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悲观情绪非常浓厚了,抓紧在深度复盘下当时日本的情况,找找有没有好的方向。
复盘日本衰退下有哪些行业逆势兴起
按驱动因素来分析
如果经济进入衰退,大家会的收入和储蓄,包括消费信心会明显不足。
这里的消费降级,并不是不消费或者低等级消费。而是更加追求性价比或者资金的利用率。用更少的钱买更多的快乐。
1)折扣消费
平价连锁是日本最明显的改变,比如唐吉坷德。这个改变包括欧美也有类似的(德国的ALDI,美国的COSTO)
各种折扣店兴起,有的公司逆势疯狂扩大,核心同样的产品价格更低。
2)二手消费
不是一味的追求新品和新东西,大家开始越来越接受旧物,特别是成色好价格低的。
3)共享消费
对一些高档耐用品,特别是使用频率低的,大家开始去租用,或者共享使用。包括服务类的,共享家庭教师,共享家政等等。
4)平替消费
不在一味的追求品牌,更开始追求产品本身,出现很多性价比牌子,比如优衣库等,或者部分连锁自营产品
比如过去跨国旅游,改成了国内的短途低价游
5)廉价消费
游戏,零食,文娱等行业低消费多巴胺消费兴起,用很少的钱买到更多的快乐。
6)“免费”消费
各种免费的精神食量,电子榨菜等兴起。比如免费的漫画或者音乐网站等,免费的直播互动
总之,就是不大幅降低生活品质(甚至没有)的情况下,帮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用性和快乐更重要,大家消费越来越理性。
科技行业典型的是供应创造需求的行业,新的科技会极大的解放生产力或者提高消费者体验。
1)消费电子行业
新的电子产品的出现都会创造新的需求
3)健康产业
新的技术解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或者健康噱头)
各种新的化学品或者技术带来的各种健康噱头。
更健康的消费方式,比如零糖产品,比如酸奶(号称促消化减重)。
一些出新技术新产品的健康运动,比如登山,露营,自行车,滑雪,健身设备。
一些新药解决新的疾病问题或者长寿问题
社会高速发展后的转折,大家会对现实生活无奈和回避,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和文化消费。文化行业成为大家心理的“廉价乌托邦”
同时文化行业都是廉价多巴胺的领域。对富人来说,衍生品周边市场巨大,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是最低价能买到最大的快乐
同时文化出海也是政府大力鼓励的方向。
1)游戏行业
2)动漫行业
3)宅文化行业
4)模型玩具行业
5)恐怖影视或者涩情影视
6)内容行业
7)演唱会和音乐节
1)结婚率降低:
全职太太减少,家庭成员减少
预制菜行业,一人食行业,各种便利食品,外卖行业
2)人口老龄化:
3)少子化,家庭成员减少
宠物行业兴起,宠物数量和家庭地位提高
宠物经济兴起
日本衰退时期,国内内需已经足够大,所以只能通过出海来让庞大的制造业获利
日本暴雷的时候人均GDP将近3万美金。比如当时日本家庭的空调和电视机,冰箱的渗透率已经超过80%。1990年汽车销量已经将近800万辆(人均水平国内是日本的35%)
日本制造业和科技行业通过海外建厂的方式规避制裁和贸易保护。
出海做的好的制造业和科技行业,医疗行业和文化行业爆发显著。
我前面说过学历可能不太值钱,但是劳务出海还是很好的方向。特别是学历越难拿的地方含金量越高。
最后,虽然目前市场都很悲观,我们也很悲观。但是实际情况或许比当时好一些。
1)经济21年见顶,我们的预期更强烈,目前各类资产跌幅已经大于日本同期水平
2)我们的泡沫程度其实更小
3)我们的贫富差距更大,未来市场空间更大,特别是内需空间。
日本泡沫刺痛前人均GDP几乎世界第一,人均生活水平极高,内需基本没有刺激空间。
4)我们的经济独立自主性更强
一方面我们有完备的工业制造体系
相对于日本而言,我们是世界最完备的工业制造体系,美国制裁只能在半导体等少数领域,当时日本面临的困境更多
另一方面,日本当时内需相对国内少很多,对外出口的依存度更大,特别是对美国的依存度。
5)我们的政策空间更大。
6)我们仍旧有优势行业
日本当时核心没落是基本所有优势行业都面临打压和被竞争,机械制造和半导体行业。
以上只为个人思考和行业记录,不涉及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