加注意。要给孩子从小就建立性别意识观念,不然容易导致他们出现性别障碍。
16岁男孩洗澡,妈妈主动帮忙搓背
娟娟很早之前就跟丈夫离婚了,一直跟儿子相依为命。他们母子俩感情非常好,而孩子可能因从小缺失父爱,就特别依赖娟娟,而且根本没有男女有别的概念。
比如从小就依赖着让妈妈穿脱衣服、洗澡、同床睡觉等,到16岁青春期的时候,儿子已经成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可依旧跟妈妈关系特别亲密,有时候甚至毫不顾忌,在妈妈面前脱衣服,而且当着同学的面亲亲抱抱……
这些行为都让周围的同学感觉到不解,男孩逐渐成为别人口中的“变态”,可他却不以为然,依旧跟妈妈关系亲密。
有一天,妈妈娟娟早早地就将饭菜做好。小志回家后,便跟母亲抱怨学校洗澡太不方便了,感觉自己都没有洗干净过,他现在就要洗个澡。
娟娟给儿子放好了水,喊小志进去洗澡,并选择主动帮孩子搓背,甚至一起共浴……
看到这里,幸孕姐是不太能理解娟娟跟16岁儿子相处模式,网友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网友A:上小学前,担心孩子洗不干净,可以理解,都16岁了,就不会尴尬么?
网友B:我还以为是夫妻俩,一起在相互搓澡。
网友C:这么大让妈妈搓澡,太可怕了。
网友D:这男孩长大成人后不会还这样吧,结婚后咋办?
……
看完上述的故事,幸孕姐不得不提醒一句,再亲密的母子关系也要学会避嫌。
儿子到了这一年龄,妈妈就要学会“避嫌了”
心理学家周正猷教授对生理发育及性教育划分了概念:
1、皮肤留恋期:孩子从是胚胎的时候到出生,会特别渴望跟父母的皮肤进行接触。
2、口鼻留恋期:0~1岁,孩子会通过吮吸及吃手等来探索未知的世界。
3、肛门、尿道留恋期:1~3岁的孩子,容易对自己的肛门、尿道变化产生兴趣,会从中探索。
4、父母留恋期:3~6岁,孩子这时对两性有了一定认知能力,会知道男女有别,会抗拒异性看到自己的身体。
5、同性留恋期:6~12岁,孩子对两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容易产生这种现象(亲近同性、远离异性)。
6、生殖器留恋期:12~16岁,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会逐渐出现自己的第二性征,会开始逐渐流露出对男女之情的渴望,尤其是男孩。
7、性心理成熟期:16岁后,他们对两性之间的认知已逐步发育成熟。
综上所述,孩子在3岁左右就会对性别有一定的认知,父母就应对其进行性别教育,妈妈也要开始避嫌。
妈妈不避嫌,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出现这个问题
男孩子到了3岁左右,如果每天跟母亲呆在一起,而母亲又没有给他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而且关系过于亲密,就容易造成他对性别认知的缺失,又称之为“性别认知障碍”。尤其是那些从小跟着母亲一起去上女厕所、女澡堂的孩子,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就是女生,长大后可能会因此遭受许多舆论上的压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利。
父母该如何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1、让孩子认同自己的性别
孩子在3岁左右就会明白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但意识较为模糊,并不能彻底的弄清楚男女之别。从这个阶段开始,父母就可以让孩子从自己身上认识性别角色,可以告诉他与爸爸或者妈妈是一样的,且让他理解性别的不同及自身性别的优势,不要让他们长期处在单一的性别环境中,这样他们将来才会认同自己的性别。
2、让孩子认识自己的器官
在孩子注意到自己的鼻子、嘴巴后,也会注意到自己的生殖器官,甚至可能还会玩弄,这时父母不要强行制止,而是及时地跟他们解释,让他们明白这跟身体的其他部位是一样的,都是属于身体的一部分。
3、让孩子穿自己性别的衣服
有的妈妈可能想要生儿子,结果生了女儿,所以会给女儿穿上儿子的衣服,看似他们还小不知道,但其实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要让他们对自己的性别认知发生了混乱。所以,在孩子2~3岁时就应该给孩子穿性别正确的衣服,避免他们性别认知混乱,为日后生活带来困扰。(w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