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贸市场建筑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型超市的进驻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城区农贸市场现状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农贸市场暴露出许多弊端: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市场基础设施不尽合理和人性化、服务设施不配套,致使市场交易设施、卫生环境等难以适应现代人们安全健康的消费需要,尤其是占市场总面积1/3的蔬菜区,环境问题尤为严重,其规划配置和基础设施的欠缺,直接导致市场内部出现脏乱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品位提升。因此,农贸市场蔬菜区内部环境改造势在必行。本次项目的优化设计就是针对城区农贸市场蔬菜区环境改造提出的。
1优化设计框架分析
结合昆明市主城区农贸市场内部环境的实际情况,优化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对蔬菜区配套设施的改造,改善蔬菜区当前现状,净化农贸市场内部环境。为了让消费者准确、便捷的挑选蔬菜,优化设计完善了原有蔬菜区柜台的内部构造;为了将蔬菜保鲜滞留污水有效引流,优化设计设置了积水引流设备;为了保持蔬菜区整洁干净,优化设计设置了待售菜品和污物收纳空间。这样整个优化设计将通过柜台构造优化、积水引流优化、收纳空间优化等功能区的改造来实现蔬菜区内部环境的净化。图1展示了优化设计项目的功能构架。
2传统蔬菜区与优化蔬菜区比较
2.1构造比较
2.2排水方式比较
(1)传统、优化柜台水流疏散模拟测试比较
(2)无组织排水与有组织排水方式比较
传统蔬菜区平面式柜台多采用无组织排水(又称“自由落水”)方式,该排水方式的优点是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缺点为未设置排水槽、引流管等积水引流设备;蔬菜区柜面滞留污水直接从柜台边缘滴落至地面(见图5-1),柜台外立面常被飞溅的污水侵蚀,降低了外立面的坚固耐久性;从柜台边缘滴落的污水影响人行道的交通;致使蔬菜区出现地面潮湿、脏乱等现状。有组织排水方式运用坡面排水原理将蔬菜区柜台改造为斜坡递增分隔式,将柜面划分成若干排水区,按一定的坡度将蔬菜保鲜滞留污水有组织的引流至排水槽;通过排水沟等排水装置排泄到地面排水系统(见图5-2)。有组织排水系统具备以下三层次的功能:第一层是通过斜坡递增设计柜面将蔬菜保鲜滞留污水有效引入柜台
图6积水引流工艺流程
内侧排水槽;第二层是通过滴水线将超过挡水板的污水有效引入柜台外侧排水槽;第三层是通过内、外侧排水槽将蔬菜区地面污水有效引流至农贸市场排水系统,这样蔬菜区滞留污水将得到有序排放,从而改善蔬菜区污水滞留现状,净化了农贸市场内部营运环境。(图6展示了优化设计积水引流系统工艺流程)。
(3)收纳空间设计
蔬菜区收纳空间与一般的收纳空间不同,要能保证待售蔬菜的储存和销售、滞留残物收纳两个功能的实现和互不干扰。优化设计收纳空间采用组合式结构,可根据收纳需要任意调节,内部分隔可采用板式结构和金属结构两种;根据蔬菜分类需要采用不同组合方式,通过内部结构的组合实现待售菜品和滞留垃圾的有效收纳,改变蔬菜区杂乱现状。
3结论
参考文献:
[1]郭艳华,阮晓波,周晓津.广州生活垃圾处理的思路与对策[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6(6):6-10.
[2]李鑫红.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问题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13):189.
[3]罗素娜.“SARS”之后的农贸市场环境改造设计探索[J].南方建筑,2006,12(2):31-32.
[4]孙殿臣.民用建筑构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张绮曼,郑曙.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关键字:住宅方案设计
1、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经济开发区的中心位置。该项目的规模规划总用地面积99626平方米,用地性质为住宅用地,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农贸市场、沿街商业、配套公建。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高品质的住宅小区。基地现状平坦,呈较规整多边形,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利。
如图为总体鸟瞰图:
2、设计理念
1.在整体的规划设计中,注重和城市规划相协调,保留原有规划的城市轴线关系,使整体的小区形态熔入到城市中去。
2.住宅区各自围合成三个中心,这三个中心又通过蜿蜒曲折的细水景观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带状的绿化系统,是整个园区的一个“绿肺”,三点一线的设计,几乎保证了所有的住户都能享受到“绿肺”带给整个园区的好处,大大提高了整个园区的均好性。
3.在住区的整体形态上,形成了规划布局上的整体性与丰富性,尤其重视住区规划中的高低错落和竖向设计,点式的高层高低错落,穿插在多层组团中,创造出起伏变化的建筑群体效果。
4.交通采用人车分流,主车行道沿小区周边布置,园区中心花园实现完全人行大大提高了园区的档次。
3、总平面设计
3.1总体构思
(1)高层布置:地块北面沿着某路布置了版式式高层,使小区有比较好的城市形象面,其他高层分三组布置,第一组的六个一梯两户的点式围绕在主入口的中心花园,形成一组气势磅礴的建筑群,同时也和主入口中心花园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能够体现园区品质的中心。第二,三组高层分别布置在上下两个多层组团边上,和多层组团围合成各自的中心花园,并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天际线。
(2)多层的布置采用点式,板式结合的布置形式,所有的多层皆为五层,具有良好的居住尺度,点式住宅和板式住宅错落布置,使板式的多层也可以通过错落的空间享受的中心的花园景观。
(3)商业和配套公建的布置:考虑到大道是比较宽的城市道路,车辆来往比较多,车速比较快,某大道只在主入口处设置了局部商业,而在沿路设置了两层的沿街商业,并按照规划要求在路和大道交口处设置了集中的农贸市场。在农贸市场的三层集中布置了部分配套公建。物业管理用房布置在主入口处的点式高层的底层,以方便对整个园区的管理。如图为设计平面总图:
4、建筑设计
4.1公建及商业
小区沿某路设计商业用房2层,供商业网点使用。底层层高4.5米,二层为4.5米。在该路和某大道的交口处按照要求设置了集中的农贸市场,以满足这个区域今后住户的生活要求。
4.2住宅设计
高层住宅层高均为2.9米,高层住宅设置地下室车库,供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
4.3房型特点
考虑到当地的市场需求,住宅户型以115-125平方米的紧凑型三室两厅为主,再配以经济型的90-100的两室两厅,和部分舒适型四室二厅,构成一个多层次的户型系统,可以满足不同住户的要求。
户型设计合理,朝向均为南北向,景观,通风,日照等因素考虑周全。小户型强调经济性,布置紧凑,功能齐全。大户型空间舒适,视野开阔,室内外空间丰富。
在户型设计中,入户花园露台,错层设置的露台,屋顶花园露台,构成了一个垂直的花园绿化系统,使小区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花园住宅。每户均保证两间居住空间朝向主要景观。
厨房,卫生间局合理,以保证足够的使用和操作面积,符合现代居民生活趋势。
4.4立面造型风格
本方案的建筑风格,是现代建筑思想与地方条件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对现代建筑风格进行改造,在简洁的立面风格中注入一些精致的细部做法,使建筑风格更为人性化,整个小区的居住氛围更强。诸多特点融合在一起,将使该小区成为一个具有高档水准的、鲜明特色的高尚住宅小区。
5、绿化种植设计
根据该地块总体布局特点,进行具体的种植规划。环境设计的风格是以现代构图为主,强调场所感。因此在植物配植时考虑整体氛围的创造、以及视觉和使用上的特点,突出所在的区域特征,创造出特色明显的植物景观。并争取尽可能的保留基地内的原有树木,成为规划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亮点,力求形成多层次的绿化体系。其主要特点为以下几点:
5.1层次分明,配置形式多样。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应该注重层次的搭配,注意植物配置的丰实度和层次感。目前,在居住区绿化中普遍存在树种单调种类少,植物配置缺乏层次等问题,存在以大片草坪为底衬,最多点缀一两棵乔木的种植形式,导致单一的视觉效果,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植物搭配要突出疏密之间的对比,植物应形成簇团状,不宜散点布置。草坪铺地作为树木的背景要求显露出一定比例的面积,不宜采用灌木和乔木进行大面积覆盖。树木在光照下形成的荫影轮廓应较完整地投在草坪上。利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混合,配置出高、中、低的层次,使空间更灵动,赋予自然的节奏。
5.2草花与彩色叶树种的使用。草本花卉虽然管理繁琐,但是草花的颜色丰富更容易人为进行居住区花境、花坛的造景,增加居住区内绿化形式。在组合中必须考虑到居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树形,树冠形状和高度等因素,相互协调。在大面积绿化造景的同时多使用色彩简洁明快的彩色叶树种,在居住区绿化中的应用形式一般分为基础种植、孤植树、树丛、树群。基础种植如选择紫叶小檗、金叶女贞等植物修剪成绿篱,组成各种图案或修剪成色带与建筑或草坪相配,形式简洁,但效果突出。
5.3居住区植物配置基调。每一个居住区都有一个主题思想、视觉焦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主景,对于居住小区设计来说一定要考虑其焦点景物的配置,可以是水景,也可以是广场,也可以是植物造景只要能与环境相协调就可以成为居住区植物配置的基调。如设计以私密为主的主题,多选择高大乔木,灌木相搭配,选择攀援植物进行廊架的装饰,起到私密的效果。
5.4掌握季相变化进行植物配置。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居民在直观上感受居住区内不同的季节变化。春则繁花似锦,夏则绿荫暗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居住区内应四季皆有景,景景各不同。
6、小区未来设计方向---绿色住宅
所谓“绿色住宅”,应当是健康、有益、节能、低能耗和低污染的住宅。它的基点应是从住户的切身利益出发,营造健康、安全、文明的居住环境,提高住户的居住质量,营造文明的居住环境。“绿色住宅”是涵盖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概念。
“绿色住宅”不仅注重住宅和居住区等硬件建设,更重视人们文明生活方式的软件建设。它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有效地利用自然,回归自然,提倡重复利用,努力减少污染,保护自然,以创造一个绿色生活环境。
小区未来住宅设计的首要目标,应是营造“绿色住宅”,服务于“绿色住宅”,以“绿色住宅”这个硬件支撑“绿色生活”这个软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充分利用居住区基地外部和内部的自然条件,如保留和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植被和水系,保护古树和文物古迹,继承文化特色。
(2)要把空气、阳光、绿色引进每套住宅内。未来的住宅设计,将会创造一切硬件条件,让人们尽享大自然的赐予。不仅套型设计着重调整各种功能与空间的关系,尺度和色彩也将更符合人的情感需求,而且将通过设计师的创新,改善居住的舒适程度,努力营造一个绿色环境。
通过优良的设计,在住宅中重新引进自然通风的概念,将在夏季取代或减少空调的作用。例如,采用明厅、明卧、明厨、明卫的设计,可减少照明用电,利用太阳能并实现光电转化,使太阳能系统和房屋面构造结合为一体,既实用、美观,又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
(3)“绿色住宅”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即最大化利用了最小化排废。这与“节制”和“节省”有本质的区别。大自然赋于我们各种资源,在技术、经济有保证的情况下,利用各种资源为人服务,供人享用。在享用和接受服务时,一切浪费都是犯罪。但“节制”和“节省”同样也不适宜。我们提倡的最大化、有效化,是要提倡重复使用,回收利用。对不可再生物质要十分珍惜,并着重开发各种替代产品。
关键词:城市化;建筑设计;策划
1引言
2建筑策划的内容及其作用
2.1建筑策划的内容
2.2建筑策划的对建筑设计的作用
在快速城市化的影响下,现代建筑在规模不断扩展及复杂程度不断加深的同时,其对城市环境、社会生活及经济的影响亦随之加剧,传统建设程序的弊端日益突现:诸如逻辑性和经济性较差,缺乏科学性,难以保证设计项目建成后能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这些问题往往导致设计出的产品内容与实际需要脱节。因此,人们开始重视设计前期的研究工作,即研究设计依据的问题,建筑策划应运而生。建筑策划是建筑设计前期工作的重要部分,其基本的框架主要由三部分构成:1)搜集并明确设计的环境资源条件和各种制约条件;2)明确设计的要求,提出目标定位;3)建立设计准则及相应的工作程序。建筑策划的产生正是建筑设计日益走向理性和科学的重要表现之一。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建筑策划可以理解为根据总体规划的目标设定,在对建筑设计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为其提供科学、逻辑、优化的设计依据。建筑策划追寻建筑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逻辑性,它从新的角度来审视建筑学,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建筑策划在设计中的必要性
建筑策划是介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上渗透于宏观的总体规划立项环节,向下渗透到建筑设计环节,保证了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建筑策划对于建筑师和开发商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一方面,建筑策划阶段的引入可以使开发商的投资目标更为明确,开发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保证了项目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建筑策划给建筑师带来了清晰的设计要求,从而避免了因设计的重大修改而耗费大量的精力。建筑策划针对不同的设计项目,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也有差异。比如,对于社区建筑策划,可能侧重社区主题的确立、户型规模的研究、土地的充分利用及空间价值的提升、建设成本的控制和建设资金的有效利用、技术经济指标等。对于商业建筑,可能会多做市场环境的分析与研究,策划内容出于外观和经济性的考虑,可能涉及建筑形体、空间形象、柱网的选择、空间的利用与分配、标准层的布置等,同时根据商业建筑的特点,还要考虑市场的适应与应变策划。由此可见,建筑设计要想高效顺利地进行,建筑策划必不可少。
4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通常所说的建筑设计无疑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实际上包括建筑设计的前期研究即建筑策划理论。广义的设计概念应有三个阶段:
1)设计条件的设定分析阶段;
2)建筑空间构想、设定阶段;
3)建筑空间的具象表述阶段。
但从建立建筑策划理论的观点出发,前两个阶段又属于建筑策划的范畴,而且建筑策划通过第二阶段与建筑设计相沟通。建筑策划的后期工作,如空间构想、组合方式的研究、空间要素的把握以及材料设备的确定等是与建筑设计的前期工作,如初步方案的设计总图、平立剖图、设备系统图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们共同为进一步完成实施设计做准备。建筑策划是建筑设计的先行者,建筑策划如果没到位,房地产发展商往往会遭遇这样的困境:投入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在多家设计单位中进行建筑设计招标,常常得不到理想的结果,即使是初步选择一家设计单位再做方案优化,多数也不尽人意。建筑师也往往有这样的怨言:发展商主意多变,图纸的修改没完没了。究其原因是在建筑设计之前缺乏系统的建筑策划。建筑策划的任务是为建筑设计提供科学的逻辑再加上形象的设计依据,它先于建筑设计,又是和建筑设计互动深化发展并衔接于营销策划。总结起来,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可以借用“骨骼”与“肌肉”来进行比喻,建筑策划建立的是骨骼框架,建筑设计则是以具体形象的建筑语言作为“肌肉”填充骨骼空间。
5工程实例分析
某购物中心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本建筑物中心以商业为主,其地上四层均为小商品商铺,其中首层配套的肉菜市场采用超市的形式设计,地下一层平时为停车库,战时为六级人防地下室。总用地面积为187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720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为18959平方米,主要为肉菜市场和小商品市场,地下总建筑面积为8761平方米,为地下停车场;建筑密度为35.0%;容积率为1.49;绿化率为33.6%。购物中心为4层,建筑地下1层,地上4层,地下1层为人防地下室,1~4层为商业。各层层高:地下1层为5.6m,底层为5m,地上2~4层为5m,顶层、机房层为2.7m,室内外高差0.3m,建筑总高23.3m(主体部分)。
6总平面施工布置图
建筑南北布置,场地东面临现有多层建筑,南临大道,西为现有道路,北临新规划道路。购物中心的主入口设在南面,并设有宽敞的广场,东、西、北面均设有出入口。
图1正门入口示意图
6.1竖向设计
设计中将场地适当提高,略高于城市道路,以使建筑有良好的视觉形象,并为污水、雨水及其它管道的布置提供便利条件。
6.2交通流线
场地四周有便捷明确的交通路线,并均按通行汽车考虑。南大门为主路,正对购物中心主出入口;东侧铺路与原有道路合并;西侧铺路与规划道路相连,东侧和西侧设有通往地下车库出入口。下面图2、3建筑东、西入口示意图。
图2图3
6.3绿化与美化
室外将种植树木、花卉和草坪,绿化系数达33.6%,以保证小环境的文明整洁。此外,在南广场的东侧建有反映购物中心特征的雕塑一座,面向城市的道路,具有明显的标志性。
6.4室外工程做法
道路为180mm厚C30混凝土路,广场地面铺设广场砖。室外绿化区以种植常绿的小灌木为主。
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处理好建筑内部各要素的关系,而且在处理好建筑与外部要素和环境的关系。建筑内部各要素包括建筑、结构、设备、建筑物理、建筑材料和建筑施工等,一个建筑设计只有符合满足上述要素的要求,才能满足一般的使用功能。在建筑策划中都要充分的体现出来。
由于工程案例中原有的肉菜市场又脏又乱,且功能布置不合理,设施不完善,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生活发展需要,给村民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制约经济发展。为认真贯彻市委常委会议关于“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全面整顿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农贸市场,逐步改造成环境整洁、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污水污物处理符合卫生要求的肉菜市场”的精神,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和城中村改造和配合近年来龙洞村的建设,改善经营环境,提高经营档次和营销水平,适应城市现代化和现代流通业的发展要求,结合原有肉菜市场的实际,拟对原有肉菜市场进行改建,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住宅建筑;建筑能耗;室内环境;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24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正处在城市建设的高峰期。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能耗已经占到我国总的商品能耗的20%-30%[1],其中住宅能耗甚至约占到总建筑能耗的60%[2],而作为首都的北京,建筑能耗远远超过了国家平均水平。此外,随着北京市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上升、家用电器的种类增加并更加普及以及人们对热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北京市住宅建筑能耗将继续急剧上升。尽管如此,但是北京市在住宅建筑能耗这方面的数据还比较缺乏[3]。因此尽快进行北京市住宅建筑能耗调查统计,全面了解北京市住宅建筑能耗对住宅建筑节能工作的全面深入地推进有积极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对北京市室内环境与能耗进行了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
1.1调查对象的地理位置
本次调查从2009年1月开始,到2009年5月结束,根据北京市住宅建筑的节能方式和人口分布的情况而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市7个区中的23个小区和2个农贸市场。本次调查范围广,分布在北京市的二环到六环之间;调查小区数目多,涉及到了北京市城区的7个区的23个小区和2个农贸市场。其中:朝阳区有8个小区和1个市场,海淀区有8个,丰台区有2个小区,崇文区有2个小区,宣武区有1个小区,石景山区有1个小区,西城区有1个小区和1个市场。1.2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从表1可以看到,本调查选择小区全面,涵盖面广。调查所涉及小区的住宅建筑结构形式多样,有板楼、塔楼以及混合的形式;建筑年代长远,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4年以后;节能形式复杂,有一步节能、二步节能、三步节能以及非节能形式。
2调查问卷
2.1调查问卷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依据尽可能全面的调查北京市住宅建筑能耗的原则设计的,主要包括:建筑情况、围护结构、空调情况、生活习性等。
2.2调查问卷的数量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0份,有效问卷1692份。其中丰台区251份,朝阳区725份,宣武区110份,崇文区186份,西城区225份,石景山区45份,海淀区482份。
3北京市住宅建筑能耗的现状
3.1住宅建筑的基本信息
3.1.1建筑年代
北京市1980年前的建筑占1%,1980-1989年的建筑占13%,1990-1999年的建筑占38%,2000-2004年的建筑占40%,2004年以后的建筑占8%。被调查建筑大多集中在实施第一步节能标准以后,甚至还有8%的建筑符合北京市第三步节能标准的要求。因此,从整体看来,被调查的建筑节能性比较好,仅有14%是非节能性建筑,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3.1.2建筑面积
北京市小于50m2的建筑占23%,50-70m2的建筑占26%,70-90m2的建筑占21%,90-110m2的建筑占14%,大于等于110m2的建筑占16%。整体上来说,北京市建筑面积在各个面积阶段分布比较均匀。2002年,日本、瑞典和德国这三个发达国家新建住宅平均建筑面积分别是:85m2、90m2、99m2。并且在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居住实践后,已筛选出一个舒适、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户型区间:单套住宅面积在85m2-100m2[4-5]。而北京市住宅面积在70-110m2的建筑占到了35%。在住宅面积方面,北京市未符合发达国家所提倡户型的建筑约占到了2/3。
3.2护结构的统计结果
3.2.1外窗
通过门窗损失的能耗占到全部建筑能耗的40%-50%,其中通过玻璃的能量损失约占门窗的75%[6]。
北京市塑钢窗框使用率(65%)最高,铝合金窗框(23%)次之,然后是铁窗(9%),木窗(2%),其他(1%)。塑钢窗的隔热性能远优于铝合金窗,因此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塑钢窗框以达到需要的节能效果,因此北京市在窗框材料的改善上仍有很大的节能空间。
北京市建筑双层玻璃(52%)逐渐代替单层玻璃,但是仍有25%的单层普通玻璃需要改善。此外,双层中空玻璃占15%,单层吸热玻璃占到8%,但是吸热玻璃不适于北京这种寒冷地区[7],双层中空高透射LowE玻璃是较好的选择,考虑经济条件的限制至少也要选用双层中空普通透明玻璃。因此,对于北京住宅建筑,在改变玻璃层数和类型进而节约住宅建筑能耗方面,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2.2遮阳方式
北京市住宅除普通布窗帘外,采用遮阳比例不高,用百叶窗占4%,竹窗帘占2%,遮阳蓬占3%,贴纸1%,无遮阳物6%,其他1%。一般来说,在室内悬挂浅色窗帘可隔离40%左右的太阳辐射热[8],但其效果不如在室外安装遮阳篷、竹窗帘等,但是安装遮阳篷可能会建筑整体美观。因此如何设计合理、美观的外遮阳是未来研究方向。
3.3空调情况的统计结果
3.3.1空调拥有量
图1空调拥有量统计图
Fig.1Statisticsonairconditioningnumber
3.3.2空调使用频率
未使用空调的住户仅占5%,极少使用的用户占15%,偶尔使用的用户占45%,经常使用的用户占35%。这与家庭未拥有空调的住户相等。因此,有空调的住户大多都会经常使用或者偶尔使用。进而,北京市住宅建筑能耗会在夏季因空调的大量使用而迅猛增加,夏季用电量过重必成为北京市一个严重的问题。
3.3.3空调制冷温度
[KG(*25]调查可知,北京市住户在制冷空调节能意识不强,只有1%的住户制冷温度在28℃以上,99%的住户(其中制冷温度小于等于20℃的占21%,21-24℃的占23%,25-28℃的占55%)温度设置在最高舒适温度29℃以下,这必将为夏季用电量的紧张雪上加霜,增加了住宅建筑能耗。[KG)]
3.4生活习性的统计结果
3.4.1乘凉方式
图2是夏季乘凉方式统计图。大多数用户都采用了开窗(26%)或者开窗户加电风扇(42%)的乘凉方式。小区21运用开窗方式乘凉的住户超过了60%。在自然通风状态下,只要室内温度不超过29℃,相对湿度不超过80%,都会感觉比较舒适,即使有些微热感,也不会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和学习[10]。因此建筑设计应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尽量采用这种节能方式。
3.4.2夏季室内温度舒适度
61%的住户对于夏季空调房间内的温度比较满意,而15%的住户仍然会觉得热或者比较热其中。对于这15%的住户进行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这15%的住户多分布在夏季乘凉方式时住户普遍为开窗和电风扇或者住户没有安装空调以及住户没有任何的遮阳方式的小区中。
3.4.3节能行为
图3为日常节能行为的统计图。在对住户日常节能行为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有效节能习惯已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执行率在60%以上。但是“为别人推荐节能设备”和“定期对空调等家电进行维护”的执行率很低,分别为18%和27%。为此北京市以后应该加强节能的宣传。
3.5建筑能耗的统计与比较
3.5.1用电费
图4为每户月电费统计图。北京市居民的月平均用电费最高达到600元,其中约有3/4的用户每月电费在50-200元。进一步分析,居民的平均每月电费为93元,折合标煤为68.1kg,而北京市在岗职工平均月工资为4694元[11]。进而电费支出约占到2.0%,略低于中国城镇居民的比重(2.89%)。
3.5.2燃气费
占到被调查住户的60%。进一步分析,北京市居民平均燃气费为51元,折合标煤为33.9kg(1m3燃气的转换系数为1.33kgce;1kWh电的转换系数为0.366kgce)。由此可见,北京市居民平均燃气能耗是平均电能耗的1.48倍,燃气能耗大于电能耗。
3.5.3北京市各区能耗
图6是北京市各个区能耗调查分析图。在图中海淀区人均能耗、单位面积能耗和户均能耗(圆的面积大小和圆上的数字)都多于其它各区,而宣武区、朝阳区、崇文区、西城区和丰台区3种平均能耗量相近,此外石景山区能耗量最低,接近于海淀区的1/2,说明北京各区能耗不均衡,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耗能量也相对比较小。
3.5.4北京与中国城镇、美国用能比较
4结论
于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对北京市七个区的住宅小区进行了约1700份的问卷调查,了解了北京市住宅建筑能耗现状,通过本次调查可知:
(2)本次调查住宅中,非节能建筑为14%、铁窗使用率占到9%、无遮阳的住户为6%,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有待提高。
(3)从空调的调查统计上,有64%的用户多余1台空调,99%的住户空调器的制冷温度低于北京市提倡的29℃空调温度。
(4)一些有效的节能行为并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其中,“为别人推荐节能设备”和“定期对空调等家电进行维护”的执行率,分别为18%和27%,应加强对节能行为的宣传。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M].2009:1.[TsinghuaUniversityBuildingEnergyResearchCenter.2009AnnualReportonChinaBuildingEnergyEfficiency[M].Beijing:ChinaArchitecture&BuildingPress,2009:1.]
[2]王小林,于航,董奇.上海市松江区住宅建筑能耗调查与分析[J].建筑节能,2007,35(7):53.[WangXiaolin,YuHang,DongQi.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EnergyConsumptionofResidentialBuildingsinShanghaiSongjiangDistrict[J].BuildingEnergyEfficiency,2007,35(7):53.]
[3]万旭东,谢静超,赵耀华等.不同城市住宅热湿环境及能耗的调查实测结果分析[J].节能技术,2008,(1):68.[WanXudong,XieJingchao.SurveyandMeasurement
ResultAnalysisontheThermalEnvironmentandEnergyConsumptionofUrbanResidentialBuildings[J].EnergyConservationTechnology.2008,(1):68.1]
[4]住宅及写字楼建筑节能研讨会[C].北京,2005.[ResidentialandOfficeBuildingEnergyEfficiencySeminar[C].Beijing,2005.]
[5]谢静超,吉野博,菅原华子等.东北地方の住宅9户における2年间にわたるエネルギ[KG-1]一消费量等の详细分析[C]日本建筑学会环境系论文集(168),17-22,20070830.[Xie
Jingchao,YshinoHiroshi,SugawaraHanako,etal.DetailedAnalysisOnTwoYears
EnergyConsumptionAndThermalEnvironment,JournalofArchitecture,Planningand
EnvironmentalEngineering,(168),17-22,20070830.]
[6]梁冠华.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的特点及技术性举措[J].住宅科技,2007,(5):45.[LiangGuanhua.TheTraitandExploringattheTechnicalMeasureofEnergySavingAlterationinExistingResidentialBuildings[J].HousingScience,2007,(5):45.]
[7]刘宇宁,陈超,屈璐.玻璃窗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及其特性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6,25(6):81-84.[LiuYuning,ChenChao,QuLu.EffectAnalysisofGlazingon
BuildingEnergySavingandItsPerformance[J].BuildingEnergy&Environment:2006,25(6):81-84.]
[8]卜震,陆善后,范宏武.窗户遮阳技术在节能住宅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建设科技,2005,(3):34-35.[Bu
Zhen,LuShanhou,FanHongwu.EcoConstructionStudy
ofApplicationofWindowsSunShieldTechnologyinEnergySavingBuilding[J].ShanghaiCoustructionScienceandTechnology,2005,(3):34-35.]
[9]谢静超,万旭东等.城市住宅结构及耗能设备节能潜力的调查分析[J].节能技术,2009,(3):121.[XieJingchao,WanXudong.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nthePotentialofEnergySavingofResidentialBuildingduringSummerinChina―building
structureandmainenergyconsumptionappliances[J].EnergyConservationTechnology.2009,(3):121.]
[10]付祥钊,侯余波.中国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技术(上)[J].建设科技,2002,(4):45.[FuXiangzhao,HouYubo.Buildingenergysavingtechnologyin
HotSummerandColdWinterRegioninChina.ConstructionScienceandTechnology,2002,(4):45.]
[11]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年鉴2009[M].北京:2009.[Beijingstatisticsbureau.Beijingstatisticalyearbook2009[M].Beijing:2009.]
InvestigationandAnalysisintotheIndoorEnvironmentandEnergyConcerningBeijingUrbanLifestyle
LINGHaoshu1XIEJingchao1YANGWei2WANGJieteng2
ZHUEryu3
(1.TheCollogeofArchitectureandCivilEngineering,Bei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Beijing100124,China;
2.BeijingRealEstate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Beijing100021,China;
3.SchoolofCivilEngineering,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Beijing100044,China)
AbstractChineseurbanconstructionisinitsrushhournow.Buildingenergyconsumptionhasaccountedfor20%to30%ofthegeneralcommodityconsumptioninChina,andresidentialenergyconsumptionhasaccountedforabout60%ofthebuildingenergyconsumption.Nonetheless,theenergyconsumptiondataaboutsidentialbuildingsinBeijingislacking.Inordertounderstandthesituationofresidentialenergyconsumptiongenerally,aquestionnairesurveyontheconditionofenergyconsumptionwasmadeintwentythreeresidencecommunitiesandtwomarketsinsevendistrictsinBeijingfromJanuarytoMay,2009.Thetotalnumberofquestionnairesis3000,andthenumberofvalidquestionnairesis1692.Thequestionnairemainlyincludesconstructioncondition,buildingenvelope,airconditioning,lifehabits,etc.
14%oftheinvestigatedbuildingsaren'tenergysavingbuildings,and9%oftheinvestigatedbuildings'windowsaremadeofiron.Therefore,theresidentialbuildingenvelopeshouldbemademoreenergysaving.Furthermore,64%oftheresidentsownoneredundantairconditionerand99%oftheresidentssetthecoolingtemperatureofairconditioningcolderthanat29℃,whichisadvocatedbytheBeijinggovernment.
【关键词】环境;噪声控制;可行性
当前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变化,同时环境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视的一个要素,但是我国的工业生产和交通行业都在不断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必须要面对更大的噪声,这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在这种社会发展形势下做好噪声控制工作,给人们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1.城市环境噪声类型
1.1交通噪声
交通因素所产生的噪音是住宅区域内最为关键的一个影响因素,这种影响对那些临街住宅中的居民尤其明显,所以临街住宅在建设的过程中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噪音予以处理。城市当中轻轨和铁路都会对住宅周围的环境产生周期性的影响,列车也会在行驶到住宅附近的时候对住户产生不利的影响,飞机的噪音对于一些距离机场比较近的住宅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航班数量越多,这种作用就愈加的明显。
1.2施工噪声
施工的噪音通常是来自于施工机械和施工用具的使用,还有一些工程在建设中没有采取有效的防噪音措施,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到降噪的问题,这样一来也就使得住宅环境会受到施工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甚至还出现了在一个地区反复施工的现象,这样一来也就使得噪声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装修等也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新住户在入住之前都会对房屋进行装修,在装修的过程中会产生比较大的噪音,这样一来也就会大大的影响其他住户的休息。
1.3社会生活噪声
当前非常多的住宅都会受到社会生活噪音的影响,当前社会生活不断的丰富,KTV的数量不断增多,饭店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还有一些比较喜欢娱乐的家庭可能会在娱乐的时候产生非常大的声音,这些都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在某调查当中,小区住户反映,在小区的道路两旁有小贩在早晨5点钟就开着三轮车和摩托车到住宅附近的农贸市场,商贩们的声音对居民的正常休息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还有一些老年人在早上5点多就开始在小区周围的广场上播放音乐跳健身操,从而也使得居民总是抱怨连连。
1.4工业噪声
2.环境噪声控制的主要方法及其可行性分析
2.1居住区规划设计
在对城市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城市的铁路、公路一级工业噪音对整个居民区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居住区规划到距离工厂、铁路和公路都比较远的地方,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营造一个更加安静舒适的环境。
城市内部的居住区噪声通常都是交通造成的,所以在城市设计和规划的时候,一定要对交通道路网络予以重视,在分清了交通主干道和生活主用的道路之后还要在居住区规划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针对那些临街住宅,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采取一些降噪措施。此外还应该放置交通干道直接穿过居住区,如果必须要经过居住区,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降低噪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2住宅建筑设计
2.2.1住宅建筑设计中的防噪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中,防噪设计的一项原则是将要求安静的房间布置在背向噪声的一侧。例如,将电梯间、楼梯间、厨房、卫生间等辅助和交通部分的房间朝向道路一侧,卧室和书房等要求安静的房间朝向居住区内部。据有关的研究表明,这样的布置方式可以降低10-20dB左右。但是,当道路在住宅南向和东向时,那么安静的朝向则在北侧和西侧,如果将卧室布置在这样的朝向,而将卫生间、楼梯间等布置在东南朝向,纵然使卧室获得良好的声环境,但也是卧室失去了良好的朝向,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我们必须采用多种措施去提高临街住宅的防噪能力。
2.2.2加强临街住宅外墙隔声能力
当住宅的卧室朝向道路一侧,我们应该注意提高住宅外墙的隔声能力。当住宅在道路北侧时,住宅临街一侧应利用墙体和具有良好隔声性能的“隔声窗”来做“声屏障”,从而达到减少交通噪声污染的目的;当道路在住宅南侧时,可将阳台做吸声处理,来提高临街外墙的隔声能力。
2.2.3临街住宅与道路之间设置公共建筑与声屏障
在临街住宅的建筑设计中,可以在住宅与道路之间设置一些低层公共建筑来降低交通噪声对住宅的干扰,这种做法对于低层住宅与高层住宅的6层以下部分的作用较为明显,对于高层住宅6层以上的部分作用就非常有限甚至没有影响。另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住宅与道路之间,紧邻道路一侧设置声屏障,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通噪声对于住宅声环境的污染。
2.2.4减少设备间、电梯间和卫生间的噪声
在住宅设计中,应当尽量将有噪声的房间,如:设备间、电梯间和卫生间等与居室分开。这部分房间对于居室的声环境影响是难以消除的,尤其是设备间和电梯间。如果设备间和电梯间与居室紧邻,那么如果要使居室获得良好的声环境,那么对于设备间和电梯间的技术改造将非常复杂,经济投入也较多。所以,在住宅设计中,应当尽量将有噪声的房间与居室分开。
2.4环境绿化降噪
通过国内外的多次实测可以得出结论,绿化降噪的方法效果并不明显。噪声的降低与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以及植物种类都有密切关系,在声源与接受点都距离地面1-2m的情况下,密植的数目降噪大约是每种植10米宽的绿化降噪量仅为1dB。在当今城市用地寸土寸金的情况下,用绿化降噪的方法几乎是不可能的。
3.结语
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很多因素都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噪音,这些噪音会对整个城市的生活都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针对这样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噪音对生活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也使得人们可以在更好的环境当中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一、镇总体规划
(一)村镇体系规划
1、从县至县的过境公路已调整为319国道的一部分。
2、国家西气东输二线主干道工程已途经镇域应予以标注。
(二)总体布局
1、建设用地规模偏小,认真核准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建议按100m2左右计算;各类用地指标比例应符合《镇规划标准》要求,现有建成区崖湖村等区域应纳入规划区范围,中洲岛建设须提出指导性意见。
2、在解读上轮规划中提出修编理由,特别是建设用地面积减少的依据。
3、须明确提出镇区发展方向。
(三)交通组织
1、泉南高速连接线必须纳入镇区总体规划,并对沿线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
2、南北向道路等级不明显,建议在适当位置增加道路宽度。
(四)公共设施
1、中心小学与医院用地偏小,有条件可考虑搬迁重建,幼儿园位置与现状用地条件不符,应与教育局就用地位置、规模沟通。
2、自来水厂规模日供水量1万吨偏大,应按规范进行设计。同时应考虑供水水源,建议远期取地表水禾河水为供水水源。
3、新规划农贸市场位置不合理,建议在原农贸市场北侧进行扩建。4、污水处理厂应结合成本、可行性,综合考虑采用何种处理形式。
5、结合镇区防洪工程体系,应综合考虑水系公园的防洪与排涝。
6、电力规划供电电源应从敦厚和天河双向接入,应规划一座110KV变电站。
(五)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与实际联系不强,应结合现有开发建设项目,提出重点建设地段及内容,加强对乡镇近期建设的指导性。
(六)其他
1、规划文本文字表述错误较多,设计单位须认真校核。
2、缺少规划保障措施。
二、镇总体规划
1、娑罗山南侧和通赣州的二条500KV的高压输电线未标注。
2、国家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已规划确定途经镇域须标注明确。
1、建设用地规模偏小,认真核准现状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建议按100m2左右计算;各类用地指标比例应符合《镇规划标准》要求。
2、建设用地红线标至禾河水域一部分,不合理,建议以河滨绿地为规划边界;同时须与国土部门和镇政府沟通,结合已报批土地,适当往南规划,增加建设用地。
3、中小学用地规模太小,且道路不通畅,建议中小学合并为一所小学,异地安置中学。
(三)道路交通
1、老城区路网规划应实地考察,因地制宜,规划增加1至2条比较通畅的道路,为以后老城区改造规划审批提供依据。
2、滨江路应结合防洪堤建设采用路堤结合形式,道路应拓宽,打造成一景观带。
3、南侧跨禾河大桥须取消。
1、自来水厂不应紧挨禾河,影响滨江景观,建议往东侧挪。
2、汽车站、停车场建议挨南北向主干路布置。
3、医院用地太小,如周边无拓展可能,建议异地重建。
4、给水、排污等规划规模偏大,应按《镇规划标准》相应调整。
(五)其他
三、镇总体规划
1、二十公桩作为镇区副中心,须纳入村镇体系规划。
2、村镇体系规划的产业规划太单一,应深入挖掘,优化产业发展结构。
3、规划预留武吉高速至民用机场的高速公路。镇东侧的交通体系亦应考虑。
4、两根途经镇域的500KV输电线路须标注。
5、国家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途经镇域亦须标注。
1、建设用地规模偏小,认真核准现状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建议按《镇规划标准》第三级100—120m2计算;各类用地指标比例应符合《镇规划标准》要求。
2、北侧建成区应纳入规划区范围,建议主要往镇西扩展,以达到人口、经济发展需要的用地规模。
3、须增设行政办公用地和生产设施用地。
4、近期建设规划应包括原敬老院地块及隆坪新区建设。
5、镇区绿地率偏小,临街绿化建议改成小型集中绿化。
6、政府南侧三角绿地已做建设用地报批,集中绿地位置应结合镇区自然山体、水体设置。
1、过境公路吉新公路建议往西侧改道,既可缓解过境交通对镇区影响,又可作为镇区通往机场的快速路。
2、东西向主干路对医院、村庄拆迁量太大,建议调整道路位置,且两侧规划通往固江和吉水县不合理。
3、中学用地须结合实际整合用地、镇区支路穿越学校不合理,建议调整路网布局。
4、过境路A-A道路偏宽;道路横断面形式不合理,人行道偏窄,有中央绿化带的道路机动车道不应做双向排水断面,须按规范设计。
1、小学、幼儿园用地偏小,须与教育局沟通,调整用地规模。
2、变电站的规划位置应调整至镇区西北侧更合理。
3、汽车站建议临吉新公路布置。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建设整洁、优美、文明的城市,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
第三条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综合管理工作。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委托,依法查处影响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的违法行为。
市、工商、文化、卫生、建设、房管、规划、环保、园林、水利、交通、国土、农林、广电、宗教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各部门、各办事处,临港新城各部门、办事处应当协同做好本辖区、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计划,推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作业服务市场化,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意识。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维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尊重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劳动,不得妨碍、阻挠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履行职责。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实行执法责任制度、过错追究制度和投诉处理制度,并教育其工作人员文明执法。
第七条鼓励单位和个人参加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的公益活动。对在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市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八条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实行责任区制度。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的责任人依法确定;所有权人、管理人、使用人之间约定管理责任的,从其约定;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人不明确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确定并予以告知。
第九条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应当符合国家以及省城市容貌标准和城市环境卫生作业服务质量标准,并保持城市市容的整洁和环境卫生设施的完好。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人应当按照国家以及省城市容貌标准、城市环境卫生作业服务质量标准以及本办法履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
第二章市容管理
第十条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设施,应当符合国家以及省城市容貌标准。
第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建(构)筑物原设计风格、色调、结构,影响城市容貌。确需改变的,应按城市规划要求,报市规划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保持建筑物、构筑物及其设施的完好、整洁,对影响城市市容的临街、临河破残建筑物、构筑物及其设施应当及时整修、改造或者拆除;临街、临河建筑物、构筑物及其设施的外立面出现污染的,应当及时清洗、粉刷。
第十三条城市主要街道和重要地区的临街建筑物的门窗、阳台、空调、遮阳(雨)篷、防盗栏等应当保持完好整洁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城市道路两侧临街阳台、窗户的外侧,不得堆放、吊挂、晾晒影响城市市容的物品。
第十八条在户外利用条幅、旗帜、充气装置、实物造型等载体设置标语、宣传品的,应当在规定的地点设置,并保持整洁、美观。发生损毁、污染的,应当及时更换;到期应当及时撤除。
第二十一条夜景灯光亮化设施按江阴市夜景照明规划进行设置;产权单位应当保持灯光亮化设施完好、整洁、美观,并保持功能良好,开闭正常;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应当督促夜景灯光亮化设施的产权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开展安全检查,及时修复、更换、清洗残缺、损坏、污染的夜景灯光亮化设施。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移动、拆除夜景灯光亮化设施。
第二十二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在城市树木、地面、建筑物、构筑物或者设施上涂写、刻画、张贴。
第二十三条城市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围护,应当根据需要与可能,选用透景、半透景围墙、栅栏或者绿篱、花坛(池)、草坪等作为分界,其色调、造型应当与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相协调。院内空地应绿化,并保持场地整洁、美观。出现损毁或污染的,应当及时修复或清理。
第二十四条临街树木、绿篱、花坛(池)、草坪等应当保持整洁、美观。栽培、整修或者其他作业留下渣土、枝叶等杂物,责任人或者作业者应当及时清除。
第二十五条工程施工现场的材料、机具应当放置整齐;施工工地应当封闭作业,采取措施防止扬尘污染周围环境,产生的废水、泥浆不得流出场外污染环境,渣土应当及时清运,毁坏的城市道路应当及时修复;施工工地应当设置临时环卫设施,出入口应当硬化处理;应当设置车辆冲洗设施,保持驶出施工场地的车辆整洁;工程竣工后,应当及时清除废弃物料,清理施工现场,拆除临时环卫设施,平整、修复场地。
第二十六条市政公用设施应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维护和保持设施完好、整洁。
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城市道路和公共场地清洗车辆,不得擅自占用道路、公共广场、人行过街桥、人行地下过街通道等公共场地摆摊设点,不得在市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的城市主要街道和重点地区兜售物品。
经批准临时占用道路以及其他公共场地摆摊经营的,应当保持周围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整洁。
经批准临时占用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举办文化、商业等活动的,应当保持公共场所整洁,举办单位应当按照要求设置环境卫生设施,及时清除产生的垃圾等废弃物;举办活动结束,应当及时撤除设置的设施。
沿街和广场周边的商业、饮食业、室内车辆清洗以及制作、加工、维修等行业的经营者不得超出门窗和外墙进行店外经营、作业或者展示商品;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等不得占道经营或变相占道经营,物品不得乱堆乱放。
第三章环境卫生管理
第二十八条环境卫生作业服务应当达到《**省城市环境卫生作业服务质量标准》的要求。
第二十九条建设单位在新区开发或者旧区改造时,应当配建环境卫生设施,并征求市城市管理局的意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所需资金应当纳入建设工程概算。配套建设的环境卫生设施,应当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未按照规定配套建设环境卫生设施的,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可代为建设,建设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三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不得擅自损毁、占用、迁移、拆除、封闭环境卫生设施或者改变环境卫生设施用途。
因建设需要拆除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前提出迁建方案,经市城市管理局批准并按规定标准重建或者补偿后,方可拆除。
环境卫生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单位应当做好环境卫生设施的维修、养护工作。
第三十一条环境卫生设施包括垃圾转运站、垃圾房(桶)、废物箱等垃圾收集、中转设施以及公共厕所等。
垃圾转运站、垃圾房(桶)、废物箱等垃圾收集、中转设施应布局合理,数量满足要求,并保持整洁、完好;公共厕所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建立管理制度,确定专人管理。
第三十二条下列地方必须按规定设置环境卫生设施。
(一)单位、商店和居民区应当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收集容器,垃圾应及时清运,保持场内整洁卫生。
(二)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等,应统筹规划,定点经营,并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收集容器。
(三)经批准的(早)夜市、便民摊点(亭)及流动售货车、修理摊、疏导性临时占道的瓜果、蔬菜销售网点等,应当合理布局,并备有专用垃圾收集容器,随时收集废弃物,保持经营场地整洁。
(四)集贸市场和大型商场、超市以及其他人流集散场所应当按照环境卫生设施的设置标准,设置垃圾收集容器和公共厕所等环境卫生设施。
(五)车站、码头等交通集散地和各类船舶应当按照环境卫生设施的设置标准,设置垃圾、粪便收集容器。
(六)其他必须按规定设置环境卫生设施的场所。
第三十四条积极推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
城市市容环卫作业企业应当按照规定收集、运输、处置城市生活垃圾。自行收集、运输、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应当向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申报处置方案,做到日产日清、密闭运输,并清运到指定的垃圾消纳场所,不得乱堆乱倒。
单位和居民的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收集、管理;建筑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垃圾袋装化要求将垃圾收集房纳入住宅配套设计,建设单位在住宅建设时必须同时建造垃圾收集房。
第三十五条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实行收费制度。产生城市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具体收费数额、方式等按照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以及其他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有毒有害废弃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收集、运输、处置,禁止混入城市生活垃圾。
第三十七条鼓励和支持净菜进城和回收利用废旧物资,逐步减少城市垃圾。
城市主要干道两侧和重点地区不得设置收购废旧物品经营场所。收购废旧物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保持周围环境卫生整洁,对废旧物品采取围挡、遮盖等措施,防止污水、废油或者废弃物污染周围环境。
第三十八条道路和其他公共场地应当定时清扫、保洁;城市绿化管理养护单位应当保持绿地整洁。
维修道路及其附属设施,清疏排水管道,栽培、修剪草坪、树木、花卉,打捞河道漂浮物,作业单位应当及时清运所产生的废弃物,不得乱堆乱放。
清运垃圾、粪便,接收船舶垃圾、粪便,以及进行水上航行和码头、船舶装卸作业的,作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污染。
第三十九条从事车辆清洗、维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废油、废液等污染周围环境。
车辆清洗站点的污水应当集中排放沉淀池,污水经沉淀、除油后接入城市污水管网,污泥应当落实消纳场所,妥善处理,不得乱堆乱放。
第四十条城区禁止饲养鸡、鸭、鹅、兔、羊、猪等家禽家畜和食用鸽。因教育、科研及其他特殊需要饲养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居民饲养犬类和其他宠物、信鸽不得污染环境,对宠物在道路和其他公共场地排放的粪便,饲养人应当即时清除。
第四十一条公民应当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禁止下列影响环境卫生的行为:
(一)随地吐痰、便溺;
(二)乱丢瓜皮果核、烟头、纸屑、口香糖渣、饮料罐、塑料袋等废弃物;
(三)乱倒垃圾、污水、粪便,乱弃动物尸体;
(四)焚烧树叶、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
(五)乱丢废电池、荧光灯管、电子显示屏等有毒有害废弃物;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影响城市环境卫生的行为。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市城市管理、**、工商、文化、卫生、建设、房管、规划、环保、水利、交通、国土、农林等部门按照各自法定职责以及江阴市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有关规定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三条拖欠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的,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可以按照每日千分之三加收滞纳金;拒不缴纳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执行。
第四十四条阻挠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人员执行公务或者侮辱、殴打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由**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罚款应当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收据。罚款全部上交同级财政。
关键词:杭州、工业遗产、城市特色
Abstract:definetheconnotationofindustrialheritage,clearthevalueofindustrialheritage,revealingtheurgencyoftheprotectionofindustrialheritage,industrialheritageprotectionandre-use,inthisframework,basedonnationalconditions,HangzhouCogenerationPlantprotectionandupdateresearchandanalysis,HangzhouCogenerationPlantindustrialHeritageProtectionandupdatedintheindustrialcontextinheritance.
Keywords:Hangzhou,industrialheritage,thecityFeatures
一、工业遗产的界定及保护的意义
1.工业遗产的内涵与范围
2.保护工业遗产的意义
较之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和丰厚的古代遗产来说,工业遗产只有近百年或几十年的历史,但它们同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其所承载的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信息、曾经影响的人口、经济和社会,甚至比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要大的多。所以,工业遗产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像重视古代文物那样重视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1)历史价值:对认识普遍的、或某类工业活动和过程具有典型的、重要的意义。
(2)社会价值:工业遗产记载了普通大众的生产和生活,是社
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产业类历史建筑同样是城市文明进程的见证者。
(3)资源和经济因素价值:通常建筑的物质寿命总是比其功
能寿命长,尤其是工业类建筑,大都结构坚固。并且其建筑内部空间更加具有使用的灵活性,与其功能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建筑往往可在其物质寿命之内经历多次使用功能的变更。
(4)独特性价值:有的工业遗产在场地适应、布局、机械和安装、城镇等工业景观、档案及留给人们的记忆和习俗等非物质遗产方面,都具有内在的独特性。
二、改造杭州热电厂延续工业文脉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工业地景已不再是国力的象征,失去竞争力或高污染的企业面临着颓败的命运,废弃的工厂总是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灰飞湮灭。这里是杭州原五大工业区之一的小河轻化工业区,协联热电厂作为最早的节能企业,曾在过去的20多年里写下了辉煌的历史,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电厂将计划搬迁到其他地区,留下大量废弃厂房、车间和工业设备,面对这样一个地区,杭州要用怎样的智慧与远见让这片土地留住历史,再现生机呢?
杭州热电厂地块距离市中心约4.5公里,通过主干道莫干山路、登云路联系,东北部有规划轨道交通站点,整体区位优势明显。南侧余杭塘河作为旅游黄金水道,联系着以商务办公为特色的钱江新城、商业休闲为特色的武林广场以及以自然风光著称的西溪湿地。各个区段特征性明显。规划区作为线路北部的重要节点,应该提供怎样的区域可识别性呢?
我们认为,成功的工业区更新,需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能够顺应整体城市结构,融入片区发展;
能保留下有价值的工业遗产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
能实现地区开发的效益增长。
针对这些要素首先从大处着眼,进行区域层面的规划调整:
规划区所在地庆隆单元,在规划布局上采用“一心两片、五区、三轴、三带”的结构形式,即一个核心开放空间和生活中心。以登云路为界的东西两个综合居住片。两片区内的五个居住组团。一条交通景观轴――登云路、两条居住生活轴――沁园路和化工路。沿余杭塘河绿地景观空间组成的生态景观廊带,沿莫干山路以及萍水东路的两条综合公建服务带。
交通上形成三级系统:
主干道:西侧莫干山路联系主城区,西北登云路连接中南部区域核心和南侧主干文一路;
次干道:西侧化工路、北部萍水东路、南部余杭塘路;
支路:由棠子桥路与隐秀路组成的单元内环线,和串联规划区南北的永固路。
规划通过修正永固路线形,打通隐秀路与小河路,形成内部循环,以强化各居住组团的联系。并以工业遗产保护为核心建设片区特征文化休闲中心,以内部联系带为依托建设次级公共服务中心,以河道为线索建设旅游休闲中心,肩负起“三心合一”的职能。从而成为片区发展的中坚力量。
再从细处着手,基于特征分析划分有价值的工业遗产并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
通过对基地建筑质量和特征的分析,热电厂的主体建筑得以相对完整的保留下来,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烟囱、冷却塔、运输通道、堆场,以及适宜改造的大空间厂房,这些具有时代象征和工业特色的地景将成为区域的标志。
我们在调整后的区域结构基础上,叠加保留分析,并考虑河道要素,确立入口景观视线通廊,结合厂房改造形成码头景观节点。再通过一纵半环的内部道路解决地块交通联系。建筑采用南北向布局,在满足良好日照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多样变化的沿街空间,丰富城市界面。最终形成特征明显的空间布局。
按照周边条件和建筑特征赋予其饱满的功能内涵。
沿莫干山路段现代简洁的大体量建筑带延续上层次综合公建服务带定位,以商业商务为主导,锯齿状布局的建筑围合出店前的小型广场,在提升底层商业价值的同时,也丰富了原先单一的线形街道形式。
除工业改造区外的规划区域以生活居住为主导,分别形成SOHO创意住区和花园住区,并按照控规要求,提供包括:小学、幼儿园、变电站在内的公共配套。
中央工业改造区是整个设计的核心地带,我们提出改造企划,以重新焕发老工厂的春天。改造后的厂区将成为一个融合文化娱乐、创意展览、商业休闲、观光旅游等多样功能于一体的标志性区域。
整个区域以工业文明轴线为线索,串联旅游综合服务区、地景文化艺术区和社区综合服务区三大区域。
工业文明轴采用“博物馆改造模式”,将保留的运输通道、热电处理车间等主体建筑设计成一个连续的体验式博物馆和工艺流程展示中心,再将部分厂房改造为能源博物馆与研究中心,作为室外教学和参观旅游的绝佳场所,吸引众多的亲子家庭旅游者和专业人士。
这种融入生活的活化参观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历史感,易于激发社区认同感,使整个片区的工业文化底蕴得到良好的体现。
旅游综合服务区采用“与旅游休闲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塑造水岸一个具有工业特色的旅游综合体。
几何型的滨水晶体、全景酒店和旅游接待中心围绕开阔的游船码头而建,迎接从大运河来的游客。
南侧大厂房被改造为一个前卫、时尚的旅游服务及商业休闲综合体。
外部空间经过装饰改造,通过穿插的玻璃体、架空的廊道以及鲜艳的色彩分割,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美学色彩,配合水景与绿化的营造,展现出新的生机。
内部空间最大限度地保留工业建筑的结构美学,鲜明的呈现历史痕迹。功能多样混合,内设艺展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四维空间馆、游乐场并提供精品购物、酒吧休闲及美食服务,满足各种需求。并可定期举办大型室内活动,厂房高敞的空间与原来的各种机械设备,成为大型活动吊挂灯光与装饰的最佳舞台,再加上灯光与现场音乐。创造出一个非常热烈的气氛给整个区域带来人气与活力。
地景文化艺术区采用以“公共游憩空间模式”为主的改造手段,计划将原来用于堆放燃煤的地区和成片的冷凝塔设计成一个文化公园,起伏的小丘、随意摆放的废弃钢管和沙堆,成为儿童喜爱的活动场地,种植上灌木和乔木的冷凝塔通过艺术灯光工程,也散发着独特的吸引力,色彩鲜明的艺术长廊和保留的桁架飞跨其上,相得益彰,周边一些小型厂房也得以改建和扩建,成为艺术和创意机构的工作室和展示厅,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并定期在烟囱广场举办室外展览,传播文化,促进交流。
社区综合服务区将工业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堆煤场南段搭起大外壳框架,作为农贸市场、百货和超级市场使用,同时提供银行、电信等服务类业态,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需求。
钢铁的桁架、飞扬的艺术,嬉戏的儿童和购物的老人共同存在于一个空间区域中,使你不禁感叹,工业、艺术和生活原来可以如此亲近。颓废的厂区原来也有春天。
我们的改造不仅仅做到保留下工业遗产并使之充满活力,还将实现地区开发的效益增长,
从社会效益来看,减少大量的建筑垃圾及其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同时减轻了在施工过程中对城市交通、能源的压力。这些遗留物是“城市博物馆”关于工业化时代的最好展品,有助于促进以产业遗址为主题的观光旅游业发展――这也是如今欧洲发展最快的经济领域之一。
从环境效益角度,座落在城市滨水空间的产业建筑,具有一定的方位地标作用,是人们从景观层面认知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
从开发的经济平衡需求分析,对资金平衡做出预测,根据规划区的楼面地价计算,扣除热电厂搬迁和安置费用,可达到收支平衡并实现一定盈利,体现多重效益的共赢。
三、结语:
工业遗产在城市发展历程上具有功不可没的历史地位,它们曾经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少工业建筑还是一定时期建筑技术发展的典型代表。工业遗产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其行之有效的保护与利用,对地区特色的形成和场所记忆的保留有着历史性的意义。这些重新披挂上阵的工业建筑,凭借着独特的结构美学和深远的文化烙印,正在创造着一个如同鲁尔工业区一般的传奇。
保护一个老工业建筑遗址,保护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文化产业,成就一种创造……
参考文献
解学芳,黄昌勇.国际工业遗产保护模式及与创意产业的互动关系[J].同济大学学报.2011(01)
刘佳.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初探.重庆建筑.2007(06)
李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0
李忠宏.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共生”策略初探[D].北方工业大学.2011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底层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
引言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质量,对于房屋建筑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一个质量高的房屋建筑又得助于科学、合理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可以这样说,做好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关乎建筑、经济以及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工作,也是我们每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者所要倾心的一件大事。以下主要结合了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首先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介绍,然后提出当前时期下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介绍了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典型实例。
1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1.1建筑结构刚和柔相结合
一个合理的房屋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刚度和柔度的,即刚柔相济。如果房屋建筑结构刚性太强的话,那么变形能力就越差,当一个强大的摧残力(如地震)在一瞬间袭击时,房屋建筑需要承受的应力相当的大,首先房屋建筑结构局部破坏,最后整体全部毁灭;而太柔的房屋建筑结构虽然具有很好的形变能力,可以很好地削减外力,但容易造成形变过大而无法使用甚至全体倾覆。对于一个房屋建筑结构体系而言,刚度和柔性要保持适中的比例,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当地的地质、水文、气候等因素。
1.2建筑结构需要遵循抓大放小的原则
我们知道,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在一个整体的结构中,每个构件很协调地组成一体,但是在协调中也存在着不协调的因素,因为各个构件所承担的任务和角色不尽相同,其重要性也具有轻重之分。如果一个不可预料的破坏力量突袭时,这些构件之间就会共同的协作抵抗这些外部袭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最主要的构件不被破坏或是摧毁。如果平均用力,可能会“玉石俱粉”,损失便更大。在建筑结构中,要以最大限度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关键是要分清主次,抓大放小,也就是要取大舍小。
1.3多种方法综合的原则
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分析
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抗震设防不当
在近年来,城市上出现可这种形式的高层建筑,即将一楼作为商场,以上作为写字楼或是居民住宅。这种结构的特点为底层柔、上面刚,存在的缺点就是对于抵御地震的侵袭极为不利。这就需要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外加抗震墙,将底层不能做成纯框架的砖混结构,因为这样会在地震区存在着问题。除此之外,此类建筑还有超高和超层问题。如某农贸市场设层为高3.3m的“半地为下室”1层(南面开敞,在地面以上,北面可埋入土内),市场部分层高为5.5m,并在周边可设置夹层(实际应算来作两层,而其中间的部分为1层,结构上按复式的框架考虑),其上为6层2.8m高的住宅,因此总高度达26.5m。总层数为8~9层,超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以下简称《抗规》)中此类建筑七度地震区总高度≤22m和总层数≤7层的规定。
2.2结构布置不合理、不规则
2.2.1平面扭转不规的问题。如框架一剪力墙的结构中,纵横剪力墙布置较过分集中和仅布置在房屋的一端,使结构刚度中心严重的偏离质量中心。
2.2.2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平面凹凸不规则。
2.2.3高层建筑带有明显薄弱层,又没有采取有效的抗震以及防震的措施。
2.2.4当一个建筑物为高层建筑时,需要同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复杂结构。这样的结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带转换层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多塔楼结构等。然后再根据房屋建筑物抗震规范的要求,高层建筑物不适合采用如上两种以上的复杂结构。
2.2.5楼层错层问题。高层建筑中带有比较大范围的错层,会使楼层的楼板不连续,对结构抗震也十分不利。
3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技术实例
3.1混凝土房屋建筑结构裂缝控制技术
混凝土房屋建筑结构出现裂缝是必然。根据房屋建筑规范中关于规定相应结构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以及相应的裂缝宽度验算的方法,防止梁板结构的裂缝。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1由于变形会引起屋面板的裂缝如果不影响承载力,只需要把裂缝补好防止钢筋锈蚀,且在板面涂上一层柔性的防水材料。
3.1.2提高混凝土材料的抗裂能力和减少材料的收缩。对大跨度屋面,尽量避免使用收缩性较大的矿渣水泥配制混凝土,减小水灰比,选用含泥鼍小的骨料等。另外,适当的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含钢率,尽量减小钢筋直径,加密间距等都是有较好的措施。
3.1.4采取后浇缝法也是特大跨度的屋面板防止裂缝的有效措施。
3.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加层技术
今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地不断深化,城市房屋建筑用地日益紧张,某些已经建成的建筑物已经完全不能够适应日趋繁荣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而且其使用功能也受到极大的限制。由于城市住房非常紧张这一严峻形式,就必须采取增加有效住房面积等措施。在这样的条件下,采取建筑加层技术不失为一种上上之策。这样就可以在原有的旧的建筑物之上加层,不占用或者占有较少的土地,从而减轻了当前城市住房紧张的严峻形势。在加层技术中,框架柱与钢柱连接为十分关键的一步。
参考文献:
[1]徐洪文.浅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与分析[J].中国科技财富,2010(14).
规划用地总面积:4010
总建筑面积:19980
绿地率:20%
容积率:4.98
建筑密度:35%
地下室面积:1600
开发商:舟山申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一、概述
1.自然条件概况及分析
岱山县位于长江口南端,杭州湾外缘的舟山群岛中部,项目用地位于竹屿新区,两侧临路,北侧为星河路(红线宽度60米),西侧为衢山大道(红线宽度24米),东侧为筹建中的农贸市场,南侧为规划中的停车场和蓬莱阳光小区,地块内场地较为平整,是城市居民商业活动的理想场地。地块性质为商业用地。红线内总用地面积4010平方米,交通条件较为优越,总建筑面积控制在20000平方米之内。
二、功能设计
1、总体布局
本项目地块规模适中,地形呈长条形,纵深较小,建筑物为沿街布置的独栋16层商业综合楼。
2、出入口设置和道路交通系统
车行出入口设置于北侧星河路东侧上,人行出入口设置于星河路与衢山大道上交叉口出,在地块西侧沿星河路上另设一个消防通道。
地块主要行车道路为一个环形通道,直接与各出入口联系,车辆停车主要安排于东侧立体停车库内;并布置一定数量的室外非机动车停车位及地下非机动车库以解决非机动车的停车。
3、建筑的设计
本案的建筑形式比较大方,沿街方向的高层建筑朝向采光良好,进深大小合适,空气对流舒畅。外墙的一、二层采用黑色花岗岩干挂,三层以上采用乳白色高级外墙涂料。
主要功能一、二层为商铺,三、四层为餐饮,五~八层为娱乐用房,九~十二层为办公用房,十三~十六层为宾馆用房,考虑到业主背景较广及经济性,故采用分体式空调系统调节温度。
其中配电间位于一、二层,地下室设非机动车库、消防水池及泵房。
本工程因占地面积小等各种原因,停车位除在室外布置外,还在建筑物内设置了一个立体机械车库,由西子石川岛提供所有技术和安装,为岱山县第一个立体机械车库。
三、建筑消防
本工程为16层商业综合楼,地下室作为非机动车库;高度超过50m;因此按其性质及高度,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上的一类高层
要求进行设计,同时确定为耐火等级为一级。
1、本案在地块的北面和西面各设三个出入口,其中东北侧为主要出入口,地块内主要道路环通,在地块西侧沿星河路上设一个消防通道,消控室设于地下一层。
2、本案主要道路宽度5米,最小处为4米,主要道路的转弯半径为12米,满足消防车进出的要求;并在本楼北面星河路(路面宽度60米)上设消防登高场地。
3、地下非机动车库面积770,设自动喷淋装置,为一个防火分区,并设二个人员安全出口及一个非机动车疏散出口;最远工作点离楼梯间距离小于30m。
四、人防设计
本方案人防设计根据舟山市人防配置标准要求配置,配置人防面积地下室共建有1415平方米。共设一个人防单元,位于地下室中。地下室的一个非机动车坡道作为人防单元的主要出入口,并在其口部设一道临战封堵,其余为次要出入口。人防单元平时作非机动车库用,战时为二等人员掩蔽所。每个抗爆单元不大于500平方米,人防等级按甲类核6级设计,防化等级丙级,人防设备用房以及上部等一次性到位,其它临战封堵、干厕、水箱等在战前安装到位。
五、绿化设计理念
1、主景观区:本案北侧的主体景观由弧形座凳小广场与青石汀步等共同组成东西向的中心景观轴线,主入口以景石花坛加以点缀。特色小广场
铺装,以及特色种植,给人以精致感,两边由茂密的种植所遮掩。广场内,盛开的花卉、规整的树阵、造型简洁的桌椅、别致的灯具,造就了环境宜人的庭院休闲空间,小坐稍憩别有情趣。
2、次景观区:本案的西半部分设置了微型小广场,为一矩形设计,周围设景墙、树池及条石座凳。场地内部由整洁大方的铺装广场、细密匀称的草坪、构成,给人们提供了比较近的小型休闲场地。
六、结构设计
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根据地质资料:均采用桩基础。
地下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部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混凝土结构;单体长度超过规范要求的须设伸缩缝,间距控制在55米以内,伸缩缝宽度符合防震缝要。
七、给排水工程
本工程水源取自城市自来水。从衢山大道上引入DN200给水管两根,在本地块连成环状,供本大楼生活及消防用水。1~5层由市政直接供水,6~16层由自来水厂负责二次加压供给水。
室内、外排水均采用雨、污分流制。地下室设明沟汇集后引至集水坑由潜污泵排水。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地块内雨水汇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
八、供电设计
供电电源及电压:高压电源来自市网两路独立的10KV高压线路,以电缆埋地引入。
本工程拟设1个变电所,各变电所配置容量如下:2*1000KVA。
九、通风及防排烟
1、本商业综合大楼属于一类高层公共建筑且建筑高度超过50米,故其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合用前室均设置机械防烟送风系统。楼梯间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风口,合用前室每层设1个常闭加压风口。加压送风机均设于屋顶。
2、宾馆部分的内走道设置机械排烟装置,其排烟风机置于屋面。
3、本工程的一个地下自行车库,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坡道自然补风。
4、厨房、卫生间设排气扇,经混凝土井道排至室外,以保证室内空气的品质。
十、节能专篇
本工程以《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基本原则,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的周围环境、气候条件来进行节能方面的考虑。
总体:本工程建筑的朝向为南偏东,既带来了丰富的空间感受,又充分地利用了地形的特点;。
保温:屋面采用保温材料隔热处理,厚度满足建筑热工要求,墙体原拟采用挤塑聚苯板内保温,后从环保、消防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实际采用无机保温砂浆内保温处理,同时避免了海岛上的含盐的水汽的直接侵袭。
门窗:多层住宅外窗采用平开窗或推拉窗;一般外门窗玻璃采用塑钢框中空玻璃;外窗的气密性等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4级,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15225规定的3级。
外墙开窗面积通过合适的窗地比与窗墙比计算来衡量,即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又避免能耗损失。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透明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
给排水:设备采用节能型,洁具采用节水型冲洗配件。
暖通:采用节能型空调,不过冷过热。
1.消除建筑物余热、余湿的通风设计优先利用自然通风。
2.厨房、厕所、盥洗室和浴室等,采用自然通风。
3.准确计算管道阻力,选择合适风压的通风机,以利节能。
4.选择节能低噪风机。
电气:办公室采用显色指数大于80的三基色荧光灯具为主,走道、卫生间以节能行吸顶荧光灯具为主;地下停车场以防水型荧光灯具为主。
照明控制、管理
1.会议室、大厅等采用智能照明控制、调光系统。
2.大面积灯具采用在配电箱上集中控制,
3.楼梯间、前室、走道等人流稀少处,采用人体红外感应或节能自熄开关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