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养老消费调查项目研究报告》。报告发现,老人居家养老需求重在家政清洁、餐饮、老年饭桌等“日常所需”。机构养老需求重在“医养结合”,特殊护理用品、辅助用品需求增加。低龄老年人消费更具活力,升级型消费需求明显,高龄老人养老亟需加大支持力度。整体而言,老年人消费环境仍需“适老化”提升。
面向养老消费需求端,对老人、家属子女或陪护者开展问卷调查,得出5条主要结论:
三是低龄老人升级型消费需求明显,专用食品受老人认可。调查显示,低龄老年人更具消费活力,除了基本日常生活品的购买需求,对文化娱乐、时尚服饰、电子产品、保健产品购买意愿更加强烈。消费者对老年保健品和专用食品认同度较高。
四是身心和观念影响老年人的消费选择和消费过程。老年人出于身体自理情况、年龄、收入等客观因素,倾向于“主动”选择在熟悉的环境中养老。近四成老人不愿子女安装监控,认为这样侵犯其隐私。近六成的老年人使用电子产品时存在困难,仍需更多的帮助。
面向养老服务供给端,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机构负责人、保健医生、护工等)开展深度访问,得出5点主要结论:
一是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融合发展,服务标准体系尚待完善。部分被访者表示,目前服务提供方鱼龙混杂,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内容不尽相同,从业者呼吁出台统一的地方服务标准和价格标准,推动养老服务行业高质量有序发展。
三是医养结合服务较受欢迎,政策红利助推服务惠民。机构养老中约80%以上为失能失智老人,随着老年消费能力的增加,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更受欢迎。部分调查地区(如北京、南通),被评估为失能失智的老人床位费用可由社保统一支付,额度可观,极大减轻了老人的养老费用负担。
四是老年用品购物渠道受限,便捷化程度仍需提升。受到疫情影响,老年人外出购物受限制,老人不掌握线上购物的技能且机构内部未设置超市,影响日常用品购买。此外对于老人所需特殊用品、专用护理用品、智能保健用品等商品,没有专门的老人用品商店,老人购买专用特殊商品的需求不能很好满足。
五是高龄人群刚需凸显,政策支持力度仍需加强。调查显示,养老服务消费刚性需求者主要是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80岁以上)。目前,我国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普遍建立了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和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但相对于高龄老人实际养老消费支出来看,仍显不足,仍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依据此次调查结果,中消协提出进一步改善养老消费环境的5条建议:
一是开展老年用品与涉老服务质量专项提升行动。深化开展涉老产品质量专项整治与提升,加强质量评测与监管,推进涉老服务标准化,促进养老服务整体能力提升。
二是加大高龄老人养老服务供给支持力度。鼓励居家与机构养老服务更多聚焦高龄老人,加大政策补贴支持力度。
三是畅通老年消费渠道,构建老年消费便利圈。通过持续推进老年人融入数字经济,打通线上消费渠道。遵循老人消费观念和习惯,支持引导线下老年用品实体店布局,构建老人便利生活消费圈。
四是依托养老服务智慧化和科技化,推动养老服务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推动科技助老,营造“适老”消费环境。
五是通过加强养老消费安全宣传教育,强化重点领域养老消费维权,改善老年消费维权环境。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