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汇总十篇

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947年,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启蒙的辩证法》中首次提出“文化工业”(cultureindustry)的概念,用来描述大众文化及其产品过程[1]。目前由于各国国情不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程度各异,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还没有统一标准的定义。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DCMS(1998)首次提出“创意产业”概念,是指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可以产生知识产权并加以利用,从而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潜力的活动[2]。

国内学者对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也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大致可分为三种态度。

一是认为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有区别、有交叉,各有侧重。这种观点有助于区分二者内涵与本质,但不同场合诸多概念的不同使用又容易引发混淆。如单世联(2009)认为“创意产业”包括了研发、设计、数字软件等更为技术性的产业,更多地内在于工业生产、产业部门之中,是在当代社会、科技条件下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文化产业”更多是指文化艺术的生产、服务、传播、消费与经济系统的融合。“创意”更多与个体的自由想象相联系,“文化”更多与民族传统、国家体制、政治价值观相联系[12]。胡惠林(2009)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同时包括“创意”和“复制”两个最主要的文化a品生产阶段的系统整体概念。大规模机械复制是界定文化产业最主要的尺度之一,“创意产业”虽然揭示了文化产业的某些本质方面,但是却不能包括构成文化产业最主要的生产方式和产业制度[13]。

二是认为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产物,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而出现,其内涵比后者更广。这种观点突出个性、自由与创造力,弱化意识形态色彩,更强调新技术与经济属性,迎合了当代社会对推动经济发展与结构优化转型的需求,因而传播与使用范围日渐扩大。如金元浦(2006)认为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14]。

三是认为并不需要对二者予以区分,可以通用,进而促使了“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流行。这种做法诚然覆盖的范围更全面,但由于产业内涵太广泛也容易模糊重点。如罗建幸(2012)对文化创意产业予以分类,包括第一,指艺术创作、传统的和现代的艺术作品、艺术展览和文化传播活动;第二,指与商业运作、听众和观众规模以及艺术作品的传播扩大能力有关的商务活动;第三,指源于文化元素的创意和创新,经过高科技和智力的加工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形成的具有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潜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范围的界定是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交集[15]。蒋绚(2013)认为创意产业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能够与不同产业、产业内不同环节融合,任何产业,一旦有创意元素渗入,该产业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就会发生变化,从而被视为创意产业,因此对创意产业的界定不应标准化,而是广泛的界定[16]。

基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内涵随着不同的具体情形而具备不同的内涵,是应用性很强的产业,因而在学术角度之外增加市场因素可能有助于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解。英国政府经济转型的考虑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可见创意产业从诞生之初就颇具有政府色彩,而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则更为浓烈,“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都是政策性概念,文化不再是精英的,不在等同于高雅艺术,其欣赏也不必大费周章,而是融入于日常消费中。而文化产业从提出之初,就强调文化的经济属性,文化的市场化,随后创意经济又突出技术与新经济的重要性,而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文化消费者却未受到足够重视。市场化条件下,任何产业的良好发展必须以市场和市场主体为中心,在全球消费社会背景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充分重视文化消费者。

参考文献:

[1]Horkheimer,MaxandAdorno,TheodorWTheCultureIndustry:EnlightenmentasMassDeception[M].fromDialecticofEnlightenment:PhilosophicalFragmentsStanfordCalif:StanfordUniversityPress,2002,94-136

[3]RichardECavesCreativeIndustries:ContractsbetweenArtandCommerce[M].HarvardUniversityPress,2000

[4]Hesmondhalgh,David&Pratt,AndyC(2005)CulturalIndustriesandCulturalPolicy[J]InternationalJournalofCulturalPolicy,2005,11(1):1-14

[6]JohnHowkinsTheCreativeEconomy:HowPeopleMakeMoneyfromIdeas[M].PenguinGlobal,2002

[7]Hesmondhalgh,DTheCulturalIndustries[M].ThousandOaks,CA:SAGE,2002,144-171

[8]JeffBoggsCulturalIndustriesandtheCreativeEconomy-vaguebutUsefulConcepts[J].GeographyCompass,2009(3/4):1483-1498

[9]Su-HyunBerg,RobertHassinkCreativeIndustriesFromanEvolutionaryPerspective:AcriticalLiteratureReview[J].GeographyCompass,2014(8/9):653-664

[10]Reese,LA,Faist,JM,&Sands,GMeasuringtheCreativeClass:DoWeKnowitWhenWeSeeit[J].JournalofUrbanAffairs,2010,32(3):345-366

[11]StuartCunninghamCreativeIndustriesasaGloballyContestablePolicyfiled[J].ChineseJournalofCommunication,2009(2):13-24

[12]问懒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关于“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一点思考[J].学术探索,2009(5)

[13]胡惠林对“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作为政策性概念的一些思考[J].学术探索,2009(5)

文化创意产业,有时又称创意产业(CreativeIndustries),已成为近年来各国经济中一个炙手可热的新概念。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有不同的说法,英国创意产业工作组给出的定义是“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2006年12月,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制定《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经历了以生产要素为动力和以投资为动力的经济发展阶段后,人类社会正在走向以创意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新阶段。越来越多的国家依靠文化创意产业带动了本国的产业升级与经济进步,以英国为例,在经历了传统制造业持续衰退的打击之后,1998年,布莱尔政府成立创意产业工作组并制定《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指导和推动本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美国,创意产业更被认为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与动力,成为美国保持和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发达国家的成功加深了我们对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的认识,从21世纪开始,国内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呼声日高,措施迭出,成果可喜。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已初露锋芒,业界热情高涨,政府积极支持。

创意与创新、创造的区分

事实上,在不十分严格的语境下,上述三个概念常常被混淆,例如,单纯的技术发明有时也称为创新,而有助于一种技术发明的新设想、新观点也被称为创意等。于是一部分学者主张将任何形式的具有创造性和创新特征的产业统统归结为创意产业,并据此认为在称谓上应以“创意产业”代替“文化创意产业”。笔者认为,这种泛化创意概念的做法对正确认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特征是十分不利的。至少在现阶段,将创意界定于社会文化领域,将其与科学技术领域的创造和经济商务领域的创新区别开来,这对于发现和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价值、推动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应保留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称谓,以突出创意的文化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界定

文化创意产业与产业的文化创意二者的关系

文化创意产业超越了一般的产业概念,打破了传统的产业界限,是对产业链中文化创意环节的提炼、分解与重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渗透到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文化产业到一般产业的所有产业之中,任何产业都会因成功的文化创意而获得价值的提升。那种试图沿用传统观点,将文化创意产业限定在某种成型的、完整的产业范围之内的做法,无助于我们对文化创意产业巨大价值的认识。

毫无疑问,产业中的文化创意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认识到这一点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在文化创意产业大行其道的今天,仍有很多人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存在疑问,其根源就在于没有重视产业中的文化创意因素,仅仅把那些能够提供成熟文化产品的产业(例如影视产业、出版业等)看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部。以北京为例,对于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基础与有利条件,人们所持的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但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能否成为北京的支柱产业则有很多异议,部分学者或政府官员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不可能象制造业,如汽车、钢铁等行业那样,在解决就业和贡献税收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笔者认为,之所以会有这种观点,主要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忽视了产业中的文化创意因素。应该看到,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具有高渗透性的产业,可以与其他产业部门相互融合,促进产业的升级。将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对接,可以有效地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作为国家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产业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则为北京走出目前的产业发展困局,创造首都经济新的辉煌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路径。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是“依靠创意人本身的智慧、天赋、技能,借助于高科技手段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提升和创造,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以及运用,而产生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一定创造财富能力和就业潜力的产业。”[1]文化创意产业包含了文化产品、智能产权和文化服务三项内容。

在国内,北京市统计局于2006年12月联合颁布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2]

综合以上定义,本文所理解的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简洁概括为结合特有的区域环境,以经济效益为最终结果导向,研发其巨大的潜能,从而改变文化产业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1.二重性。文化创意产业所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既有营利性的也有非营利性的,营利性的则具备了商品的特征,揉入了其作为商品本身的价值。之所以人们创造它,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一定的精神或者是物质的需求,这就不可避免地与人类的意识形态发生了紧密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价值。然而文化创意产业本身的动力则是因为其在满足群众物质、精神需求的同时,也获取了一定可观的经济效益[3]。

2.创造性。文化创意产业最核心的属性就是它的创新和创意,生产出以前没有的东西,冲破原有的陈规,为其受众提供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服务和产品。文化创意产业只有具备了创造性,才能够体现出产业本身的价值,萌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现有的地域环境和创造者的灵感。

4.可复制性。文化创意产业的可复制性也是其区别于传统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体现为文化产品的多媒体形式以及便捷的传播方式。它的这个特性决定了好的文化产品能够在短期内带来巨大的经济和人文效益,这一点是劳动力密集型或者资本密集型产业所无法比拟的。

三、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概念

纵观所有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文献可以得到,目前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还没有得到明确的解释和统一的定论。目前,国外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主要从软环境上进行研究,如影响其行业的法律法规、自身市场的需求、整个产业链的凝聚力和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以及产业价值链等。在我国,则主要研究其硬性环境、如生产环境、生产效率、产品效益和劳动资源等。

1.WEF和IMD的观点。国际竞争力评价权威机构WEF(世界经济论坛)和IMD(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主要是指其生产、设计和输出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可以抢占多少可观的国际市场,在价格上是不是可以较其他国家更加具有优势。

2.祁述裕的观点。祁述裕认为文化产业竞争力从国家的角度谈是一个比较概念,是指和其他国家相比自身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出量和销售量以及占据市场份额和获取利润的能力[4]。

笔者认为从竞争力的要素出发,可以这样阐释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

1.从竞争的主体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就是特定的文化创意的产业,作为产业,其最基本的内涵就是“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的产品”,它既可以理解成一个产品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更能将两者结合。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也就是相应的产品或者服务能否作为替代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本文是从狭义的角度进行理解。

2.从竞争的对象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原料也就是资源上的竞争;另一个是在受众,即市场占有率的竞争。只有在这两个方面都占有竞争的优势,才能更好地提高产业的产出率,使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3.从竞争能力来看。竞争能力在两者的比较中才能显现出来,在现实的产业竞争中,很多因素都影响着竞争能力的强弱,比如说创新软实力,产品的受欢迎程度,营销的策略和方式,产业的集聚规模等等,竞争力的强弱是衡量产业发展好坏最直接的指标。

4.从竞争结果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在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水平两个方面,市场占有率和盈利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业的影响力,从侧面又制约和影响着竞争力的提高[6]。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把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定义为:某国(或某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凭借高于他国(或其他地区)的生产率水平,生产出了比他国(或其他地区)具有竞争优势的文化创意产品,这些产品能够在国际(或国内)市场上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创造了价值,扩大了某国的文化影响力。

四、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1]李东华.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M].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刚,秦红玲.综合评价方法及探讨[J].节能,2004,10(267):1-15

[3]穆荣平.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初步研究[J]科研管理,2000(1).

关键词:

挪威文化创意产业政策阿格德尔地区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挪威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四个北欧国家之一,国土面积3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510多万,人口密度比较低。自19世纪开始,挪威就对文化领域进行补助。二战以后,挪威政府和地方管理部门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文化领域的支持,努力将文化与艺术发展成为公民福利。近十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在挪威国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

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随着挪威体验经济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在挪威经济中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部分。根据政府机构的统计,2000年到2009年的十年间挪威国内从事文化产业的员工数量增加了50%,创造的价值增加了77%。2009年挪威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增加到2.7万家,拥有的员工数量增长到7.5万人,占到了挪威劳动力的4%。2009年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产值约为25.7亿欧元,而在2014年增长到44.9亿欧元,年增长率超过了12%,这比挪威其他行业增长的都要快。

2挪威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提出

2.1国际背景

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工作组在向政府提交的《创意产业专题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艺与才能中获得发展动力,并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来创造财富、增加就业的产业。

继英国之后,许多发达国家都提出了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被提升到了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战略层面。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历程和产业结构具有差异性,导致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界定各不相同。

2.2挪威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

(一)文化创意产业定义回顾

一般认为,对产业进行定义有两种方法:分析式定义和枚举式定义。分析式定义是一种“产业特征+属概念”的定义方法,枚举式定义则是例举出产业所包含的所有产业部门。分析式定义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方法,通过分析式定义可以建立产业的精确界限,并可以根据该定义建立枚举式定义。枚举式定义一目了然,使人易于接受和理解,且利于对产业的统计和计量。目前,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文献中,使用最多的是枚举式定义或分析式+枚举式定义。

分析式+枚举式定义主要出现在各国的研究报告和国际组织的文献中,由于枚举产业大同小异,且占用大量文字篇幅,在此不作详述。国内也有很多学者给出了各自的定义,但其内容与以上定义类似,也不再赘述。

(二)从定义看文化创意产业特征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无论哪一种定义都将文化内容这一特点包括在内,因而文化内容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最核心特征,仅用此一项特征来衡量的是最宽泛的文化产业的定义。而符号内容和规模工业生产则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特征。

(三)各种命名方式之间的异同

以上我们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不同命名方式,在这部分,将对这些名词进行正式的梳理和分析。下表为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命名方法。

在分析制造业价值链的过程中,他将整个价值的生产过程分为5个阶段:(1)输入后勤;(2)制造;(3)输出后勤;(4)营销;(5)服务。那么相应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也可以划分五个阶段:(1)引入:这是将文化内容引入创意产品生产的过程,文化内容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基调。(2)产品形成:这一过程是经理、生产商、编辑、设备供应商、电影和照片实验室、技师等拥有不同技能的人共同创意,并形成产品的过程。从知识产权的角

另外,对文化创意产业这个词也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文化产业(狭义的文化产业,即艺术产业)+创意产业,这是一种包含了传统艺术生产的一种广义理解。另一种是将文化作为形容词,表示以文化为内容的创意产业,这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一种狭义理解。本文以上关于价值链的分析,也使用了这种狭义的理解。因而广义的文化创意产业包含了狭义的文化创意产业和传统的艺术产业。事实上,传统的艺术生产的生产方式,相当于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产业规模可以说微不足道,但却为创意产业生产提供了艺术内核,所以笔者认为两种理解都是合理的,只要在使用和统计计量中加以规定了区别就可以了。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脉络

(一)从文化到文化产业

(二)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

(三)从国有部门到私人部门

这一点只是针对一些国家来讲的,因为在美国,只有极少数部门是国有化的,文化产业最初就是商业化经营模式。其文化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在市场竞争机制下,依靠商业运作,让最好的文化产品流行于市场,为媒体等社会潮流的引领者认知和接受,继而影响大多数民众。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目前美国文化产业的经营总额已高达几千亿美元,文化产品出口全球第一。正是美国商业式的文化在全球的流行与风靡,迫使欧洲、日本、韩国包括我国在内,对文化部门进行重新思考,并进行改革。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一直到20世纪70、80年代以前,欧洲文化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其中包含着一

三、创意产业与创新经济理论

(一)创新经济理论回顾

(二)“创意”与“创新”

[DOI]10.13939/ki.zgsc.2016.42.045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工业化国家逐渐由福特主义转向后福特主义,劳动力空间分割、经济重组等首先出现在制造业,随后非传统领域也出现变化,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兴起。

本文主要从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特点、产业集群、从业人员、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以及研究方法五个方面阐述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

1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2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

Bagwell(2008)认为创意产业追求艺术目标更甚于经济价值,企业规模更小,基于项目导向且倾向于雇用临时员工。[9]Cunningham(2009)认为随着创意产业在全球兴起,其发展模式更具有地域特点,并充满不确定性。[8]JohnHartley和LucyMontgomery(2009)指出创意产业充满活力,富于变化,失败率高,试验性强,结果难以预见,可以迅速适应快速的增长环境。[10]Su-HyunBerg和RobertHassink(2013)⒋匆獠业特点归纳为专业化(specialization)、本地化(localization)、地域趋近(geographicalproximity)以及与制度框架互动(interactionwiththeinstitutionalframework)。[7]

3创意产业集群

4创意产业从业者以及创意阶级

5Ψ⒄怪泄家的研究

6评价与启示

国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较早,但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本身的复杂性,也未能形成体系,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的界定,产业行业分类在国与国之间也存在差异,一方面阻碍了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理论框架体系的形成,不利于按照统一指标进行国家、地区之间的比较;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各国学者从不同的国情背景研究,使之更具多样性、可操作性。应在总结国外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界定上,结合我国国情,做出适宜的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以及科学的行业分类。

创意产业日益集聚,倾向于项目导向和弹性雇用员工,从政府层面看,合理规划城市建设,为创意产业园区提供区位优势;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包容、开放、海纳百川;优化资源配置,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投资、融资方面的便利;推进劳动力自由流动,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改善农村劳动力在城区的工作生活环境。从企业层面看,应采用灵活的组织架构,如事业部制、网络结构等;构建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建立创意人员的胜任力模型,吸引合适的员工以人岗匹配。

[1]HorkheimerMax,AdornoTheodorW.TheCultureIndustry:EnlightenmentasMassDeception[M].DialecticofEnlightenment:PhilosophicalFragments.StanfordCalif.:StanfordUniversityPress,2002:94-136.

[2]BenjaminWalter.TheWorkofArtintheAgeofMechanicalReproduction[M].TheWorkofArtintheageofMechanicalReproduction.London:Penguin,2008:1-50.

[4]HesmondhalghD.TheCulturalIndustries[M].ThousandOaks,CA:SAGE,2002.

[5]JeffBoggs.CulturalIndustriesandtheCreativeEconomy-vaguebutUsefulConcepts[J].GeographyCompass,2009,3(4):1483-1498.

[6]GeorgeMorgan,XuefeiRen.TheCreativeUnderclass:Culture,Subculture,andUrbanRenewal[J].JournalofUrbanAffairs,2012,34(2):127-130.

[7]Su-HyunBerg,RobertHassink.CreativeIndustriesfromanEvolutionaryPerspective:ACriticalLiteratureReview[J].GeographyCompass,2013,8(9):653-664.

[8]StuartCunningham.CreativeIndustriesasaGloballyContestablePolicyFiled[J].ChineseJournalofCommunication,2009(2):13-24.

[9]BagwellS.CreativeClustersandCityGrowth[J].CreativeIndustriesJournal,2008,1(1):31-46.

[10]JohnHartley,LucyMontgomery.CreativeIndustriesCometoChina(MATE)[J].ChineseJournalofCommunication,2009,2(1):1-12.

[11]FloridaR.TheRiseoftheCreativeClassandHowitsTransformingWork,Leisure,CommunityandEverydayLife[M].NewYork:BasicBooks,2002.

[12]AllenJ.Scott.CreativeCities:ConceptualIssuesandPolicyQuestions[J].JournalofUrbanAffairs,2006,28(1):1-17.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着其他产业所无法比拟的丰富内涵,由于受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地域特点、价值导向以及战略方针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例如,英国的研究学者会从文化设计、文化创造、文化活动策划等角度来分析;美国会从知识内涵市场需求的角度来分析;日本则会从产品内容的丰富性较多来着手分析等等。为此,笔者针对由国内外众多学者所提出的一些主流观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1.外国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定义

2.国内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定义

我国的研究学者厉无畏表示,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全所未有的产业维度,其不仅挣脱了传统文化产业的概念束缚,同时还衍生出了一些自有的文化元素。具体表现为,文化创意产业所重视的是文化的经济水平与产业的文化水平,着重强调的是文化产业同三次产业之间的高度融合;金元浦等人认为,创意产业是随着时展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兴产业,它的存在目的是为社会大众提供能够满足精神需求的文化、艺术以及娱乐产品。创意产业需要得到全球化市场背景的支持,并同时具备跨领域、跨部门、跨国家、跨行业的特点。

综合上文中所提及的有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定义内容来看,笔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应当将文化知识作为发展基础,将创新理念作为发展核心,将思想内涵作为发展动力,同时借力于高科技手段来将文化资源进行深度融合,从而衍生出具备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

二、文化创意产品分析

1.文化创意产品的内涵

事实上,如果从产品的有形性角度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将文化创意产品分成精神内容与物质载体这两个方面。其中,精神内容是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所在,其需要通过产品的整体风格、款式定位以及品味内涵来加以展示。文化创意产品的售前服务、售中指导以及售后维护均是对精神内容所做出的有效传递,以此来保证消费者能够充分的感受到产品的价值。例如,小说的精神内容相较于音乐、电影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从而也就衍生出了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精神内容,它们主要表现在面向消费者的体验方式与服务模式上,而胶卷作为承载电影内容的物质载体来说,其本身的价值要远低于电影本身。更加直白一些解释,文化创意产品的精神内容才是消费者的主要购买对象,而不同类型的物质载体仅仅是传播精神内容的发辅助手段而已。

2.文化创意产品与公共产品

三、文化创意产品市场营销渠道的建设建议

1.另辟蹊径,运用电商渠道来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更加重要的是,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者应当进一步加强电子交易渠道的安全等级,不仅要提高对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宣传力度,同时还要打造出完善的网络信用体系制度,以此来保障文化创意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

2.创新意识,全面深化文化创意产业的体制改革

文化产业的体制改革,不仅仅要局限于文化领域当中,同时还要兼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只有赋予产业改革以应有的思想性与文化性,才能够为文化创意产品营销渠道的建设打下夯实的基础。

文化产业的体制改革需要严格遵循“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这四项原则,通过整合文化信息资源的方式来将文化创意产品的商品属性与精神属性紧密的关联到一起。如果这两种属性出现了营销模式上的冲突,那么则需要将精神属性放到优先考虑的位置中。即使是得到政府支持的文化事业,也需要尽可能的去迎合公众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味的将文化产品看作是一种获得经济利益的销售商品,那么会因文化内涵的缺失而对年轻人的价值观念带来无法弥补的负面影响。为此,在积极改革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基础之上,要着重凸显出过国家文化的第一地位,并且要充分保证好国家文化的安全。

3.降低交易成本,为消费者创造更多欣赏文化创意产品的有利条件

4.凸出个性化需求,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灵活性

文化创意产品在进入到市场营销渠道以后,就会难以避免的被贴上商品的标签,为了尽可能的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者要最大化的保留文化产品本身的艺术性,让消费者充分感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感。此外,营销者还要去积极的发掘潜在的消费者群体,进一步扩大文化创意产品受众群体的同时,提高产品营销模式的灵活性,进而在行业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2]盛磊.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J].经济导刊,2015(7):78-82.

一、引言

2009年底,詹姆斯·卡梅隆再次以《阿凡达》骄人的票房,突破自己曾以《泰坦尼克号》创下且保持了12年之久全球票房第一的纪录。在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中,《阿凡达》获得三项大奖,“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和“最佳视觉效果”。该片提供2D、3D和IMAX-3D三种制式,在中国国内,不仅出现了连夜排队抢票的景象,在一些没有IMAX-3D制式影院的城市,甚至出现了组团去附近城市只为看到效果最佳的《阿凡达》的“壮举”。这样的疯狂和痴迷,从现实的角度,展现了新媒体艺术的绝佳魅力。

新媒体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态、状态,二是增强了信息传送的互动性和即时性,三是实现了高科技、多技术、多媒介的融合。

而新媒体艺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载体,以现代艺术为内容,以大众传播科学理论为纲领,将信息通过媒介的传播技术将科学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并且,以此对文化艺术本身和文化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二、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新媒体艺术元素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

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生成主要来自以英国为首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文件,因此带上了浓重的地方色彩,各自的概念界定往往与其国家本身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认知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具有全球普遍认同意义的概念目前还未产生。我国近年来的官方文件,包括《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中,仍未采纳“文化创意产业”这一说法,而是保留了过去的称谓“文化产业”。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教授、澳大利亚创意与创新重点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和项目主管、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知名文化创意产业学者约翰·哈特利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描述一方面在于创意艺术,这主要表现在个人才能上,另一方面在于文化产业即质量因数,这两方面的结合。它是近些年来在新知识经济范围内的信息通讯技术,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媒体技术的语境下,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中提供城市消费者交互式运用的概念[1]。

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领域领军人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当今全球化条件下,以新媒体传播方式为主导,以艺术文化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传播为支撑,以文化经济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国家、行业、技术领域交叉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2]。以上二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区别文化产业的认识中,都强调了新媒体技术和网络等新传播方式这类要素的创意地位。

(二)新媒体艺术的概念

将当代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较,其发展有着独特的时代背景。它已不再仅仅依赖个体艺术家的才华和灵感,而是依赖整个艺术创作体系、艺术传播过程及方式、艺术媒介手法与参与方式等的全面创新。图像时代、消费时代以及“数字化生存”是新媒体艺术发展的现实语境。

首先,图像成为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资源,对许多人来讲,甚至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科技时代的图像主要集中于用声、光、电为载体的多媒体种,而不再集中于平面中的图像、文字等这类静态印刷物中。“当代艺术及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听觉的感官艺术文化,而不再是平面的印刷文化,这已经是不容小觑的事实。”[3]

其次,当今世界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得商品的价值已不只是其使用价值,人们消费商品,也可能是为了满足内心需要的符号消费、仪式消费等,消费也成为艺术活动的基本方式。艺术经纪人出现后,处于艺术家和群众之间,他们了解并熟悉艺术家,懂得艺术欣赏,自身又赋有很强的营销能力,清楚明白市场需求,最重要的是他们富有经验,可以通过消费的方式把艺术推向大众。

再次,MIT著名教授尼葛洛庞帝笔下的“数字化生存”时代已经日渐成熟,科技的发展引起传媒形式的变化,艺术的多媒体化以数量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新颖的大众文化产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标志。通过媒介,文化艺术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效率更高。而且,媒介融入了艺术的创作的整个过程,真正可以成为艺术中的一部分。艺术传播与媒介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带来的语境的分离和重构,也让人们从根本上重新认识了艺术创作对生活的传统观念的反应。

(三)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现象

首先,分解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看到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分解为三组概念,即文化、创意和产业。第一,文化(包括艺术)传播借新技术革命下的新形态媒介,提高了传播效率,又增加了受众的审美感受,并通过“点击”、“复制”等形式,扩大了传播的接受范围和接受频次,增加了受众的“被卷入感”,从而,产生了新媒体艺术的最重要传播特点——交互性。第二,新媒体的使用使创作者的“创意”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因而,提高了作品“创意”的表现力。第三,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带来了受众的数量激增,创造了更多的文化消费需求,使文化具备成为一个产业,并保持盈利性的必要条件。

转贴于

三、新媒体艺术之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复兴文化产业,保护文化遗产,提高文化商品的附加值

首先,与传统的文化产业相比,诞生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更加强调创意的重要性,创意是其核心,并表现出多样性而非同质化、分众消费等诸多特点。新媒体艺术开放、自由、复制成本低的特点,能够充分考虑到受众个体喜好以及内心需要的相异,在提高其自主选择权的同时,有利规避了文化产业过去成本高、风险大这一缺点,并通过技术含量和知识产权的技术保护,保障了文化商品的使用价值。

其次,文化遗产作为地区人群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2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数量丰富。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共4项,另外,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1175项。物质文化遗产易被破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易保留的特点决定了这两者都需要借助科学技术,而在继续承担文化艺术传播功能的过程中,同时使自身被保护和保留。新媒体艺术的虚拟现实功能以及数字化保存方式可以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贡献巨大力量,从而促进了文化的流传。

再次,新媒体艺术本身就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文化商品,它将过去一味依赖创作者才华和名气或者物品历史的文化商品的价值,转嫁到技术带来的高附加值中,以可感互动的体验增加艺术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含金量,可以更加有力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新媒体是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提高创意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砝码。因此,融合新媒体技术与文化艺术要素的新媒体艺术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

(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推广体验经济与美学经济的载体

首先,新媒体艺术是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一种叫“体验经济”的重要载体。“体验经济”即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平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从而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行为。众所周知,商品是客观存在即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而创造出的体验是会给人留下记忆的。与以往不同的是,商品、服务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外在的,但体验是主观存在,即内在的,存在于个人心中,是个人在身体、感情、意识上参与所获得的。没有两个人的体验感受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体验是来自每个人的感受与商品之间的互动所得的感情[5]。在这里,大致总结了5种体验,娱乐体验、教育体验、情绪体验、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等。新媒体艺术交互、虚拟的特点增加了受众的被卷入感,例如在四维影院中我们亲身体验到虚拟现实技术借助声音、音乐、光线、电子影像、机械互动装置、遥控器等多种媒体相结合,打造出幻真的虚拟世界。新媒体艺术带来的体验是借助数字技术,通过虚拟现实,使消费者得到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

其次,新媒体艺术的低门槛对于美学经济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美学经济指“立足于美学价值,通过向潜在消费群体提供审美服务产品(或将审美要素大量渗透到商品中),以提升商品的文化附加价值,使消费者获得审美愉悦为目的而获得利润的经济形态”[6]。美学经济的题中之义是强调艺术生活化,通过将美附着在能够更多接触到人们生活中的实用物品或商业服务,来推广美的体验,实现审美教育和审美享受的普及,从而达到文化艺术的“平民主义”,即平民美学。新媒体艺术使艺术生活化,艺术生活化是文化成为产业的基础。文化创意产业以商业形态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更公平、更包容的文化语境的构建契机,就是在这样一种转向中将高雅,高端文化推向边缘、消解它的光环的同时,也将它们的泛化促使形成更加公平的艺术文化共享空间,以便大众容易接受、理解这些艺术文化层面的享受,这无疑可以使社会文化更快更好地整体进步。

四、结语

新媒体艺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多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是中国可以尽快步入世界前列的产业类型[7]。我国在推动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对新媒体艺术予以了多方面的支持和重视。2005年国务院出台《推进试点单位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若干意见(试行)》,有力地推动了电视数字新媒体的发展。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规定,我国每个电视台每天必须播出超过10分钟的动画片(省台要求30分钟以上),其中60%必须是国产片。国家火炬计划批复的全国唯一的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专业集聚区,成立于2005年12月31日,这是北京市首批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该基地还在2006年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光荣地被评为“最具投资价值的创意基地”。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加强对新媒体艺术的研究投入以及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寻找实现新媒体艺术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更多可能模式。

参考文献

[1]金元浦.当代世界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J].电影艺术,2006(3).

[2](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92.

[3]肖永亮.数字媒体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J].现代传播,2005(5).

[4]田忠利,付琳,龚小凡.关于数字新媒体艺术发展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10).

[6]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融合[J].中关村,2010(11).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的关联性

文化产业,是文化可以作为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的产业,是通过技术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见于1998年英国的《创意产业路径文件》,该文件明确指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为此,英国经济学家JohnHowkins于2005年12月在上海举办的“上海知识产权论坛”上发言时说,所谓创意产业,就是一切利用人脑的创造力创造财富和就业的产业。他的这一观点,在于强调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文化”、“创意”成果,都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内容和体现。

文化创意产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推崇创新,是文化创造性与先进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并体现高附加值的过程,是艺术的创造性成果与市场开发完美结合以实现价值的最高取向的活动。文化、创意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国际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本能。尽管如此,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这种“核心”,也只能是“创意”的本身,甚至不会由“文化”、“创意”衍生出产品,或发展为产业。

关于知识产权的概念,是源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2条第(8)款的规定。随后又被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第一部分第1条所引用。上述两个国际法律文件对知识产权划定的范围,是当今世界各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立法基础和普遍通例,迄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法学著作、法律规范,乃至国际条约,都是从以上两个公约和协议所划定的范围出发,来明确知识产权概念和定义的。据此,知识产权是指:发明、发现、作品、商标、商号、反不正当竞争等一切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

从知识产权法律的角度说,知识产权法只保护文化创意产业中具有人类创造特征的智力成果,其法律制度涉及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的产生、获得、使用和维护。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产生背景与经济学理

(一)城市创意产生发展的文化内升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就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而言,是城市化进入中后期出现的一种新产业形态。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正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或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初期过渡的阶段,不少城市甚至同时具备两个过渡期的显著特征。这个阶段正是由工业经济主导向服务经济、知识经济主导转变的关键时期,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特征明显,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突出,矛盾尖锐,尤其是出现的以特大城市为代表的“巨型城市”、“都市圈”、“城市带”后,城市面临环境退化、资源短缺、设施紧张、传统文化缺失、道德败坏等诸多“城市病”。正是因为城市乃至整个人类面临的这些问题,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创意产业才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和接受,甚至成为某些代表性城市的支柱产业。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功能、城市人的行为和城市文化业开始发生改变,向创意型发展。

(二)城市文化经济提升的产业经济特征

[1]白庆祥,李宇红.文化创意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蒋三庚.创意经济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3]石杰.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4]尹宏.现代城市创意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THE END
1....哪些?按这些标志对产品进行划分可以将产品分为哪些类型?请分别...按这些标志对产品进行划分,可以将产品分为哪些类型?请分别举例阐述各类型的产品标志的表现。 温馨提示:多一点细心,少一点后悔! 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试题上传试题纠错 TAGS 公共产品标志哪些这些对于进行划分关键词试题汇总大全 本题目来自[12题库]本页地址:https://www.12tiku.com/newtiku/9999/86507572....https://m.12tiku.com/newtiku/9999/86507572.html
2.政府经济学(山东大学)政府经济学(山东大学)ppt? 政府 经济学,也被称为公共经济学 ( Public Economics)或 公共部门 经济 学( Public Sector Economics),就 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分析和规范 政府的职能和作用的科学。 ?,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如 国有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 http://read.cucdc.com/cw/63552/217701.html
3.公共行政学笔记(精华版)追求卓越:是指现代政府在主观意愿与客观效果相统一的意义上追求出色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比较的意义上追求不断提升并在实践中表现出具有卓越品质的公共政策能力、综合实施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能力、有效地向公众全面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自律和自我更新能力。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0701/09/79930059_1127565794.shtml
4.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最新版(150)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解析】《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http://www.luzai.cn/html/3291.html
1.贵州认证认可科普宣传二这些生活中常见的认证认可标志,你都...无公害农产品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世界认可日 常见的认证包含哪些种类? 通常分为产品、管理体系和服务认证。大家较为熟悉的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有机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就是产品认...https://www.91dljz.com/guizhou/gongsi/569.html
2.我国已颁布的产品质量认证标志的类别有()我国已颁布的产品质量认证标志的类别有()PRC标志,SC标志,方圆标志及其变形,萌芽标志,“3C”标志https://www.freetiku.com/view-1-TN6BE40A3PMS9KS9.html
3.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公共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在人们享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如果某一类产品和服务同时具有这样的两个性质:一是非竞争性,二是非排斥性,则这类产品和服务就被称为公共品。 首先,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机会。也就是说,公共物品在数量上是充足...https://www.touzibi.com/bibaike/13695.html
4.公共产品的标志有哪些?按这些标志对产品进行划分,可以将产品分为...公共产品的标志有哪些?按这些标志对产品进行划分,可以将产品分为哪些类型?请分别举例阐述各类型的产品标志的表现。参考答案:答: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满足公共需求的产品。为了能够严格区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经济学家采用了两个标志:排他性和竞争性。标志1.排他性:就是指消费者对产品的占有能否排除其他人的占有。https://www.diandahome.com/228445.html
5.林业知识习题一(通用6篇)20、《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对违反条例规定者,有哪些处罚规定? 《条例》对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规定可处以50-2000元罚款,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1)使用带有危险性林木有害生物的林木种苗进行育苗或者造林的。(2)发生林木有害生物不除治或除治不力,造成林木有害生物蔓延成灾的。(3)隐瞒或者虚报林木有害生物...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if8xx7n.html
6.关于市场营销论文15篇首先,将产品进行准确定位,进而使产品有市场的销售目标。各行各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都针对许多不同的群体,因此行业应该积极抓住其产品所需要的群体,进而对产品进行有效归类,从而使同样的产品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有差异化的功能。其次,行业要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尤其是食品行业,更应该注重食品的健康。行业生产的...https://www.yjbys.com/biyelunwen/fanwen/shichangyingxiao/733554.html
7.2024年春江苏开放大学政府经济学第二次作业高分答案1、按照公共产品的两个标志进行划分,产品的类型有哪几种? A、自然垄断产品 B、私人物品 C、公共资源 D、纯公共产品 学生答案:A;B;C;D 2、西方经济学将通货膨胀分为哪些类别? A、结构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C、投资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https://www.xingkaowang.com/17396.html
8.邓小平理论概论系统复习资料自考资料3、邓小平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策和理论是建立在:对时代主题转换 的正确判断。 4、建国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照搬了:苏联模式。 5、我们党从什么时候开始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和波匈事件的发生。 https://www.zikaoren.com/Get/zkzl/1339.html
9.熟练地展示产品可以给客户留下好印象,那么熟练地展示产品包括哪些...国内某产品生产商向我国商务部申请对从甲国进口的该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该产品的国内生产商共有100多家。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以下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21年卷一单项选择第44题〕 A. 任何一家该产品的国内生产商均可启动反倾销调查 B. 商务部可强迫甲国出口商作出价格承诺 C. 如终裁决定确定的反倾销...https://m.shuashuati.com/ti/6bc5bc3e0bf043ff8fda310d8361e091.html
10.2024服装市场调研分析报告范文(通用9篇)我们将现有市场中主要服装产品的属类进行划分,他们包括: 商务正装系列 商务正装系列包括在正式商务活动及高级商务会晤期间所穿着的商务服装,包括如西装(套装)、燕尾服(宴会装)等类型的服装系列。此类服装代表着经典、非凡与高尚,被誉为“衣着贵族”。此类服装的市场需求量一定,价值较高。 高级时装系列高级时装也被人...https://www.ruiwen.com/baogao/6053744.html
11.公共区域保洁员理论试卷7篇(全文)镇江市京口区“环卫杯”公共区域保洁员 理论试卷 姓名单位得分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各题横线上。1题1分,共50分) 1.道路保洁等级划分为()。 A.2级 B.3级 C.4级 D.1级 2.一级道路保洁等级划分条件之一是()。A.平均人流量为100人次/min以上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38rcwmj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