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体书店领域引入互联网思维,将其贯穿运营全程,成为不少新兴或老牌书店的普遍认知。一场新冠疫情,更是倒逼了实体书店思考这一问题。
本次我们选择了“一新一老”两家书店:一家是996互联网大厂青年辞职创办的书店,含着小程序出生;另一家是在今年疫情中线上表现出众、7年前就已主动触网的老牌书店。
如何进行线上线下融合,每个书店都有不同的答案,但这或将成为实体书店最为关切并且实践的方向。
一个书店
与小程序一起诞生的实体书店
「一个书店」的创始人,是几位来自互联网大厂的996青年。由于几人都酷爱阅读,他们选择辞职后在西二旗,也是他们的家附近,开设一家自己喜欢的书店。
“有趣的书籍、优雅的环境、多样的活动、侧重服务社区……”他们按自己心目中书店的样子,规划了书店的雏形,同时期待将全员会员制书店模式、通过小程序辅助书店管理和会员操作等创新理念,应用于这家书店的实践。
于是,一家完全实行社区会员制、依托小程序为支撑、运营为主导的「一个书店」诞生了。不久前,「一个书店」的第二家“分店”——位于北京手表厂内的JPED店,开业了。
「含着」小程序出生的书店
“小程序和这个店的装修是同时开始的,开店的同时这个小程序就能使用了。”书店创始人之一张曦介绍,最初做小程序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服务店内的会员制,比如会员交押金借书、会员免费赠饮等会员权益的核销。
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交流平台
作为一个服务会员的小程序,小程序的功能并没有止步于简单的会员管理。借助小程序,「一个书店」还搭建起了书友的交流平台。
同时,小程序上还可显示此前的借阅会员对这本书的点评,同时可上传照片。点击小程序上“发个弹幕”,其他人也可以就此书进行留言点评。觉得留言不错,你也可以选择“为ta鼓掌”。几乎每天,都有会员利用小程序发表他们的阅读感悟,在小程序里,形成了一个专注于阅读的朋友圈。
用好书留住更多喜欢阅读的会员
因此,书店的选书标准也就是基本确定: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由此确定出七成经典、两成新锐潜力/历史低估和一成大师导读的好书书目。同时兼顾出版社和编者的水准。发现优秀的作品,不轻易引入作者全集,也不轻易引入出版社丛书。
疫情之下催生7*24小时服务模式
作为一家社区会员制的书店,一个书店希望能提供给社区书友一种陪伴,成为工作与家之间的一个“中转站”。疫情期间,门口新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会员刷脸就可进入。与此同时,「一个书店」出乎意料地升级为24小时书店。在张曦看来,他们这个举动,也是书店服务社区的一种行动。
在疫情之前,他们在书店里举办的各种小组,以此让会员间有更多交流的机会。问读小组,让书友们共同讨论感兴趣的书籍和话题;夜读团以及夜跑团,让大家在此集结,一起活动等等。“我们认为,会员制的前提是一种相互建立的信任关系。为了不辜负这种信任,我们需要把更好的东西给到会员,这才是一种正向的循环。”张曦说。
而会员制运营本身,也可以实现商业模式上的良性循环。文海认为,会员制运营,边际成本较低,而边际效益较大。虽然,未来会面临书籍折损等成本耗费的问题,但整体上文海还是比较看好这样的商业模式前景。而身处社区的特点,也让未来的会员权益有更多可供拓展的可能。
“书店如果离的太远,需要挤公交转地铁,舟车劳顿赶到又匆匆忙忙赶回,那么,去书店就变成了一次朝圣,反而是读者在增添书店的光环,而不是书店服务读者。”
荐书人张曦为毕业生推荐书籍
《零售的哲学》——关于7-11的零售店经验未必每个工作职位都需要,但是创始人铃木敏文提出的问题意识和思考力,是知易行难却每个人需要修炼的底层能力。“实现机遇并不需要特殊才能,关键在于问题意识和思考力。其中,问题意识指能经常主动研究现行的工作模式是不是处于最优状态,而思维力代表了深层次挖掘实物本质的能力。”
外研书店
积极拥抱互联网变化的老牌书店
听到“北京外研书店”的名字,多数人会以为,这是一家专卖外语教材或外语专业书籍的书店。不过,当你踏进北京外研书店北外店,看到这里琳琅满目的中文书籍,就会扭转这种认知。北京外研书店总经理付帅说,店内刻意把中文书放在一楼的醒目位置,就是告诉大家:外研书店≠只卖外语书。
扭转书店外语教材专卖店刻板印象
北京外研书店成立于1993年8月,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旗下的品牌书店。“外研书店原本只经营外语类学习书籍,有点像一个外语教材专业书店。据老员工回忆,书店的作派一度比较‘国营’,中午还会关门休息,而读者在外面排队等待开门。”付帅回忆说,自己是2010年进入外研社成为一个年轻编辑,又在5年之后“转型”搞起了书店的经营。
2015年底,付帅正式调入北京外研书店工作,负责新书店的筹建和运营工作。新书店的筹备过程中,他希望尽量淡化过去的国营“老派”作风,并且新增了很多非外语的书籍,希望拉近与更多普通读者的距离。
2018年4月23日,外研书店的另一家分店——东升科技园店开业,8个月又做了100多场活动。“我们特别希望通过活动,让更多人能了解到我们。”
从7年前触网开店到如今带货直播
其实,早在2013年,外研书店就开通了淘宝店,后升级为天猫专营店。外研书店东升科技园店更是在2018年开店之初就结合园区i友线上平台搭建了线上商城,定期开展秒杀等活动,将福利给到园区白领。
今年疫情之下,外研书店又开通了美团外卖和微店。在开通美团外卖的北京书店中,外研书店可谓一枝独秀,销售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据了解,从3月中下旬到6月中旬,外研书店在美团的两家外卖店铺均上线了2000多种书籍,成交700余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疫情期间的销售损失。
2020年,直播带货异军突起,外研书店也没错过。疫情以来,外研书店就做了多场直播带货的尝试。今年6月12日,北京外研书店作为“2020北京书市”书店直播之夜的分会场,更开启了一场特别的“带货直播”,在百余家出版社、书店等机构中,再次成为一匹黑马。
线上数据优异得益于良好用户积累
此外,外研书店还开展人文社科类活动以及每年的跨年展览,这些活动并非零散、无体系,而注重系列性、连续性。比如,每年举办的“费孝通思想研究讲坛”、“俄罗斯经典诗歌朗诵会”、“致敬”系列诗会、“国际诗歌之夜”等,都已坚持多年,成为外研书店的品牌系列活动。今年4月24日是费孝通先生逝世15周年纪念日,本该是第九届费孝通思想研究讲坛,受疫情影响,无法举办线下活动。为了确保活动不中断,临时改为请论坛另一位发起人赵旭东教授做线上纪念讲座,活动当天在全国近三十家书店的读者群同步,收看人数达到1万多人次。
书店还聘请了北外的知名退休老教授担任书店荣誉会员,利用教授们的专业优势和对北外的深入了解,指导小读者学习外语、选购图书,并且举办各国语言入门讲座或为孩子们做外语启蒙,以参与书店义务服务的形式关心下一代成长。
对于未来,付帅还有很多设想,尽管受到疫情影响,这些设想的进度可能放缓,但他仍然希望书店在门店布局、文创产品出品、书店志愿服务活动、以及更多有意思的文化活动举办等方面有更大的创新和进展。总之,外研书店还会不断探索新的模式,认真做书店,以回馈广大读者和各届朋友的关爱。
荐书人付帅为毕业生推荐书籍
《走不出的风景》——作者系原我们北大法学院前院长朱苏力教授,书中汇集了苏力教授在北大法学院的新生和毕业致辞,以及在其他一些场合的致辞和讲话。如今,不少学校的校长、院长致辞常会登上热搜,而苏力教授的致辞在北大早在很多年前就有这样的效果,BBS上每年都会期待并“猜测”苏力的演讲内容,成为北大毕业和开学季的一道“风景”。今年正好毕业十年,苏力教授也退休多年,每每翻阅本书,都还会对我有新的启发,有道是:好书不厌百回读,当年只道是寻常。
《活着》——余华先生的所有小说,我都读过,很多都不止读过一遍,这本书是读的最多的。书中讲了主人公福贵的一生悲惨遭遇,从阔少爷到最后落得和一头牛相依为命,其中艰辛困苦太多,最后主人公还能通达的活着。现在疫情当前,这届毕业生号称是“史上最难的一届”,但是看看小说《活着》,应该就会发现其实自己其实还是很幸福的。毕业后,走出校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尤其是不能走极端,很多当下过不去的坎儿,可能几天、几年后都不是事儿。有道是:人生如渡海,活着便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