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位于山东省东部,胶东半岛中部,临黄海丁字港。地理坐标为东经120°31′~120°59′12〞,北纬36°34′10〞~37°9′52〞。东临海阳市,西接莱西市,北界栖霞、招远两市,南邻即墨市,东南隅濒黄海丁字湾。东西最大横距3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65千米。总面积1731.54平方千米。1987年莱阳撤县设市,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2003年底,全市总人口88.7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19万人。现辖14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共784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20万亩。
基本信息
名胜特产
莱阳市素以大面积种植梨树而有“梨乡”之美誉。梨园多分布在五龙河及其支流——蚬河、清水河、富水河沿岸。距市区东南五公里有一陡崖,土红若朱,因名红土崖。崖前为清水河,崖右为蚬河,两河交汇处杨柳如烟,梨园无银,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每年的阳春五月,熏风和畅,河岸绿柳垂杨萌发新枝,此时梨园万卉怒放,一片雪海银花,真可谓洁白比雪不逊色,婀娜较梅有异香,形成“丹崖春雪”的景观,这就是由位于蚬河与清水河交汇处的红土崖与河边梨园的大片梨花辉映而成。清代文人赵蜚声“千树梨花千树雪,一溪杨柳一溪烟”的佳句,这就是对梨乡美景的写照。每到梨花盛开季节,大批游人蜂拥而至,一睹梨乡这一独特风采,流连忘返,其勃勃兴致不亚于品尝茌梨的美味。
莱阳梨
费者喜爱。
莱阳茌梨集中种植在莱阳市五龙河及其支流两岸,这里为沙质土壤,土层厚,养分丰富,通透性好,对光的反射性较强,能使树叶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很适宜茌梨树的栽培。莱阳茌梨栽培历史虽然很长,但发展缓慢,1949年,栽培面积为300余公顷,产量80万公斤。20世纪50年代以后,政府很重视莱阳梨的发展,当地群众加强了梨树的栽培和管理,梨园面积迅速扩大,产量不断提高。茌梨除在国内销售外,还远销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国。
知名人物
本辖区内著名人物有画家崔子忠、名臣大家董其昌、左懋第、初彭龄,著名文人宋继澄,著名诗人宋琬,著名书法家王垿、孙墨佛等。近代军政名人李新良、叶连松、宫达非、潘日源等人都是莱阳这一方土地养育的杰出人才。
张梦鲤(1533~1597)字汝化,号龙池。祖居青州府乐安县碑次口村,明初其先祖张海山迁居本县夏格庄镇双山村,传至九世而生梦鲤。梦鲤幼年好读书,应对敏捷,16岁为莱阳县秀才第一名。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乡试中举人,次年中进士。1561年(嘉靖四十年)授户部主事,监管国家粮库,制度谨严,秋毫无损。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任兵部武库,次年升方员外郎。1567年(隆庆元年)升开封府知府。
1573年(万历元年)梦鲤升任山西布政司右参政,主管军饷。1581年(万历九年)调梦鲤去甘肃,任副都御史。同年,又召为大理寺卿。
董其昌(1555—1636)明代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籍山东莱阳,祖父以军功封苏州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崔子忠(?~1644年)初名丹,字开予,改名子忠,字道母,号青蚓。山东莱阳山前店镇万柳村人,明末著名画家。他曾从董其昌学画,善画人物仕女,形象生动、墨法精绝、古朴典雅、高妙入神。时与浙江画家陈洪绶齐名,有“南陈北崔”的美誉。其传世作品《云中玉女图》,曾被清代大鉴赏家高士奇收藏,并题有长跋。今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堪称珍品。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克北京,他匿于土室不出,饥饿而死。
曲锐明代官吏。成化十七年进士。累迁为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曾因不同流合污,而被奸臣刘瑾罢职。其有治能,狱无滞囚,民人德之。曲锐(?-1511),字朝仪,山东莱阳人。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授大理寺评事,迁寺副。出为福建、四川按察佥事、松潘兵备副使,改河南,擢陕西按察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正德四年(1509)五月召还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同年六月再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曲锐屡升,刘瑾怒其不谢己,遂于同年六月二十八日勒令其以旧任冠带闲住。刘瑾伏诛,复其官阶致仕。正德六年十二月卒。
左懋第(1601~1646年)字仲及,号萝石,山东莱阳城人,明兵部右侍郎。1630年山东乡试名列第二,1631年中进士,任陕西韩城令、户科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等,后晋为明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1644年(崇祯十七年)3月,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满清大军乘机入关,进占北京。5月,福王朱由崧于南京即皇位,是为南明弘光帝。左懋第即被委任为太常寺少卿,不久又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徽州诸府。6月,左懋第临危受命,奉诏率使团赴北京与满清议和。在出使过程中,他不屈不挠,宁死不辱使命。1646年(顺治三年)6月20日被清廷杀害于北京菜市口,时年45岁,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正义之歌,成为一位堪与文天祥比肩的民族英雄。左懋第著有《梅花屋诗抄》一卷、《罗石山房文抄》四卷等。
宋琬(1614~1673年)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城人,清初著名诗人。1647年(顺治四年)中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属清八大诗家之一,与安徽宣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称。后因山东于七农民起义,仇家告他有牵连,因此,系禁三年,几乎死于狱中。获释后,长期流寓吴、越。1672年(康熙十一年)被清廷起用,授四川按察使。翌年,宋琬进京述职,适逢吴三桂兵变,家属遇难,忧愤成疾,病死京都,时年59岁。宋琬一生著述颇多,现能见到的诗有1333首,词165首,文223篇,此外还有赋2篇、剧本1个,均收在《安雅堂集》里。
初彭龄(1749~1825年)字绍祖,号颐园,山东莱阳姜疃镇北黄村人(后迁即墨金口海堤村),清道光兵部尚书。1771年中举人,1780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796年任通政司参议。1802年调任刑部右侍郎。1810年调任陕西巡抚。1812年任江南河道总督。1815年任江苏巡抚。1816年因母亲去世,将户籍转往应天府(今南京)。服期终止后,被朝廷钦选为兵部员外郎。1821年再次升任兵部尚书。不久,调任工部尚书,皇帝亲赐其紫金城骑马。1824年初彭龄年老乞休,朝廷赏赐丰俸。1825年(道光五年)7月14日午时,初彭龄因病谢世,朝廷钦赐祭葬,葬于京西山吕村,享年77岁。初彭龄为官不但胆识过人,而且性格疾恶如仇,刚直不阿,人送外号“初老虎”,乃一代名臣。
王垿(1857-1933),书法家。字爵生、觉生,号杏村、杏坊,晚号昌阳寄叟。山东莱阳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后授检讨,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因他在1894年大考翰詹时得第二名,一年后转左春坊左赞善,以后又升为右春坊中允、翰林院侍讲学士。1900年7月,八国联军进逼通州,其护驾西行。至西安,遂升国子监祭酒,1901年冬慈禧返京,清廷赏护行人员,王垿被赏戴花翎。1903年授河南学政,督学河南兼授翰林院学士,后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孙墨佛(1884~1987年)原名孙鹏南,字云斋,曾用名孙巍,字尧天,号眉园、别号天舌山人,又名剑门老人。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人。著名书法家,辛亥革命老人。1902年就读于青岛赫兰大学。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任军政府海军司令部参议。1921年任孙中山先生总统府参军。
宫达非,1917年生于莱阳万第镇后瓦马村,诗人、外交家,早年参加革命,建国前任新华社鲁中分社社长总编辑,曾任驻外使节,外交部副部长。
李新良1936年出生,上将军衔,曾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庆50周年阅兵总指挥。莱阳穴坊镇躬家庄村人。叶连松,1935年出生,曾任河北省委书记、河北省人大主任,莱阳照旺庄镇,叶家泊村人。
社会经济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莱阳市把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切入点,将工业的理念、技术和装备“内植”于农业,推进农业的工业化,提高了农业的整体效益。
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其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农业产业化的问题,说到底是农业的工业化问题,而工业化的关键是龙头企业的建设。莱阳市采取股份制、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挑起了产业化经营的龙头。先后吸纳资金50多亿元,发展食品加工企业300多家,涌现出年销售收入过40亿元的企业1家,过30亿元的1家,过20亿元的1家,过10亿元的1家,培育了龙大、鲁花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企业集团和天府、吉龙、春雪、恒润4个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集团。目前,全市食品加工能力达到130万吨,其中蔬菜加工能力40万吨,果品加工、储藏能力30万吨,畜产品加工能力25万吨,花生油加工能力35万吨,加工产品涵盖了速冻保鲜蔬菜、肉奶制品、粮油制品、调理食品等10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
狠抓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专业化、规模化经营。
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标志之一,莱阳市紧紧依托龙头企业,以蔬菜、果品、畜牧为重点,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共建立蔬菜生产基地42万亩,果品生产基地40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260处,年产蔬菜130万吨,果品40万吨,肉、蛋、奶32万吨,带动了30多万农民直接为龙头企业服务。
大力开拓市场,积极推行多元化策略。
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努力提高组织化程度。
为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性和有序性,自1995年开始,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莱阳市积极倡导和扶持兴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搞好农民与企业的衔接,为农民搞好供应、加工、销售、技术等服务。到目前,全市兴办比较规范的合作经济组织92个,拥有社员4.7万户,资产总额5350万元,合作社年实现销售收入5.8亿元,带动基地15.6万亩,农户9.3万户。
二、全力推进农业国际化,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业的市场竞争已从国内竞争转向国内、国际双重竞争,为趋利避害、应对挑战,莱阳市不断加快农业国际化进程,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实现投资的国际化。
先后引进外资2亿多美元,兴办农产品加工三资企业130多家。龙大企业集团先后与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企业合作,成立了11家中外合资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总资产20多亿元、加工出口400多个品种的大型企业集团。2006年,完成销售收入30.9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实现利税2.47亿元。同时,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推介农业,引进国外先进农业生产工艺、技术和智力成果,加快了传统农业改造步伐。如沐浴店镇引进日本客商,建立了朝日绿源高效农业示范园,完全按现代农业、精准农业的要求生产管理,为全市发展现代农业树立了样板。
实现市场的国际化。
积极引导食品加工企业,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出口规模和创汇额连年提高。目前,全市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都在国外设立了销售分公司或建立了销售网络。龙大集团在美国洛杉矶设立了销售分公司,在青岛设立了欧洲事业部,恒润、吉龙、腾龙等企业也在欧洲市场找到了合作伙伴,产品已成功打入。
三是实现生产技术的国际化。为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生产科技水平,莱阳市不断加大良种和技术引进、推广力度。近几年,先后引进大叶菠菜、牛蒡、青刀豆、黄秋葵等国内外优良蔬菜新品种100多个,引进工厂化育苗、安全控害灯、声波助长、畜牧良种繁育、膜下滴灌等30多项农业增产增效技术。
三、积极发展标准化生产,增强现代农业市场竞争力
推行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产品优质化,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手段。莱阳市按照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有效增强了现代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先后被列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国家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出口基地县等称号。
加强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建设。
全市制订了10多个主导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在生产、加工、贮藏、流通等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目前,全市农产品出口原料的标准化生产程度达到100%。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了市镇两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加强了产品从原料收购、生产和出厂全过程质量监控。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如,龙大、鲁花、春雪等增加对检测设备的投入,加强产品质量控制,为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龙大集团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检测中心,已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资格认可,龙大集团被国家质监总局批
准为农产品出口免验企业。
加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对农资经营的管理,加大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免疫和检测力度,确保了检疫、免疫和检测率均达到100%。
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目前,全市有100多个企业先后通过ISO9000、ISO10004、美国HACCP等国际认证;龙大、鲁花、春雪3个企业通过欧盟GAP认证;涌现出中国驰名商标2件,中国名牌产品2个。
科教生活
莱阳市共有小学117处,初中30处,特殊教育学校1处,普通高中8处,职业学校1处,教师进修学校1处,镇处成人教育学校18处,民办学校8处。全市教职工8484人,中小学生95233人,其中小学33257人,初中32312人,高中19129人,职业学校10535人。全市小学入学率100%,残疾儿童入学率95.5%,小学年巩固率100%,初中年巩固率98.9%。
全市有医院17处,卫生院17所,拥有病床3290张,卫生技术人员3534多人,其中医生1477人。共建成规范化卫生所、服务站310个。2006年,投资1680万元实施了妇幼保健院搬迁工程;卫生实验室顺利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综合评审认定,正式成为全省第三家、烟台市首家通过国家认可的县级实验室;在冯格庄、姜疃、谭格庄、穴坊、吕格庄、柏林庄、龙旺庄七个镇处开展了新型农村
第三产业
从规划布局上看,“点、线、面”构成了莱阳市批发零售业的基本格局。“点”就是较大型服务设施,包括维客、家家悦、家乐佳、青岛国货、正源百货等大中型超市和盛隆大世界、新世纪商城、商贸城、盛隆装饰城、中天物流、东方商城等综合型商城,以及丽都山庄、龙门大酒店、盛达大酒店等住宿餐饮企业,构成莱阳市第三产业的亮点。其中,维客超市、家家悦、家乐佳、青岛国货、莱阳商厦的营业面积均在1万平方米以上,年销售收入均过亿元。“线”就是特色商业街,主要包括“五纵”(富水路、五龙路、七星路、大寺街、盛隆路)、“三横”(旌旗路、昌山路、龙门路)八条经济密集带。盛隆路、昌山路和大寺街“精品服饰街”、七星路“小商品街”、五龙中路“五金电器街”、富水北路“汽车配件街”和文化路“图书音像街”等一批专业特色街已初具规模,八条特色商业街上的各类商店达到1300家,全市批发零售业的80%以上聚集在这一范围内。商业网点高度密集,门类齐全,业态丰富,商业氛围浓厚,成为莱阳市第三产业发展最活跃的地带。“面”就是商业中心区,包括以家家悦、维客、正源百货和家乐佳为中心的四大商业区。
这些新建市场规模大、档次高、功能齐全,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围绕政策、服务和管理三方面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在政策上,对年成交额过亿元的专业批发市场全部实行扎口管理,由市场主办单位一头对外协调与职能部门的关系,统一收取税费,统一对外结算;为全市重点市场开辟了“绿色通道”,颁发了“绿色通行证”,确保进入市场拉送货的运输车辆在本市境内畅通无阻。在服务上,建立了市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市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对引进的市外经销商,在户口管理、子女入托入学、银行贷款等方面均提供了优质服务。在管理上,重点抓了平安市场的建设工作,形成了规范的市场交易秩序。经过精心培育,一批品牌市场脱颖而出,带动起整个服务业的繁荣和发展。目前,莱阳市市场群在半岛地区迅速崛起,正逐步成为胶东半岛区域性物流中心。2006年全市市场成交总额达到45.7亿元。
房地产业
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18.9平方米,颁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28个,批准预售面积44.72万平方米,监管预售资金1.32亿元。5月份,我市首次举办了“莱阳市住宅与房地产推介会”,14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参展,展会期间成交商品房190套,面积2.17万平方米,金额5050.39万元。11月份政府组织了“住房解困”活动,盛隆、大华、伊士曼三个开发公司分别提供东盛山庄、百盛家苑、阳光城小区参加,活动期间共销售经济适用住房、解困房217套,面积18412.96平方米,成交金额3646.95万元。目前,全市已发展盛隆、大华等12家有资质的物业管理公司。
餐饮业
目前,莱阳市共有银行类金融机构9家,设有分理处71个,金融从业人员1053人。2006年末,全市银行类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达102亿元,较年初增加11.6亿元,增长15.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达到76亿元,比年初增加9.4亿元;各项贷款达到61.3亿元,比年初增加5.6亿元。近年来,莱阳市保险业发展迅速,保险市场日趋完善,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强。全市有中国人民保险、中国人寿保险、太平洋财险、太平洋寿险等规模较大和平安财险、平安寿险、泰康人寿、新华人寿等分支机构。2006年,合计实现保费收入近3亿元,从业人员200余名,业务代理超过1000人。
交通运输仓储业
近几年,莱阳市不断加大交通运输业投入,先后投资4.5亿元,改造硬化农村公路1000多公里,新建了佛殿头、崔疃、芦儿港、黄崖底等7座大中桥梁,更新客车100多部,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和“村村通客车”目标,开通了“烟莱快车”和莱高线、莱穴线两条城乡公交车专线。2006年,
全市有5条公交线路,公交车66部,出租车402辆,客运周转量4.5亿人公里,货运周转量3.3亿吨公里,年均增长7%以上。铁路营运里程41公里,铁路客运量24万人,货运量17万吨。现代物流在莱阳市初具规模,目前共有两家专业物流配送中心。一是交通物流中心。2006年,市交通局多方筹资1000多万元,完善规范了胶东半岛首个县级物流中心,占地2.5万平方米,内设1200平方米的信息发布交易大厅,采用较为先进的网络技术,信息发布、查询、货运交易、验车验证均实行微机化管理,开通了九州纵横全国货运信息网和晟通、四方两家地方货运信息网,货运范围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年均发货量60万余吨,年结算运费6000万元,年节约企业运费1000余万元。二是龙大物流配送中心。仓储面积1万平方米,租用市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的车辆,在龙大公司内部进行物流配送,年配送额达到3亿元。
信息业
我市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迅速,2006年,全市信息工程建设投资1460万元,交换、接入网设备总容量达到23万线,网络接通率达到99.79%,建设信息化住宅小区22个,固话、小灵通、宽带用户达到30万户。
简介
莱阳市位于东经120°59′12〃,北纬37°9′52〃,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平均温度为11.2度,年平均降雨量为800MM。
这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优美,物产资源丰富,经济文化发达,水陆空交通便捷。作为沿海开放城市,莱阳愿与世界各国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增进友谊,发展合作,共展宏图。
莱阳1987年撤县建市,现辖14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共784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20万亩。
莱阳历史悠久,物产丰富。莱阳素有“梨乡”之称,生产的莱阳茌梨,驰名中外;所产的莱胡沙参、莱阳芋头、五龙鹅,享有盛誉;境内还蕴藏着丰富的大理石等矿产资源。
莱阳是胶东半岛重要的“交通枢纽”,蓝烟铁路、7条国家和省级公路干线穿境而过,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距青岛、烟台两个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各100公里,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得天独厚。莱阳水电供应充足,邮电通讯方便,公益事业发达,服务功能完备。市区有储水1.5亿立方米的沐浴水库。市中心设有3处地市级医院、7所大中专院校,10多处涉外宾馆。
近年来,莱阳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全省30强中的位次进一步前移。2006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9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4%,三产比重为13:58: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6.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22.4%和14.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5亿元,增长21%。合同利用外资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出口创汇5.1亿美元,分别增长23.7%、10.2%和22.5%。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8.7亿元,比上年增长36.8%;实现利税38.1亿元,利润29.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5%、48.2%。
农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总产值44.5亿元,实现增加值25.8亿元,分别增长21.6%、4%。第三产业日趋繁荣,2006年,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6.3亿元,占GDP总量的比重为2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7亿元,增长16.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76亿元,比年初增加9.4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15元,分别增长12.8%、12.9%。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整体形象有了新的改观。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0.4‰。
经济概况
趋繁荣,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0.7亿元,增长16.5%。兴建了盛隆建材批发二期、东方果蔬批发二期等10个档次较高的市场,培育起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商贸流通骨干企业5个、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11个。其中,盛隆装饰城和东方果蔬批发市场被评为山东省十大专业商品交易市场。引进了潍坊佳乐家、青岛国货等知名品牌超市,提高了居民消费品位。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建设投入8.1亿元,开工建设重点工程39项,,城市整体形象有了新的改观。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0.4‰。
自然环境
莱阳市地处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度为64.3%,属大陆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风多易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800MM,年平均气温11.2°,年平均相对湿度73%,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96小时,年平均风速2.7米/秒,全市平均无霜期173天。全市土地总面积(包括内陆水域)为1731.54平方公里,其中农用面积14.35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82.85%;建设用地面积2.0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49%;未利用面积0.9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49%;农用地面积中,耕地面积8.12万公顷,园地面积2.78万公顷,林地面积9700公顷,水面面积3100公顷。建设用地面积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1.72万公顷,交通用地面积1700公顷,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250公顷。境内土壤划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土、风砂土6个土类,11个土壤亚类,18个土属,137个土种。
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其矿产种类多,分布广,以非金属矿产为主
,不均匀分布于全市18个镇处中。已发现矿产38种,矿床、矿点、矿化点200余处。探明储量的矿产有石墨、白云石、磷、硫铁矿、珍珠岩、膨润土、大理石、石灰石、水泥用大理岩、高岭土、钾长石、沸石、矿泉水等13种。其中钾长石矿探明储量73万吨,氧化钾含量高达14%左右,含铁量在0.07%左右,是全国质量最好的钾长石矿;膨润土储量1067.31万吨,沸石储量1112.7万吨,均居省内第二位。
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709万米,可利用量2.95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328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619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1.302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