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让我们对解封后的经济形势非常期待,坐等报复性消费,然后等来的是全区域、全领域不同程度的衰退,对外出口大幅下滑,人民消费非常保守,失业率上升,工人薪资降低,投资谨慎......,现状让人疑惑,什么原因导致的?作为普通人,我们该如何自处?
一、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很多,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主因:欧洲和美国。
(一)欧洲因素
有人会说,我们跟欧洲关系一直不错,尤其是欧洲的代表德国,工业合作关系密切,怎么会成为阻碍发展的因素呢。我分析主要下面三个原因:
1.俄乌战争间接影响
因为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争,美国一味拉拢欧洲一起制裁俄罗斯,因为德国在能源方面以来俄罗斯,起初制裁意愿不强。
但随着俄罗斯的能源供应中断,使得德国不得已用美国天然气代替,一来让美国能源占领欧洲;二来能源安全向来作为国家安全,随着欧洲能源依赖美国,导致欧洲只能跟美国做朋友,终于选择一边倒,联合制裁俄罗斯。
然后,国际形势下,我们势必选择与俄罗斯站在一起,这就间接导致了欧洲方面的不友好。
2.国家定位影响
近期,德国将跟我们的关系定义为“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系统性对手”,随着国与国关系的定位,也势必在各方面合作中得以体现。
3.产业竞争影响
随着中国制造业发展,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上,已有长江后浪推前浪趋势,加上国内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使得德资车企市场压力巨大,导致德国有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悲观情绪。
(二)美国因素
提到美国,不用多讲大家都心知肚明,为了围堵中国,无所不用其极,但在经济方面具体有以下三个原因:
1.美国加息影响
美国一加息,世界各国冷飕飕。随着美国不断加息,资金源源不断流入美国市场,世界需求降低导致国际贸易遇冷,也使得中国出口下跌。
2.产业链转移影响
在美国多年倡导下,东南亚逐步替代中国承接了产业链的转移,使得国内订单下降,工厂减少,失业率升高。
苹果生产线最能说明这一趋势,苹果目前逐步在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建厂,下步还会增加印尼、泰国等地的投资,以转移目前在中国的订单。
究其原因,一是东南亚用工成本底;二是美国政府对于产业转移的大额补贴政策;三是中国核心技术还未给苹果带来转移顾虑。
3.低端生产线清退影响
前面原因是被动,这个是中国主动清退低端产能,企业被迫外迁转移,同时也算是给东南亚送礼。
二、内部因素内部
原因很多,大家也都从各个渠道了解,在此我总结几点,不展开分析。
1.国内消费疲软
疫情影响了人们的消费理念,让人们懂得先留保命钱,再考虑消费。
2.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市场,众所周知,让所有中产降级,房地产对市场影响主要有二:
一是错过了房地产改革最佳时机,在2015年提倡房住不炒,但由于地方阵痛反应,没有坚持下去,当时国际环境比较友好,等到现在疫情结束,国际环境、消费、就业压力、投资等多困难集中,此时需要保护房地产。
二是随着房地产市场下滑,导致人们消费信心不足,经济低迷。
3.线上经济
目前线上经济活跃,淘宝、抖音、快手、拼多多等多个平台,每日在线人次10亿+,而线上经济模式基本都为薄利多销,直接从厂家拿货,省略中间环节,即使需求不变,也会导致总体价格降低,GDP下降。
而中间环节主要是实体店,可以吸纳大量就业,GDP下降,失业增加,使得纳税减小,消费不振,又会影响到房地产市场,循环往复。
4.投资谨慎
发展到今天,高速、高铁、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很完善,拉动投资的回报率项目已不多,投资渐到瓶颈,加上目前地方债问题,投资这只手也面临困难。
三、如何应对
针对这个问题,拿华为公司举例说明。
华为在美国芯片打压和自我经营下降双重压力下,强调首要目标是活下去。但华为顶住压力,踏踏实实的走芯片自主研发道路,最终成功研制麒麟9006C新一代芯片,连美国人也惊呼“华为的创新步伐根本拦不住”。
顶住压力,保住成果,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走出困难,实现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