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值守营业模式是否会被越来越多书店采用,进而成为新的创业风口,还要接受市场的考验。至于无人便利店、无人超市则在更早前窜红,多家公司积极介入这一领域,无人便利店已出现在多个一二线城市。
无人超市、无人书店、无人面馆……中国零售业迎来无人化的浪潮。过去一年里,无人值守技术在众多领域开展应用,为零售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带来新空间。
这是广州上月正式营业的无人书店,位于城市CBD地段,店名为“凡向未来书店”。
经营书店的七客联创国际社区运营负责人方浩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书店消费群主要面向年轻创业者,以无人值守的模式经营,是他们的一个创新尝试。开业一个多月以来,在没有刻意推广的情形下,书店收到相当不错的反响。
除广州外,中国多个城市都已出现无人书店或自助消费型书店。去年8月,浙江省173家新华书店集体推出“无人自助”购书服务;去年10月,安徽芜湖一家名为“豆便利”无人智慧书店开始营业,这家书店的“小豆”机器人整合了扫描、快捷支付、监控、报警的功能,还可与消费者进行语音对话,推荐好书。
天猫将与传统书店合作打造智慧书店
线上商家也在积极布局这一新领域。上月在北京举办的2018天猫图书峰会上,天猫图书负责人张炜表示,今年天猫将与传统书店展开新零售合作,打造智慧书店,让线上线下场景贯通,构建无感支付书店及24小时无人书店。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中国无人零售商店专题研究报告》,2017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预计达389.4亿元(人民币,下同,81亿新元),2020年增长率预计达281%,至2022年市场交易额将超过1.8万亿元。
是风口还是阵风?
中国用工成本不断攀升,无人值守技术的出现,促使这一新模式迅速发展。《第一财经日报》引述EasyGo未来便利店联合创始人王牧牧称,一家无人便利店的投资额在10万元左右,以他们目前的营业状况来看,单店每天的营业额在2000元左右,即一个月有六万元收入,毛利率在35%左右,除掉分成等因素,估计单店可在八个月至一年内回本。
低成本无疑是无人值守模式的最大优势,但此模式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多种挑战。广发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无人便利店节省了租金和人工费用,但同时也增加了技术投入,目前在坪效(单店营业面积内每平方面积每天所创造的销售额)上还没体现出优势,每平方米的投入约需1万元之多。
研报也指出,供应链效率的提升,是无人便利店发展的核心。此外,无人模式的发展还有赖国民素质的提升。目前中国无人便利店也面临消费者挑选后,货柜摆放混乱的现实问题,这些都将成为无人模式在中国广泛拓展的巨大挑战。
另有分析认为,无人零售店铺通常面积较小,商品种类有限,消费者很可能因为在一家店买不齐想要的商品而放弃前往。此外,在电商、外卖平台蓬勃发展的当下,送货上门已是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还有多少人愿意下楼到无人便利店购物,也是一个问号。
西南首家无人超市“GOGO无人超市”在经营了四个多月后也暂停营业,同属一家公司的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也宣布停业。
《成都商报》引述运营项目的成都小芒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称,无人超市项目将等升级人脸识别后才重新开业;而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则因公司扩张速度过快、选点失误而停业。
不过,这名负责人同时也强调,这并不代表无人零售业的模式有问题,他们对于项目仍然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