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的概念散见于各个学科之中,不同学科以及不同学科的不同分支对成本所下的定义亦有所不同。
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成本的理论概念。马克思曾经指出:“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的每一个商品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W=C+V+M,如果我们从这个产品价值中减去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中剩下来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一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补偿商品使资本家自身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家自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成本价值。”马克思在这里称为“成本价值”的,指的就是产品成本。据此,可以得到产品成本的理论计算公式为:产品成本(C一V)=产品价值(W)一盈利(M)。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但二者都是商品经济,马克思的成本价值理论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从耗费角度和补偿角度,在理论上给予成本一个完整的概念,揭示了成本的经济实质。但是,在市场经济实践中所使用的成本概念与理论概念是有差别的,其根本区别在于理论成本只包括构成产品价值的一切生产性支出,不包括不构成产品价值的非生产性支出。虽然非生产性支出严重地说并不属于成本,而是纯粹的损耗,但如果不能得到补偿,企业将无法维持,必须按一定的标准分摊计入成本。因而实际应用的成本范围要大于理论成本的范围,它是一个会计学上的概念。西方会计学将成本广义地定义为达到特定目的(生产商品,提供劳务,购设备、存货)而发生的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以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我国目前缺乏权威的成本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通则》《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等现行有关企业会计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中,均未直接给成本下定义,而是采取通过规定哪些费用可以计入成本的方式来间接明确成本的作法。目前我国财务会计中已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成本概念,即经营者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商品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二成本的分类
按照不同标准,可能将成本进行不同分类,如按照成本的职能,可以划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两大类;按照归属成本目标的难易,可以将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这二种成本的分类方法,是目前我国经济界习惯的做法。但与经营者的竞争动机不具有直接关系,不足以说明经营者的主观故意,所以我们着重介绍下列二种分类方法:
2.按照经营决策各备选方案获利性不同,可以将成本分为差量成本和编辑成本两大类。差量成本有广、狭义之分,这里仅指广义上的差量成本。即决策的两个备选方案之间两个预期成本的差异数。边际成本,是指产品成本对业务量无限小变化的变动部分,是指企业每增产一个单位的产品使变动成本增加的数值,在一定范围内,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递减,但产量扩大到一定限制时就会受到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边际成本转为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