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解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消费者行为学作为一门研究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是经济、管理类师生研究的主题内容,还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然而,目前消费者行为学的教学模式仍然处于比较低层次的课堂讲授、简单的案例分析模式上。对于这么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注重实践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一、消费者行为学存在的问题

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其建立在生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信息科学、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基础之上,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会的综合性学科。20世纪60年代中期,消费者行为学开始在美国的一些大学出现,现在它已经成为全球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重点核心课程。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消费者是市场的主体,消费者的行为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及策略选择。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不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就很难制定出正确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市场营销的最终目标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是市场营销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主要研究消费者心理及行为的学科,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消费者的心理活动、消费者决策过程、社会环境因素与消费者行为关系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中,可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情景模拟法等。尽管现在对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是,消费者行为学自身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1、学科本身的问题

消费者行为学涉及了管理学、心理学、营销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知识点也涉及消费者行为的方方面面,内容繁杂,知识点零散,很难形成连贯的体系,导致学生不易把握。同时,课程内容主要以理论为主,学生容易形成思维疲劳。

2、教学模式方面的问题

目前,消费者行为学的授课形式较单一,主要以讲授、板书或者课件演示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也以被动的信息接受为主,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学习兴趣也会逐渐减少。尽管现在也有很多学校在消费者行为学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实践教学模式,但实践教学内容一般仅限于案例分析,且采用的案例比较简单,涉及面小,问题设计不够深入,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考核方式方面的问题

目前,在消费者行为学这门课程中,老师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还是以考试为主,论文或者平时作业为辅,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培养并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消费者行为学目前的主要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

2、案例分析法

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以及学科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应用性和现实指导价值的学科。

3、角色扮演法或情景模拟法

角色扮演法或情景模拟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一个模拟的现实情景,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特定角色,进入模拟情境中去处理现实生活中会出现的多种问题和矛盾,达到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处理现实问题的目的。

角色扮演法或情景模拟法是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一大特色教学方法,同时也是消费者行为学这门学科的一个具体研究方法,在运用该方法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营销人员的角色和消费者的角色,在课堂上开展真实的营销沟通,真切的体验各种心理现象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消费者行为学是一本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情景模拟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实践。同时,这种互动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过,这种教学方式需要设定合适的情景。

三、基于实践的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模式研究

市场是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起点,也是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终点,同时在市场中也可以进行人才的培养。教师只有很好地了解外在市场,才能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在了解外在市场的过程中,也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并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进入21世纪,社会的竞争,最终将演变成人才的竞争,高校培养的人才也必须是综合素质高、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基于实践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基于实践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性、自主性、研究性和创新性为主要特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实践潜能的开发。基于实践的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是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体验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重新组合”现存的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实践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模式、探索学习模式、协同学习模式、案例教学模式和虚拟环境模式等。

1、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有以下两个:一是学生对该学科具有较大的兴趣,有不断学习的强烈愿望;二是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模式可以以学生进行自主市场调研开始。市场调研是一种以操作性和经验性为特征的教学方式,在操作流程上分为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首先通过采用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等手段调查、收集市场信息,接着要求学生应用消费者行为学、社会统计学、市场调研与预测等课程的理论知识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在调研、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熟悉调研流程,增强实践认知。

2、探索学习模式

由于消费者行为学具有内容庞杂、知识点零散的特点,所以很多知识还需要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研究。在探索性学习模式中,问题式教学方法是主要的教学方法。首先在每节课中提出某一个理论问题或是现实的营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在课前主动的进行资料、文献的查阅等来了解此问题,在实际讲授过程中,与学生一起逐步解决问题,并发现该问题背后隐藏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探索学习模式注重的是挖掘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潜能,让学生在深入了解和研究问题的时候产生对该学科的极大兴趣,在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点。

3、协同学习模式

4、案例教学模式

这里的案例教学模式与前面提及的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差别,该模式强调在案例选择和设计过程中需选用企业实际发生的经典案例,精心设计案例研讨题目,使学生通过认真研究讨论这些题目能够基本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知识点的能力。案例的撰写与选择要做到本土化,并且要具有时代性与实用性,案例最好能来自学生的亲身购买或生活经历,使得同学们对案例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同时,在不同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本科生的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中所用到的案例以及案例研讨方式应不同于研究生。

5、虚拟环境模式

虚拟环境模式类似于前面提及的情景模拟以及角色扮演,主要目标都是根据课堂内容创设相应的销售情境,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不同角色,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与前面提及的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不同的是这里的虚拟环境更逼近于现实,如果需要甚至可以在企业或市场中实地开展模拟活动。

四、结论

消费者行为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目前,消费者行为学主要的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教学以及角色扮演为辅的模式。这种模式在教学过程可能会使得学生觉得该学科枯燥无味,降低对该学科的兴趣。因此,本文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提出了基于实践的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模式、探索学习模式、协同学习模式、案例教学模式和虚拟环境模式。

【参考文献】

[1]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李瑞华:“启发—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基于《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的特色教学方法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7(2).

[3]张建香、王会宗:《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天津市财贸管理千部学院学报,2006,8(2).

[4]罗琴、马进军:《消费者行为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现路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6).

[5]陈静:《消费者行为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2).

1、消费者行为学(ConsumerBehavior)是研究消费者在获取、使用、消费和处置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心里活动特征和行为规律的科学。从营销学的角度,这门学科是为了提供对消费者行为的理解,因为“营销学是一门试图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学科”。

2、《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学,Consumerbehavior)是2009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迈克尔·R·所罗门。

关键词:综合能力;消费行为学;教学模式

消费行为学是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知识面广与实践性强的特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尤其针对消费行为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体系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本文结合消费行为学专业课程,探讨其教学改革思路。

一、消费行为学教学现状

如今国内大部分高校均设有消费行为学课程,且越来越多的与消费者行为有关的著作或教材得以出版。虽然近几年国内对消费行为学教学的重视程度提高,但在实际消费行为学教学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较为分散

2.案例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当前消费行为学教学活动中,多数高校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但实践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效果不理想,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因素有两点:第一,教师选择案例时会选择西方国家案例,较少根据国内社会背景对教案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至于学生很难理解案例内容;第二,案例较为陈旧,不符合当前消费者行为现状,导致学生对消费行为学的学习失去兴趣,最终影响学生参与案例讨论、操作的积极性。

3.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消费行为学的考核方式主要为“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其中闭卷考试内容多为书本概念、名词辨析以及若干案例。即使考试中出现案例题,也多为名词解释或辨析题,仍停留在对学生基本知识点的考核,没有起到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作用。此种考核方式容易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与最终的考点脱节,学生仅重视考试的结果,而忽略课堂锻炼的过程。

二、消费行为学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整合理论内容,体现实践教学特点

整合消费行为学教学内容,需要针对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点之间理解脱节以及认识与行为脱节的问题,把原有的消费行为学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类,运用系统论将分类的内容进行再整合,并根据实际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理论、规律的阶段,在探索过程中理解、发展、运用各个知识点。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尝试设置消费情境,具体的消费情境能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并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中。情境教学能使学生更加适应实际发展需要,更加符合社会的人才选择标准。

2.优化教学案例,提高案例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法虽然是培养学生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的最佳形式,但案例的安排和选择也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汲取传统教学失败教训的同时,也应对案例的选择及设计进行必要的规划和调整。目前该课程使用的较多案例过于老旧,明显不适用于当下的营销环境。教师可以结合市场实际情况选择当下较为流行的案例。但要注意的是,若案例选择不当或过于宽泛,一些学生会直接引用网络上的观点用于案例的分析、操作,缺乏自己的思考。总之,优化教学案例应当引起教师重视。

3.完善考核方法,考评学生综合能力

考核该门课程时,除了考核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更应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分析能力的考核。这种考核方法可体现在试卷上,如增加更多的分析型案例或信息甄选型案例,也可体现在学生的平时作业中。如可利用网络课堂等资源和媒介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结合周边企业及市场实际情况分阶段设立不同的讨论与分析专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并最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评定。建立多元化的考评体系,能让学生在面临考核的压力下,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综上,本文介绍了消费行为学教学现状,并从综合能力培养的角度分析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方案与建议,由此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职业素质的培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学;理性消费者;银行;金融产品

一、理论分析

著名的市场营销专家科特勒提出过一个较为简洁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认为研究消费者行为是一个了解消费者黑箱的过程。消费者在营销和环境的两个层面的外部刺激下,经过黑箱(包括消费者特征和消费者决策过程)的处理,产生购买决策,提出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一般模式(见图1)。

在这个模型中,可以看出最难理解的一个概念就是消费者黑箱,在了解消费者黑箱之前,我们先就黑箱的概念进行说明。黑箱概念只有相对的意义:同一系统对不同主体来讲,可能是黑箱,也可能不是黑箱;随着主体认识的提高,黑箱也可转化为灰箱或白箱。因为消费者心理过程对企业而言是不易捉摸的,故借用此概念。而对于企业来讲,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分析和研究最重要的恰恰是对消费者黑箱中发生情况的分析和研究,以便安排适当的“市场营销刺激”,使消费者产生有利于企业市场营销的反应。

二、理论在银行业中的应用

(一)理论分析

回到我们银行业金融产品的选择,以小企业金融中微小贷款为例。微小贷款的贷款额度并不是很大,但是其利息是很高的,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广大客户对资金周转的需求,但是要想获得这笔贷款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银行需要对客户进行详细的考察,包括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两个方面。同时,客户选择这种金融产品也会有自己的顾虑,如此高的利息是不是会对自己的经营产生影响,如果有其他的融资渠道和方式的话,两者之间必定会进行一个权重的比较。其实这就是对应了客户在得到了微小贷款这一信息之后的反应,客户必然会分析这种产品的4P因素,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从产品上先有一个了解,在了解产品的基础之上再了解这种金融产品的利率,是高是低再次要了解获得这种微贷产品支行或是分行的信誉度,最后要判别获得这种微贷产品信息源的可靠度。在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之后,消费者还要考虑大的宏观经济环境,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政策对这种产品的影响。在考虑这一系列的因素之后,消费者也就进入一个决策的过程。也就是这种金融产品是否能够满足自身融资的需求,这时消费者就会从消费者黑箱到第三步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反应。

在此做一个简单的注释,也许在以前,我们都是站在银行的角度考虑客户是否具备一定的还款能力,但在此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分析在什么情况下消费者愿意从银行进行贷款。

(二)模型的提出

从科特勒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最关键的是在对黑箱的分析上,上面我们对此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具体到对银行业金融产品的选择上,我们需要的是设计一个模型,把这个黑箱明确化,来确定客户在什么情形下,会从其他融资渠道,从亲人朋友中借款,或是利用银行这个渠道进行融资(见图2)。

(三)实证分析

用调查问卷对影响客户贷款的因素进行分析,尽可能地把权重因子细化。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找出从其他融资渠道获得贷款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我们把这些因素进行列举,并注明a1、a2、a3至ai;同样可以把从亲人朋友中借款的影响因素找出:b1、b2、b3至bi,把对银行中贷款的影响因素:c1、c2、c3至ci全部列出,并通过7分制调查问卷对客户进行访问调查。通过一定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影响客户从这三个渠道贷款的几个关键因素,我们可以把这些因素称之为关键因子,再接下来可以对这些因子进行方差分析或是回归分析,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加科学细致地反映这些影响客户进行选择的程度。

当然在通过一系列的分析之后,我们就可以对影响客户进行贷款的因子按权重进行一定的排列,了解不同类型的客户他们会选择不同类型的融资方式,站在客户的角度上分析,他们知道哪些因素会阻碍他们对融资方式的选择。站在银行的角度上来说,我们可以知道影响客户进行选择的几个关键因素,这其中也许有一部分是与客户自身财务实力有关的,有一部分是和客户的知识教育水平有关的,但我们更重要的是分析与我们银行有关的那一部分因素的权重。我们在了解这一部分因素之后,可以及时地对我们的金融产品进行修正,为客户提供更加合适的产品。从这一点来说,分析消费者,其实也就是我们在市场营销中常说的以客户为中心和导向。

在现在的市场营销的产品设计中,我们已经抛弃了以前固有的先设计产品再去营销的传统。现在我们是把营销的概念引入到产品设计的理念中来。客户的需求和客户所考虑的因素也必须渗透到产品设计的理念中去,只有这样的产品才是能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同样在金融产品的设计中,也必须考虑到客户的行为和意愿的决定因素,哪些因素是影响客户进行融资的决定因素,这些因素中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在产品设计中加以改进的,我们都必须对此进行一个权重分析。只有这样才可能更好地了解客户,满足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

三、结论

本文简要地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角度分析了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选择,其中我们引用了科特勒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其核心就是对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黑箱的分析,对应到银行业中微贷产品的选择中来,就是要对影响客户进行金融产品选择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引申到对融资渠道的选择上来,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分析“黑箱”是十分有意义的。当然在进行这系列的定性分析之后,我们还必须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这些影响客户进行决策的关键因素,只有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我们才可以取得更为详实的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1、江若尘.消费者决策“黑箱”的有益探索[J].财贸研究,2007(4)

2、卢泰宏.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夏代尔.消费者行为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这是什么现象呢?这叫后殖民情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不理智、不自信、不成熟的表现,回头看是要脸红的。这也是历史转型期的必然。古人云,“知耻近乎勇”。从一味仇外,到盲目亲外,再到反省和自强自立,这是一个民族找回自身身份的过程。其实,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是需要坚持一点什么的,因为那就是你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比如,阿拉法特的头巾,的夹克衫,卡斯特罗的军装,等等。要是全世界的男人都穿西装系领带,那这个世界是不是太单调了一点?(现在连美国总统在大型集会上也经常休闲打扮了。)

男女有别,东西不同。东方就是东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生活方式、政治制度和价值观永远不会一统天下。季羡林先生在2000年到来之前就曾预言说,21世纪是东方的世纪。

眼下许多事实表明,古老的东方文明确实正在全面复兴。有“四小龙”在先,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和印度作为新兴的经济体,两国在经济、科技、乃至军事和政治影响力方面的发展速度为世界瞩目。这便是所谓的东方的和平崛起。

本书的两位作者之一拉祖(M.S.Raju)就是一位印度学者。印度文明曾经影响过中国,最早是佛教,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翻译就是译经运动。近代就是泰戈尔的诗、甘地的政治哲学的传播。拉祖目前是印度高级管理学院的市场营销教授,在印度和美国的高校任教之前,他具有广泛和持久的实际商业经验。

本书的另一位作者夏代尔教授具有类似的经历,也是一位科研教学和实际商业结合得很密切的学者。夏代尔早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获MBA学位,后来在巴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曾经担任过多家公司的董事和高级主管。他担任巴黎ESSEC商学院院长达14年之久,退休后被校董会返聘为学院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院长,继续活跃在教学、科研以及国际合作的舞台上。

本人认识夏代尔教授很是偶然。有人希望我们合写一个市场营销专栏,于是就见了面。后来,在2002年的金秋,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总裁、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博士的胞弟弥尔顿·科特勒来华,我们作为特邀嘉宾在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栏目又一起做了一个节目,以后接触就多了起来。夏代尔是一位精力充沛的学者,还是一位具有相当水准的钢琴演奏家。从他签名赠阅的《音乐与人生》可以看出,他对职业、人生和音乐的理解非常深刻。在《自序》中他这样写道:“即使在商业领域内,人的因素仍然超越任何指数、财务分析或者市场计划。人们往往在感情冲动下做出决定,而非全然来自理性思考。”

理性永远是人类的理想,就像风和日丽的日子一样难得。其实,在性格方面,法国人最接近中国人。一样的诗意,一样的艺术,一样的好吃。

简短地说,本书有两个作用:一是看看我们的邻国印度的学者和对中国很有研究的法国学者对消费者行为的诠释;二是引导中国学者认真思考中国本土消费者究竟有哪些特性,或者说,可乐和咖啡是否会代替豆浆和绿茶?

然而本人坚信,在全球化的喧哗声中,各种美好的异域的声音不会消失。只有处理好全球化与本土化、标准化与顾客定制、走出去与请进来这些问题,市场营销的策略才会对路。要是全世界的人都只吃西餐,活在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思呢?要是地球人只说英语了,那么世界末日恐怕就要到了。

关键词: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高职营销专业教学改革

一、大赛简介与我校成绩

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以下简称为大赛)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市场学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的营销实践技能竞赛活动。为了保证大赛的公正公平,第五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邀请杭州娃哈哈集团独家冠名比赛。大赛要求参赛团队以娃哈哈饮料为任务进行市场调研、营销策划、销售和品牌宣传实施等竞赛环节。

2012年,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参赛团队在我的指导下,经过初赛、复赛、总决赛长达8个月的艰苦奋战,在全国803所高校1393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总决赛一等奖。大赛有效促进了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各主要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大赛促进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学、统计学教学改革

1、大赛促进市场调研与预测教学改革

过去市场调研与预测教学重点放在讲授原理、原则、方法和步骤等理论知识,忽视了课程实践性的设计。由于大赛要求参赛团队开展关于娃哈哈产品的市场调研工作并完成《市场调研报告》,提交调研问卷,我指导我校营销专业学生设计关于娃哈哈产品的市场调查活动方案,选择调查方法,制定工作计划,设计调研问卷,实地调查,整理汇总资料,统计数据,撰写市场调研报告和预测分析。大赛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市场调研与预测这门课的主动性,而且培养学生设计市场调查问卷的能力、搜集和处理市场信息的能力、客户沟通能力、分析和预测的能力。这种效果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取得的。

2、大赛促进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多数高职院校消费者行为学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中心,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较弱。大赛使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得到了较大改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参赛过程中以现实中的企业和产品为对象,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习惯、态度、观念和生活方式、分析产品的品牌、包装、价格、口味、产地、促销等因素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的影响。大赛使消费者行为学教学从“以理论讲授为中心”变成“以技能培养为中心”。大赛使教师从“讲师”变成“导师”。大赛使消费者行为学从“教师怕教、学生厌学”变成“教师喜教、学生乐学”。大赛使学生从被动听课变成主动实践。大赛使消费者行为学变成学生动脑、开口、锻炼实战能力的舞台,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3、大赛促进统计学教学改革

多数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沿袭过去本科的教学方法,在通用的统计学教材中,多数内容和营销实践缺乏直接的联系,很难引起营销专业学生的兴趣。我选择Excel作为教学工具,将有实用价值的Excel统计技能传授给学生,在课程中设计一系列紧密联系大赛的实训任务,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学到的Excel统计技能在大赛中有用武之地。学生用Excel设计调查问卷、整理统计数据、进行统计预测和分析。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统计设计和统计调查的原理之后,我布置了如何用Excel完成“娃哈哈饮料消费者购物影响因素调查”实训任务。具体要求如下:使用ExcelVBA设计调查问卷,使问卷可以自动汇总调查问卷数据,Excel通过宏编辑对统计数据进行频次分析。

又如,在抽样调查教学中,我示范如何根据娃哈哈饮料消费者调查数据,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中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正态分布随机数。运用Excel中的RAND、CEILING和INDEX函数,生成娃哈哈饮料消费者抽样调查结果。

三、大赛促进零售学、推销技巧、渠道管理教学改革

1、大赛促进零售学教学改革

过去零售学教学存在与企业实践脱节的问题。大赛给学生提供了零售实战的舞台。学生在参赛过程中,经常要亲自处理娃哈哈饮料的代销库存、最高库存、最低库存、进货价问题,登记进货情况、退货情况、进货日期、每种商品的进销存流水帐,考察零售商圈,选择零售地点,管理零售摊位,考虑适当的定价、设计饮料的创意陈列,采取有效的促销策略。

比如我指导学生通过考查某地点的地理位置特征、交通状况、周围商业环境、竞争者情况、周围居民及流动人口消费结构消费层次,选择适当的零售地点。

又如我指导学生记录竞争对手所有单品品种和单品零售价格,要求学生观察该竞争对手商品的零售情况,将自己和竞争对手的价格和销售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调整零售价格,改善商品陈列。

再如我指导学生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消费者角度促销方式的喜好,了解娃哈哈饮料对不同的促销方式的反应,选择消费者和供应商都认可的促销方式,比如买赠活动、折扣优惠。

2、大赛促进推销技巧教学改革

实训不足一直以来都是影响推销技巧教学效果的问题。大赛有效地改善了这种局面。学生在销售娃哈哈产品时,教师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推销技巧,既促使学生将课堂知识学以致用,又帮助学生有效提升了销量。

3、大赛促进渠道管理教学改革

由于渠道管理是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领域,在过去的渠道管理教学中,学生往往难以找到实战机会。我通过组织学生参赛,指导学生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在不违反大赛规则的前提下,师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开拓团购渠道,因为团购销量大,毛利高,资金回笼快。事实证明,我们的决策是对的。参赛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许多企事业单位的通讯录,找到了很多团购客户。在参赛过程中,学生寻找各种机会,参加企事业单位活动,广结人脉,得到了很多团购订单。参赛学生利用五一、十一这些畅销节日,与其他做团购的企业合作,共享客户。此类合作团购也带给我们很大的销量。参赛学生帮助某些企业的策划厂庆店庆、协助某些单位的组织节庆活动,同时也赢得了这些企事业单位不少团购订单。

1、大赛促进营销学教学改革

过去营销学教学缺乏贯穿整个课程体系的企业案例和实训项目,大赛弥补了这一缺陷。学生在参赛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时,我经常启发他们回顾营销学的知识,让他们深刻感到掌握营销学基本理论的重要性。

以营销学4P理论呢为例,在参赛过程中,无论是策划方案,还是销售实战,学生都高度重视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这四大要素对营销成效的决定性意义。从选择适销对路的饮料开始,他们采取薄利多销的价格策略,避开竞争激烈的销售渠道,采取多种灵活的促销策略。参赛学生是最出色完成营销学实训任务的团队。

2、大赛促进营销策划教学改革

“纸上谈兵”一直是营销策划教学难以摆脱的困境,某些学生甚至上网下载、抄袭营销策划方案来应付作业。然而,大赛要求每个参赛团队的《营销策划案》都要结合实际,具有可行性;所有《营销策划案》都要源于销售,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东拼西凑、夸夸其谈的营销策划方案逃不过大赛评委的火眼金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指导参赛学生写《营销策划案》时,时时提醒他们《营销策划案》必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接受市场的考验。为了分析市场现状和策略、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师生不辞劳苦地经常开展市场调研;为了找准市场定位、选择适当的营销组合,师生不断修改《营销策划案》,精益求精,废寝忘食。功夫不负有心人,极具可行性的《营销策划案》不仅帮助参赛团队销量一路领先,而且在决赛答辩过程中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称赞。

五、大赛促进电子商务、会计基础、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1、大赛促进电子商务教学改革

电子商务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教师难以讲深讲透。为了帮助学生开展网络营销,我指导参赛学生综合运用微博营销、邮件营销、论坛营销、事件营销、病毒营销等方式,充分利用了网络营销的优势,既促进了销售,又使电子商务实训落到了实处。

2、大赛促进会计基础、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缺乏仿真的实训,使营销专业学生在学习会计基础、财务管理课程时容易觉得乏味。大赛在软件对抗环节中使用“营销之道-营销管理电子对抗系统”。该软件通过全程模拟营销实战,系统运用电脑软件与网络技术,对宏观环境、行业特性、消费者特征及购买行为、市场竞争进行仿真模拟,从而提升营销技能。进行软件对抗时,学生不仅要制定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还要看懂财务报表,运用财务指标进行经营绩效分析,发现营销管理中的问题,改善经营管理。为了在大赛软件对抗环节中赢得高分,学生学习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的积极性显著提升。会计基础、财务管理教师也意识到仿真软件对增加学生兴趣、改善实训效果等方面的重要性。

六、大赛提高“双证率”,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教育部2011年《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教育部考试中心和中国市场学会联合主办了中国市场营销专业资格证书考试(CMAT)。

中国市场营销专业资格证书在我国企业有较高的认可度。同时,CMAT评价标准已与美国市场管理协会(AMMA)的营销人才评价标准达成互认,通过CMAT考试的学生同时获得AMMA证书。AMMA是全球知名营销专业组织,其证书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以推广和认可。证书持有人可登陆中国市场营销教育网进行查询。

大赛要求学生先通过资格考试,才能参赛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考试及格者可申请中国(美国)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证书。如果学生参赛前已获得中国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证书,可以免试参加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大赛的此项举措,有助于贯彻落实教育部“双证书”政策,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七、结语

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的举办,有效促进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各主要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进一步总结教改经验,让大赛更好地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的目标。

大赛有助于高职院校落实教育部“以能力和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要求,有助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赛使教师发现自身教学效果与兄弟院校的距离,使学生发现自身技能水平与其他选手的差别。大赛对营销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和就业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大赛要求选手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技能素质;在大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的学生,在就业中往往具有明显的优势。大赛的优胜者成为营销专业学生的榜样,有助于形成积极上进的优良学风。大赛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涨,学习目标更明确,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促进了“双师”队伍建设。教师在选拔和训练参赛学生的过程中,全程参与,身传言教,走出校园,与参赛选手同甘共苦,投身营销第一线,对企业的职业技能需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菲利普·科特勒,卢泰宏.营销管理(第13版)(中国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快速消费品消费行为酸奶

一、引言

市场营销学属于微观学科,市场营销管理遵奉着两个最基本的依据,一是消费需要,二是市场营销理论。供不应求年代的生产观念和销售观点随着整个市场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市场营销管理不能只孤立地研究消费需要和产品本身,目前无论是市场机会的分析、目标市场的选择还是市场营销组合的运用无不需要对消费者进行调查研究,因此有必要选择消费者作为研究视角,这就需要仔细倾听市场的声音,然后创造性的加以使用来创建竞争优势。

二、背景介绍

本文以杭州市酸奶消费调查为例来说明只有充分了解消费者及其行为才能使市场营销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选择酸奶产品是因为根据CTR市场研究机构的监测表明2006年度成长最快的是奶制品(增长率约为31%),根据AC尼尔森统计报告,酸奶在2004年以38%的增长率位列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销售额增长之首。2006年酸奶卖方四厂集中度CR4为38.4%,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酸奶行业是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种种迹象表明,国内酸奶市场即将迎来高速发展与激烈竞争的时代。长三角一直以来是重要的消费市场,杭州人均可支配收入2006年超过19000余元,杭州市的酸奶消费量在2004年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的第9名,所消费产品的平均单价位列全国第一(7.31元/千克)因此以杭州酸奶消费为分析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明性。

本文参考欧盟乳业采用的科研项目模版――《乳制品消费者行为和偏好调研系统》进行市场调研。作为课题研究参与学生近180人,2006年国庆期间发放问卷1100份,2007年元旦对杭城十余家大型超市(好又多、物美、华商、联华、华联、易初莲花、乐购、欧尚、家乐福、华润)的酸奶柜台进行蹲点观察收集各品牌产品的价格、促销、包装陈列和消费者行为数据用以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验证。

三、消费模式分析

1.品牌选择方面:杭州消费者最常购买饮用的分别是光明(34.0%)、蒙牛(29.6%)和伊利(24.2%)三大知名品牌,共占总调查样本数的87.8%。而本地品牌(燕牌、新希望等)所占比例不到8%,并且占有率呈下降趋势。

2.口味偏好方面:杭州消费者最常选择的依次是原味(56%)、草莓(19.4%)和芦荟味(14.0%),三种口味的选择率占89.3%。杭州果味酸奶的占有率要高于2005年全国平均(约26%)而原味酸奶占有率要低于2005年全国平均。

3.在购买地点偏好方面:杭州消费者最常选择的是大型超市(55.5%)、便利店(28.7%)和家中订购(9.8%),三项共占总调查样本数的94%。

5.消费动机方面:选择率最高的是摄取营养(48.6%)和好喝(23.7%),两项共占总调查样本数的72.3%。美容、体内环保和解渴三项在选择频率上相对接近(约10%左右),与前者相比则差距明显。

四、产品偏好分析

五、营销管理建议

根据调查所获得的市场及消费者行为信息提出相应的营销管理建议:

3.渠道方面:调查发现虽然便利店出售的酸奶产品比大型超市的单价要高但是被调查者中仍然有约40%的男性、39.3%的年青未婚者和相当比例的学生、自由职业者选择在便利店购买,而本调查在杭城几十家便利店中仅发现光明、达能和一些小品牌产品未发现蒙牛、伊利等品牌并且店内普遍缺乏必要的促销活动。因此本调查认为相对于超市而言便利店这个有效的零售终端其营销价值利用率明显偏低。调查同时发现三大品牌同一规格产品在各大超市单价不统一,价格差从几毛到一元不等,而味全品牌系列下的产品在各大超市单价基本保持一致,体现出其渠道价格管理水平,本调查建议加强终端价格管理。调查还发现有44.2%的人选择在早餐前后饮用酸奶因此本地品牌虽然在产品方面无法和三大品牌竞争但是完全可以利用地域优势采用销售渠道多样化策略来提升销量,如可以考虑走“早餐路线”,“食堂餐饮路线”等,进入大中型企业单位和学校食堂及营业面积在150至200平方米的众多中型餐饮企业是个很好的差异化渠道策略。

总之,找准一个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感觉是做市场的关键,也是最难做的事,成功的产品一定是建立在对消费者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的,以陈春花教授的话结束全文“理解消费者是营销最根本的目标……不能简单理解市场,必须知道市场内在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顾客需求的变化……实现顾客价值就是企业营销的生存空间……营销的空间坐标不是以市场所处的空间为坐标,而是以对实现顾客价值的定位为坐标,产品变化并不是实行顾客价值的方法,真正有生命力的产品是那些能简捷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

[1]CTR市场研究部: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2006年发展态势回顾[J].销售与市场,2006.12:14

[2]魏克佳:当前我国奶业形势与发展前景[J].首界中国奶业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2006:34页

[3]刘成果:中国奶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233-234页

[论文关键词]消费者行为理论;SPSS;因素分析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不断成熟,竞争也日益加剧。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房地产营销问题变得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深入人心。房地产企业开展绿色营销战略是大势所趋。绿色营销理论较多,但如何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到房地产业,并结合消费者理论形成具有特色的房地产绿色营销理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一、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消费者行为

关于消费者行为(consumerbehavior),许多学者曾由不同的角度加以界定。Demby对消费者行为的定义为:人们评估、取得及使用具有经济性商品或服务时的决策程序与行动。Schifmam&Kanuk则定义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为了满足需求,所表现出的对产品、服务、构想需求、购买、使用、评价与处置等行为。Engel、Miniard&Blackwell对消费者行为的定义为:消费者在取得、消费与处置产品与服务时,所涉及的各项活动,并且包括在这些活动之前与之后所发生的决策过程。Hawkins更进一步指出:消费者行为是针对特定的产品而发生的,若是购买不同的产品,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会有所不同,甚至是对相同的产品.其消费行为也会因购买情境的改变而有所不同。因此,探讨消费者行为就是对消费者在购买特定产品或服务时,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进行的消费活动以及决策过程加以了解.此即消费者行为学的意义与目的。

(二)EKB消费者行为模式

2信息处理消费者接触到信息后,经由消费者注意、理解、接受的过程,最后决定消费者是否保留这些信息.形成长期记忆,进而使用这些信息。

3.决策过程EKB模式认为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是一种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的过程,同时也是EKB模式的核心,依序可分为5部分:需求认知、信息搜集、方案评估、购买决策与购买结果

二、问卷设计和数据整理

(一)自变量和因变量

1.自变量

2.因变量

消费者对房地产绿色营销因子的重视程度。具体分为以下3项:①由调查问卷被访者按个人认定的重要程度为这些因子勾选权重。在本研究中“消费者对购房的绿色营销因子的重视程度”也就是“权重”.由非常重要到非常不重要共分为5级.以李克特量表五点尺度衡量,即非常重要为5分,重要为4分,普通为3分,不重要为2分.非常不重要为1分。“重视程度”是指EKB模式中消费者准则项目间的分数加权权重。通过对203个有效样本资料的收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可以得到消费者的重视程度。②消费者对应用绿色营销的房地产商形象的看法。

在该部分中.“看法”是图1中EKB模式中的“个人因素”。③消费者对比较自然健康的住宅的偏好态度,如图1中EKB模式中的“个人因素”。“偏好态度”在EKB模式中代表消费者对产品的喜爱与否,可以反映于愿付价格上。上述3项因变量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但是由于对购买意愿的衡量必须考虑消费时全部的情况,否则预测购买的能力就相当薄弱,因此不在本研究讨论范围之内。

(二)统计整理

1.分析方法

(1)叙述性统计本研究使用SPSS中的叙述性统计过程.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进行统计,得出消费者所选的每个因素的频数,进行加工整理可得到有效样本的人口统计变量结构分析结果、消费者对房地产绿色营销因子的重视程度分析结果,以及消费者对应用绿色营销的房地产商的评价分析结果。

(2)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因素分析是用来缩减变量维度的技术。而主成分分析也称为主分量分析,是一种通过降维来简化数据结构的方法,即如何把多个变量(指标)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综合指标).而这几个综合变量可以反映原来多个变量的大部分信息。本研究从23项绿色营销因子中,归结出6项因素构面,借此构面得到主要的、可能的营销上的诉求。

2.具体操作

(1)共同性检定与绿色营销因子选取

在因素分析中,共同性(communality)为一项重要指标.可以从其大小判断问卷中量表项目与共同因素间的关系程度。只要共同性达到0.5以上,在量表的建构效度上即达到高效度。因此.本研究首先针对23项绿色营销因子进行共同性检定,检定结果见表3。通过问卷可看出,本问卷在“消费者对各绿色营销因子的重视程度”上解释能力颇高,所以本研究选取了共同性在0.55以上的项目.剔除了两个项目,它们分别是:建立小区公园和赞助或提供小区巴士。这样,所剩下的21个绿色营销因子进入后续的分析。

(2)因素分析检定与因素构面数决定进行因素分析前.应先经由KMO(Kaiser-Meyer-Olkin)取样适切性检定,KMO值最大不超过1,当KMO值越大时,表示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根据Kaiser的观点,如果KMO值小于0-5.则不宜进行因素分析。本研究KMO检定结果值为0.831.再经由Bartlett球形检定,结果为:卡方值1925.761,P值0.000,达显著水平。表示本研究的绿色营销因子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因素构面数的确定以“特征值大于1”作为考虑基础,共提取出6个因素构面,累积解释变异量达66.925%(参见表4)。

(3)因素分析结果与绿色营销因素构面命名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irncipalcomponentanal—ysis),并以最大变异法(Varimax)进行转轴.以得到转轴后的因素成分矩阵,转轴后在因素成分矩阵的显示表中(见表5),所有的因素符合量均高于0.5。

通过表5,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4)因素构面的得分隋况通过SPsS软件中的数据转换功能.对所得到的6个因素构面的权重求平均值,再对203个样本进行汇总后.可得到6个因素构面的得分排名情况(见表6):第一是舒适的物理环境,第二是网络电缆E化美化,第三是开放空间高绿覆率,第四是节能环保生活,第五是永续经营管理,最后是保持生态平衡。

关键词:心理学;消费方式;概念消费;期待;潜在倾向

消费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发展而来,有一种观点认为“生活即消费”(Borgmann,2000)。从早期的最基本的食物消费到现代的信息消费,人们已经开始倾向更多地用心理方式来满足消费的渴望(Ariely,2009),这就类似国家从生产制造时代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一样(Drucker,1959)。Shirky(2008)统计显示,美国国民一年看电视大概用2000亿小时,浏览类似维基百科大约用1000亿小时。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个人消费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

一、概念消费

事实上,小说、博客、微博等一般信息消费的各种形式仅仅是观念和概念在消费体验中的一些表面的东西,人们生活中大部分消费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研究概念消费,甚至其中的一些心理方式消费比物质消费更重要。除此之外,据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多年消费行为研究表明,物质消费也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信仰、态度和社会认同(Holt,1995Fournier,1998Belk,1988)。与人们在日常观念中将消费分成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相比,一些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概念消费在绝大部分的基础消费活动中有更好的说明效果,例如,吃东西,喝东西等。Berthoud等(2008)的研究显示,概念消费复杂的属性在潜意识中就像是一个物质消费中的简单决定一样。

二、概念消费的种类

消费行为中包含很多方面的概念消费,下面的几类只是对近年来一些有关概念消费方面消费行为研究的一些分析,从而说明概念消费在物质消费中的一些功能。

(一)消费期待

消费期待不仅影响消费感知和消费感受等内部因素,通过一种无意识的“自我实现预期”对外部因素产生影响(Merton,1948Chen,1997)。在教学中,“如果老师认为他的学生将来会成功,学生就会表现得更好(Rosenthal,1968Jussim,2005)。如果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有某种不良的习惯,会导致他们的孩子形成这样的习惯(Madon,2003)。

(二)消费流畅性

如果消费流畅性可以促进消费,那么不流畅是否会抑制消费呢?当人们出现选择困难时,倾向延迟选择来避免后悔和决策冲突(Anderson,2003)。相比较顺利情况下,决策显得简单(Novemsky,2007)。以上研究显示,被试在不流畅的情况下倾向于选择延迟选择,这种消极消费流畅性影响物质消费。

(三)消费目标

心理学和消费行为学近年来对消费目标的本质和机能的研究不断增加,如关于消费目标影响因素的调查以及关于消费目标冲突管理(Fishbach,2005)。通过下面的一些研究分析来研究当消费目标作为概念人们想要消费它时,消费目标取代物质消费。

但消费目标不都是促进物质消费,有时候也可能抑制物质消费。Lee(2006)的一项消费券反馈调查研究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在一家平均购物花费4美元的便利店,一些顾客收到消费6元以上减1元的优惠券,另一些顾客收到消费2元以上减1元的优惠券。结果表明目标可以从购买决策的经济刺激中分离出来,消费者离开便利店时消费数量和金额要小于接到消费券后想买的东西的金额,说明消费券目标的应用胜过了之前的物质消费。

(四)消费适应性

适应性调节是当人们在消费流畅时,动机和行为相适应(Higgins,2000)。多数重要的消费行为研究说明适应是一种概念消费。Higgins(2003)首先对被试的特质性自我调节取向进行评估,将被试分成促进取向和保护取向,然后向被试提供购买一支笔或一只杯子的机会,并对被试考虑自己会从二择一中获得多少(匹配促进取向)或是失去多少(匹配保护取向)的情况进行操控。被试的特质性自我调节取向与任务情境相匹配时将会以半价得到物品作为奖励,否则无奖励。一般来说,在物质消费恒定的情况下,调节性匹配的体验比匹配缺失或匹配冲突更见功效,说明调节性匹配也是和流畅性一样的概念性消费。

三、从物质消费到概念消费

消费行为学研究显示,人们消费价格高的东西不仅仅是喜欢它的功能,而且还有社会地位等其他有价值的东西(Amaldoss,2005Corneo,1997)。当人们可以得到消费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时候他们为此愿意出更高的价格。

在这些方面的概念消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消费中的现象。消费学研究者已经证实矛盾或自我牺牲行为,人们放弃积极的消费经验而选择消极的消费经验很可能是选择某种形式的概念消费,从放弃积极经验和选择消极经验中获得某种功能。从近年研究看来,这种以放弃积极经验或选择消极经验而选择概念消费主要有七个方面:多样化搜寻、功能性疲劳、保护记忆策略、记忆污染、慈善捐赠、消极情感和消极经验。

多样化搜寻的研究显示,它可以引导人们结束不理想的物质消费(Ratner,1999),而人们放弃物质消费的功能可能是由于社会压力(Ariely,2000)。Tian(2001)认为人们用概念消费代替物质消费,为的是让他人看到其品味性及其独特行。多样化搜寻往往是在这些方面上对物质消费和概念消费权衡的一个结果。

功能性疲劳,人们倾向选购具有更多功能的产品,但是丰富的功能也会带来使用上的困难导致人们对于商品产生不满(Thompson,2005)。人们之所以选择了几乎用不到的多功能产品而放弃了简单的产品,是因为他们在向他人展示这些功能的时候,是在用满意度交换社会地位和价值(Berger,2007)。

保护记忆策略的行为是期望过去的快乐记忆不会被将来的经验所影响(Zauberman,2008)。保护记忆策略包含一个象征性的期望,避免未来经验污染过去特别的记忆。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减少对期待产品的物质消费主要是因为他们概念消费了“厌恶感”,从而影响了对物质消费商品功能的感知(Argo,2006)。慈善捐助中个人为了他人的物质消费而放弃自己的物质消费,他们成功地将积极的物质消费转变成积极的概念消费,因而他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如果从金钱来思考的话会抑制这种捐赠行为,人们也就无法从这种方式中获得幸福(Vohs,2006)。

消极情感和消极经验是关于选择消极消费的一些内容,在这方面,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人们选择消极的消费体验是因为从这些消费体验可以得到积极的概念消费。

四、概念消费的作用

综上所述,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者们还将继续研究,从而帮助消费者们作出更明智的消费决策。

[1]BorgmannA.Themoralcomplexionofconsumption[J].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2000.26(4):18-22.

[2]LabrooA,DharR,SchwarzN.Offrowningwatchesandfrogwines:semanticprimingandvisualfluency[J].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2008,(34):819-831.

[3]FournierS.Consumersandtheirbrands:developingrelationshiptheoryinconsumerresearch[J].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1998,(24):343-373.

[4]BerthoudH,MorrisonC.Thebrain,appetite,andobesity[J].AnnualReviewPsychology,2008,(59):55-92.

关键词:Simmarketing营销模拟实验室;实践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1Simmarketing营销模拟实验室简介

〖HT5H〗2Simmarketing营销模拟实验室环境下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

2.1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

2.2市场调查与预测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

2.3消费者行为学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

2.4现代推销技巧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

现代推销技巧此门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消费者心理学的内容,通过不断地训练,成为合格的销售人员,这样毕业后才能较快的适应现代企业的谈判与推销工作的需要。针对该门课程营销模拟实验室的环境下可以开展相应的实训实践活动,在实训中都设有相应的训练模块如在推销人员的招聘与甄选,推销人员的培训环节,如何能成功地推销自己及所销售的商品;并在此基础上能够独立地进行产品的推销、介绍和说明,从而引起消费者的的兴趣;能够分析客户的的异议打破僵局,灵活处理各种销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高效率的利用成交机会,不断促进成交;强化客户关系管理,等等一连串的模拟过程,试图使学生能够快速的融入到虚拟的销售的场景之中。

THE END
1.消费经济学第七章消费者行为第一节 消费者行为的特征、类型及研究意义 一、消费者行为的主要特征 消费者行为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物质和文化消费的需要,根据自身收入条件,取得消费资料并进行消费的...https://www.jianshu.com/p/75adeda6b5cf
2.《消费者行为分析(第四版)》课后参考答案.pdf《消费者行为分析(第四版)》课后参考答案.pdf 12页内容提供方:小逗号 大小:227.71 KB 字数:约1.5万字 发布时间:2022-12-11发布于四川 浏览人气:1073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2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消费者行为分析(第四版)》课后参考答案.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1207/8111126041005020.shtm
1.消费者行为的数据分析技术识别和判断目标消费者消费者行为分析是市场营销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决策过程和心理动机。这种分析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目标市场,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并提高销售业绩。 数据分析方法和算法在这一领域有助于确定目标市场和消费者群体,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优化产品特性和定价策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156294/article/details/139514313
2.网络消费者的行为有哪些特征网络消费很普遍,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买东西都习惯性的通过网络,网络简单方便,不需要出门又有诸多的选择等等。网络消费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人们也对它有更多的好奇。那么,网络消费者的行为特征是什么?下面华律网小编给你主要介绍相关知识。 网络消费者的行为有哪些特征 (一)消费者消费个性回归 在近代,由于工业化和标准化...https://m.66law.cn/laws/500032.aspx
3.如何进行有效的消费者行为分析?这些分析方法有哪些局限性?总之,企业在进行消费者行为分析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并充分认识到每种方法的局限性,以获取更准确、全面和深入的消费者洞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https://stock.hexun.com/2024-09-29/214784530.html
4.消费者特征(精选十篇)消费者特征 篇1 自1950年, “杜邦消费者购买习惯研究”及“购买点广告机构”对超过五十种产品进行调查, 最终提出最早的冲动性购买的定义, 将冲动性购买视为非计划性购买。 冲动购买多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 属于感性消费, 冲动性消费者通常情感因素大于自我认知, 容易受到外部刺激的影响。网络购物过程中, 虽然无法使...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zqu8570.html
5.消费行为调研报告(精选8篇)三.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摘要: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映。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的先后将其概括为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感情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消费心理从认识过程经历情感过程直至发展到意志过程,是一个消...https://www.yjbys.com/diaoyanbaogao/3134421.html
6.荐产品营销方案4、分析团购市场与团购购买行为(包括团购市场与消费市场的对比,团购购买过程的参与者,机构与政府市场) 5、分析行业与竞争者 (1)识别公司竞争者(行业竞争观念,市场竞争观念) (2)辨别竞争对手的战略。 (3)判定竞争者的目标。 (4)评估竞争者的优势与劣势。 https://www.oh100.com/a/202305/6777602.html
7.产品营销策划方案荐通过在线调查表或者电子邮件等方式来完成网上市场调研,相对传统市场调研,网上调研具有高效率、低成本、不受地理区域限制的特点,常用于产品调查、消费者行为调查、品牌形象调查等,是获得第一手市场资料有效的调查工具。 调研内容: a、网络市场情况调查(市场分析、从业情况调研)。 https://www.wenshubang.com/fangan/3461743.html
8.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通用10篇)1、调查自的要求根据市场调查目标,在调查方案中列出本次市场调查的具体目的要求。例如,本次市场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某产品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和消费偏好情况等。 2、调查对象市场调查的对象一般为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批发商为经销调查产品的商家,消费者一般为使用该产品的消费群体。在以消费者为调查对象时,...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dcbg/20220629170811_5242456.html
9.STP分析案例:麦当劳可口可乐如何做市场定位我们还可以按照目标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进行细分,比如麦当劳为开车一族,设计了便捷车道点餐模式,为宅家的年轻人,设计了方便的外送模式。 按心理习惯、行为特征细分——你是急于充饥,还是想吃美味? 麦当劳针对于不同的消费者饮食需求设置了不同类型的餐饮,比如快餐类型满足急于充饥的消费者,星级汉堡满足于对美味有要求的...https://boardmix.cn/article/stpanalysiscases/
10.2021年4月自考网络营销与策划00908真题与答案自考E.店铺实时数据分析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网络营销产生的条件。 27.简述网络营销战略的制定过程。 28.简述网络市场调查的程序。 29.简述消费者网络购买行为特征。 30.简述网络广告效果评价的意义。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https://www.educity.cn/zikao/247281.html
11.大众汽车消费者行为分析报告消费者行为并不是一种漫无目的的行为,有的以提高生产效率或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有的追求“革新性”的改进与提高,关心实质性的进步。 2.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行为的特征 (1)、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群体中的数目可以细分到单个消费者,丰富的产品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084232533885529064.html
12.消费者网购行为分析12篇(全文)消费者网购行为分析 第1篇 随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的蓬勃发展, 网购已成为现代社会消费者采购商品的最重要方式。2013电子商务网购交易额达9.9万亿元人民币, 且预测在未来几年继续呈增长态势。网购和传统的购物方式比较具有显著的优点。具体表现在消费者面临更多的信息和商品选择, 消费者的大多需求可以依靠网购方式实现;...https://www.99xueshu.com/w/ikeyq2r7q4r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