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喔不,一批让人惊叹的故事。
有个腾讯的程序猿,为人高风亮节,在职场不争不抢不站队,也没跟领导搞好关系,常被领导嘲笑假清高。
处处给他穿小鞋,大锅小锅都是他的锅,大奖小奖都是别人的奖,于是他沉不住气裸辞了。
裸辞一时爽,找工作愁断肠。
他想不到,三个月仍没找到满意的工作,但失业之后压力丛生。一次,他偶然跟一个外卖小哥聊了起来,感觉送外卖也挺有意思的,又能贴补收入,决定体验一把。
▲“裸辞”程序猿兄弟晒单
或许有人说,你就编吧,不说腾讯的程序员,就算普通大厂,大多也是名校毕业、月入几万的。
再怎么难,也不太可能去干服务业吧(没有歧视的意思)。我之前也这样想,但查了下发现,裸辞、被裁后长期找不到工作的人比比皆是。
由于生活所迫,都在从事快递员、外卖员、便利店店理货员、滴滴司机这样的工作……
▲孙立一边求职,一边送外卖
孙立是深圳的一名产品经理,被裁后一直找不到工作,无奈只好送外卖。
他常常上午跑面试,面试完回城中村的出租屋休息片刻,下午晚上送外卖。他说虽然送外卖很辛苦,但为了下一顿饭有的吃,也顾不了那么多。
好在当时外卖单挺多,一天至少有200~400元,每月收入基本能抵掉日常开销和房租。
▲宋兵乙被裁半年后去便利店做了理货员
还有个网友叫“宋兵乙”,被公司裁员,半年多都没找到工作。
他闲了几个月心里开始发慌,就在便利蜂(某便利店品牌)干起了理货员的工作,一月也有7000多。他说虽然赚的不多,但好在心里轻松,不像以前天天打鸡血,最后却是大梦一场空。
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幸运了,被裁的时候好歹收到了公司补偿,但两个月后老东家也黄了,之后走的兄弟们,连补偿都没得。
▲虎扑上,XXX总晒过一张快递单
还有虎扑一位35岁的兄弟,就一年前还是月薪2W的X总,还拿了省委宣传部的“先进工作者”荣誉、某公司“亚太地区社会化媒体传播金奖”。
然而老东家倒闭了,他也失业了。这哥们每天狂投简历,找遍了过去积累的人脉关系,还是走投无路,只好去送外卖。
他说现在也还可以,勤快一点的话,每个月可以赚到1W左右。他也反思过:35岁的老男人,没什么特别的技能,在职场绝对是“狗不理”的类别,不可回收的垃圾。
……
看完这些经历,我发现这些人普遍有一个特点,虽说普遍被迫降薪进入一个不如原来“体面”的行业中,他们反而更踏实、有韧性了,也活得更通透了。
我想,他们之所以越发通透,恰恰因为看清了人世艰辛,也认清了许多的人生悖论。
曾经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期望,都在这时被抛诸脑后。
01.
面子陷阱:你的任务是活下去
扎进土里才能开出花来
职场半坡,你最要紧的任务只是活下去。来到这个年纪,就该扔掉你所有的矫揉造作、年轻气盛,只要有助于你的成长和进步,不管它多脏多累,你都应该尽力拾起来。
有人问这种问题,我一点也不奇怪。
在这个人情社会里,谁不是把面子看得比天大?
但也恰恰因此,许多人进入职场长期停滞不前,觉得做这太low,干那太跌份儿,处处先照顾“脸”,再照顾“活”。
尤其人到中年,许多人自恃职位、资历,拒绝接受别人的想法,拒绝向别人学习,拒绝干脏活累活,拒绝坦诚承认自己的错误。
说到底,还不是为面子所累,但面子不但不能饱你的肚子,还会妨碍你想办法吃饱。正如任正非所说:重要的不是面子,而是活下去。
20年前,如今的华为董事会首席秘书江西生,去拜访某个县的邮电局局长。
推门进去,都不敢抬眼,脸憋得通红把材料放在桌子上,怯怯地说:“局长,这是咱们公司的介绍。”没等对方吭声,就逃也似的跑了出去。任正非就在这时提出了——不要脸才能进步。
他要求刚进入华为的年轻员工,一切从0做起,全靠业绩说话。
所以,无论你多么内向、自大、怠惰、虚荣,你必须战胜自我,因为“不要脸才能活下去”。
当年那些华为的新鲜人,正是在这句话的号召下,从一个个生瓜蛋子,磨炼成了抗摔耐打的一员员虎将。
李健,在尼日利亚搞产品,千方百计才约上对方总裁,结果在总裁门口一等就是3个多小时,最后人家上厕所时,堵在厕所门口,才见上一面;
胡厚崑,曾在广西百色县的邮局走廊里生等2天,才有机会进门拜访领导;
魏承敏,在河南做售后工程师,曾与同事连着三天,在冰天雪地的乡下,坐手扶拖拉机、晚上在村镇、矿山为客户修理交换机,饿了就在农户家对付两口,困了就在机房眯到天亮……
工作第一,脸面朝后。
年轻人的脸皮就这样磨厚了,意志也逐渐变得坚韧起来,个性也打磨得粗粝和“匪性”。
后来,江西生成了华为董事会秘书;
李健曾创下一年4亿美元的雄伟业绩,销售连着几年全球第一,当上西非地区部的总裁;
胡厚崑,成了华为现任副董事长;
魏承敏成了南太地区部总裁。
我越发意识到,毫无成绩支撑的自尊,非常廉价。因为市场看重的不是你的“敏感”和“硬气”。
若想证明自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用你的干劲、专业成绩,去告诉世界“我可以”。
02.
级别、资历上去了
性价比却下来了
尤其在互联网,近年的中年危机之所以闹得满城风雨,极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性价比陷阱。
那什么是性价比陷阱呢?
对公司而言,无数精力更充沛、知识结构更新,也更便宜的年轻人,在等着接替这批中年人。
“中年人是最容易被清洗出局的。你的性价比是下滑的。”
张思宏,戴尔前销售总监,曾在一次采访中回忆,因为IT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开始不景气。
再加上国货崛起,割走了一大块老牌外企的蛋糕。
多重打击下,戴尔为了控制成本,组织了一次大规模裁员,中招的多半是中年人,他们都带领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团队。这些人精力、学力大不如前,却是公司最昂贵的人事资产。
一个40出头、呆了8年的中层管理,被通知裁员后面无表情地询问赔偿金。为保体面,刻意表演着淡定。
最后,他还是没忍住吼着质问张思宏:“你今天干的这些事,就不怕有一天也会发生在你身上?”
“很遗憾,他还没参透这个游戏”,张思宏说。
这位被裁员工所在的部门中,他年纪最大,拿着仅低于经理的最高薪。“我也挣扎了半天,实在没办法。”
张思宏回忆说自己要解决5%的裁员任务,对方不被干掉,自己就要被干掉。
这个时代下的中年人,处境真有点尴尬。
行业发展迅猛,公司业务也在不断调整,不断下降的适应能力让他们很难赶上时代的脚步。
一旦公司变动,这些人很容易被当成“包袱”甩出去。
另一个方面是,许多中年人进入管理岗,脱离了一线业务,看上去更体面却远不如专业傍身,可替代性反而变强了,毕竟管理层轮着换,业务骨干却坐着最稳的板凳。
上次和一个百度的技术负责人喝酒,他三十出头就成了一个项目部负责人,可他却对我说,自己过得很慌张。
因为他发现自己走上管理岗后脱离了一线,每天的工作就是开会开会开会,协调部门和资源。也许因为技术出身,他总认为这块工作谁都能干,还说只有写代码、做项目才能让他有存在感,相比一个管理者,他更想成为业务尖兵。
他也说,一旦远离一线,就很难回去了。
比如技术发展太快,光他毕业这10年,主流的计算机语言就换了十几种。年轻的时候,他还能一周学会一门语言。
如今,他的记忆力和专业水平都大不如前,一旦对技术生疏,就很难再回到一线了。
当然不是要你拒绝晋升,而是在你成为Leader时,也不要生疏自己捏在手里的技能,毕竟管理层来了又去,只有专业技能对你是永远忠诚的。
03.
努力陷阱:看十年,势在哪?
这时代的领潮人,需明白人力有时而穷,一味努力并不一定就有收获,感知不到时代的风向,只一味埋头努力,也就死得越快。
事实上,那些混得好的职场人,往往也没有什么三头六臂,无非就是看准了时代的红利,再加一点个人的干劲和魄力,这才成就了自己的百万、千万年薪。
好听点说,是有眼光、魄力大;难听点说,也就是运气好。但不管好听难听,时代的盈利者,往往就是这些和时代同进退的聪明人。
为什么要培养看十年的能力?原因就在这,只有看准了时代在哪潮涨潮落,你才可能成功上岸。
他回答说,有一次上班,他突然发现身边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部门招新人,也是等“老人儿”走一位才招一位时,他就认为这个行业不太妙了,还是早抽身为好。
许多看不清大势的人,并不是不努力、不勤勉,实际上许多公司即便是997,最后还是倒闭了。
尤其是过去20年间,抓住时代变迁的节点,年纪轻轻就年薪百万的人还真不少,但对时代的发展置若罔闻,导致生活不太如意的中年人,也不少。
难道前者就比后者优秀很多么?我看不见得。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也只是“1+1”的基础级别,永远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加减。
但一旦你吃到了时代红利,那你的努力将会是“10x10”级别的放大。
时代潮起潮落,我们其实常常能听到时代的声音,许多人无法成功抽身,只不过在自我麻醉而已。
要么坚信一个垂危的行业还有希望,要么是坚信新行业的拓荒者肯定会死在沙滩上。
04.
人生半坡的中年人
该怎么跳出这三个陷阱?
1)培养直取核心的人生态度
在面对万千选择时,就选哪个最实在、最有价值的。
好比做事,要看事情有没有价值,如有价值,再怎么难也要干;如没价值,再简单、方便也不要干。
许多人都有一个倾向,永远做简单的事,而并不思考是否有价值,然后后悔。
2)本事越大的人,越不在乎面子,每一个爷爷都是从孙子成长起来的
3)人这一生,就是一边自救,一边破敌
若遇到困难,首先问自己怎么活下去,在这个基础上,再思考如何破局。有人需要跳槽,有人需要去读书,有人需要认知升级……你需要什么?
回答之前,请务必仔细研究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4)无论升的再高,也要熟悉一线业务
就好比自媒体领域,我发现许多大佬,即使不写稿、不排版,同样对后台的功能变化非常熟悉,对下属稿子的问题也能一针见血的指出来,甚至少数人为了保持对行业的敏感度,自己开了个人公众号,勤勉发文。
5)及时清理,立即止损
一旦你发现自己所处的行业开始走下坡路,你就要尽早跳出来,尽快止损。
跳行业,就尽可能换行不换岗;跳岗位,就尽可能换岗不换行。
如此一来,就能尽量利用上自己过去的积累。
6)专业要学习一辈子
7)宽视野,窄切口,深钻研
这一句话出自著名史学大师赵俪生,同样适用于职场。
8)认清你自己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找到这个最适合自己位置的前提,就是认清你自己。
你要了解自己爱干什么、擅长干什么、能放弃什么,每个人的职场不可能尽善尽美,对于无法达到的期望,不必苛求。
9)动不动就委屈,是小孩子才会做的事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各有各的难言之隐,没必要把自己的委屈表现出来,比你好的人有很多,但比你惨的人也不少。
人生爬到半坡,咱们每个人的位置都有些尴尬,身上担子越来越重,但能发力的地方却越来越少。
19世纪的普鲁士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在伟大名著《战争论》中讲到将领的用处时说:
“在茫茫的黑暗中,要能发出内在的微光。”
借此与你共勉,人生如同一场修行,希望在这场修行中拼搏的你,即使身处茫茫黑夜,也能孕育出自己的“微光”。
-End-
职场如此,各人沉浮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小彩蛋:
工作汇报、PPT展示、报告撰写,怎么才能做到让受众感兴趣、能理解、记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