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健康论文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食品营养与健康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你会选哪种?

这些研究发表后,受到的质疑和讨论非常热烈。可惜至今为止,围绕着有机食品的真实价值,仍无法盖棺定论。但至少,当你把围绕它的争议都梳理一遍后,下次满怀豪情地为“有机”掏腰包时,可以更清楚自己买下的到底是什么。

跟常规蔬果相比,有机蔬果的维生素类、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几乎相同

最终他们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上的论文,得出的结论多少让人意外:“我们没有找到明确的证据,证明有机食品比常规食品更有营养。”论文的主要作者史密斯斯潘格勒介绍,在他们筛选出的调查中,有223篇对比分析了有机和常规食品的主要营养元素,另外17篇则对比了两种食品的食用者的健康状况。

“跟常规蔬果相比,有机蔬果的维生素类、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几乎相同。在检测过的14种营养物质中,有机蔬果里含量明显高于常规蔬果的只有两种:磷和酚类(比如辣椒素)。不过,鉴于比较少人会缺乏磷和酚类,这项发现并没有特别大的意义。”

不过,他们也有一些积极的发现。比如在有机牛奶和有机鸡肉中,Omega-3脂肪酸的含量是比较高的,这对人体的心脏有好处。有机食品也确实含有更多的苯酚,苯酚中的类黄碱素(flavonoid)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抗氧化物。只是,这些食物中的十八碳烯酸含量也比较高,这种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另外,这些物质的含量差别并不是特别大,如果要证明这种差别的有效性,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对于斯坦福大学的这篇论文,反对者举出了例子:加州大学的食物化学家阿里森米歇尔的团队曾做过长达十年的试验,发现同样品种的番茄,在有机和常规的种植方式下,前者所含的两种抗氧化剂比后者要高出79%和97%。史密斯斯潘格勒也看过这项研究,但她认为,这项试验的种植条件比较特殊,番茄的生产从头到尾都被严格控制着,如果放到不同的种植气候、土壤中,有机番茄是不是还能有这种表现,是很难说的。“所以,有机和普通种植方式对食品营养的影响,还不如特定的土壤气候环境、种植收割周期等对营养的影响来得大。”

至于德纳布拉瓦塔,面对病人关于有机食品的询问,她有了明确一些的答案:“单从营养价值上来说,有机食品并没有太特别的地方。但多吃蔬果的健康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不差钱,吃有机的当然好。但与其省吃俭用每天只买一个有机苹果,你不如用同样的价钱,每天多买几种蔬果吃。”

有机食品同样具有毒性

虽然仅从营养成分上看,有机食品似乎没什么神奇,但它并非没有让人称道之处。就拿斯坦福大学的报告来说,研究人员发现在三千多种有机食品中,只有7%的样本检测到了农药残留,而在十万多种常规食品中,检测出农残的几率是38%。此外,常规食品上发现的细菌,更容易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报告也提到了两项对儿童健康的研究,发现食用有机食品的孩子体内的农药残留确实更低。就在报告发表的下个月,美国儿科学会也对这个问题表了态:在2012年10月的《儿科学》上,儿科学会的专家建议“尽管没有临床证据说明有机食品更有营养价值,但它们确实能降低农药和抗生素的摄入量。鉴于儿童和胎儿的免疫系统并没有成人完善,儿童和孕妇食用有机食品无疑是比较安全的。”

安全!低农残!这对于中国人来说太关键了!那么,我是不是可以买了有机水果在衣服上擦擦就吃,有机蔬菜可以冲一冲就拿去拌沙拉呢?

最好不要上当。

其次,有机蔬果不使用化肥,因此在种植时大多使用植物性堆肥或是动物排泄物。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人畜体内都有病菌和重金属,会随着粪便排出,用这些肥料种植出来的蔬果,沾染上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的几率更高,可能引发食用者的感染甚至死亡。美国哈德逊研究所的全球食品研究主管丹尼斯?艾弗瑞是名激烈的反有机人士,他曾引用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宣称食用有机食品感染大肠杆菌的危险性是食用普通食品的八倍。

此外也有研究者发现,由于有机农田的虫害比较难控制,有些植物被咬伤后可能分泌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也更容易被霉菌等感染。而意大利帕尔玛大学的学者吉蒂尼S曾在2005年发表过一项研究,他和同事对比了有机牛奶和普通牛奶后,发现有些有机牛奶样本中的黄曲霉素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牛奶,可惜他们并没有找出具体的原因。

看不见的资源耗费

对于现代化农业对环境的破坏,触目惊心的例子比比皆是:化肥农药抗生素泛滥、土地板结贫瘠、河流水道被污染……有机食品的培育,其实是人们回归传统,向大自然还债的一种方式。有许多研究和实例证明,有机种植对恢复土壤生命力,调节生态系统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把它跟环保联系起来。

那么,回到买苹果的例子,如果我买下了来自新疆的有机苹果,是不是就比买城郊老农的苹果要环保呢?这是个有趣的论题。

如果从碳排放的角度看,尽管有机苹果的生产方式对环境友好,但它从遥远的产地包装好,千里迢迢地运到我身边的超市,这个过程所耗费的能源可能已经抵消了它带来的好处,那么,买城郊老农刚摘下来的苹果是不是反而环保一点?

而从种植过程所耗费的资源看,有机食品也未必真的更环保。美国罗代尔研究所的专家就曾提出,为了控制虫害,专门生产大量的有机农药本身便提高了社会和生态成本。以最常用的除虫菊为例,为了从除虫中提炼出足够的有效成分,满足每年全球超过两万吨的需求,肯亚和秘鲁开垦了大量的花田,并靠无数人力每天手工采收一亿多朵花。这些花田本身占用了生产农作物的土地,甚至是砍伐森林破坏植被换来的,这对环境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说到消耗的社会成本,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的教授肯格林有更明确的看法。他和同事曾在2007年向英国环境农业部(DEFRA)提交过一份全面的报告。在报告中,格林和同事比较了150种最常见的食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后得出的观点是:“与集中化大批量产的同类食品相比,有机生产能源利用率不高,消耗的土地可能加重森林和生态系统的负担。”比如,报告提到,跟常规牛奶相比,有机牛奶的生产需要增加80%的土地,排放的污染物也增加了一倍。

编辑出版《糜子研究进展》和《中国黄米食品》。会议编辑出版了《糜子研究进展》论文集(英文版)和《中国黄米食品》,共收录了来自乌克兰、俄罗斯、韩国、日本以及国内糜子专家学者论文42篇。其中俄罗斯、乌克兰5篇,日本2篇,韩国2篇,中国33篇。论文从糜子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生物技术、食品加工、产品贸易、营养与保健、栽培生理与栽培技术等方面展示了国内外糜子最新研究成果,这些无疑将会极大地促进世界糜子研究和生产的发展。论文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目前正在申请ISTP收录。

组建国际糜子协会首届委员会。在进行大会学术交流的同时,经与各国科学家协商,成立了国际糜子协会首届委员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柴岩教授任首届委员会主席。韩国江源大学生物工程部CheolHoPark博士,日本神户学院大学KiyokazuIkeda博士,日本筑波大学HisayoshiHayashi教授,俄罗斯全俄豆类及制米作物研究所VladimirIvanovichZotikov教授、VladimirSergeevichSidorenko博士、SergeyVasilevichBobkov博士,乌克兰尤里耶夫研究所SvetlanaNikolaevnaGorbacheva博士、LubovNikiphorovnaKobyzeva博士,斯洛维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IvanKreft教授以及国内有关科研单位专家等共计25位专家任委员。国际糜子协会的成立,为建立糜子科研国际平台奠定了基础。

加强宣传报道,本届会议是国际糜子界的一次盛会,也是展示近年来我国糜子科研、生产及加工成果的良好机会,会议邀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宣传部,榆林电视台、神木县电视台等多家宣传单位进行同步采访报道,会议印制了印有会议标志和世界各国糜子拼写的文化衫,同时还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网站、中国小杂粮网站等媒介进行了多方位的宣传报道,以期更多的人认识、了解糜子,关心和支持糜子产业,并最终得益于糜子食品而健康、快乐。

本次会议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有关学者、课题组不辞辛苦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积极的周密的筹备工作,才使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参会代表收获颇丰,热情高涨,纷纷为糜子研究献计献策,提出了如下建议。

(1)组织出版糜子期刊。糜子属小宗粮食作物,生育期短,适应性广,是亚洲和欧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和以素食为主的国家的重要的粮源。糜子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营养素,是新世纪全球重要的保健食品资源。但糜子宣传没有一个平台,因此建议出版《粟类作物》期刊,将糜子、谷子、珍珠粟、蜡烛稗、台芙等粟类作物融为一体,编辑出版粟类作物或小粒作物研究期刊,推动世界糜子及粟类作物研究。

(2)加强与俄罗斯、乌克兰、日本等国的交流与合作。在糜子等小杂粮研究中,俄罗斯、乌克兰、美国、日本等国具有明显的优势,建议进一步加强与这些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杨凌在糜子等小杂粮研究中的科研水平和国际地位。

(3)积极发挥国际糜子研究协会的作用。糜子是中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印度等国家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营养价值非常高的米类食物,在农业和食品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建议利用国际糜子协会成立的契机,加强研究和交流合作,以促进世界糜子研究与生产,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中国杨凌在小杂粮研究中的地位。

作者:冯佰利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1.提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毕业论文实习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1.1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在专业实验课中的比例

过去本专业的实验课中,验证性实验比例较高,通过教改,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比例,每门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开出率已达100%;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锻炼学生主动思维和动手能力,学会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综合实验素质,为毕业课题的独立工作及课题创新奠定基础。

1.2教师科研成果应用在专业教学之中

1.3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活动

预防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教学应紧密结合科技发展的前沿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钻研兴趣。为此我院预防医学专业各学科均编写了适合本专业课程特点的辅助实习教材,并出版了“煤矿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指南”作为参考资料,使之与培养目标更加呼应。通过各学科组织学生见习教学基地的实际生产活动,比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见习陶瓷和煤矿粉尘、噪声的现场监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见习CDC理化检验中心的研究工作,以及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做科研小助手,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学术思想和研究风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开拓科研思路。

2.优化毕业论文实习流程,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院预防专业毕业论文课题主要在各学科完成。流程包括教师提前计划和论证课题、下达课题任务书、学生选题、完成课题过程、中期汇报、论文撰写和答辩。

毕业论文实习课题的论证安排在第9学期末。由各学科制定具体的课题计划,在充分考虑本科生自身特点和培养要求的基础上,指导教师结合个人的科研题目选定难度与深度适当的子项目作为实习课题方向。指导教师提交毕业论文的题目和任务书,经系毕业学术小组对题目审核后向学生公布;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对专业的爰好、对学科及带教师资水平的了解自选学科和课题项目。

2.2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人一题,增加学生个人实践机会;独立完成课题的各个流程,培养与提高学生个人能力;教师起指导作用,减少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优秀论文;使学生由过去被动的受教育对象逐步转变成为教学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较好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显著提高毕业实习效果。文献查阅、综述和课题设计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过程,使学生把毕业论文课题当成自己的科研活动,既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造能力,也为资料收集、实验检测和资料整理分析过程中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在数次论文修改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科技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在论文答辩过程,给学生提供学术报告机会,锻炼语言表达和思维应变能力。

2.3提高学生实习课题的科研价值和社会实践性

3.规范毕业论文管理

毕业论文实习的量化管理包括毕业论文的课题申请和论证、指导教师资格审查、课题过程记录、中期汇报和检查、毕业实习表现评价、论文评审、答辩程序和评分、优秀论文评选等。实行有计划、有要求、有考核的量化管理制度。规范教师的带教过程和学生的实习过程,调动教师带教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改革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的保障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的学科,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桥梁。我们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促进人体的健康。食品营养与安全的保证主要依靠食品生产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从而使营养与食品安全从过去的监督管理扩展成包括食品生产、食品营养、食品安全、食品管理、食品质量控制的诸多领域,在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体系改革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必须从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方式入手,构建合理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体系。

1.课程体系与教学手段优化

在课程体系与教学手段优化方面,实行基于问题的先进教学方法,开展研究式、讨论式、团队式教学,强化以实例为载体的案例教学,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习、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教学实习、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第二课堂(科研训练、课外科技活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在教学手段上,从过去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转向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所具有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功能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从而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传授更多的科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1]。

2.教学内容的优化。

3.教学成果考核方式的优化。

三、产学研平台搭建

为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3],石河子大学将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本专业进行招生,入学初期通过严格的选拔,低年级接受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高年级以实践教学为主。新班采取导师制小班上课和管理等模式,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以科研和生产实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效消除教学内容、科研技能和实习实践之间的隔阂,努力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生产有机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开展人才培养。

在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的基础上,开展为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以课题为纽带,一方面为企业解决问题,给企业带来社会效益,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教师培养工作的开展,并要求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以企业为依托培养创新人才。

高校有充足的人才资源优势,大中型企业有丰富的课题资源,高校与企业合作承担应用性课题研究,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导师的支持,结合本科生参与的研究课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研究生可以进入企业工程中心开展科研实践,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校企合作为学生提高创新能力搭建了平台,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有重要作用。

四、创业培训

组织大学、学院和企业等职能部门的专家,成立拔尖人才培养与创业领导小组,对不同专业进行创业培训,兼顾大学学习交流、科学实践、生产实习等多种形式,借鉴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NEFT)创业培训、国际劳工组织创业培训(SIYB)、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进行的了解企业培训(KAB)等国际优质课程资源,通过创业论坛、创业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体验,传播普及创业理念,让有实力和条件的学生在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储备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勇.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与方法探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04):9-10.

[2]陈志刚,杨新海.地方高校工程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苏州科技学院“五化”模式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75-80.

[3]王蔚斌.关于食品科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经营管理者,2012(07):256-257.

[4]施建军.以科教融合为主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2(03):01-02.

关键词:食品营养标签标注营养素营养素参考值

引言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饮食结构早已跨越温饱向营养和健康阶段发展。人们越来越希望了解食物的营养特征以挑选适合自身健康的食品[1][2]。2013年1月1日卫生部颁布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全面实施,我国预包装食品开始强制要求标准食品营养“4+1”等营养信息,老百姓可以根据标签中营养信息选择食品种类和控制食品摄入量,企业也可以生产更多符合营养要求的食品。

一、营养标签的关键要素

二、食物中脂肪应如何标注

脂肪是提供人体能量的主要物质。《通则》中指出脂肪营养参考值为不大于60g每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以及食品标签的脂肪含量摄入适量的脂肪。脂肪的含量可通过测定粗脂肪或总脂肪获得,虽然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也是提供能量最多的营养素,但由于很多人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所以提倡减少脂肪的摄入。越来越多的低脂、脱脂食品应运而生。而营养标签的实施,严格规范了对于这类营养宣称的标注。

三、食物中矿物质的标注

四、碳水化合物的计算及标注

碳水化合物是指单糖、双糖等总称。食品中碳水化合物可按减法或加法计算,加法是淀粉加糖的和为“碳水化合物”,减法是以食品总质量为100,减去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和膳食纤维的质量,称为“可利用碳水化合物”;或100,减去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的质量,称为“总碳水化合物”[6]。在标签上均以“碳水化合物”标示。

五、维生素的强化与标注

六、豁免的预包装食品

豁免的预包装食品应该注意:如果有以下情形,则应当按照营养标签标准的要求强制标注营养标签:1、企业自愿选择标识营养标签的;2、标签中有任何营养信息的。3、使用了营养强化剂、氢化或部分氢化植物油的;4.标签中有营养声称或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

生鲜食品除袋装鲜(或冻)虾、肉等之外,还包括未添加其它配料的干制品类,如干蘑菇木耳、干水果蔬菜等,以及生鲜蛋类等。但预包装速冻面米制品不属于豁免范围。

“关于每日食用量≤10g或10mL的预包装食品”不包括:“对于单项营养素含量较高、对营养素日摄入量影响较大的食品,如腐乳类、酱腌菜、酱油、酱类以及复合调味料等”

七、其他注意事项

营养标签的标注格式应严格按照《通则》的要求。首先要标注强制性的“4+1”,此外,如还标注其他营养素,“4+1”需醒目标注,如加粗字体等。所有营养素的标注顺序一定要按照《通则》规定。其次,注意营养素的含量值及NRV百分比的修约间隔,如:所有的NRV百分比是保留整数等。能量及所有营养素的单位也要按照《通则》规定,不能随意改变大小写。再次,营养成分表中不能标注《通则》中表1以外的营养素,如“β-胡萝卜素”等[7]。

八、营养标签的发展前景

[1]NeilS.CoulsonAnapplicationofthestagesofchangemodeltoconsumeruseoffoodlabels.BritishFoodJournal,2000,102(9):661-668.

[2]叶蔚云,冯振国,吴炜彬.广州市消费者食品营养标签的认知与应用调查[J].营养与食品卫生,2010,37(10):1850-1852

[3]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S]

[4]喻雨琴,贺甬.有效执行营养标签的探讨[D].质量与标准化,2013(3):50-53

[5]张伟.各国地区食品营养标签标准及法规与我国对比研究[D].标准化学术研究论文,2013:56

[论文关键词]食品安全性

[论文摘要]本文从食品安全性的概念、我国食品安全性的现况、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以及提高食品安全性的策略等几个方面对食品安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性的改善。

1、食品的安全性的概念

由于科技、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食品安全性问题的内涵及轻重缓急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也不完全相同,人们对食品安全性的理解也有不同程度的差距。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食品安全性定义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在我国食品的安全性通常被解释为“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的条件下长期食用,对食用者不产生不良反应的实际把握”。所谓不良反应包括由于偶然摄入某一种食品对机体所产生的急性毒性(伤害)或长期微量摄入所产生的慢性毒性,例如致癌性和致畸性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分析技术的提高,有些曾被认为是绝对安全、无污染的食品,后来又发现其中含有某些有毒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可导致消费者慢性中毒或危及其后代健康;而许多被宣布为有毒的化学物质,实际上在许多食品特别是在天然食品中以极微量的形式广泛存在,并在一定含量范围内有益于人体健康。因此,评价一种食品是否安全,并不是根据其内在的固有毒性,而是看其是否造成实际的伤害。

2、我国食品安全性现况

我们必须认真对待食品安全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切实研究食品不安全问题,认真分析原因,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对策,逐步消除食品的不安全因素,构筑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体系。

3、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

专家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近年来,每年卫生部接到食物中毒报告100~200起,涉及数千人发病,百余人死亡;除意外事故外,大部分均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如80年代在上海因食用污染毛蚶引起甲型肝炎大爆发累及30万人。从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出发,微生物性危害是我国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也始终是各国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努力控制的重中之重。

(3)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及人类健康,比如说有机污染物中的二恶英、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工业化合物及副产物,都具有可在环境和食物链中富集、毒性强等特点,对食品安全性威胁极大。在人类环境持续恶化的情况下,食品中的环境污染物可能有增无减,必须采取更有效的对策加强治理。

(4)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的加工、包装、运输以及贮藏过程中,为了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增强食品的感官性状,适当使用一些食品添加剂是必要的。但是要求使用量必须控制在最低有效量的水平,否则会给食品带来毒性,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在食品加工中广泛存在着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如使用量过多、使用不当或使用禁用添加剂等现象。

(5)食品加工、贮藏和包装过程。食品在高温烹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杂环胺等),在加工过程中,会用到机械管道、锅、塑料管、橡胶管、铝制容器以及各种包装材料等,也有可能将有毒物质带入食品。另外,食品贮藏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龙葵素等化合物,也给食品带来了很大的安全性问题。

转贴于

(6)食品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或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7)市场和政府现有措施不完善,仍存在着假冒伪劣产品,食品标签滥用,违法生产经营等。

概而言之,食品不安全因素可能产生于人类食物链的不同环节,其中的某些有害成分,特别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可因生物富集作用而使处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受到高浓度毒物危害。

4、提高食品安全性的策略

(1)强化政府监管,对监管不力、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有关部门实行问责制。

(2)加大对造成食品安全事件有关当事人、责任人的处罚力度。

(3)研究、开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对食品生产流通全过程严格监控,保障食品安全,同时有关信息,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4)加强环境保护,全面控制水体、空气、土壤的污染,改变当前食品污染状况。

(5)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

(6)切实从源头抓起,防患于未然,消除食品污染于发源端。比如说减少农产品的污染情况,可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等化学品等。

(7)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确保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受害人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市场存在的假冒伪劣食品能得到及时的收缴、查封;

(8)掌握食品安全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改进饮食习惯,革除不科学、不文明的饮食方式,少吃或不吃油炸、熏烤及霉变食物等。

综上所述,吃的营养,吃的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都来重视食品安全,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一定会稳步改善,从而使人们吃上放心食品。

参考文献

[1]陈君石,食品安全-现状与形势,江西食品工业,2003,1,4

[2]南庆贤,吕玲,动物性食品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中国家禽,2002,24(22),6

“很多流行了多年的建议,比如不要暴饮暴食、计算卡路里、少吃油腻食品等等都不是最好的减肥方式。”论文的主要作者、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血管和流行病学教授达里奥什·莫扎法里安博士总结道,“从减肥的角度看,食品是有好坏之分的,即使两种食品的卡路里一样,减肥的效果也大有区别。”

莫扎法里安博士的这番话是有数据支持的。为了方便比较,科学家们对来自真实世界的海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把各种食品对体重的贡献率进行了量化。具体说,志愿者的体重平均每4年增加3.35磅(1磅约等于0.45公斤),不同种类的食品对增重的贡献不一,其中炸薯条最糟糕,贡献了3.4磅,炸薯片为1.7磅,含糖饮料为1磅,红肉为0.95磅,加工肉类为0.93磅,其他土豆类食品为0.5磅,甜食和饭后甜点为0.41磅,精制谷物为0.39磅,其他油炸食品为0.32磅,纯果汁为0.31磅,黄油为0.3磅。

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糖类,以及去除纤维素的精制淀粉最糟糕。研究者认为,这些食品降低了人的基础代谢率,也就是说,常吃简单碳水化合物的人在安静时消耗的能量较少,这显然不利于减肥。粗粮则没有这个问题,常吃粗粮的人基础代谢率不受影响,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也就是说,当二者的卡路里一样的时候,吃粗粮比吃细粮更不容易长胖。

还有一些食品对体重增加的贡献率为负值,说明它们是有利于减肥的好食品。比如蔬菜的贡献率为-0.22磅,粗粮为-0.37磅,水果为-0.49磅,坚果为-0.57磅,酸奶为-0.82磅。

这个榜单中的蔬菜水果和粗粮不会让人惊奇,但酸奶竟然有如此大的减肥功效却着实让人吃惊。事实上,研究者认为,奶制品,无论是纯奶还是低脂奶,都与体重增加无关,这一点和传统的观念正相反。另外,酸奶之所以能减肥,原因可能在于酸奶中含有的细菌能分泌肠道激素,让人产生饱足感,从而降低食欲。

另一种值得注意的食品是坚果。虽然坚果富含脂肪,但主要是植物性脂肪,与动物性脂肪有很大不同。其中,花生酱被证明是一种很好的减肥食品,原因在于人在吃了花生酱后不容易产生饥饿感。

烟酒消费对体重的影响比较复杂。其中,葡萄酒被认为对体重没有影响,但其他酒类消费过量却有可能增加体重。抽烟的人体重往往较轻,但这很可能是因为吸烟使人产生了其他一些疾病,导致体重降低。戒烟的确会让人长胖,志愿者们戒烟后的头4年体重平均增加了5.17磅。但如果坚持下去,再往后就没有多大影响了。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

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上没有比减肥更简单的事情了,只要吃进去的卡路里比消耗掉的卡路里少,肯定就能减肥了,这是一个大家都认同的事实。

B.很多志在减肥的人按照食物的热值制定每天的食谱,可惜依然不成功,原因是卡路里不是唯一的标准。

D.研究者每4年收集一次数据,除了硬性指标外,还对志愿者们的生活习惯进行统计,因此这次关于卡路里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2011年7月23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里,对卡路里的研究最重要的结论就是:卡路里不是决定体重的唯一因素,食品的种类往往能起到更关键的作用。

B.论文的作者、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血管和流行病学教授达里奥什·莫扎法里安博士总结说,从减肥的角度看,两种食品即使卡路里一样,减肥的效果也大有区别。

C.研究者认为,糖类,以及去除纤维素的精制淀粉,这些食品降低了人的基础代谢率,也就是说,常吃简单碳水化合物的人在安静时消耗的能量较少,这显然不利于减肥。

D.科学家们对来自真实世界的海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把各种食品对体重的贡献率进行了量化。发现不同种类的食品对增重的贡献不一,其中炸薯条最糟糕,贡献了3.4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吃粗粮的人基础代谢率会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所以,当二者的卡路里一样的时候,吃粗粮比吃细粮更不容易长胖。

B.酸奶中含有的细菌能分泌肠道激素,让人产生饱足感,从而降低食欲。所以酸奶的减肥功效大得着实让人吃惊。

C.研究者得出了一个和传统观念正相反的结论,就是奶制品都不会使人的体重增加。而且坚果也是一种很好的减肥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基因修饰生物体(geneticallymodifiedobjects,GMO)中的一类,又称基因修饰食品(geneticallymodifiedfood,GMF)。GMF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它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这种以GMO为食物或为原料加工生产出的食品就是GMF。现阶段的GMF主要以GMC为食品(比如转基因番茄)或以GMC作为原料而加工的食品(比如利用转基因大豆生产的豆奶)。转基因技术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危险。

一、GMF发展概况

1994年,第一例进入市场的GMF(转基因番茄)在美国诞生。现在至少有13个国家种植了GMF,其中美国的种植面积最大,达3030万公顷,68%;其次是阿根廷1000万公顷,23%;加拿大300万公顷,7%;我国50万公顷,占1%。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确定的GMF品种达43个,有60%以上的加工食品有转基因成分,GMF的销售额达百亿美圆;有调查显示,美国、加拿大两国的消费者大多接受了GMF,仅有27%的消费者我食用GMF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我国已批准了6种GMF的商品化,其中食品3种:抗病毒甜椒、抗病毒番茄、延迟成熟番茄。随着我国对GMF的研究和开发,我国的GMF品种会越来越多。目前,研究重点是开发转基因水稻、转基因鱼等食品。

二、转基因食品的特点

GMF与传统的食品比较:传统食品是通过自然选择或人为的杂交育种来进行。虽然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以及新近发展的亚种间杂交技术相比,在基本原则是并无实质差别,但生产GMF的转基因技术着眼于从分子水平上,进行基因操作(通过重组DNA技术做基因的修饰或转移),因而更加精致、严密和具有更高的可控制性。人们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并且可以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种。比如,可以杀死害虫的食品植物,抗除草剂的食品植物,可以产生人体疫苗的食品植物等。其具有如下特点:

(1)成本低、产量高。成本是传统产品的40%60%,产量至少增加20%,有的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

(2)具有抗草、抗虫、抗逆境等特征。其一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其二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2000年的GMC达4420万公顷,其中抗除草剂的有3280万公顷,占74%;抗虫性状的有830万公顷,占19%;抗虫肩抗除草剂的占7%。

(3)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提高。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谷物食品赖氨酸含量以增加其营养价值,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小麦中谷蛋白的含量比以提高烘焙(bei)性能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

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1998年,英国苏格兰研究所的ArpadPusztiai教授用转基因马铃薯喂老鼠,1998年秋在电视上宣布大鼠食用后,引起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和器官重量减轻,免疫系统受损。此事引起国际轰动。这是对转基因食品提出的最早的,有所科学证据的质疑,并在英国及全世界引发了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大讨论。虽然,英国皇家学会于1999年5月宣布此项研究“充满漏洞”,从中不能得出转基因马铃薯有生物健康的结论。

1998年3月,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批准了一项由美国农业部和DPL(DeltaandPineLand)公司联合申请的所谓“终结者”技术(terminatortechnology)专利,“终结者”技术获得专利后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因为该技术不是一般性技术,利用这个技术可以使作物第一年种植获得的种子不育,在第二年种植时,种子会自动死亡。“终结者”技术是将一种终止子基因插入到作物基因组中得到转基因作物种子,种子公司在种子出售前,在种子表面喷上一种诱导剂,农民播种后,种子可以长成正常的植株,结出成熟的种子。但是在诱导剂的作用下,插入的终止子基因会在种子成熟时激活启动,产生毒素杀死种子胚胎,因此收获的种子在第二年再种植不能正常发芽,但这种种子在油脂、蛋白质等方面完全正常。

美国农业部发言人声称,“终结者”技术是为了保护基因工程技术的知识产权。1998年10月,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在华盛顿召开会议,明确提出禁止“终结者”技术,理由主要有:外观上不能辨认终结者技术生产的种子,易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通过花粉非故意传播造成生物安全风险。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烹饪营养与卫生;饮食文化;人文素质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部分高中后职业培养。就目前来讲,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也是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的主要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人才供应与人才需求之间出现了很大的断裂,纯学历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社会需求,高级技能型人才相对紧缺。大量高级技能型人才走向社会,极有可能形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促进现有社会机构的重组。所以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未来的中国社会中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仅是经济发展中被动的技术工具和知识载体,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结构重组和重建中,充当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所处社会阶层的文化担当者。所以,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的现代转型中,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仅仅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实施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的文化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

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文素质培养,并把这种人文素养融合到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需要注意和深入发掘的课题,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准发展的必然趋势,各个学科、各门课程概莫能例外,当然这也包括“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概述

1.家庭方面的责任。不良的家庭成长环境,造成了学生某些方面的人格缺失,生活态度消极。

2.学校方面的责任。学校教学管理能力差,没有建立一套成熟的教学管理机制,用人不当,赏罚不明。

3.教师方面的责任。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不得体,教学方法有待改进,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4.学生方面的责任。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人生态度不端正,甚至存在自卑心理,缺少学习动力。

本文不拟对第1个方面和第2个方面做出回应,关于改善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提高学校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不在少数,有兴趣者可以参考。笔者结合自身的课堂经验,主要关心的是第3个方面和第4个方面的问题,即如何在课堂内部,就一门课程本身而言,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这需要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共同努力。具体到烹饪营养与卫生这门课而言,我们的问题就是:应该如何发挥这门课程自身的学科魅力,将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丰富和有趣,使烹饪营养与卫生这个理论问题,切实走进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真正关心、真正喜欢的问题,甚至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种高雅的餐饮文化氛围。只要做到这一点,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发展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的人文素质培养

要让教师和学生真正喜欢上烹饪营养与卫生这门课,我们不但要明确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而且,更应该注重发展这门课程的人文素质培养,让学生在端正的态度下,抱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切的人文关怀精神,学习这门知识、感受这门知识,乃至热爱这门知识。

1.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的学习目标

2.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的人文内涵

中等职业学校的任课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识到,烹饪营养与卫生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文化。饮食不仅仅是一日三餐、充饥解渴这么简单,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食用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差异。所以,饮食文化往往具有极强的地域性,不同的饮食文化,往往能反映出不同地域中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

三、提高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效果的新思路

1.提高教师自身的烹饪饮食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

烹饪与饮食,不但是一门艰深的科学,更是一种博大的文化。任课教师要想在成功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这门学科的文化魅力,不但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对这门学科吃通吃透,更需要广学博览,了解饮食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甚至不同的场景下所包含的不同的意义。通过烹饪与饮食这一件看似渺小的事情,广泛而深入地探索人类精神文明和哲学意识的不同形态,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有意义但又十分艰巨的事情。而教师作为这门学科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则负有这个责任。

2.提高学生对烹饪饮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缺少学习的动力,缺乏对所学课程的兴趣,认为它们不过是一门枯燥的技术,是将来生存谋生的手段罢了。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要低级,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也注定了要低人一等。这种状态需要改变,不能让学生继续保持这种自暴自弃的心理。

为了让学生对职业教育树立正确的态度,对烹饪营养与卫生这门课有充分的认识,笔者在第一次上课时,给学生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营养学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明白,他们在未来的社会转型和结构重组中,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他们将是未来新兴阶层的主要经济力量和文化主体。学生对自己的身份有了认可,便会对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社会责任心。

这样一来,学生对他们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了正确的态度,就会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加上对营养学的重要意义、对烹饪和饮食文化有了深刻认知,便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带着兴趣去学习。

1.蒋建基、张怀玉.烹饪营养与卫生(烹饪专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牛保国.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教育教学,2011(1).

3.汪晔君.高职食品营养与卫生课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8).

如何了解“转基因”,我们首先要从基因研究谈起。

从20世纪40年代起,人们开始研究性状的控制基础。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一起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1953年,沃森一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模型,由此开创了生命科学的新纪元。通常情况下,高等植物的世代交替途经花粉双受精过程,实现雄雌配子的融合和子代种子的形成。随着人们对基因结构和功能的了解,基因工程操作逐渐成熟。在此基础上,利用超脱常规授粉技术的手段实现遗传物质整合、培育转基因植物应运而生。在自然界中,根瘤农杆菌可以将其Ti质粒上的T-DNA转移并整合到寄主植物中,该原理被广泛应用于转基因植物的创建。此外,许多直接转化方法也被用于转基因操作。

转基因操作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而不是祸害人类的技术,可以利用它让作物具有抗病虫害的特性,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去除食物中的有害成分,增加作物产量等等,因此合理、有效地利用它,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使食品更安全、更营养、更便宜,对消费者、对环境也都是大有好处的。当然,同其他科学技术一样,如果使用不当,也会造成问题,比如转入的新成分可能会导致过敏,可能会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所以转基因产品在推广、上市之前都会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测,排除这些可能的不良因素。从总体上来说,转基因技术仍是传统的育种方法的延伸,只不过比传统育种技术更为精确,更有目的性,更容易控制而已。

1993年,美国第一例转基因晚熟西红柿上市,自此,全球转基因食品蓬勃发展起来。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到目前为止,转基因食品遍及世界各地,其中,发达国家的转基因产品占世界总量的85%,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加拿大。据统计,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确定的转基因品种已有43种。美国是转基因食品最多的国家,60%以上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90%以上的大豆、50%以上的玉米是转基因的。除转基因食品还有转基因植物,如:西红柿、土豆、玉米等,还有转基因动物,如:鱼、牛、羊等。虽然转基因食品与普通食品在口感上没有多大差别,但转基因的植物、动物有明显的优势:优质高产、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改良品质、抗逆境生存等。

掀开“转基因”面纱的一角,我们再进一步看看它的全貌,它究竟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吗

全球转基因作物规模化应用已逾14年,种植面积、作物种类、加工食物种类和食用人群逐年扩大,但由于各国实施了规范管理和科学评价,全世界每年上亿公顷土地种植转基因作物,每年数化人群食用转基因食品,迄今尚未发生具有科学实证的转基因食用和环境安全问题。200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粮食和农业状况的报告提到一个共识,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产品可以放心用,并不是像某些人渲染的那么可怕。检测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产品安全性所采用的方法也是科学恰当的,包括中国,包括全世界。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尚未发现可验证的、因食用由转基因作物加工的食品而导致有毒或有损营养的情况。数以百万计的人食用了转基因作物加工食品未发现任何不利影响。

2009年,25个国家种植了1.34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比2008年增长了7%。美国仍然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种植面积为6400万公顷。抗虫和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占据了美国玉米种植面积85%,抗虫转基因棉花占据了美国棉花种植面积90%。美国人的膳食结构与中国人不尽相同,其主食中不仅有水稻,还有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等。除转基因小麦产业化滞后外,玉米、水稻、马铃薯均有转基因品种被美国政府批准种植和食用。2000年以来,美国先后批准了6个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证书,伊朗批准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商业化种植。加拿大、墨西哥等四国批准了转基因农产品进口允许食用。同时,美国批准了孟山都公司培育的耐草甘膦除草剂小麦品种。美国国家科学院于2010年4月13日在网络媒体上发表的最新报告《转基因作物对美国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最具说服力。该报告从农户视角对美国发展转基因作物14年来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了全面和客观的分析,指出从总体情况来看,与不使用转基因技术的传统农业相比,转基因技术为美国农民创造了巨大的环境收益和经济收益。

为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防止具有潜在风险的转基因食品进入消费市场,我国依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指南》,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组织等制定的转基

因生物安全评价指南,制定了科学规范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转基因食品上市前对转基因生物的食用安全进行全面的评估。食用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营养学评价、抗营养因子评价、毒理学评价和过敏性评价等内容。

转基因食品的抗营养因子评价。食品不仅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也含有广泛的非营养物质,有些物质当超过一定量时则是有害的,称为抗营养因子或者抗营养素。通常,抗营养素被理解为抑制或阻止代谢(特别是消化)的重要通路的物质,抗营养因子降低了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最大利用,以及食物的营养价值。几乎所有的植物性食品中都含有抗营养因子,这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自我防御的物质。目前,已知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有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凝集素、芥酸、棉酚、单宁、硫甙等。然而大多数抗营养因子的有害作用是由未加工的食物引起的,经过简单的处理都会消失,如加热、浸泡和发芽处理等。如我们经常食用的豇豆中由于含有豇豆蛋白酶抑制剂不能生食,需要烹调熟制后,才能食用。对转基因食品的抗营养因子的安全评价,是将转基因品种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与其对照非转基因食品进行比较,其评估方法与营养成分的评估方法一致。

转基因食品的毒理学评价。转基因食品是否会由于导入了外源基因而产生对人体有毒的物质,是人们对转基因食品产生恐惧的重要方面。对转基因食品的毒理学评价是转基因食品上市前重要的评价环节。转基因食品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外源基因表达产物是否具有的毒性检测和评价;二是对转基因食品的全食品毒性检测和评价。我国目前批准的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均对外源基因表达产物和转基因全食品进行毒理学检测和评价。试验数据证明食用该转基因水稻、玉米与非转基因对照同样不具有毒理学意义上的安全风险。实际上,我国批准的转基因水稻还进行了遗传毒性、慢性毒性、传统致畸、三代繁殖等毒理学试验,安全检测指标已经超出了欧美发达国家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等建议的评价内容要求。这些毒理学试验均证明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及“BL汕优63”是安全的。

论文关键词黑糯玉米;营养成分;护色保鲜

黑糯玉米籽粒黑色,皮薄,糯甜香软,营养丰富,与一般的白糯玉米比较,含有更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增加,尤其是硒的含量大幅度提高,口感和味道更加纯正。据测试,黑糯玉米的营养成分明显高于黄玉米,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和粗纤维的含量比黄玉米分别提高10.9%、30.3%、56.6%和6.1%,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Fe、Zn、Ca、Cu、Mn的含量比黄玉米高出17%~80%,尤其是世界卫生组织唯一认定具防癌抗癌功效的微量元素硒(Se)的含量比黄玉米高7.5倍。鲜食黑糯玉米青穗采收后酶的活性仍较强,呼吸消耗也很大。由于没有了植株光合产物的供给,只有消耗自身的糖分和有机物,因此造成鲜食玉米的品质迅速下降,表现为口感差、甜度降低,没有清香味。这些特征决定了鲜果穗不宜长期存放和远距离运输。为解决鲜食黑糯玉米四季均衡上市问题,除生产上分期播种、分期采收外,还必须对鲜果穗进行保鲜加工处理。

目前市场上跨季节销售的嫩黑糯玉米,基本采用冷冻法保鲜,设备投资大、成本高,难以普及推广。虽然近年来相继推出了几种常温下嫩黑糯玉米保鲜方法,如烘干(晾干)—复水保鲜法、杀菌机(臭氧发生器)保鲜法,但操作复杂,保鲜期短,效果不理想。本文介绍一种护色保鲜技术,可使糯玉米棒在常温下贮存半年,色泽不变,既降低成本,还可进入大城市的超市销售。

1主要设备

真空包装机、高压灭菌锅等。

2原料要求

3护色剂基本配方

三聚磷酸钠1份、柠檬酸2份、焦亚硫酸钠0.5份、维生素C0.25份、食盐1份。以上物品均为食品级。

4主要工艺流程

原料前处理烫漂冷却分级内层包装高压杀菌冷却外层包装储藏。

5操作要点

选新鲜、颗粒饱满、无病虫的糯玉米棒,去除根部和过长的尖部。夹层锅的水煮沸后,按水重加入0.2%的护色剂,

搅匀,立即加入玉米棒。水重新沸腾后,煮10min。将煮好的玉米棒捞出,立即放入流动冷水中冲洗、冷却10~15min。冲洗后的玉米棒放在有筛孔的工作台上,控水10min左右,期间用鼓风机吹风干燥或自然风干;之后立即分级,挑选大小一致的玉米棒装入耐高温蒸煮袋,在真空包装机上抽气,气压至0.08~0.09MPa时封口。将袋装玉米棒置杀菌锅中杀菌。锅中压力维持2kg/cm2;10min内,锅中温度升至118℃,保持25min,再在10min内降至40℃。杀菌时,因袋内水分产生蒸气压,为防止破袋,要采用反压灭菌。冷却时,保持压力稳定在1.8~2.0kg/cm2。杀菌后,用手工擦拭或热风烘干袋子上的水分后,再进行外层包装。保存在-18℃左右的低温处,保质期可达16个月。

6注意事项

7结语

TIPS:看看SCI期刊怎么说

改善心血管健康

研究表明:摄入富含类黄酮的食品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类黄酮的心血管保护机制包括:有助健康成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餐后核转录因子的活化,维持血浆抗氧化防御能力,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的风险。此外,类黄酮还能减少血管平滑肌的病理性改变,有助减少血管粥样斑块的形成以及血管内皮增生。2008年,《美国临床营养杂志》刊文显示:长期摄入类黄酮及富含类黄酮的食物,能帮助收缩压下降1.15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0.9毫米汞柱。其中大豆分离蛋白有助降低舒张压达1.99毫米汞柱,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19毫摩/升,绿茶有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23毫摩/升。2010年,《欧洲更年期杂志》刊文指出:来自大豆、葡萄籽、坚果等食物的类黄酮成分可帮助降低血压和血脂,并延缓血糖的升高,同时对改善代谢综合征和减少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都有帮助。类黄酮作用机制包括抗氧化,改善内脏血液运送,阻碍脂肪酸释放及合成,以及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

改善认知能力

类黄酮对认知能力的改善作用也得到了若干临床研究的支持,特别是在执行功能、工作记忆和其他记忆功能,以及诸如处理速度等方面。类黄酮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包括:减少由神经毒素导致的损伤,抑制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以及调节促进存活的转录因子和基因的表达。因此,类黄酮有助抵御因正常衰老引起的记忆缺失和由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和帕金森病导致的神经退化。2008年,英国《精神药理学杂志》刊登的一项关于摄入类黄酮提取物的研究,101位6085岁的老年人被分成2组,在3个月内,一组每天摄入150毫克类黄酮提取物,另一组服用外观相同的安慰剂,结果服用类黄酮提取物的老年人的空间工作记忆相比对照组得到了改善,且工作记忆质量指数也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该组老年人体内过氧化产物的浓度也低于对照组老年人。2008年,英国《植物疗法研究》杂志刊登了另一项人群研究,42位5065岁的男性分2组,一组摄入含有类黄酮的提取物加维生素C,另一组只摄入维生素C,疗程为5个星期,结果显示,相比只摄入维生素C,摄入含有类黄酮提取物加维生素C的受试者,在空间工作记忆以及即时识别测试中都有更好的表现。

改善眼睛健康

2010年,英国《临床眼科学》杂志刊登了一项临床研究,79位无明显症状的眼内压过高的患者被分为3组,一组服用越橘等植物的提取物(富含类黄酮),另一组只使用眼药水,第三组使用提取物加眼药水,共24周。结果表明,同时使用植物提取物及眼药水的受试者在4周时眼内压由38.0毫米汞柱下降至27.3毫米汞柱,并在6周及24周时进一步下降至24.2毫米汞柱和23.0毫米汞柱。

降低癌症风险的潜在作用

类黄酮降低癌症风险的潜在作用目前仍处于研究中。一些动物性研究显示:类黄酮可降低化学物诱导的肿瘤数量。类黄酮癌症的抑制机制包括:调节细胞色素P450酶,以预防致癌物活化;并增加某些酶的表达来促进致癌物质排泄等。

THE END
1.2020级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2020级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http://www.jxxdjsxy.com/jiaowuzaixian/zhuanyeshezhi/2022-06-19/8135.html
2.安徽教师考编教综考前背诵汇总—心理学(1) 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有关 (2) 与对引起注意的新事物的意义理解程度有关 (3) 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有关 (4) 与已有的习惯有关 6. 简述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的区别 答:(1)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任务的需要, 有目的地主动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 是注意的积极品质。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85770516422098
3.2018级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8.29)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大数据下医养结合的需要,具有现代医学理念,掌握康复治疗技术OT、PT、ST等专业知识,具备运动疗法、言语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康复治疗技术基本操作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在各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专科医院及民政、残联、工伤等各类康复机构第一...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76.htm
4.心理咨询师二三级基础知识要点总结第五节意识与注意 第六节需要与动机 第七节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八节能力和人格(气质、性格) 第一节绪论(心理的本质) 一、定义 1、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https://www.360doc.cn/document/71137081_943225074.html
5.坚朗五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投资者若对本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存在任何疑问,应咨询自己的股票经纪 人、律师、会计师或其他专业顾问。 1-1-3 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招股说明书 重大事项提示 本公司特别提醒投资者注意本公司及本次发行的以下事项和风险: 一、本次发行的相关重要承诺和说明 (一)本次发行前股东所持股份的流通限制和自愿锁...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31700000276_89.shtml
6.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状况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找到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并制 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以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在 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统计,依据这些数据和结果, 结合企业战略,制定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方案。正如航行出海的船只的航标的导 ...http://www.chinahrd.net/blog/264/1011645/263502.html
7.美国加多邦国际集团公司产品推介加多邦公司根果多配合大量元素水溶肥使用效果明显,对作物中后期作物的品质,产量都有很好的提升。 加多邦作物营养国际集团桶装液体冲施肥,是一种生态功能型液体肥料,它通过生物螯合、生物发酵、生物浓缩等技术生产的新一代高科技、多功能、环保型液体肥料。适应任何作物的苗期、坐果期的根系营养,配合大量元素水溶肥效果...https://www.meipian.cn/2937byot
1.包装塑造独特的物流企业形象因此,企业需要重视包装品牌建设,注重包装设计的关键因素,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包装品牌建设。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结合案例分析,借鉴成功的包装品牌建设经验,不断探索包装品牌建设的未来趋势。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利润。https://www.rhtimes.com/news/Design-NEWS7644.html
2.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2、注意的种类: (1)注意的范围:在一瞬间内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3、注意的品质 (2)注意的稳定性:人把注意力指向和集中在某一事物上的特性。 (3)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和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4)注意转移: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 http://xinli.yjbys.com/xinli/zixun/753361.html
3.现代心理学1、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对活动浓厚的兴趣;?活动的自动化 十一、 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范围(广度) 1、含义——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清楚地观察到的对象的数量。(最早的研究:哈密尔顿) 2、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知觉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注意范围越大。?活动性质和任务——任务越...https://www.unjs.com/zuixinxiaoxi/ziliao/20170802000008_1412874.html
4.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复习必备知识点1、了解感觉的含义与种类、知觉的含义与种类、注意的品质。 2、理解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其组织原则、注意的特点与功能、注意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 3、根据知觉规律,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正确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一)感觉 1、什么是感觉 2、感觉的种类 ...https://www.jy135.com/edu/253782.html
5.数学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2篇)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以下工作:在教学工作方面,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针对新生在学业水平、认知能力上参差不齐的现...https://www.ruiwen.com/xindetihui/6422020.html
6.重庆三峡学院研招网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心理学基础科目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有关内容,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心理现象与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和要求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章重点: https://apps.eol.cn/183/article/783755.html
7.《学前教育评价》复习(精选3篇)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重点看页表,按评价的层次划分评价分为综合评价和分析评价,评价信息资料的整理是进行评价分析的基矗,在评价目的上强调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评价》复习2017-08-02 02:02:16 | #1楼回目录 《学前教育评价》复习 https://www.oh100.com/bg/a/201608/47007456073.html
8.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 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 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https://mip.wenshubang.com/xuexijihua/428980.html
9.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同心县初中化学程社区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https://kcsq.nxeduyun.com/index.php?r=teach/topic/info&sid=810874&id=281453
10.新编心理学重点4.组织学生实际操作 5.利用间接兴趣 第四章感觉、知觉与教学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概述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产生感觉和知觉的神经机构叫分析器,分析器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三部分构成。 知觉的种类: 1.根据知...https://www.360docs.net/doc/2cdfd6d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