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个元旦,“芈月”商标的报价再度攀升。
商标的持有人之一王超称,广东一家食品企业开价100万元。这比元旦前媒体爆出的“上海商人开价60万元”足足多出40万元。而最初的注册成本仅为4000多元。
【最新】
广东商人愿掏100万
16个月前,因为读了小说《芈月传》,郑州80后王超花4000多元,委托河南先风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注册“芈月”商标。
16个月后,当初的小成本投资迎来惊人的回报。王超表示,一上海商人开价60万元购买“芈月”商标。而当初注册这个商标仅是想开家蛋糕店,只不过因“房租太贵”而放弃。
彼时,《芈月传》刚刚上映。电视剧的蹿红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一下将他推至风口浪尖,潘多拉魔盒也自此开启。无休止的质疑向他涌来,很多网友都质疑他在炒作,更有商标界人士怀疑是假新闻,理由是商标网上并不能查询到申请人为“王超”的信息。
王超向河南商报记者辟谣,申请人用的是母亲李某某的名字,已全权委托给他。
【调查】
“芈月”商标还有一个持有人
相比王超,在郑州做化妆品生意的李某(应要求不具全名),则把自己完全藏匿于风暴后。
河南商报记者独家调查获悉,王超并不是“芈月”商标的唯一持有人,李某获得了“芈月”商标的3类和35类使用权。
国际上,商标有45种类别。王超只申请到了29类和30类,其中29类包含肉、以果蔬为主的零食、小吃、蛋等,30类包括咖啡、茶、甜食、面包等。
2014年夏,得知偶像孙俪要拍《芈月传》,李某顺手查了“芈”字,一个释义为“美好的女子”,这恰与他经营的化妆品有联系。当天,他便委托米兰登商标专利事务所(河南)有限公司注册了若干商标,花去数万元。
爆出王超注册“芈月”商标新闻的那天,李某正在开车。听到广播播出的新闻,同车朋友问“说的是不是你啊”,他说“不知道啊”。隔天,父亲问“这芈月商标咋卖恁贵”,他佯装不知情,“谁知道嘞!”
王超咨询的商标界人士评价,“‘芈月’商标最大价值的类别是衣服,其次是食品。其他如租车等类别没意义。”李某并未咨询过手中商标的估值,他的理想价位是60万元。
【暗争】
多家公司、个人参与角逐
因为盲查期的存在,“芈月”商标的申请充满了不确定性,俨然一场宫斗大戏。
想了想,王超决定冒险。9个月后,他才获悉,成功了俩,35类被别人抢先一步注册。
这个抢先的人正是李某。2014年7月1日,李某以旗下商贸公司为注册人,申请注册了“芈月”商标3类和35类。
加入“芈月”商标争夺战的并不止上述两家。吉林修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2014年9月19日递出“芈月”商标3类、5类、29类、30类、35类的申请函。
16天之差,结局迥异。2015年7月31日,其5个类别的注册申请,均被驳回。
2015年9月17日,东阳市花儿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申请注册“芈月传”商标,至今不知是否注册成功。该公司为电视剧《芈月传》的出品方之一。
幸运的是,江苏纳福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2014年11月申请注册“芈月娘”商标35类,最后拿到了受理通知书。
【现状】
四个字及以下的商标存量
“告急”
得益于《芈月传》的热播,人们的目光投向这个并不大众的商标注册转让市场。
“商标价值无法准确评估,带有很大不确定性。尤其服装类商标,动辄四五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商标界人士称。
一个愈来愈紧迫的现状也在客观上催热商标转让市场。
“中国商标注册量已经13年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一年注册量228.5万件。常用汉字有5500个(另一个版本称常用汉字7000个,总数超过8万个),去掉生僻的、丑的、恶的、不能用的,我们进行了排列组合,发现四个字及以下的商标,仅剩约1100万个。也就是说,再过四年,四个字及以下的商标都注册过了。不想要拗口的和五个字的,你只能买。”河南先风知识产权集团董事长杨易杭这样表示。
正因为谜一样的价值,无法预估的风险暗礁,有限的商标存量,这个市场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部分人士靠拢。
喧嚣之下,也有学者冷静地指出,某些“热点商标”确实对企业拓展市场很有用处,但凭借热点商标一炮而红的企业屈指可数,最终还是要靠产品和服务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