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肠杆菌目细菌中介折点之后有^标记
关于黏菌素和多粘菌素B使用剂量的具体问题,CLSI推荐了一篇国际共识供大家参考:Tsu极BT,PogueJM,ZavaxckiAP等人发表于19年Pharmacotherapy.2019;39(1):10-39.上的多粘菌素类药物国际共识[1]。此共识为ACC,IDSA,ESCMID,SCCM,SIDP的共同共识,有必要进行学习。
此外关于药敏方面,CLSI仍然强调目前对于多粘菌素B**的药敏方法仍为肉汤微量稀释法,而黏菌素除了肉汤微量稀释法以外,还可以选择CAT黏菌素琼脂试验和CBDE黏菌素肉汤纸片洗脱试验。这2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和结果解读,可见下文。
2.CAT黏菌素琼脂试验介绍
CAT黏菌素琼脂试验需要3块分别含有1μg/mL、2μg/mL和4μg/mL黏菌素的琼脂平板以及一块不含黏菌素的琼脂平板,一次Z多可测试10株菌株,目前此方法仅适用于肠杆菌目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具体流程如下:
接种菌悬液:将待测菌使用生理盐水配置成0.5麦氏菌悬液,而后再使用生理盐水进行10倍稀释;
将平板进行区块划分,一块平板Z多可以划分10个区块,进行10个测试,如下图1;
以移液器或10μL接种环,取10μL上述第1步配置的稀释后菌悬液,接种平板合适区域;
同时接种10μL接种血平板,确认菌悬液为纯培养;
上述平板33-35℃培养,空气环境下培养16-20小时;
读取结果:
确认血平板为纯培养
检查生长对照琼脂平板,确认存在融合生长(下图1A平板),以确认试验有效
使用透射光仔细阅读,检查黏菌素平板上的菌落或薄雾状生长,(即便一个菌落生长也确认为生长)读取完全YZ的Zdi浓度为MIC
图1CAT试验示意图
1#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2#为大肠埃希菌ARBank#0349(mcr-1)
3.CBDE黏菌素肉汤纸片洗脱试验介绍
一次测试的材料需要准备配置封装10mlCAMHB4支,黏菌素(10μg)纸片7张,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将CAMHB试管(10mL)和黏菌素纸片恢复至室温,并在4支试管上分别标记1、2、4μg/mL和生长对照(GC),如下图2;
分别于1μg/mL的试管中加入1张黏菌素(10μg)纸片;2μg/mL的试管中加入2张黏菌素(10μg)纸片;4μg/mL的试管中加入4张黏菌素(10μg)纸片。注意无菌操作;
将已添加纸片的试管轻轻旋涡,保持纸片中的黏菌素在室温洗脱至少30分钟,但不能超过60分钟;
制备接种菌悬液:将待测菌使用生理盐水配置成0.5麦氏菌悬液;
加50μL菌悬液至上述4个试管中,使Z终接种浓度约为7.5×105CFU/mL;
使用10μL接种环取菌悬液,接种血平板;
盖紧试管盖,并慢速混合旋涡每一个已接种的试管。建议慢速以防止黏菌素黏附于盖子和凹液面上方的玻璃表面;
进行孵育,孵育前轻轻的松紧盖子,孵育条件为33-35℃培养,空气环境下培养16-20小时;
检测生长对照管,必须存在明显浊度才能确认试验有效。注意:某些铜绿假单胞菌可能只在近凹液面处生长
阅读完全YZ受试菌生长的Zdi浓度为MIC
图2CBDE试验示意图
A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B大肠埃希菌ARBank#0349(mcr-1)
4.对于这两个试验的优缺点和用途CLSI也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表
图3新的肠杆菌目细菌分类图[2]
此外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Typhi)和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Paratyphi)重新命名为肠沙门菌伤寒血清型(Salmonellaentericaser.Typhi)和肠沙门菌副伤寒血清型(Salmonellaentericaser.Paratyphi),这也是分类学上很早确认的新分类和命名。
目前此类中介,主要集中于表格2A的肠杆菌目药敏表格及2B-1的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表格。如果实验室按照Zxin的CLSI规范报告结果,建议在此类中介加上如下备注:“此药物可在尿液中浓缩,并在其他解剖部位(如:上皮衬液)也存在浓缩可能性”。
1.头孢地尔
头孢地尔是新上市的铁载体-头孢菌素类KJ药物,对CRO的ZL提供了更多的方案,是被大家寄予厚望的新一代头孢菌素。因此去年和今年均对此KJ药物的药敏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更新,在2020年的主要更新为增加了头孢地尔纸片法的折点,并增加了1个专门的附录用来详细说明头孢地尔肉汤制备流程和肉汤微量稀释MIC终点判读。
目前头孢地尔纸片法新增的折点如下:
07质控方面的更新
质控方面的更新是我们比较容易忽视的,因为确实一般不会影响到我们的药敏试验和药敏结果的解释分析,但是通过质控增加的新药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美国上市(或即将上市)的ZxinKJ药物以及对于新耐药机制检测至关重要的质控菌株。
1.新增药物
新增的5个β-内酰胺酶合剂KJ药物,及其质控菌株列表
其他3个新增药物
笔者注:这么奇怪的编号,也不是ATCC和NCTC的标准菌株,国内目前有无购买渠道呢?
08其他更新
其他比较小的更新还包括去年从各项表格中删除的诺氟沙星又加回来了,给了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一个专用缩写ICR,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将左氧沙星和米诺环素从B组药物上移到A组药物中。以及其他一些较小更新。
参考资料
[1]Tsu极BT,PogueJM,ZavaxckiAP,etal.Internationalconsensusguidelinesfortheoptimaluseofthepolymyxins:endorsedbytheAmericanCollegeofClinicalPharmacy(ACCP),EuropeanSocietyofClinicalMicrobiologyandInfectiousDiseases(ESCMID),InfectiousDiseasesSocietyofAmerica(IDSA),InternationalSocietyforAnti-InfectivePharmacology(ISAP),SocietyofCriticalCareMedicine(SCCM),andSocietyofInfectiousDiseasesPharmacists(SIDP).Pharmacotherapy.2019;39(1):10-39.
[2]AdeoluM,AlnajarS,NaushadS,GuptaRS.Genome-basedphylogenyandtaxonomyofthe‘Enterobacteriales’:proposalforEnterobacteralesord.nov.dividedintothefamiliesEnterobacteriaceae,Erwiniaceaefam.nov.,Pectobacteriaceaefam.nov.,Yersiniaceaefam.nov.,Hafniaceaefam.nov.,Morganellaceaefam.nov.,andBudviciaceaefam.nov.IntJSystEvolMicrobiol.2016;66(12):5575-5599.
①本网刊载上述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