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文旅市场持续火热。文化休闲、旅游出行需求集中释放,文旅加速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新供给不断涌现。各地积极提升文旅行业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激发文旅市场发展动力,促进文旅消费供需两旺。
在大力拓展文旅市场的同时,各地积极完善商标品牌布局与保护工作。“商标品牌是文旅行业发展的灵魂,全国各地积极通过注册商标塑造城市品牌与区域公用品牌,以期利用品牌效应将本地区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文旅行业发展,实现文旅行业建设的新突破。”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星表示,无论是“柳州螺蛳粉”从小米粉到百亿产业,还是以贵州“村BA”“村超”为代表的新场景品牌带动乡村文旅发展,都是依托商标品牌打开文旅市场,推动行业发展行稳致远的优秀案例。
打好文旅牌商标要先行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引导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积极注册当地旅游品牌商标’。”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郭杰表示,培育品牌,商标先行。文旅行业的商标标识设计要兼具市场性与合法性,不仅要考虑商标的美观度、消费者认可度等市场因素,还要在商标法的规范下进行设计。同时,文旅行业涉及的领域广,发展方向多元,注册商标时对商品或服务的选择要全面且具有前瞻性。
护好商标权擦亮“金名片”
“文旅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应当坚持创新为主导,坚持新质生产力与文旅行业有机结合,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文旅行业发展赋能,激活文旅行业创新发展新动能。”陈星建议,文旅行业要构建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利用数字技术开发具有文化创意和技术创新的文旅产品和服务时,注重对商标等知识产权进行布局与保护,助力文旅行业持续火热,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杨林平)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