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2017淘宝造物节上,顾客在无人零售店内使用装有触摸屏的桌子体验“虚拟购物”。新华社发
编者按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购物、支付体验
24小时无人值守便利店缤果盒子,主营便利性应急品,包括饼干、方便面等速食食品、乳制品、酒水饮料、应急快消品等,满足社区居民对于普通便利店的基本需求。光明图片
运用大数据优化货品采购管理
记者了解到,缤果盒子去年8月落地广东中山,今年6月进入上海,7月在华南区进行200个盒子的铺设,并计划在一年内完成5000个盒子的落地。对于区域位置的选择,缤果盒子CEO陈子林表示,主要定位为高端社区,具体而言,位置要阴凉、不影响居民,不占用小区内的消防通道等公共区域,同时可以合理调整盒子朝向。此外,学校、医院也是可选择的区域。
目前缤果盒子主营便利性应急品,包括饼干、薯片、方便面等速食食品、乳制品、酒水饮料、应急快消品等。陈子林说,等自有供应链成熟,会引进生鲜这类高频刚需的货品。这一系列行为都将根据消费者的偏好来判断,继而优化商品渠道。同时,商品价格也会因与全球零售商的渠道资源合作而优于普通便利店。
赵鹏说,在这样全数字化的零售体验中,会员、营销、供应链都将被打通,店铺可以获得非常清晰的用户画像:你在哪个货架上停留最多、下午2点什么产品最畅销、什么商品被经常拿起又被经常放回去这些大数据与技术对接,商家可以更加合理、精确地对货品、货架进行管理。最终让消费者体验到更优质的服务,感觉“零售店更懂我”。
造价低可与传统便利店形成互补
从为用户提供即时性消费这个标准来看,无人零售店与传统便利店并无两样,但“无人店”之所以受追捧,与国内传统零售业人力成本的上升不无关联。陈子林说,无人零售店能很好地解决传统零售模式中高额店铺租金、人力成本以及运营成本的问题。一个15平方米的盒子可售卖的商品数量与一个40平方米传统便利店相当。15平方米的盒子造价约10万元,40平方米的便利店投入约40万元,盒子的成本投入约为便利店成本的1/4。而在人员配备上,现在的设置是4个工作人员管理40家店,包括技术维护、巡店补货、整理货架、清扫盒子地面及卫生等,相较于一个传统24小时便利店至少3人的配置来说,人力成本大大降低。
但这并不代表无人零售店就可以完全取代传统便利店,联商新零售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礼分析认为,“无人零售店”和传统便利店定位并不相同,前者本质是要不断削减成本,应用场景多为便利盒子,后者诸如711、全家等便利店则多在人流旺、商业价值较高的地区,且以提供熟食见长。便利盒子未来最适合在购物不便的地方,以便利店的补充形态出现。
李礼说,事实上,无人零售技术可应用在百货商场、大卖场、社区超市、便利店等多种场景,自助收银技术减少收银员,智能导购技术减少导购员,视觉监控技术提高风险防范,生物识别技术可以统一ID身份认证,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实体零售业几个痛点:提高人效、优化用户体验、用户行为数据记录。
技术、信用保障与运营是最大挑战
李礼表示,想真正落地成功,在供应链层面,商品能否保证排在第一权重,在防损层面,可用视觉监控技术保障,但无法防小人。即便基础条件都初步具备了,最大的瓶颈还是运营能力,需要充分理解“人货场”。与此同时传统便利店现在也在升级,也会用无人零售技术,采用“有人+无人”结合的方式,提高人效。便利盒子要寻找到大的市场空间,也并非易事。
尚未发掘出新增市场是隐忧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夏晓华表示,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来看,如果没有新增市场的扩容,无人零售的潜力空间可能没那么巨大。例如滴滴,实际上打开了一个出行市场,将私家车与有出行需求的用户,实现了智能的、实时的、有价格的匹配,并沉淀了出行数据。目前,无人零售看到的更多是依赖效率提升取代原有的存量零售市场,没有看到能启动一个新市场的概念,这是无人零售发展的隐忧。伴随数据开发能力的提升,启动出新增市场,才是无人零售店长久生命力的体现。事实上,自动零售机领头羊友宝,在无人零售领域已经耕耘了7年多,利润不到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