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2023年是更为艰难的一年,国际局势紧张,外围钢材出口承压,同时国内地产行业缓慢着陆,内销压力骤增,尽管政策频出,黑色产业链仍处于产能过剩但需持续生产的困境,部分钢厂二、三季度处于亏损状态,废钢铁加工基地利润被动紧缩、甚至出现亏损状态,为缓解生存困境,废钢市场适应性地发生交易模式的调整,风险的转移为年内变迁的关键。
一、废钢交易模式变迁的核心原因
废钢交易模式变迁的核心原因在于黑色上下游利润分配不均、利润磨合再分配,为更加清晰了解其中交易模式变迁的缘由,以下用数据呈现各方利润变化。
1.钢厂利润变化
图1:2022-2023年独立电弧炉利润情况(单位:元/吨)
2.基地利润变化
利润错配的情况下,市场适应性调整,主动降低或者风险的转移,同时也考验企业的综合调度能力和资金实力。
图2:2020-2023年废钢基地利润(单位:元/吨)
二、产废端、加工贸易端、钢厂端经营模式的变迁
废钢资源的流通始于以制造类企业、工地为主的产废单位,经过中间拥有打包机、龙门剪、氧割等设备或技术的废钢铁贸易或加工配送企业,最终大部分流向炼钢单位——钢厂,完成其资源循环再利用的使命。
废钢发生交易模式变迁的核心在于:黑色产业链上利润矛盾冲突,价格链传导不顺畅,特别是钢厂和前端废钢加工配送单位年内亏损状况不少,各方为减少亏损或者降低风险从而积极调整经营模式。
从基本面上来看,下游成品材需求的回落、及钢坯和成材出口增量有限导致产能供应大于需求,钢厂产成品销售价格难以提振和库存高企的同时炼钢成本居高不下,上游以矿和双焦为代表的原料价格高位,废钢也因供应稍紧于需求而价格相对高位,因此长流程、短流程钢厂亏损的情况时有发生,更不用说高度依赖钢厂生存的废钢加工配送企业,废钢交易模式的变迁即主要体现在风险的快速转移和利润的最大化。
1.废钢产出企业
废钢的产出主要来自于机械加工、设备加工、家电制造、船只制造、报废汽车拆解、报废船拆解、工地产出、报废厂拆除等等,大部分废钢来自于制造业企业和工地类,废钢品种丰富,因此废钢的产出量依赖于制造类企业的新接订单量、工地开工率等。
此前产废企业针对废钢价格敏感度偏低,交易主要有现金交易、带票交易、招投标等方式,贸易商或者废钢加工基地主动去提货,价高者得,但整体上低于市场主流成交价,一般频次不高,一星期或一月成交一次,且当行情不佳时成交意愿偏低,有囤货待涨的心理。
2.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
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收购未加工的废钢毛料、经设备加工成特定尺寸、而后送货到钢厂,是废钢市场重要参与主体。企业通常选择合适的机会低买高卖以赚取其中的利润,因此囤货待涨、库存高位的情况颇为普遍,会对赌行情。
而近两年由于整体黑色需求表现弱,钢厂盈利状况不佳,废钢价格波动幅度收窄,企业囤货待涨的情况锐减,现阶段多在留有一些利润后采取快进快出的操作策略,对赌行情或者等待行情的现象也不多见。且由于钢厂回款周期拉长,企业为保证场地正常运转,库存维持相对低位,保证账户资金流转充裕。现有的高库存情况多为此前常备库存高位,但成交价格不合适,不愿意出货而被动累库。
3.贸易个体或企业
贸易商今年颇受市场欢喜,因为今年钢厂普遍盈利状况不佳,结款周期明显延长、付款方式部分由现款转为承兑等,废钢铁加工企业为保证场地正常运转、资金及时回笼,倾向于和提供垫资、票点的贸易商或者钢厂户头合作,贸易商通过赚取中间的票点、户头费等方式盈利,同时承担资金回款慢等风险。
4.钢厂
钢厂是回收废钢再炼成钢的主体,在废钢价格上拥有定价权,同时对废钢提出规格要求。每家钢厂使用废钢量普遍较大,多需要含税交易,因此钢厂多从大型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大型贸易商手中采购废钢,带票结算。从财税40号文发布以来,一些钢厂注册了废钢公司,解决前端现金收货不带票的问题。
三、废钢货流和资金流的变迁
废钢市场由废钢货物和资金两条线并行,价格围绕废钢供需基本面上下波动,当我们沿着这两条线观察时,更能明显发现行业变迁的特征,是竞争亦是进步,是行业发展的必然。
1.废钢货物流
废钢资源完整的路径是:产废企业——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贸易商/钢厂户头——钢厂。废钢零散地产生于制造企业、工地等,由市场跑货、找货的小贸易商或者小型回收站收集,转手至拥有废钢加工设备的小、中、大型废钢铁加工企业,进行剪切、打包、汽割等方式加工达到钢厂的标准,再通过废钢码头、废钢开票公司、钢厂废钢户头等通过车运、船运的方式转送至钢厂,钢厂经过质检、配料后入炉再造成符合国标产品进行销售,至此废钢货物流结束。
以剪料为代表的中废料型受到钢厂的欢迎。钢厂为降本增效,减少优质料比如钢板料、钢筋切粒、优质重废等料型的使用,增加剪料等中废料型的使用比例,剪料相对性价比较高。
2.废钢资金流
拥有雄厚资金实力的贸易商或大型废钢铁加工贸易企业同时也是废钢价格波动风险的重要承担者。前端风险承受能力相对弱的企业库存流转速度快,废钢短期转移至贸易商或大型加工贸易企业;而后方钢厂回款普遍延长至两三月甚至半年,垫资方给中小户垫资,通过抽取户头费赚取利益,目前户头费普遍10元-20元,若要当天打款户头费可能高至30元/吨,中小散户也愿意让利给垫资方以及时周转资金。
四、废钢交易模式变迁的主要特征
特征一:市场价格敏感度提高
废钢加工企业和钢厂采购废钢的价格调整也更加灵活,此前一般30-50元/次的涨跌幅度,现在收窄至10-20元/吨。另外各企业对利润也斤斤计较了起来,现在场地可以为了五块或者十块的价差,将废钢送的更远。
特征二:中小废钢加工基地更希望跟垫资方交易
特征三:各环节废钢库存下降
对于废钢场地来说,一方面由于资金多少有压款的现象,废钢场地倾向于降低场地库存水平,保证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另一方面投资意向下滑,认为高风险、低利润的行情不值得赌行情,反而转向快进快出、留有一些毛利后及时转手的操作,并且会紧盯着销售方及时回款。对于钢厂来说,“精打细算”是今年废钢采购科的重要功课,多省份钢厂有降低废钢库存的行为,特别是江苏省,部分钢厂库存减半,并且库存前移,将废钢保供压力给到长协的保供户。整体市场风险敏感度直升,耐受力下降。
五、未来废钢交易趋势
今年的行情是必然趋势,此前国内企业积极地投入产出,在“十三五”期间普遍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企业需要寻找一个出路,比如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废钢行业也需要技术赋能,将废钢资源量的循环过程优化。尽管目前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交易模式,但是还有很多发展空间,因此企业适应发展趋势非常重要,紧跟宏观趋势。
1.逐步解决税收问题
废钢行业全环节含税结算交易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这是政策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响应政策落实是企业社会责任。根据Mysteel调研了解,市场部分企业已经有带票交易的意识,主动与具有开票能力的企业进行结算交易,对于少部分不能开票的供货商,也主动与开票公司合作,使得企业进项全部含税,销项与钢厂对接也实现含税结算。
2.企业现代化管理
废钢发展到目前阶段,已经演变成货源、加工配送成本、销售渠道、资金等综合实力的较量,交易的资金量庞大,作为市场交易主体的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亟需采用现代化企业方法进行管理,优化企业管理,满足经营数据透视,实现决策智慧高效。
对于废钢加工贸易企业来说,废钢进出货全流程的透明化、高效化非常重要,可借助钢联现代智慧大屏,实现进出货数据同步上传,简化流程,凭证票据等数字化,同时链接资讯信息及时决策市场主流结算价。目前已有一些大型废钢铁加工企业领先研发或者应用数字交易平台,未来大企业将代领中小企业一起科技赋能,推动行业更加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