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秋,万物丰收。10月25日15时,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对话暨行业智库成立仪式在羊城创意产业园隆重举行。与此同时,羊城晚报国际消费中心行业智库正式启动。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此举将进一步助力广州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以专业眼光为培育建设工作贡献智力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9年4月,羊城晚报成立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智库。这是目前国内传媒智库当中,第一个密切面向消费者C端,深度观察消费行为和新消费趋势的智库。而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早在2015年和百度公司、国双科技公司三方建立的羊城晚报智慧信息研究中心,羊晚集团自身较强的大数据挖掘能力,对这个消费型智库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分析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羊晚集团“报网端微屏”等立体传播矩阵平台,能及时地将智库调研和分析报告全方位传播,直接对政府、行业、商户、消费者个体产生行为引导力。
“此次活动,是羊城晚报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面的又一次探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林海利表示,接下来,智库行业将垂直细分,进行更精准的互动运营,依托羊城晚报“报网端微屏”立体传播平台和主力运营的国家级重点外宣平台“云上岭南”落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智库未来将更聚焦“消费中心城市”“美誉”工程的深调研和广传播。
广州市商务局商贸处一级调研员林鸿认为,羊城晚报集团是国内最早组建的大型报业集团之一,在国际国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这次依托大数据资源库成立“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业智库”,是一项创新的举措,将在不同行业、以专业的眼光为培育建设工作贡献智力支持。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该大众化
食在广州,美名远播。美食在广州人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可以说,广州人24小时都离不开吃,美食在广州,是重要的产业,更是文化和乡愁。
“2020年以来,广州全市新增线上餐饮门店超3万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占其餐费收入比重的15.10%,比2019年高5个百分点。”广州地区饮食行业协会会长秦鑑洪分析认为,在广州市的整体消费中,从消费结构上看,家庭消费、休闲消费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商务消费、旅游消费仅各占20%,35%以上的家庭有上酒楼过节、喝茶聚会的习惯,“假日经济”在餐饮消费市场的表现特别明显。
如今,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新业态频出,广州的餐饮商家正在迎接时代变化与运营变革,具备数字化的时代特征,如社区化、网格化,数字化、标准化,要求餐饮企业门店、运营中心,供给中心等相互配合。从营销点餐、支付、发票开具等都实现数字化、信息化。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应该高大上,还应该大众化,只有这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才是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认为,大众化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广州满足大众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等各类需求。
穿在广州。当年的白马服装批发市场这一片,站前路、三元里那一大片,“穿在广州”也非常有影响力。时尚品牌汇美集团副总裁曲晶认为,消费人群需求不同,呈现不同消费形态,排浪式消费已经成为过去,消费个性化、多样化趋势明显,“能读懂消费者的品牌,才能传递美好生活方式,拥抱更好的未来”。
消费升级本质是需求升级
“顺势而为,准确把握消费升级的时代背景。”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洪波认为,无论是品牌塑造、企业经营,还是城市打造,首先都需要站在市场的视角、放在宏观的背景下去思考,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
广东不仅是酒的生产大省,也是消费大省,每年消费酒水规模在560亿元左右。珠三角消费的核心地区在广州、深圳、东莞三个城市,而广州每天喝掉1亿元的酒水。
饮食行业的消费,离不开酒水。秦鑑洪认为,餐饮体现了广州城市文化传承,为城市集聚人气,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更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监督处处长陈令喜表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法行政,提升服务,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努力为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贡献力量。
当天,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林海利、编委吴江为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广州地区饮食行业协会、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广州市酒类行业协会、正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太古汇(广州)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合利创兴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友谊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广百股份有限公司、百威(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以及小糊涂仙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等智库单位和个人代表颁发证书。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马灿
【锐观点】
广州市商务局一级调研员林鸿:
经国务院批准的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培育建设中各有定位,各有重点,特色鲜明,措施有力。广州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何重点与亮点?广州市商务局一级调研员林鸿介绍,最近广州市商务局牵头抓紧编制《广州市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目前方案已经省政府审定报商务部备案。
此外,林鸿也在会上指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本次依托大数据资源库成立“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业智库”是一项创新举措,将在不同行业以专业的眼光为培育建设工作贡献智力支持。
(孙绮曼)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监督处处长陈令喜:
推动全链条打击侵权假冒的行为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监督处处长陈令喜介绍,近年来,该局一手抓消费者权益保护,一手抓侵权假冒行为整治,为推动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服务市场主体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加强重点治理,全力推进侵权假冒“双打”工作方面,该局强化对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市场、重点商品监管执法,深化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紧密衔接,综合运用监督抽查、网络监测、稽查执法等手段,推动全链条打击侵权假冒的行为。
“打击侵权假冒着眼于服务和规划地方支柱产业,着眼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着眼于规范市场秩序。”陈令喜指出。据统计,今年以来,广州全市共查办侵权假冒案件6000多种,大案200多宗,涉案货值达到30多亿元,移送公安机关200多宗;广州市场监管部门查办侵权假冒案件2000多宗。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
广州兼具高大上和大众化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应该高大上,还应该大众化,只有这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才是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表示。
彭澎认为,高大上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广州的国际地位、国际声誉上。对此,他分别从进出口贸易、消费总额、国际会展、奢侈品窗口、国际空港等方面介绍了广州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亮点和成效。“我们有国际空港,无论是货物的吞吐量还是客流量都有很强的承载能力,这是我们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硬件基础。”
大众化的方面则主要体现在广州满足大众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等各类需求上。针对旅游需求,彭澎表示,广州年均接待游客超2亿人次,连续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要进一步打造世界级的旅游打卡地,同时重视挖掘夜间经济发展潜能,“怎么让来广州参加国际会展的人员不仅仅是来采购,而且能够留下来旅游打卡,这是非常重要的”。
广州商贸发达,商务洽谈较多,还带旺了本地的白酒消费。彭澎举例称,广东是白酒第一省,目前广东酒类市场体量已经高达560亿元,其中白酒有230亿元左右;广东白酒一线阵营还是以名酒企业为主。(黄婷)
受访者供图
洋河股份首席酒体设计师赵国敢:
消费者主权时代到来,消费呈多元化
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无疑为白酒产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消费者主权时代的到来,消费者更具话语权,不再将价格、品种、品类作为酒类选择的唯一指标,而是更理性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多元化消费需求,情感性消费和个性体验消费越来越流行,也出现了更多风格流派、各具特色的代表性产品。我们需要抓住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开发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未来可期。
在价格上,市场消费从“低”向“高”挺进,2019年高端、次高端价格带消费占比近40%,2015-2019年高端、次高端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分别为20%、25%,实现消费的跃进式提升。
目前,整个白酒行业规模从“量”向“价”驱动转变,产品结构化升级明显,行业驱动力由“量”向“价”转变。行业格局从品牌分散向品牌集中迈进,前五家酒企占上市酒企的78.85%,市场份额加速向头部酒企集中。由于消费分级带来的需求差异性,高、中、低价格带呈现不同的运作方式,品牌在各价位带分化明显。
国内经济持续高增长、居民收入稳定提升和主要消费群体结构变化等因素是支撑白酒高端化的核心驱动力。另外,随着全民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饮酒理念逐渐转向“少喝酒、喝好酒”的健康饮酒观念,消费者对高品质白酒的需求持续增加,回归品质谋求长期发展成为酒企共识。
(程行欢)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洪波:
文化认同乃消费升级内驱动力
当前,大国崛起,民族复兴,中国经济步入“双循环”新常态,出口、投资边际效应下降,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凸显,消费的提振与升级成为打造国内大循环的关键,也是中产崛起、需求分化、消费理念成熟的必然。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将引领消费新风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洪波从这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说到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的结合,就不得不提到白酒。他以白酒行业为例,阐释了中国消费市场表现出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快速的分化集中,市场份额不断向具有品牌优势和文化底蕴的头部企业快速集中。“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既有对其所代表品质的认可,更多的是对品牌所承载的文化故事的喜爱。”
在消费升级的历史进程中,酒水消费是最具代表性、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市场。步入新时代,白酒从千年酝酿中厚积薄发,更成长为独具特色的优势民族产业,孕育出世界级产业集群和消费市场,已成为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亮丽名片。事实上,包括泸州老窖在内的白酒企业在挖掘文化内涵、引领消费升级方面,做了大量长期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也因此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广州开放、包容、自由、自信、务实、创新的商业精神始终为人称道,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其关键就在于通过深挖、富集和运用文化资源,树立与市场经济接轨、与全球消费者共通的价值观。王洪波建议,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着力做好“两个彰显”:一是彰显东方气韵,突出宣传承载中华文化精粹和中国生活方式的消费品牌,成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窗口。他相信,白酒、茶叶、丝绸、瓷器等中国特色消费品都将在此过程中不断走出国门,大放异彩。二是彰显全球气度,大力引进各国兼具物质和精神消费双重载体的消费产品,成为世界名品交相辉映的舞台。
广东石湾酒厂集团董事长范绍辉:
以匠心与文化推动粤酒振兴
在打造国际化消费城市上,范绍辉认为广州一是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度,让全世界的产品都能在广州找到落脚点。另一方面,广州也对外部输出着自己的优秀产品。
与其他产酒大省相比,广东有着全国容量最庞大的消费市场。外部环境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国潮文化的兴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白酒越来越受中高端消费者接受等一系列因素的叠加下,粤酒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粤酒振兴不仅具备条件,也是顺势而为。
如今,中国经济社会生活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步入小康社会,消费者的需求产生了更为丰富的变化”。范绍辉认为,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白酒消费也从讲究性价比的物质层面,转向了精神层面的过渡,不仅需要产品有过硬的品质,还要有个性化和高质量服务的需求。(程行欢)
广州地区饮食行业协会会长秦鑑洪:
广州餐饮行业彰显岭南思维活力
食在广州,美名远播。美食在广州人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美食在广州,是重要的产业,更是文化和乡愁。近几年来,广州逐步推进落实“粤菜师傅”工程建设,促进“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繁荣乡村经济。广州地区饮食行业协会会长秦鑑洪认为,餐饮体现了广州城市文化传承、为城市集聚人气、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
展望未来,广州饮食行业还会有许多突破的可能性,发展前景广阔。“广州正大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食在广州,饮食行业备受广州市民喜爱,在这个过程中,饮食行业会有许多新实践、新担当。广州餐饮业,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后疫情时代,面临不确定性的新常态时期,广州餐饮业的探索与变革精神光辉依旧,乘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性东风,政府与行业组织积极推进‘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建设与‘食在广州’文化与品牌建设。众多企业颠覆性实施着品牌形象重塑、商业模式重构与产业融合创新等战略,彰显出浓郁的岭南思维活力。”秦鑑洪表示。(秦臻)
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彭洪:
广东消费更具理性和个性化
在《广东酒市场消费特点的新变化和新趋势》主题演讲中表示,广东是酒类生产和消费大省,广州、深圳、东莞是三大消费城市。
以2019年数据,广东酱酒市场规模超120亿元,在广东酒类消费中酱酒消费占比23%。
而洋酒,马爹利、轩尼诗、人头马占据广东的大部分市场,占全国市场一半,价格逐年稳步提升。尤其威士忌、日本清酒在广东市场稳定增长。广东啤酒生产,则仅次于山东,包括精酿啤酒的高端啤酒消费,正在上升。此外,广东葡萄酒市场约占全国四成,在广东相对弱化。
汇美集团副总裁曲晶:
从服装角度洞察发现新消费
在我国新型消费迎来加快发展重要窗口期的背景下,如何去理解新消费?时尚服装品牌汇美集团副总裁曲晶认为,新消费的变化与升级,催生一批符号鲜明、快速崛起的新消费领域,一系列富有个性的新品牌得以诞生。
“在众多的新品牌当中,企业需要通过区分产品差异点、与用户进行深度互动、强调产品价值等方式快速规模化抢占认知,构筑品牌心智。”曲晶表示,消费人群的需求不同呈现出不同消费形态,“排浪式”消费已经成为过去,消费个性化、多样化趋势明显,“能读懂消费者的品牌,才能传递美好生活方式,拥抱更好的未来。”
从服装行业角度来看,曲晶认为,进入后疫情时代,消费者行为向线上迁移,服装线上消费率较同年呈现增长趋势,市场需求已明显回弹,其中女装仍占据服装市场主导地位。此外,产业集群和直播基地开辟服装电商发展新空间,服装行业在拉新、种草、用户沉淀等方面凸显优势。“在新消费时代下,能看到服装行业的七大趋势:品牌文化属性增强、新消费时尚升级、全渠道融通、国潮流行大放异彩、新消费品牌急速增长、追求高性价比、IP合作联名跨界。”曲晶说。(徐炜伦)
小糊涂仙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秘书王彭:
消费升级将使市场份额向优势品牌集中
当代消费者偏好催生出了国货潮流、新零售等新兴消费浪潮,是中国快速发展和坚定文化自信的体现。当前的白酒行业消费将持续升级,市场份额也将持续向优质品牌、高端品牌聚集,增量竞争已经转为存量竞争,产品向高品质发展,核心终端的争夺会是重中之重。在新的白酒竞争格局下,我们将打造体系丰富的高品质产品,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是提升品牌价值的根基。(程行欢)
【专家观点】
广州如何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专家建言:需求侧供给侧共同发力,“五大工程”协调推进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泽云孙绮曼
在太古汇购买国际大牌包包,在长隆玩刺激的水上游戏,在夕阳西下的琶醍边饮一杯啤酒,在夜色阑珊的北京路吃小龙虾……在广州这座“千年商都”,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既可以是时尚先锋,又可以大众接地气。作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广州如何更高水平地展现“千年商都”的经典魅力与时代活力?日前,在商务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闻发布会上,广州给出了破题思路——通过实施“尚品”“提质”“强能”“通达”“美誉”五大工程,打造“广聚天下客、广卖天下货、广货卖天下”的国际消费高地。
广州成为试点城市的底气在哪?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当前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何意义?五大工程将如何提升优化广州的城市消费格局?专家指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个重要举措,广州有着强大的商贸体系,更依托着湾区大市场,“五大工程”通过供给侧和需求侧共同发力,有望实现广州整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时尚经济、定制经济等新业态迎发展空间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教授、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在接受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促进消费,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能够为广州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创造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由于消费中心涉及了很多细分经济,比如时尚经济、定制经济、体验经济、免税经济等,这些新业态、新模式也将迎来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进而带动广州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抓手就是将消费与生产制造融合。”王先庆指出,广州是一个制造大市,随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成,更多的“广州制造”不再只是出口,也销售向国内。这有利于“广州制造”打响品牌。
发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广州更具后发优势。王先庆介绍,对比纽约、巴黎等消费城市,广州和其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的制造中心,坐拥基础扎实雄厚的服装产业、家具产业等,广州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品牌打造好,把体系和渠道建设好。此外,广州本身就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粤港澳大湾区就有着逾7000万人口,本身的循环能力就很强。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千年商都,广州拥有着强大的商贸流通体系,还有着其他有力“引擎”,比如历经65载的广交会、众多专业市场、通畅的国际物流枢纽,这些基础支撑着广州自身的韧性、柔性与耐性,令广州有着强大的“造血”能力。
“五大工程”相辅相成
千年商都如何奋起直追,广州提出要打造“尚品”“提质”“强能”“通达”“美誉”五大工程。对此,王先庆解释称:
“尚品”——广州生产很多的珠宝、皮包、服饰,但大多还不是国际名品,缺乏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要把生产出的产品变成时尚、高大上,为人熟知的消费品。同时,通过传统进出口国际商贸中心优势,引进国际商品,这样,广州就能聚集更多的国内外名优产品。
有了商品之后,怎么才能卖得出去?关键在于“提质”——具体来说,就是要提升市场、商圈、渠道。接着就是“强能”——通过新场景、新技术赋能,比如寻找一些设计师,引入专家团队等来赋能,提升市场能力、打造品牌影响力、开拓消费者潜力。
卖得出去,一大关键还在于人要进得来,这就是“通达”。需要公路、铁路、水路等交通网络贯通,主干道、支路、小路都要通畅。最后一个就是“美誉”。通过品牌宣传、节庆造势、名展名会引流等,让大家知道广州的品牌。
“五大工程是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的,而且是一个组合,相辅相成,只有同步、整体推进才能够实现最终的效应。”王先庆指出。
出品人:刘海陵林海利
总策划:胡泉刘云吴江李艳文区健妍
策划、统筹:施沛霖程行欢何健庞倩影钟凌瀚蓝景然
执行:马灿徐炜伦秦臻陈秋明梁怿韬陈泽云孙绮曼黄婷王丹阳
图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秋明梁怿韬(署名除外)
花样金秋乐享广州|国庆假期一起来玩转“广州旅游嘉年华”!
卡罗拉实现全球销量五千万台GRSPORT运动版上市
第七届中国环博会来袭!
基本摸清广东革命文物家底!计有不可移动文物1513处,可移动文物4544件(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