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经济增长超预期,但下行压力犹存宏观经济社融cpi同比增速

文/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汪涛

1—2月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均强于预期,也较去年12月有所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基本符合预期。统计局继续下修了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活动的历史数据,这可能部分解释了这两项指标同比增长超预期的表现。经季节性调整后,我们估计实际社会消费品零售和工业生产的环比增速较去年12月有所改善,而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面积则较去年12月和四季度的低位小幅回升。然而,高频数据显示3月房地产销售同比依然深陷下跌,春节假期之后建筑活动开复工率明显弱于季节性趋势,这些均表明近期经济增长动能有所走弱。

政策支持有必要进一步加码,但可能尚需时日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较为进取,但报告的政策定调和迄今为止的政策支持措施仍比较温和。两会后政府公布了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行动方案,不过方案并不涉及新增的财政刺激。我们认为政策支持有必要进一步加码以稳定房地产市场和经济增长,尤其是加大对开发商的信贷支持等。不过,这些政策可能只有在房地产市场进一步下行和更多风险事件出现之后才会出台。

二季度经济活动是下半年经济复苏的风向标

由于去年年初经济重启导致基数较高,我们预计一季度GDP实际同比增速为4.1%,较2023年四季度的5.2%放缓。朝前看,随着全球科技周期进一步回升和美国经济表现保持稳健,中国出口增长可能会继续温和改善。不过,基建投资增长可能并不会加速。我们预计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将在二季度触底,这是支撑居民信心和消费的关键因素。整体而言,鉴于迄今为止政策支持较为温和、房地产市场下行的拖累犹存,我们维持对2024年实际GDP增长4.6%的基准预测。

1-2月经济数据强于预期

1—2月经济数据强于预期。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同比增速均较去年12月有所改善,且均强于市场预期。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大致符合预期。统计局继续下修了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活动的历史数据,这可能部分解释了这两项指标同比增长超预期的表现。经季节性调整后,我们估计实际社会消费品零售和工业生产的环比增速较去年12月有所改善,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面积则较去年12月和四季度的低位小幅回升。2月新增社融大幅弱于预期,信贷同比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至9.0%-9.1%。

整体而言,1—2月经济数据略强于预期。然而,高频数据显示3月房地产销售同比依然深陷下跌,春节假期后的建筑活动开复工率明显弱于季节性趋势,这些均表明近期经济增长动能有所走弱。

房地产销售同比跌幅扩大,但季调后面积环比小幅反弹。1—2月房地产销售同比下降20.5%(12月同比下降13%),而新开工同比下降29.7%(此前同比下降10%)。2023年初经济重启推升了基数、拖累了2024年1-2月的同比增速。经季节性调整后,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面积均略强于去年12月和四季度均值。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9%,此前同比下降12.5%。

房地产开发商到位资金仍同比大幅下降24%;朝前看,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机制的推广落地应有助于缓解部分开发商保交楼的资金压力,并支撑未来几个月房地产竣工活动(1—2月同比下降20%)。与官方月度数据不同,高频数据显示房地产活动大幅走弱。1—2月主要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同比下降40%,3月前16天同比下降57%(而去年12月同比下降10%)。全国百强开发商合同销售面积在1—2月同比下降52%(12月同比下降45%)。统计局继续下修了2023年房地产活动的历史数据,这可能部分解释官方月度数据和高频房地产行业数据之间的差异。

另一方面,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从此前的8.2%意外上行至9.4%。再加上房地产投资同比跌幅小幅收窄,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从12月的4%小幅上升至4.2%,强于市场预期的3.2%。统计局将2023年1-2月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幅下修了9%,这部分解释了今年1—2月固定资产增速强于预期的表现。

1—2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速保持在7%(12月为6.8%),强于市场预期的5.2%。官方数据显示1-2月经季调后的工业生产环比增长1%左右,12月环比增长0.5%。高基数效应拖累汽车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从12月的20%放缓至9.8%,专用设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从12月的3.6%放缓至2%,电气机械行业增加值从12月的10.1%放缓至4.6%。另一方面,科技周期上行和低基数效应推动通信设备行业增加值从12月的9.6%上行至14.6%。此外,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物行业增加值有所改善,粗钢产量较12月同比大幅下跌有所修复,而水泥产量增长仍保持疲弱。行业数据表明春节假期后建筑活动开复工率明显弱于季节性趋势,可能拖累了原材料需求及价格。

春节效应推动2月CPI同比正增长,而PPI同比跌幅有所扩大。2月CPI从此前同比下跌0.8%大幅反弹至同比增长0.7%,主要2024年春节时点晚于2023年带来的基数效应。受季节性需求和极端天气影响,食品价格同比跌幅收窄至0.9%(前值为-5.9%)。非食品价格也环比上涨0.5%,特别是旅游和出行价格以及汽油价格上涨。核心CPI同比增速从之前的0.4%跃升至1.2%。与此同时,2月PPI同比下降2.7%(1月同比下降2.5%)、环比再次下降0.2%,符合我们预期。PPI中的投资品价格进一步下跌,而消费品价格跌幅收窄。PPI疲弱可能会持续抑制核心CPI同比增速。我们仍预计PPI将在三季度同比转正,全年下跌1%左右。

2月信贷同比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至9.0%—9.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从1月历史高位4.92万亿回落至1.45万亿,比去年同期少增3600亿。对非银金融机构的新增银行贷款跃升至4050亿(同比多增3870亿),而对实体经济的新增银行贷款(即社融口径下的人民币贷款)大幅走弱至9800亿、同比少增8390亿。2月新增居民贷款收缩5910亿元,而新增企业贷款回落至1.57万亿,后者主要由票据融资拖累。2月新增社融1.56万亿,同比少增1.6万亿,大幅弱于预期,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和影子信贷走弱的拖累。2月官方和调整后社融(剔除股票融资)同比增速均大幅回落0.5个百分点至9.0%-9.1%,部分由于基数效应。继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的短暂扩张后,2月我们估算的信贷脉冲再度走弱至-0.8%(占GDP比重)。

我们预计信贷增速在3月可能依然偏弱,二季度或小幅上升,三季度大致持稳,四季度小幅回落,全年同比增长9.5%左右。但是,鉴于2月新增信贷大幅走弱、且房地产活动依然乏力,我们的信贷增速的预测面临一些下行风险。请参见信贷数据点评。

政策和经济增长展望

春节假期后经济增长动能有所放缓。尽管1—2月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增长均强于市场预期,但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存在。此前被抑制的需求在春节假期强劲释放,不过高频数据显示假期后至3月以来经济增长动能有所放缓,房地产销售、春运客运量、整车货物流量指数和建筑项目开复工率均有所走弱(按春节可比口径)。春节后21天房地产销售仍同比大幅下跌45%,尚未出现企稳迹象。另一方面,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保持稳健,这与全球贸易活动改善和1-2月出口增长强于预期相呼应。

政策维持温和支持基调。两会将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较为进取,但报告的政策定调和迄今为止的政策支持措施仍比较温和,包括:增广财政赤字率小幅扩张GDP的1%,以及不会出台大规模货币和信贷宽松政策。政府要求因城施策进一步优化房地产调控,一视同仁满足民企开发商的合理融资需求,加大对保障房和城中村改造的支持力度,重申要“毫不动摇”地支持民企发展以及出台更多结构性政策推动经济转型。

政策支持有必要进一步加码,但可能尚需时日。我们的基准预测是2024年内央行或再增加3000—5000亿元PSL投放,加大对保障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的支持力度,主要提振房地产投资和建设,同时房地产政策将进一步温和放松。我们预计政府进一步推动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而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可能继续受限,特别是严格控制12个高风险省份的新建项目。后者可能拖累基建投资增长,尽管中央政府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鉴于经济增长仍面临下行风险,我们认为政策支持有必要进一步加码以稳定经济增长,包括加大对开发商融资的支持,扩大合格房地产项目“白名单”计划的覆盖范围,加大对“保交楼”的资金支持,支持地方政府直接购买更多市场库存住房,以及加大对消费的财政支持。但是,这些政策可能只有在经济数据转弱、房地产市场进一步下行和更多风险事件暴露之后才会出台。

上半年经济增长动能仍面临下行压力,下半年或将逐步复苏。我们预计一季度实际GDP增速依然较为疲弱,由于去年经济重启导致基数较高,一季度GDP实际同比增速可能从四季度的5.2%放缓至4.1%。朝前看,我们预计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面积可能在二季度触底,有助于防止居民信心进一步下滑。叠加居民收入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改善,消费有望继续温和复苏。尽管中央政府财政支持更为显性化且有所加码,但由于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持续受限,基建投资增长可能并不会加速。

全球科技上行周期和美国经济增长稳健更强有望推动今年出口温和改善。总体而言,考虑到政策支持比较温和、但房地产下行带来的负面影响持续,我们认为“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较为进取,并维持我们对2024年GDP实际增速为4.6%的基准预测。同时,考虑到年初至今CPI表现疲软(1—2月同比增长0%)、消费复苏仍然乏力以及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我们预计2024年CPI可能处于0.5-0.8%的预测区间的下限水平。

THE END
1.中国宏观2025年展望:走向“半通胀”新浪财经在贸易摩擦不确定性较高、出口价格仍然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财政扩张提振内需的重要性更加突出。11 月8 日的新闻发布会2指出2025 年财政将加大对设备更新的支持,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加大地方转移支付,加强对科技创新、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保障力度。 根据我们的估算,倘若通过2 年多时间来弥合需求缺口,明年实际...https://stock.finance.sina.com.cn/stock/go.php/vReport_Show/kind/search/rptid/784818754798/index.phtml
1.稳预期,才能稳经济其中稳预期替代了稳物价,而且被置于“三稳”之首,这意味着稳预期是基础、是关键、是“牛鼻子”。稳预期有助于实体经济回升向好,有助于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性,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有助于经济的整体恢复和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的原因发生了变化,以往的主要原因是总供求的失衡,现在延伸为由...https://ipivot.hubeidaily.net/cms/zdcj/59/59sjqy/sy/kjyy/302195.shtml
2.国家统计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高质量发展大势未变国家统计局消息,国家统计局16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明显的超预期影响,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面对复杂局面,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努力克服疫情冲击影响,基础产业支撑有力,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市...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7710&newsId=4883429
3.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什么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探究背后的...其次,可以结合技术分析工具,如趋势线、支撑位等来判断市场走势。最后,要密切关注相关经济数据,如GDP增速、就业数据等,以了解经济状况的变化。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和数据,可以得到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指标公式 技术分析 供需变化 经济数据 市场走势 GDP增速 就业数据 下行压力 影响因素 ...https://www.55188.com/search-%BD%F1%C4%EA%BE%AD%BC%C3%CF%C2%D0%D0%D1%B9%C1%A6%BC%D3%B4%F3.html
4.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是工作重中之重如今的中国经济不追求高速度,但仍然需要比较稳定的增速,以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壮大国力。而考虑到经济运行的巨大惯性,以及严峻的世界经济环境,尽早为中国经济“筑底”非常必要。 及时楼市资讯,就上楼盘网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详情! 中国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因此,要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https://m.loupan.com/xt/news/201203/396110
5.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困难突出因此他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着力做好“六稳”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民生福祉不断改善。但也要看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实体经济困难突出,国内需求疲弱,一些食品因供求关系变化价格上升,一些地方发展动力不足。 2018年7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等工...https://www.laserfair.com/news/201910/16/73576.html
6.经济总体平稳下行压力加大今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岳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推进“四三六”工程,坚持“民本岳阳”一张蓝图干到底。1-5月,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总体平稳,部分指标呈回落态势,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https://www.yueyang.gov.cn/tjxx/content_528586.html
7.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我市规上民营企业中从事传统行业的还是占大多数,产能过剩、政策调控、环境压力等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包括工商联在内的各级部门均把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作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有力措施在稳步实施,但民营企业自身发展信心不足,导致了企业家队伍和从业人员不稳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的政商关系在改变,企业家长期...http://www.scsgsl.cn/news/10730.html
8.孟建柱: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劳资医疗环保等领域矛盾多发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尤其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可能引发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着力做好反对暴力恐怖和维护政治安全、金融安全、网络安全、公共安全等五大领域风险预警、预控工作,切实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劳资、医疗、环保等领域矛盾多发,要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防范...https://www.guancha.cn/economy/2016_03_24_354904.shtml
9.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原因5篇(全文)上半年,广东省的经济数据已经透露出“缓中趋稳”的迹象,但当地政府并不敢大意。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指出,今年以来广东经济下行压力之大“超乎年初预期”,这本质上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经济波动周期性因素的叠加反映,使得广东面临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压力”。他提醒各地要增强“忧患意识”。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md99mpu.html
10.连平: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不小,加大逆周期宏观政策调节力度连平表示,贸易状况可能会有所缓和,但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需明显减弱,中国出口贸易仍然承压。他还分析了投资和消费,认为投资保持相对平稳,但整体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不小。他同时称,逆周期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在加大。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需明显减弱 连平认为,经济下行压力到目前为止依然不小。首先,贸易状况可能会有...https://bank.hexun.com/2019-10-19/198923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