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一家叫“1200”的书店,因为独特的气质成了网红。它全天24小时营业,没有WI-FI,不卖武侠和励志书,为背包客提供免费住宿。就是这样一个24小时不打烊书店不但经营得不错,而且三年在同一个街区连续开了三家店。
在深夜,城市的街区已经落下了白天的喧嚣,走进这家24小时书店,前来看书、买书的人还真不少。
书店第103场深夜故事会
在书店旁的一角,一场小型民谣音乐会正在进行,舒缓的音乐流淌进每一个角落,心也随之放松了下来。
22岁青年带着82岁爷爷去旅行
此时在1200书店的另一个场地,100多人正围坐在一起,听一场深夜故事会。零点后的深夜故事会,是书店的一个主打品牌活动。这一期故事的主人公是22岁的张智达,他讲述了带着82岁的爷爷去旅行的故事。
张智达:(这张照片)是他(爷爷)在老家花三十块钱拍的,但是我一看就是假的,把那个人P得大大的。我就想,为什么不去实现它呢?
看到这张爷爷ps的照片张智达有些难过,爷爷一辈子辛苦劳作、生活在广州的农村,却从没有进过城。当时虽然身无分文,张智达却要实现爷爷的梦想,为此他发起了家族众筹。
张智达:当时我就发到我的家族群里面,然后他们觉得很疯狂。
书店读者:你们家谁最反对,谁最赞成?
张智达:我爸爸比较反对,他就说下次不要做这种事。我表姐的话,表姐是大姑的女儿,说为你的勇气和孝心感到骄傲。
在家人的支持下张志达最终成功筹款15000元,他带着82岁的爷爷,开启了8天7夜2000多公里的旅行。
书店读者:为什么会选这样的形式呢?
张智达:有一对情侣,讲他们去哪里哪里玩,然后很浪漫,各种各样点赞。我觉得凭什么我跟我爷爷就没有这种浪漫?
书店读者:爷爷已经82岁了,他从广州一直坐到北京,8个小时应该对老人家还是蛮辛苦的吧?
张智达:(爷爷)第一次进城的那种感觉,哪怕很困也不想睡。因为外面太漂亮了,哪怕是高架桥很塞车他都觉得美。因为太美了。
书店读者:听其它深夜故事时候问过很多问题,唯独这一次我想要先感谢你。受你的影响我突然想带我爸去旅行。
书店读者:一定要趁早,我去年就是我外婆去世了。
张智达说爷爷一路上就是傻笑,恍惚是在梦中。牵着爷爷的手让他仿佛回到了童年,爷爷就是这样牵着自己的手呵护他长大的。
60岁与23岁流浪汉讲述流浪生活
他叫李正龙,60岁、台湾人,生意失败后在外漂泊15年,在书店已借宿2年。
这是陈舒,23岁、福建人,因为失恋选择了流浪生活,已经半年了,住在书店里也有2个多月。他们因为共同的爱好看书在1200书店相遇成了忘年交。
陈舒:银行住过,大街睡过,地下道……然后睡的最多的是肯德基和麦当劳。
李正龙:我可以捡垃圾啊,一天有一百多。我要求也不多,有17块钱我就过得很好啊。
陈舒:就算我不流浪了,肯定还会再来的,在我眼里它现在就是家。
李正龙:(这里)就好像回到家一样,可以庇护一下,可以安一下身然后再出发。
她叫令依依,29岁,一个怀揣创业梦的女孩,独自一人从新疆来到广州,每天结束了白天繁忙的工作后,就会来到书店看书。在这里周末的深夜故事会也让她结识到了很多的朋友。
张皓若因为留学签证出了问题赶到广州来处理,不想又错过了回家到航班。深夜无处可去的她临时留在了书店,店主刘二喜了解情况后给她安排在了有床铺的沙发客房里。
张皓若:我觉得这里特别神奇、特别温暖、特别棒。谢谢可以遇见这个书店,也很感谢世界上有二喜这样子的人,在这个感觉让人不知所措的世界建起来这么一个温馨的小角落。
30岁出头的书店老板筹集百万点亮广州第一盏24小时书店的灯
30出头的刘二喜,曾经的建筑师,说起开书店的初衷,源于他的一次台湾徒步旅游。旅程一开始他的钱包就被偷,索性刘二喜就开启了穷游旅行,一路上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旅行结束带着感恩的心态有了想开书店的想法,随后有三十多位朋友响应了刘二喜的召唤,筹集了100多万,在广州点亮了第一盏24小时书店的灯。
1200书店店主刘二喜:书店是一个经营者的一个乌托邦,我们除了提供人文,还提供一种人情味。我们确实被情怀去打动了,很多人根本就不问我一些商业回报的东西。我没有把它当做一个投资、一门生意去来做。筹完那一笔款的时候我留了大概20来万的流动资金,我就跟大家说,这笔钱亏完我们就散伙。
1200书店从2014年第一家店开业以来,不但没有亏损还以一年一家的速度,发展到目前3家店。并以网红的态势圈粉无数。吸引了许多爱读书的人来体验它的温馨和包容。
书店顾客王其宣:在我的心中,更像是广州这座大城市的一盏长明灯吧,连过年它都会营业的。
书店顾客文艺: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在这里过夜,因为兼职的原因错过末班车。
夜晚许多读者累了就会在书桌上、沙发里休息,书店里还有专门的沙发客房,长期在广州还可以打工换住宿,服务员会优先录用听障人士。24岁的陈少柱在这里工作7个月了,她告诉我们很喜欢这里,工资也比她在别处高出许多。
在这里还有一位特殊的长期住客,它叫拿铁。出生一个多月就被遗弃收养在了书店。因为住在书店被读者称为是一条有文化的狗,它还给长期照顾它的店员阿凯介绍了一位女朋友。
阿凯:拿铁是我跟雪霏的红娘,它名字也是我起的,我当它是女儿一样养了。
支教教师蜜月带着妻子和吉他去乌蒙山支教
梁俊一位支教老师,带着他的新书和吉他,在夜晚也来到了书店,和读者一起回顾了他在贵州深山支教的两年生活。
支教教师梁俊:这些孩子真正要和他生活在一起是另一回事,这个孩子叫朱迎春,为什么说臭气熏天呢?从小他就一个人被爷爷带大,他甚至没学会上厕所应该擦屁股。但是一年之后我已经闻不到这样的气味了,为什么?因为我和他们一样臭。
梁俊是在蜜月里就带着新婚妻子,还有他的吉他,一起去了贵州乌蒙山支教,在那里,他将50多首古诗词谱曲和苗族孩子一起吟唱。他说“自己和孩子们一起学唱古诗,学习语文,最终学习的,是如何寻找生命的价值。”
书店顾客张嘉兮:很让我触动的就是(他)从精神上去给孩子们,甚至说是去到生命的深处。其实很多时候,支教也好、做公益也好,其实最后受益的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是每一个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收获。
刘二喜希望24小时书店成为一个人与人之间传递温情的港湾,2017年他的一个目标就是再点亮两盏24小时书店的灯,让一盏盏有温度的灯照亮城市的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