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许张超薛仁政丁玲实习生郑敏珊
只是,这些压片糖果、黑芝麻丸,真有此神效?
打响“发际线”保卫战
狂掉发、青年秃、少白头等脱发年轻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年轻的你开始“发际线”保卫战了吗?丁香医生《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脱发已位列健康困扰前十,脱发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其中存在脱发困扰的95后、00后人群占比均达到33%。同时,阿里健康数据显示,城市地区线上脱发治疗药物人均年消费均超过260元。
年轻群体的防脱战已然在火热进行。羊城晚报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发现,一批宣称依据传统古法调制、可防治脱发白发等功效的网售商品销售火爆,如人参黑芝麻压片糖果、滋养乌黑增发糖果、黑芝麻丸等。在电商平台拼多多上,十数款压片糖果、黑芝麻丸类产品销售达到十万件以上;而淘宝网上的多款黑芝麻丸,月销售量则在几千至上万不等。
清一色“好评”让人心动
宣传得近乎神效,实际效果又如何?
记者以购买者身份分别选择了几个品牌的产品进行咨询,一些客服表示,商品成分多为黑芝麻、桑葚、人参等植物提取物,采用的提取物都有补肾、黑发的功效,服用后不依赖、不伤胃、不反弹,消费者坚持疗程服用完一定有效果;有些客服更是直言,按疗程服用是没有副作用的。
清一色好评之下,你心动吗?“我妈之前听人介绍,给我买了三盒芝麻丸,单纯从食物本身而言是好吃的,但是我也没感觉有效果。”出现脱发困扰的暨南大学学生妍妍(化名)说。
“吃黑芝麻补头发”本质是伪科学
客服强推外加清一色好评,被热捧的黑芝麻丸为何消费者一吃就“失灵”?
“脱发从病理原因角度来看,主要是雄性激素脱发、免疫细胞攻击毛囊引起的斑秃以及压力太大导致的精神性脱发三种类型。”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旭升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雄性激素源性脱发可通过非那雄胺、米诺地尔这两款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另外两种类型脱发症状国内外还没有经临床试验后批准的治疗药物。
对于民间“以黑补黑”、靠黑芝麻类食品就能固发生发的传言,王旭升也给出了解释。“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白发是因为毛囊里面没有黑色素细胞了,连(这类)细胞都没有的话,吃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王旭升说,“吃黑芝麻补头发”跟“吃核桃补脑”的说法一样,根本性质都是伪科学。同样,食用人参等中药材促进血液循环来生发的说法,也没有临床试验的数据支撑。
同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医生王霞表示,食用任何食物都要讲究适量,过量食用黑芝麻也有诸多弊端。她介绍,黑芝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等物质,过量食用不仅会对肠胃消化造成负担,还可能导致肥胖;更重要的是,过量食用黑芝麻可能刺激皮肤的油脂分泌过多,导致出现毛囊堵塞,反而可能会加重脱发症状。
以普通食品宣称疗效涉及违法
羊城晚报记者留意到,在电商平台以及小红书、微博、B站等平台的帖子里,号称具有防治脱发、白发变黑发功能的压片糖果和黑芝麻丸食品并不少。值得注意的是,以食品之身宣传保健食品乃至药品才有的功能,本就名不正言不顺。
若消费者像李女士一样因商家虚假宣传购买产品导致症状加重,商家应承担哪些责任,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权?
消费者在维权时,可以要求销售商、生产商进行协商解决;若无法销售商、生产商协商解决,还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政府部门进行投诉。另外,消费者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商家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商家可能要退还购物款并对消费者进行赔偿。若商家违反了《食品安全法》,需要承担至少一千元的赔偿金;若是商家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则需要承担至少五百元的赔偿金。消费者可以选择赔偿金较高的法律作为赔偿依据。”钟兰安说。
新闻加点料:
“头”等大事还需对症下药
羊城晚报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遇到脱发问题时,很多人优先选择通过洗护、食疗等较为温和的方式来“自救”。
脱发越来越年轻化,保护“发际线”又该怎么办?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旭升建议,在察觉出现脱发症状后,最好前往医院的皮肤科挂诊。一些医院已专门开设了毛发科的诊室,让医生检测一下到底是哪种类型的脱发,再对症下药。他同时提醒,一些机构宣称通过皮肤镜等手段进行头皮检测,但只能检测出毛孔堵塞的状况,并不一定能检测出脱发的深层病理。
“根据脱发情况的不同,在医生指导下采用的治疗也有差异,但脱发并非不可挽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医生王霞介绍,斑秃患者如果情绪紧张、压力大、睡眠不好,可以口服阿普唑仑,思诺思改善睡眠。脱发症状近期明显的,可以口服糖皮质激素、美能等药物;雄激素性脱发会建议服用保法止、叶酸等药物,配合梅花针和激光等物理治疗效果会更好。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证睡眠质量、避免过度烫染、注意饮食均衡和心情舒畅,这对头发生长最为有利。”王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