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市民在朝阳区一家7-Eleven便利店内使用拉卡拉自助终端还信用卡。实习生苏德悦摄
本报实习生苏德悦
半夜饥肠辘辘想吃夜宵,不想去银行排队还信用卡,着急发快递找不到快递公司,想打印找不到打印机,水电费不知道去哪里交,苦于找不到靠谱的家政服务……有个好消息,现在这些生活琐事都可以在一个地方解决——24小时便利店。
近日,记者走访北京市内的多家便利店,发现越来越多的店铺已不再仅仅是出售食品和生活用品的小超市,开始提供食品加热、代收快递、照片冲印、还信用卡、公交卡充值、手机充值等便利服务,传统便利店正在努力提供包含更多内容的一站式服务。
一站式服务方便顾客
日前,记者来到物美便利店苏州街店,超市的结账口“代售园博会门票”的告示十分醒目。“园博会的门票现在很受欢迎,我们店里每天都有不少顾客咨询,一天能卖出十几张。”超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今年5月15日起,便利店就开始代售园博会门票,非常受欢迎。而这只是便利店“票务代理”服务的内容之一,除了园博会门票,便利店与票务公司有着长期合作,市民无论是想买话剧、音乐会等演出门票,还是紧俏的体育赛事门票,店内都可以“帮忙”。
在快客新源里便利店,给公交卡充值的服务最受附近居民的欢迎。“小区离地铁站比较远,平时上班坐公交车也不方便充卡,以前还要特意跑到公交总站充卡,现在来这里买东西时顺便就能充卡,方面多了。”家住新源里的王女士告诉记者。
7-Eleven中关村大街店内最近则多了一台自助复印打印机,具有彩色和黑白复印打印功能,消费者可以在这台机器上复印身份证、文件,甚至能打印数码照片。机器上还附有使用方法的详细介绍。为了鼓励顾客使用,7-Eleven还在宣传彩页上设置了免费体验券。
便利店看重附加值
店里免费使用自助终端机,提供公交卡充值服务也是“不取分文”……没有利益,甚至还要搭上不少人力物力,便利店企业为何还要提供这些服务?
“便利店提供这些服务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吸引客源,挖掘附加值。”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便利店主要有两大竞争对手,一个是大型超市,一个是散布于社区中的副食商店,而随着便利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连锁便利店的不断出现,传统优势如24小时营业、离消费者近等,已经很难帮助一家店脱颖而出,便利店如何开拓发展新空间,成为便利店市场发展的节点,这样的转型也是根据市场需求做出的调整。因而便利店纷纷推出不同种类的个性化服务,借此来吸引消费者,抢得客源。
“自从推出了代收货服务后,我们的客流量比以前有明显的增长。”好邻居便利店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好邻居与收货宝达成合作,在凡客诚品、京东、当当等电商网站购物的消费者可以利用好邻居的200多家门店代收包裹,服务推出后不但带动了门店的客流量,还增加了用户的粘性。“消费者来取包裹的同时,肯定也会顺手买些商品,会直接拉动店里的零售额。”他说道。
专家观点
服务将成便利店竞争“利器”
“便利店越来越注重服务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这个趋势只会越来越明显。”北京工商大学商业专家洪涛向记者介绍,在国外,便利店往往是集邮局、银行、办公室服务、冲印店、票务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站,在便利店内,顾客可以给手机充电、购买上网卡、购买各类门票、彩票和停车卡、订购图书和礼品……便利店服务几乎能够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便利店俨然已将自己塑造成社区服务中心。
而在国内绝大多数的便利店还只是“超市”的微缩版,主要还是立足于销售功能,目前虽然也有部分便利店企业开始向“服务型”转变,但服务内容和布局上还稍显简单,因而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他表示,针对目前便利店同质化倾向严重的情况,“卖服务”不仅将便利店“便利”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还显示出各个便利店自身的差异性,因而服务将成为便利店竞争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