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轮战报表明,“超级加倍补”击中了消费者的“心巴”:10月11日至18日,首轮“超级加倍补”累计订单量超过1640万单,生鲜食品类目的订单量占比达到32%,手机数码类目的销售额占比超过4成,美妆、个护、母婴类目的销售额占比达到28%。第二轮活动战报显示,10月28日-11月4日,第二轮“超级加倍补”活动累计订单量超4500万单,较首轮活动的1640万单增长1.7倍,累计销售额较首轮活动增145%。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虎东说到,虽然说降价和补贴或者打折优惠是消费侧的主要趋势,但是这种竞争状态的持久性对电商企业来说,有的是扛不住的,所以从价格竞争走向品质、服务或者进行供应链方面的优化和调整,也是符合逻辑的。
二、老产业的“新尝试”
得益于“百亿减免+新质扶持”,拼多多给商家、产业带创造了进阶的空间,也推动着“新质供给”在电商行业的运用。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认为,扶持新质供给,有望为电商行业摆脱低价价格战提供新思路。新质供给强调产品、技术等创新,通过提供差异化、高品质的商品来赢得市场。既有助于提升商家盈利能力,也能改善消费体验,形成良性循环。短期内低价竞争仍可能存在,但长远看,新质供给可以引领电商行业走上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三、拼多多“打响头阵”
电商兴起后,一批年轻人通过电商打开了内销,推动了产业变革,代工模式变为直营模式,带动了更多的就业,商家、产业有了更多的利润空间,以及话语权,并在同质化竞争中跑出了产业带品牌。
拼多多的这种尝试非一般电商企业所能匹及。陈虎东表示,后端建设的机会足够多,当然失败概率也足够高,所以有的企业不会重投,甚至有的根本就不敢碰,一些服务基本上都甩给了三方。这种情况或许将会持续很久,不排除还会回到原来的白热化竞争的阶段,那就是看谁价格足够低,谁能撑到最后,所以在这轮新质供给的竞争中,其实不是谁比谁更优秀,而是谁比谁更能稳得住,沉得住气,以静制动,或许这也是很多电商在这波趋势中保持的态度。
实际上,早在8月中下旬,拼多多就推出“百亿减免”一揽子扶持计划,如技术服务费可退、推广软件服务费可退、下调商家店铺的基础保证金、将先用后付订单技术服务费降至6折等多项减免政策。9月9日,拼多多宣布为商家免除偏远地区订单的物流中转费。在降本增效的同时,也为商家带来了新商机。
不过,对于“新质供给”的进一步竞争,刘兴亮提出了六点建议,分别为: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对比、加强用户体验和客户服务、打造完善的生态系统、加大技术投入和数据驱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品牌建设与用户忠诚度。
在电商行业,关于“新质供给”的探索还在不断深入,相信在拼多多打响头阵后,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加入,推动中国电商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