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黄亚苹实习生张雅婷薛欣妤
2019年夏天,已经鲜有人再提曾经一度风光的“无人便利店”概念。它刷新了互联网概念的死亡速度。
现状
近1/3货架处于空缺状态
曾前往该店购物的周先生介绍,这个店位于写字楼和住宅的中间地段,若不是想体验新购物方式,很少有人会愿意特意前往此地购物。通常而言,无人项目要保证货源充足,需要仓库工作人员一日1-2次补货,10日下午,记者相隔30小时后再次前往该店,未发现理货痕迹。
无人货架品牌倒闭前半年未补货
从2019年春节至今,在长沙麓谷一座写字楼上班的王先生一直没见到无人货架的补货员。多次联系对方未果,他与保洁员一同把货架移到了楼层设置的杂物间内,等物业处理。
“倒闭了就撒手不管,剩下一堆没任何作用的空架子,零食早被拿走了。”丢弃货架的杂物间内,还躺着2个其他品牌的无人便利店货架,清洁工看着它们无奈地说道。
盘点
第一梯队玩家相继退出
无人项目出现经营问题早已有迹可循。2017年11月,开业不足4个月的“五人”无人便利店暂停营业,这家选址于长沙天元七彩mall三楼的湖南本土品牌,曾推出“先出门再付款”的行业先例。
2018年7月,孚利购招商拓展总监在接受三湘都市报采访时表示,品牌在长沙共有21家门店,年内计划将门店扩展至50家。截至目前,记者仅在百度地图上检索到其1、2代门店共19家,凯乐店从开业到停业,前后不超过半年。
曾在长沙大规模抢点的每日优鲜、猩便利等无人货架第一梯队品牌,因未能组建自持供应链系统、超过20%的高货损、推荐人的高推广补贴等导致高运营成本等问题出现,最终出现相继撤点、停止补货等现象。
2019年1月,果小美创始人阎利珉向媒体确认,已放弃无人货架业务,转做线上电商;同年5月,7只考拉停止货架业务;去年12月,京东到家出于业务调整也暂停无人货柜项目“京东到家Go”;去年10月,曾完成千万级融资的小闪科技向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短短2年内,被资本追捧的无人货架项目正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倒下,在一片唏嘘声中倒闭。
资本助推,疯狂到理性
巨头入场,将无人零售的试验场推高潮。2016年10月,马云第一次提出“新零售”概念;2017年7月,阿里巴巴推出无人超市“淘咖啡”,5天内产生7000笔订单;2018年1月,在西雅图的亚马逊总部一楼,亚马逊的首个无人超市AmazonGo开业。
“在无人零售入局前期,开店速度与点位规模就是与投资机构谈判最有效的砝码。于是,跑马圈地成了标准动作。”一位无人零售从业者介绍,无人零售项目高度依赖资本进行扩张而资本的入驻为行业提供更多想象空间。
2017年6月28日,创新工场宣布完成对F5未来商店的3000万元A+轮融资;两天后,缤果盒子也宣布已完成A轮融资,金额超1亿元……资本狂热就惊到了何种程度?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新零售领域投资事件共507起,无人零售投资事件以126起位居第一,投资金额达43亿元。
同时,记者在“天眼查”上梳理20个无人项目融资情况发现,从2017年4月-2018年10月,有7个项目拿到万亿级别融资,20个项目披露的融资总额为33.78亿元。
“缺乏造血功能,资本逐渐回归理性,不再傻投钱了。”上述从业者介绍,2018年下半年,投资人逐渐发现,盲目扩张的无人项目无法取得场景贴合度、补货成本、用户贴合度多方平衡,大规模融资难以持续。
网络上披露的融资数据似乎能证实他的观点。记者统计的上述20个品牌中,最近一笔融资停留在2018年10月。此后,仅有F5未来商店于2019年6月宣布在曾在半年前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探因
伪无人,将人力成本转移至前端
无人项目快速陨落究竟为何?在三湘都市报记者的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无人便利店概念中的“无人”表现为用技术取代人工收银,但这并不是无人的本质。
“无人值守虽然降低了部分人工成本,但为实现无人模式而搭建的技术体系却需付出较高的前期成本,况且后台维护、补货、摆货等仍旧依靠人工。”长沙某连锁便利店高管表示,无人项目普遍防盗使用的RFID标签,需要在产品出库前人工粘贴,这与10年前便利店用“打价机”贴标签的行为几乎没有区别。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无人便利店需要经过1-2年的市场培育期,要想吸引消费者持续使用无人购物,品牌要熬过“烧钱”培育消费习惯的艰难阶段,“无人便利店不应该是赚快钱的领域,消费者最终想要的是购物体验而不是追求好奇。”
此外,他表示,无人便利店尽管省去了人工成本,但仍要承担设备配置和更新、门面租金、商品货损,“整套防盗系统需要技术人员维护,还得更新换代,不断加密来防止黑客攻击,其成本也非常巨大。”
记者手记
有人无人,“便利”是第一要义
2018年7月,长沙凯乐国际城小区内的千惠超市将货架整体内移,在靠窗的位置新增了可供消费者小憩的餐桌椅。“现在年轻人都讲“深夜食堂”的概念,增了桌椅后不时会有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选择座位坐下休息,也相应增加了热食和饮品的销售额。”门店营业员介绍。
从备受资本追捧到被质疑,无人便利店正在做出市场调整,如,“哇塔24小时智慧商店”理工南苑店依照购物群体的需求,增加记事本、裁纸刀等文具以及脸盆、置物架等生活用品;2个月前落户长沙的湖南首家京东X无人超市,新增了互联网品牌零食、湖南特色食品;其电子价签加保证线上线下同价,提供最新优惠价格。
重黑科技还是购物温度?如今,无人便利店面临的对手还有讲究“场景打造”的便利店们,Today提供包括加热后可食的芝士土豆泥、芝士年糕以及各类网红零食;2019年6月才开业的中百罗森便利店,为消费者24小时提供关东煮、烤串、寿司饭团、面包、三明治等系列鲜食品种。
当下便利店、无人店的卡位战仍在继续,经营者们需要注意的是,日常经营过程中让消费者感受到服务的温度,从经营方式、经营商品等各个方面出发,落到“便利”的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