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9.12.22
做好研学,人人有责!
你是否拿到研学导师证书了?快看看是那个单位颁发的?快去验证一下,你花钱培训的可能是假证!
目前有些单位打着人社部、教育部等单位的名誉,并以虚构的特邀专家、教授、研究员等做研学培训或市场服务活动,这些单位和个人行为干扰了市场正常秩序。
人社部负责国家的职业技能大典工作,对职业技能证书的颁发是归口管理的,研学实践(旅行)人才培训属于岗位能力培训。职业技能证书中,如《教师资格证》归教育部颁发,《会计师资格证》归财政部颁发等。人社部目前对研学方面的岗位能力培训证书没有颁发过。
研学背景
研学实践(旅行)是一种体验性、探究性的教育活动,是以教育为核心、旅行元素做载体实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教育部门为主体、学校为主办单位实施教育计划的行为,也是教育部等十一部委联合组织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以社会资源为吸引物,实施实践教育的新课堂,“以研促学、知行合一”的研学旅行近年来方兴未艾。
教育的依据:做为教育事业无论校内教育还是校外教育,必须遵守《教育法》、遵守《成人教育培训服务三项国家标准》。其《成人教育培训服务三项国家标准》是教育部组织专家制定的国家标准,而负责研学的师资人才是成人,因此,对成人的专业能力培训必须符合三项国家标准,符合岗位专业能力培训。
依据《教育法》和三项国家标准,贯彻实施成人教育服务国家标准指导协调小组办公室就研学实践(旅行)教育活动的师资人才能力培训,要在教育部各单位的正确指导下,制定教育服务业的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规范、研学实践教育师能力培训标准、研学旅行安全员服务能力培训与评价标准、研学实践管理师能力培训与评价标准、研学实践教育能力培训基地标准。
研学实践(旅行)的本质
研学实践(旅行)教育活动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共同生成课程,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实施体验性、研究性的教学活动。因此研学实践(旅行)的本质和核心是教育;作为研学服务的承办机构,目前为学校的研学服务,应该是教育课程进学校,而不是产品和经济行为进学校;作为教育是一种公共服务行为,而不是经济买卖,它具有公益性。
研学旅行导师证书解密
研学教育扯皮现象干扰了正常秩序:目前有些单位打着人社部、教育部等单位的名誉,并以虚构的特邀专家、教授、研究员等做研学培训或市场服务活动,这些单位和个人行为干扰了市场正常秩序。据介绍,人社部负责国家的职业技能大典工作,对职业技能证书的颁发是归口管理的,研学实践(旅行)人才培训属于岗位能力培训。职业技能证书中,如《教师资格证》归教育部颁发,《会计师资格证》归财政部颁发等。人社部目前对研学方面的岗位能力培训证书没有颁发过。
查阅建国以来的教育文件,教育部关于岗位能力培训一直是执行《成人教育培训服务三项国家标准》,师资人才的能力培训也是按照“三项国家标准”归口管理;按照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要求,教育部直属单位和协会都应在职能范围内开展工作;从教育部官网和微言教育公示中获悉,教育部直属的单位和协会总共20家(名单附后)。
当前研学实践(旅行)现状
01
研学课程和落地执行力
以教育为核心的研学课程极少,严重缺乏教育落地的执行力度:一些单位把旅游二字改为研学,用旅游行程代替研学课程;研学课程形式化,没有内涵和灵魂;研学课程主题名称与内容不符,内容性质多样、类别繁多;过于注重利益,忽视了学习者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提高;致使真正以教育为核心的研学课程不到20%。河北研学实践(旅行)教育实战专家、教授盖银书老师介绍:10月底参加了在北京组织的某某研学展览和交流活动,总体来看:一是有些研学实践(旅行)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阶段;二是讲解课程的策划设计用故事引导、实质内容空洞,看似教学活跃、实质与教改脱节;三是提供给学校的课程不符合教育需求;四是课程没有内涵,执行力差。等等。
02
研学导师各类证书良莠不齐
经教育系统专业培训、考评,获得研学实践(旅行)教育专业人才数量极低,不足市场培训的10%,并且没有经过第三方测评:对担负研学实践(旅行)教育专业人才的能力培训没有依据、没有执行教育法、没有执行教育培训服务三项国家标准,带有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中国、全国、人力资源等字样和国徽标示的各种研学证书满天飞。从各种研学宣传资料中查证,研学导师类的证书,如:全国专业人才技能××中心、全国中小学研学×××联盟(研究院、研究中心)、人力资源岗位技能认证鉴定专用章等等,以及禁止使用国徽的岗位培训证书,这些是在教育机构或学校组织的研学招标中都是没有意义或违规的证书。
03
研学导师证书应该需要什么部门审核颁发
研学服务机构要头脑清醒,正确认知:引导研学的依据是什么?培训资质依据是什么?研学有无计划依据?研学计划制定的主体单位依据是什么?研学主导的行业是谁?研学的责任担当由谁负全责?为培训师资人才队伍担负授课老师的资质是否符合成人教育培训服务三项国家标准和教育法?对师资人才队伍进行的教育培训,担负授课老师的资质是由教育部下属直管的20个单位中哪个单位推荐或评选的?
04
哪种研学导师证书才具备权威性
到底哪一种研学专业人才能力证书最具有价值:现在研学市场上的培训班不少,有发证的,有不发证的,有吹的天花乱坠的,有为圈钱做指导的,有默默培训的……要学会辨别真伪,识别真假主要从以下几个系统查证:教育部官网和微言教育、人社部官网、民政部官网、工商局官网和直属直管的协会。
教育部规定
参加研学专业人才培训,一方面是学习收获知识、能力实际的锻炼和提升,另一方面则是获得教育直属协会监制认证的研学专业人才能力证书,使之具备承担研学实践(旅行)的资格。教育部门规定:单位名称前禁止直接加上"教育部"三个字,是什么单位就是什么单位,禁止宣传乱加字,以防乱宣传。教育部直属的单位和协会只有8家带有"中"字头,教育部+单位名称的写法是错误的。对个人职称的认定不但有规定,而且有依据可查,不要轻信市场误导的宣传。
研学实践(旅行)教育专业人才证书有多种,究竟哪一种证书更具备能力培训证明呢?首先我们要清楚研学实践教育是由什么系统主导的!其次是主办单位是谁、它属于什么系统!这二个问题你明白了,也就知道什么系统的证书更具有价值。
答案显而易见:研学实践(旅行)教育活动是由教育系统主导的,学校是主办单位。因此,依据教育法和成人教育培训服务三项国家标准,研学承办机构取得的投标背书为最高级和全国实用的证书。
通过对目前研学市场上培训证书的调查,研学专家对研学专业人才(成人)的能力培训证书的重要程度进行了分析,供研学机构和研学服务人员进行参考。
第一类证书
最具权威的证书是:按照教育法和“成人教育培训服务三项国家标准”和“教育业研学专业人才能力培训标准”进行的岗位能力培训,通过专业考核,经过第三方测评合格,由教育部直属的20个单位和协会、学会或委员会监制的证书,其证书一般有三个单位的印章(培训单位、第三方测评单位、监制单位),证书必须保证有第三方测评单位、监制单位这二个单位的印章。这类研学证书为最高等级,背书全国通用。注:第三方测评单位必须具有经营业务资质。
第二类证书
各省、市、自治区教育系统协会、学会或委员会颁发的岗位技能研学证书为第二等级。这类背书在区域内通用。
第三类证书
经过批准印章带有中国字头的协会、学会、培训机构以及国外教育、旅游、文化协会、学会或各大院校、研究院组织的符合成人教育培训服务三项国家标准的能力培训证书,这类背书在本行业内通用。
第四类证书
无中国字头省、市、自治区非教育系统的协会、学会颁发的岗位技能研学证书。这类背书在区域内通用。
第五类证书
无中国字头省以下社会组织的协会、学会、委员会颁发的岗位技能研学证书。这类背书在本行业区域内使用。
第六类证书
未经批准的无中国、省(市、自治区)等字头的人才组织、事业机构、联盟、研究中心、研学旅行师资平台颁发的岗位技能研学证书。这类背书在本机构内使用。
第七类证书
企业单位颁发的岗位技能研学证书。这类背书在本单位内部使用。
以上岗位技能的“七类研学证书”从某些角度来说,都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就教育部门竞标的认可度来说,第一类更具有权威性,前三类肯定是有说服力、并能加分。具体要求则要看各地或各个人员的认识或使用限制。研学培训未列入国家职业技能大典,根据国家规定和人社部发【2017】68号文件,证书不能带有国徽标志,不能乱使用中国、中华、全国等字样。持有不符合规定的证书或直接被拒。
05
缺乏经教育业系统专业培训
研学基地建设和创建指导不是以现有社会资源为吸引物,有些单位或个人为了利益,忽悠一些政府管理单位、景区等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空洞和不切实际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以各种名目套取政府或企业的资金;不注重公益培训和建设指导,致使研学基地(营地)严重缺乏研学课程和研学人才;等等。这些“假大空”的现象确实仍然存在。
要想使研学实践(旅行)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安全管理等方面走向正规化、规范化、标准化,必须由教育、旅游等国家部委下属直属的单位和协会共同进行市场引领,以教育法和旅游法为基石,以体验式探究性教育为龙头,以旅行元素做载体,依据各研学标准做好研学师资人才队伍的建设,从而使研学实践或研学旅行真正回归“实践育人”的初衷。
06
研学服务机构不是课程进学校
研学服务机构不是课程进学校而是经济产品进学校,不符合教育规则需求: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研学的目标和任务。研学实践(旅行)是以教育为核心,以旅行元素做载体,教育和旅行是深度的融合,这种融合最大化地实现了个人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经济需求和政治需求。使教育内容渗透到旅游之中,同样,也使旅游内容渗透到教育之中:可以说,研学使教育和旅游在同一个领域内是不可分的共同体。从统计角度上讲,对于“人次”的统计旅游可能与教育无关,但以教育为核心的研学一定与旅游有关。教育机构、文化机构等单位和旅游机构的合作,在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又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教育模式。
研学实践(旅行)的课程不是旅游产品,而是带有教育内含、旅行元素和品德素养、文化等体验性、探究性的综合教育课程。从旅游角度上讲,它的特殊之处在于为人们的旅行注入了具有深厚教育意义的内含,使文旅市场上的研学旅行所涵盖的领域更加广泛、更加有生命力了。
一些单位把旅游二字改为研学,用旅游行程代替研学课程;研学课程形式化,没有内涵和灵魂;严重扭曲了研学的本质。所以说,研学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它是按照教育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引导式、体验式、探究性教学的,它是由旅行元素做载体的教育活动;研学也不是带着课本去旅行,而是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社会实践和研学实践活动,让学习者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和知行合一的目的。
07
“只旅不学”的现象严重
暑假期间所谓的研学活动,“只旅不学”的现象严重: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发布信息称:研学旅行渐热,一些项目游多学少口碑差。研学旅行受到不少学校和学生的欢迎。
教育部等十一部委关于研学有明确规定:研学实践(旅行)是一种教育活动行为,不是买卖行为,它具有公益性;作为教育行业的学校及老师是按照教育计划实施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因此不存在学校经济收入行为和个收入行为。一些承办机构把旅游项目简单包装成研学项目,有的仅仅是把活动行程单变为研学手册,有的项目内容碎片化,随意性强,有的还存在安全隐患。
综合分析:研学以教育为核心的研学服务承办单位数量约占20%左右;研学以旅游为核心的研学服务承办单位数量约占75%左右;研学纯以利益为核心的研学服务承办单位数量约占5%左右;研学是产品进学校的单位数量约占75%左右;是课程进学校的单位数量约占25%左右;
要符合教育法和教育的三项国家标准
标准是可量化、可监督、可比较的规范,是配置资源、提高效率、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工具,是衡量工作质量、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尺度,是一种具有基础性、通用性的语言。近年来,我国教育标准化工作不断加强,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标准,发挥了重要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标准的重要性愈益凸显。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引导我国教育总体水平逐步进入世界前列,必须增强标准意识和标准观念,形成按标准办事的习惯,提升运用标准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可观察、可量化、可比较、可评估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标准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根据标准化法,教育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提高运用标准的意识和能力,加大标准执行力度,政策制定、行政许可等要积极引用标准和有效使用标准;通过标准形成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大教育标准宣传力度,让标准化理念在教育领域深入人心,更好了解标准、自觉使用标准。
在研学调研中了解到,在教育部的领导下,为规范研学实践(旅行)教育活动,教育业组织研学机构和专家专门制定了符合教育所需求的:研学旅行管理和服务规范,研学实践教育师能力培训标准,研学旅行安全服务能力培训标准,研学实践管理师能力培训标准,研学实践(旅行)服务标准文书。按照教育法和成人教育培训服务三项国家标准及研学各能力培训标准归口管理政策,教育能力培训归口负责单位在研学培训中将为大家提供公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