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法与学法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一般来说,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

一、介绍

教法和学法又是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两种不同的活动——教和学。所以它们彼此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相互代替。

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所使用的方法,可根据不同的原则,有不同的分类。我们将教法分为“一般”和“特殊”两类。

“一般”主要是指“一般教学论方法”,其中包括:

1.以语言为主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2.以直观为主的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等;(示范法,比较法、观察法(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直观性与视觉性是美术的基本特征)

3.以实践为主的方法,如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等。“游戏法、尝试法(试画、试拆等”

“特殊”主要指“学科教学论方法”,又称学科教学法。其中包括:

中小学根据课程设置所开设的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殊的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法;就是同类学科,因为不同阶段,教法也有所不同。教学方法的分类,实质上指的既是教法的分类,又是学法的分类,而且是以教法为主的分类。因为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是主导,后者是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法”改革的重要性。应试教育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法采取注入式;而素质教育把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教法采用启发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求教师的教法必须改革。

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要求人们必须“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因此,教师的“教法”首先要教会学生“生存”、“关心”、“学习”和“创造”之法。“学会生存”是本世纪中叶以来社会巨变对人类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这种要求具体表现在学会正确处理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学会生存”就必须具备与瞬息万变的世界相适应的知识和能力,必须学会正确处理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关系,必须学会按照终生教育原则来安排自己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教法与学法的关系

(二)教法与学法的相互转化一般来说,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教学过程的性质主要是由教师的“教”来规定的。“然而这种情形不是固定的,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②“教”和“学”(包括教法和学法)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具有转化性。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随着学生的自我意识、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发展水平由小到大的不断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与之相反的变化。

最后当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达到限制和否定教师的教学要求时,当学生由依靠教师→相对独立→基本独立→完全独立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告终,“教”和“教法”的主导作用也随之告终。这时矛盾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即由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要矛盾方面的自学过程。由“教”转化为“学”,标志着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这不仅可以从学生进小学到大学毕业总的教学过程的发展得到验证,而且可以从一门课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教学过程;或从一门学科中的一章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或从一课书的教学过程中得到证实。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任何一门课程,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③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为了使“教”始终保持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是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把矛盾的主要方面由“教”和“教法”转化为“学”和“学法”,使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教法和学法各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教法与学法的互相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教法转化为学法,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生活经验、已有知识水平和学生把教法内化为学法的能力等。其次,教师在把教法转化为学法的过程中要加强指导,给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明白教师的意图和转化过程,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完成由教法到学法的转化。学生的学法也可以转化为教师的教法。学法转化为教法时,教师需要对学法进行科学分析。第一,要分析学法是否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因为只有把具有规律性的学法转化为教法,才能使教法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第二,要分析学法是否能展示学生学习的层次(第一层是感知、领会、记忆知识;第二层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第三层是把知识转化为智能),有利于指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

①学校美术教学法,如小学美术教学法、中学美术教学法等。②分类美术教学法,如绘画教学法、雕塑教学法等。③美术专题教学法,如美术鉴赏教学法、美术创作教学法等。

如果是课堂教学的话,需要多种教学法并用。切入学生的兴趣点,用愉快教学法(游戏、讲演故事)进行引入,讲授、展示、分析等多种方法并用,说实在的,教无定法。

首先,恰当选择适应初一新生心理特点的教法和指导学生学法。教法学法恰当的选择和运用,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堂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对于初中新生不适应新的生活的问题,教师中有65%的人认为是缺乏相应的方法。什么是方法呢?毛泽东同志曾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提示了方法的实质。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在此,毛泽东贱卖把方法比喻成桥或船。桥或船是人们为解决过河这一任务而来用的工具或手段。可以说方法是人们为解决一定任务而采用的工具或手段。

在实验中,尝试把小学美术教学“四步法”针对初中教学特点,灵活运用到教学中,既是教法学法的衔接,也是教改的实验。“读”:通读教材,既要读画,也要读知识点,读目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试着发现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例如:欣赏课中的“读”除了读目标、知识点,还要读画面景物、色彩、时代背景、画家,以理解画意;“议”:对于知识中的疑点、模糊点通过“议”来解决。“讲”:既精讲点拔,讲的内容包括学生读而未懂,议而未决的重点、难点问题。“练”随着学生知识方面的积累,引导他们将学到的一些知识技巧运用到课堂练习中,如:绘画练习、手工制作、创作设计,这是课堂教学的巩固提高阶段;“评”是对学生在“读、讲、练”过程中反馈信息进行矫正、评价、总结。讲评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形式,坚持鼓励启发的原则,既要明确存在的问题,更要引导学生总结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道德品质,从而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关系到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新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应该从塑造人的角度来探索,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个性发展,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培养开拓精神的创造性思维。读过《中学美术教学法研究》这本书后,我认为美术教学过程不应该是一个固定的模式。从“美术是视觉艺术,艺术本身是创造,艺术就是感情”这些本质因素出发,引导学生对生活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使眼、脑、手协调并用,建构合理的、动态的、发展的、多元化的、开放型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来全面完善素质教育,这将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目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是“以绘画性为目的”,一味追求纯粹的技法训练,应付考试,以此来充当“升学率”,带有强制方法将成年人的规范模式压给学生。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45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违反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导致了学生个性扭曲,这种现状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颉颃。具体而言,“以绘画性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对象本质特征的分析和审美概念的表述。其结果必然是:整体上成为被动刻板的模式,审美教育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脱节。

以美术感受情感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感

受鉴赏美术作品的美,情感体验外化等培养学生美术审美情趣和

审美能力。包括:

也能活跃学生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

美术作品欣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介绍艺术形式

和内容;二是从生产的作品时代和艺术家本人情况联系起来分析

作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其三,从剖释形象入手分析作品。其

四,抓住作品的特征,作具有本质意义的分析。最后,从表现技

巧与艺术功力去分析作品的艺术成就。

2、演示法。演示法是美术教师配合讲授,以示范性地作画、

制作表演或将教具、范画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获得感性知

识,深化学习内容的方法。

美术教学的许多技法问题仅用语言讲述是不够的,必须借助

于演示,使学生直接获得直观视觉信息。通过直观感受,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对教师制作、绘画过程的系列表象活动,使其获得

深刻印象。在演示的同时,教师再配合语言以“画龙点晴”的讲

解,让学生在一目了然的情景中接受新的知识和技法。美术教学

的这种演示过程,对学生具有巨大的魅力,是极受学生欢迎的一

种教学方法。

演示的种类包括:实物、模型演示;范画、范作演示;幻

灯、电影、录像演示;绘画、工艺制作示范表演。按教学内容又

分为:绘画,制作方法步骤演示;工具性能及技法特点演示。

演示法的运用,一般按演示的准备情况,可分为有准备的演

示和即兴演示两种。有准备的演示是指课前做好教具、范画、幻

灯、录像和演示的安排,进行有序的展示、讲解和演示。即兴演

示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了学生在绘画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共

同性的问题,而产生的即兴的“教学机智”,马上予以示范演示,

使得学生存在的共同性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运用演示法的要求:

第一,演示的准备工作要充分,组织要周密,演示工具应在

课前准备齐全,课前应安排好展示的教具顺序,不可丢三忘四。

第二,演示内容与讲述内容要一致,讲述与演示顺序安排要

得体、配合要紧密,一般情况下边讲解、边演示效果较佳。例

如,写意中中国画的如何持笔,如何蘸水,如何蘸墨,如何行

笔、画法等,边讲边演示,学生理解快、领会深。

要大,图象要清晰,以便后面学生也能看清楚。要注意置放和悬

挂演示的教具的位置。

第四,教师示范表演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位置,不可挡住画面

或实物,要使演示的过程让不同座位上的学生都能看到。在黑板

的右边教师侧身演示为较佳位置。工艺制作教学的演示,如剪

纸、泥塑、折纸等,由于物象很小,教师要注意自己所处位置的

选择,每演示一步骤要适当调换身体之间或向学生靠近展示,以

使全体学生都能看清楚。个别辅导时,修改学生作业的演示,要

注意学生的位置,使自己的手臂不挡住学生的视线。

第五,教师示范表演要注意工具的选择。例如,素描涂调子

的技法示范表演,用细铅笔演示就不合适,因为后面学生看不清

细细的铅笔线条,可以改用大炭精棒代替铅笔演示,但要向学生

加以说明。

第六,演示时机的选择。演示时机和教学效果密切联系,在

教学过程中,出示教具、挂图和技法、制作的演示时机要适当,

出示过早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集中精力听课时,大脑皮层

出现听课的优势兴奋灶,也叫优势中心。如果教具出示过早,学

生就会不自觉地去看教具、挂图。造成优势兴奋灶的转移,学生

的听觉优势兴奋灶被破坏,结果在视觉区上又出现了视觉优势兴

奋灶。这就剥夺了其它区(如听区、运动区等)的耗电量,于是

就影响了其它区的正常功能。如果学生只顾看挂图、教具,就分

散了听课的注意力,教师讲课的内容就被忽略了。教具、范画等

出手过迟,也会降低其效果。因为讲述的中心已过,教师一般不

再详细讲解这些内容,而使讲述内容与教具脱节,效果更差,甚

至起反作用。因此,出示教具的时机掌握应恰当,同时还要注意

出示教具的顺序。注意技法有难度的局限性,要先易后难,先简

后繁,可以调动学生思维过程的迁移能力。自然的接受所有教具

的内容和加强对作画技法步骤的理解。

第七,运用演示法教学,在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

时,应注意课堂纪律的组织。

1.学校美术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小学美术教学法研究,既是对小学美术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也是对教学过程的研究。

2.教学法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门类,它是分科研究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教学法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理论及其应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它包括目标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过程、课外活动指导,是教学的全局。

3.教学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但它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也不能截然分开。“教”必须考虑“学”,“学”必受“教”的影响。因而教”与“学”是双边互动的关系,教学法是教学和学法的辩证统一。

4.《辞海》中关于“美术”的定义是:美术,亦称“造型艺术”。欧洲17世纪开始使用这一名词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以别于具有实际用途的工艺美术。中国在“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

5.造型艺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绘画用颜料、绢、布、纸等;雕塑用木、石、泥、铜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具体事物的一种艺术。

6.美术教育可分为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的完整表述应该是: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其智力和创造性,获取一般教育学意义之功效。

7.美术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它顺应于人们延续美术文化,传播社会知识,表达内心情感,满足审美需求的愿望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渐趋成熟。美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8.美育和德育一样,都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引导青少年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有专家预言,信息产业和艺术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两大支柱产业;加强美育也是实施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

9.教学目的是对学科教学的总的规定和要求,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10.教学要求是具体化的教学目的,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要求是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依据小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的实际及其发展规律而提出的,具体明确,容易操作。

11.学校美术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它既具有规律性,又富有艺术性。

12.教学内容是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随着教育制度、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等的变革而变化、发展的。

13.科学性是开展教学法研究的基石。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对各种教学方法、技能、技巧的运用,进行艺术的再加工、再创造,力求达到艺术化程度。

14.教学方法四种要素:所有教学方法都是由教师、学生、知识及知识载体这四种要素组成的,由于四者的组合结构的不同,形成了各种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方法

1.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首先,必须服务于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科教育目的;其次,必须反映教学的客观规律;再次,教学原则对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起指导作用。

2.教学原则不同于教学规律。教学原则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教学规律的具体体现,对教学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3.教学的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2.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3.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相统一的原则;4.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5.理解与巩固相结合的原则;6.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7.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8.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常用的小学美术教学的原则:1)审美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综合性原则;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5)趣味性原则;6)实践性原则。

5.“因材施教”指在普及美术教育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生理、生活环境、遗传等因素施教,使具有特殊艺术才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6.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时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含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

7.单一课是指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单一课的比例较少,只有高年级的色彩训练课、专题欣赏课等偶尔用之。

8.综合课指在一节课内完成几项任务的课,如在一节课中包括传播新的知识技能、巩固知识技能、检查知识技能等项任务。小学美术课多属综合课。

9.小学美术课基本结构包括以下几方面:组织教学、新课教学、学生作业、课堂小结和教学后记等。

10.常用的导人法:

①复习导人法;②谈话导人法;③提问导入法;④故事导人法;⑤故事导人法;⑥唱歌导人法;⑦游戏导人法;⑧音像导入法

11.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观察比较法、辅导练习法、参观法、发现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12.学生作业:这一环节在美术课中要占主要的课时分量。这一环节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从主角地位转为辅导地位,以巡回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13.课堂小结:是指在下课前的一二分钟内教师以小结作业情况的形式,把本课所讲的重点重复一下。

14.教师总结形式:可采一自然式、总结式、悬念式、激励式、延伸式、游戏式笋形式进行。

15.教案后补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课后及时在教案后补记教学体会,是美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

16.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17.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学周力行老师的“读、议、练、测”四步法:它作为一个整体教学模式,它能使小学生学习美术成为既是接受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不断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的过程。

18.浙江嘉兴洛东乡中心小学沈永政老师的“诱导创作法”:它打破传统美术教学中以技法教学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手段,以追求逼真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融进中国农民画的创作特色,开创了一套有利于开发儿童心智的教学模式。

19.上海市鲁江中心小学美术课“双向联系,通感联想,情境激创”教学模式:

它的理论依据:在直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演绎中,学生(尤其是低、中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按照控制论的心理原则,人的行为是可以认识的运动形式,它既包括外显行为,也包括思维和符号等内隐行为;操作往往与具体的认知相结合,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之间的互教互学、相互影响和交流可使他们不断了解他人的观点,从自我中心中摆脱出来;在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使其相互沟通,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创造的主人,自然而然地使情感得以渲染、升华,达到认知、操作、情感的同步提高。

它有五步。

第一步:生活——导入课题——通感联想激情引趣——初人情境。

第三步:学生创作——巩固所学,完整创作——演绎情境。

第四步:作业展评——评头品足提高升华——升华情境。

第五步:课堂小结——学以致用,再激创作——发散情境——生活。

20.江苏省美江市教育局研究的“欣赏——技能——情感”三位一体模式:

21.广州市美术教育研究会设计的“开放式多元化角色活动”美术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学生共同参与的角色活动,把增强发散思维、培养移情能力和密切人际关系、增强团体内聚力巧妙地结合起来,共享创造成果与经验,从而达到提高个人和团体的创造素质的目的。

22.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1.美国的加涅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2.德国的瓦根舍因“范例教学”;

3.美国的威廉斯创造性教学模式;

4.瑞士的皮亚杰“认知教学”模式;

5.美国的个别化教学模式;

6.前苏联的“合作教学”模式。

23.“美术综合课程体系”是以美术教育为主体,综合多学科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综合性质的美术课程体系。它包括六个方面:①知识的综合(历史与美术史、文学与美学、传统与现代、欣赏与批语学等);②能力的综合(观察与思维、想像与创造、理论与操作等);③学科的综合(美术与语文、与劳技、与数学、与地理、与英语、与音乐等);④教法的综合(讲授与演示、练习与交流等);⑤学法的综合(课上与课外的自学、分组与个别研究);⑥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与开发)。

在运用某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师、学生的件,教材、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最佳方案,以求最佳的效果。

1.教学常规:是指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课外活动及教学工作总结等方面对日常教学工作所做出的规定和要求。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2.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准备,它包括学习大纲、教材分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编写教案、物质准备。美术备课一般分为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和制定课时计划。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是依据课标、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制定的学期美术教学整体规划。编写教案是为了加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也是为了积累资料,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

1)教材分析;2)了解学生;3)考虑教法;4).编写教案;5)物质准备。

3.教案:又称课时计划: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教案一般主要反映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及实施的步骤与方法

4.上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教与学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直接表现,是教师整体素质、教学水平和课前准备程度的集中反映。

1)组织教学;2)导人新课;

3)讲解新课;4)布置作业;

5)巡视辅导;6)评价小结。

5.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保持正确的作画姿势,如写生画、图画等。2)合理使用绘画工具。

3)学会观察、分析与比较。

①对象的整体与局部比例;

②物体的结构特征或相似形体;

③画面物象的透视状况;

④画面的基本色调。

4)注意画面的形式美感。

6.课堂教学评价指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师素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7.教学目标指教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感情态度、价值观、创造力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好的教学目标设计应有这样几个特点:①体现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②保证知识内容的科学性和注意知识体系的系统性;③体现于打好基础,着眼于培养能力;④注意在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⑤教学的深广度既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⑥能保证目标的切实实施和检测的达成。

8.教学程序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安排的教学过程,它以教学环节的形式出现。合理的教学程序应有这样几个特点:

①新课的引入与课题紧密吻合,起到激励学习、引起动机的作用;

②程序中出现的教学要求的顺序,应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步加深,巧搭台阶;

③教学环节之间安排有序,环环紧扣,课堂结构严谨,合乎逻辑;

④新课的小结简单明了,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条理(知识

结构化);

⑤教学反馈及时和达标分析准确,必要。

9.教学内容指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的有关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的总和。一堂好课其教学内容应有这样几个特点:

①给出的有关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符合科学性,即不缺、不漏、不错;

对教学内容的评估,要从内容的科学性、容量和密度的合理性、教学的节奏感和时效性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

10.教学方法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进行教学活动时所采用的手段,其中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一堂课中好的教学方法应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①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于保证学生正确地领会和系统地掌握教材而不致造成混乱和歪曲;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④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11.教学方法的评估要从教学的启发性,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深刻性、广阔性以及解决教学难点的突破性进行价值判断。

12.教学态度指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或学生的言论和行动表现出来的,对于教、学及其相互关系所显露出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态度与认识、情感有直接的联系。

一堂课中良好的教学态度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教师对学生主动、热情,教学在潜移默化、循循善诱中进行;②学生对教师尊重、热爱,学习刻苦认真,坚忍不拔;③教学气氛和谐,教师态度和蔼可亲,学生活泼,守纪。

对教学态度的评估要从教学的和谐性,师生配合的默契程度和良好的教风、学风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

13.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应具有这样几个特点:①普通话纯正,吐字清晰,音量适中,有精练、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妥帖地使用本学科专业语言的能力;

②板书字迹端正,示范画演示熟练,板图配合得当,条理清楚,富有启发性,有较强的专业基本功;

③有熟练地使用教具、电教器材、计算机多媒体和当场l演示的能力;

④具有灵活、及时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师素质的评估,应从授课教师所显现的语言文字的表达,专业技能的演示,使用教具、电教器材的操作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

14.教学效果理想的课:是学生活动充分:一堂教学效果理想的课应该是:

①百分之百的学生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②学习活动高潮迭起,学生思维、情绪活跃;

③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继续学习意愿以及理解、获得知识的喜悦。

对学习参与的评估,应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百分比、求知欲、学习欲望、获得知识的喜悦所呈现的程度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

15.教学目标达成:一般狭义地指认知领域中可以用学生作业的质量等测量的教学目标,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课上用教学的信息反馈所表现出的达成度。

16.教学工作总结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它对改进教学、提高教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每学期(年)末都要全面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完成教学计划的情况、主要成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具体措施等。

1.绘画造型的基本要素:1.线条;2.构图;3.明暗4.色彩

2.儿童绘画种类有

1)线描画: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单纯用线画成的画即线描画,成为最基本、最富有兴趣、最便捷的绘画形式之一。

用线画物体不受光线、色彩的限制,更易于表现形体、结构,使儿童更自如地认知世界。

2)油画棒画:油画棒是一种儿童常用的绘画材料。它可以像彩色水笔那样勾线,线条粗而有力,色彩鲜艳而细腻,还可以像水粉、水彩那样大面积涂色,可单色涂、多层涂、混合涂、并置涂、渐变涂。

油画棒画的一般作画步骤是先用油画棒直接勾线构图。勾线要大胆、细致,构图以画面饱满、生动、有层次为好,然后在上色,涂色时平涂,叠加,多种色混合、并置或渐变均可。

可利用油画棒涂出来的颜色有一定厚度和黏性,在它上面覆盖上纸,再画出图形,这样,纸的反面就出现了一幅拓印画。

油画棒还可与水彩、水粉颜料结合使用。叠加涂

3)水粉画:用笔技巧十分丰富,不同的感受可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常见的笔触有“点彩”“线条”“色块”,根据作画时笔中含水分量的多少,水粉画技法有湿画法和干画法之分。

4)中国画:工具有笔、墨、纸和绢、砚、色等。一般小学生学习中国画用的笔是羊毫笔,最好准备大小各一支。墨用书画用的墨汁。中国画用纸应用宣纸,有生宣、熟宣等种类,写意画通常用生宣,工笔画用熟宣或绢等。颜料有专用的中国画颜料,也可用水彩画颜料代替。另外,还要准备洗笔桶、调色碟等。

5)纸版画:一般步骤:先设计画稿,如在纸上画出同学的肖像;然后剪出脸型、发型和五官等细小部分;再用乳胶粘贴,先粘大的面积,再粘贴五官等小的部分;最后,滚上油墨,并放在报纸上,覆盖上纸,用钢勺磨印完成。值得注意的地方是:

①底版可用揉纸法处理,产生一定的肌理纹样;②涂色可平涂、渐变等;③有汉字的地方,制版时要写反字,这样印出来才是正字;④印过一次画后,可用清水洗去版上颜色,再继续印粉印吹塑纸版画,也可采用油印方法。

制作油印吹塑纸版画时应注意的地方:

①油墨要滚得均匀;

②也可滚上其他颜色;

③可以用其他的技法;

④要注意清洗版画工具,打扫好卫生。

6)电脑画:电脑有包含多种色彩的颜料盒,还有可以调色的调色盒,可从色相、明度和纯度三方面进行调配。电脑有各种类型的笔,有钢笔、铅笔、粉笔、蜡笔、毛笔、记号笔、喷笔、墨水笔等,主要是模拟它们的绘画效果。此外,电脑还有放大、缩小的功能,有各种纹理、负像、运动、柔和等图像处理功能。

3.绘画教学形式:有临摹教学、写生教学和创作教学。小学美术教学中,临摹教学在中国画教学中运用较多。

纯粹的技法训练的临摹,会使学生失去与客观现实直接感知的机会,拒绝学生想像、创造、审美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可怕的伤害。因此,在临摹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技法进行写生创造的能力。

写生可分为静物写生(玩具、生活用品、蔬果等)、风景写生(校园写生)、人物写生三大类。

写生环境一般分室内、室外两种,小学写生教学往往选择室内的静物写生和人物速写。

1)写生教学:一般教法及要求

①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②写生教学要教给学生正确地描绘对象的方法。

③重视练习和做好巡回辅导。

④做好课堂小结。

2)绘画创作教学:师生必须明确目的、要求,绘画创作应当有具体的主题思想和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思维,使之发挥联想和想像,把生活中最有创作价值的素材加以充实、提炼、概括,深化主题,构成完善的形象,再运用绘画的艺术手段进行表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努力刨做出既有思想内容,又有艺术个性的绘画作品。

4.小学绘画创作的基本教学形式:有添画、记忆画、想像画和命题画等。

1)想像画教学指在绘画创作教学中,教师启发和指导学生把过去所认识的事物,在头脑中回忆并进行选择、提炼、取舍、充实、丰富、集中、概括、夸张等创造性加工,重新联系或重新组合之后,创造出具有典型意义和审美情趣的形象性作品。

2)想像画教学的方法有:

①实物联想;②故事想像;③音乐想像;④幻想、梦想。

3)命题是绘画创作教学:其重要一环可以由教师命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命题。可以先有题目再作画,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先画出来,再考虑题目。

命题画范围可大可小,让学生在大范围内先选择能鲜明反映主题的具体题材。在小范围内,在具体的一件事、一样物中思考怎样从构图、色彩、造型等方面去表达。

5.工艺教学:范围如纸工教学、泥塑教学、拓印教学、拼贴教学、图案教学等等。有传统手工艺、现代工业美术、装潢美术等。

1)民间工艺;通过工艺美术教学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像力、创造能力。

2)工艺欣赏:通过欣赏感受工艺作品的形式美、内容美、材料美、艺术美,从而体验生活美,使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3)工艺制作:工艺制作从材料分主要有:纸工、泥工、拼贴、拓印、编织和民间工艺中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容。

6.工艺教学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仿制、替代、创作等三种,三种方式往往是相互融合的,只是以某一种形式为主而已。

仿制教学——技能训练;

替代教学——举一反三;

创作教学——个性创造。

7.平面构成

纸工教学:纸工教学是以纸为制作材料,使学生通过折、叠、剪、刻、贴、切、接等方法,以简化、夸张、变形为表现手段,制作出各种平面的、立体的纸工艺作品的一项美术教学课程。

纸工教学内容:折纸;剪纸(刻纸);立体纸工。

8.泥塑教学种类(1)彩泥造型;(2)黏土造型(3)面塑造型;(4)陶泥造型

9.拼贴教学种类及其教学

(1)纸拼贴;(2)布拼贴;(3)树叶拼贴

10.拓印教学

拓印是训练学生用眼睛观察纹理的极好方法。一般用薄而韧的纸覆盖在纹理或形状的表面,用蜡笔、铅笔在纸上反复摩擦,得到深色的、清晰的肌理,这就是拓印。

拓印有1)实物拓印;2)纸版拓印(凸版拓印);3)模版拓印(凹版拓印);4)复写纸拓印。

11.编织教学方法:可概括为:穿编法;盘绕法;捆扎法

12.图案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引导学生发现图案、欣赏图案;

2)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地制作图案;

3)掌握图案的知识和基本术语;

4)创作平面图案。

13.平面形态的造型元素

1)概念元素:指点、线、面、体,存在于意念之中,促使视觉元素的构成。

2)视觉元素:指形状、大小、方向、位置、色彩、肌理等。

3)关系元素:指视觉元素的编排、组合。

14.形的分割与组合

形的分割与组合其实是数的比例与空间关系通过形的元素来表现。

15.平面构成的方式——骨骼

平面构成中基本形的创造、构成、编排是由骨骼管辖的。

1.欣赏教学:美术欣赏是主体(欣赏者)运用感觉、知、觉、记忆、知识、经验、情感对欣赏客体(被欣赏的事物)进行感受、体验、联想、想像、分析、判断乃至审美再创造而获得美术知识、技能,特别是获得审美愉悦体验的过程。

美术欣赏最终还是要学生自己去发现美,只有由自己发现的美,才会更有趣,更有意义,更有激情,更能深刻理解,才会获得更美的享受。

2.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意义: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小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表现技能;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形式可分为专题欣赏、随堂欣赏以及现场欣赏等。

3.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内容分为:绘画欣赏、工艺美术欣赏、雕塑欣赏、建筑欣赏及自然景物欣赏等类别。

4.小学美术欣赏教法:(1)讲授欣赏法;(2)讨论欣赏法(3)比较欣赏法;(4)游戏欣赏法;(5)观摩欣赏法。

5.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重学生对美术形式因素的理解;

(2)要注重学生自身的感受与体验;

(3)积极创造条件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

6.乡土教材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美术教学大纲的精神,体现时代性、民族性、审美性,有利于思想教育等原则。侧重审美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7.所谓教学能力:是一种教师的职业能力。它包括:较宽的美术(艺术、文化)知识面;较扎实的美术专业技能;较高的鉴赏能力、审美判断能力、评价能力;良好的组织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口头表达与文字表达);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先进的教学观念。

8.什么是美术课外活动顾名思义,美术课外活动是美术课堂以外的教育、教学活动。它分三种基本类型:一是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二是校外教育机关(如少年宫、群艺馆等)组织的课外活动;三是校内外共同组织的课外活动。

9.课外活动内容与形式:

由于美术课外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其活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大致有:兴趣小组;组织展览等。

10.课外活动四大程序:美术课外活动一般按照“制定计划、召集学员、确定活动内容和形式、活动实施”

11.课外活动内容要求:工艺美术涉及图案、构成、泥塑、纸造型、环境工艺等方面,内容有设计手套、鞋袜、帽子、服装、海报、屏风、沙发、垃圾箱及环境设计等。

12.课外活动应注意的几点

(1)自愿参加;(2)灵活多样;(3)因材施教;(4)学生为主;(5)因地制宜。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对学生培养的目标主要是:

(1)使学生了解美术创作基本的造型语言和组织方式,懂得恰当地运用一些艺术语言和组织原理,进行创作、表达思想和情感,并使作品显得生动有趣,富有美感。(2)能通过感知、体验、比较等方法把握造型的感觉,大胆地、富有个性和相象地加以表现,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掌握美术学习的方法,培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3)形成自己的造型观念和情感变度。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对学生培养的目标主要是:

强调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形成一种有功能性的创意,并尝试在生活和实践中应用自己的这一种创意,拉近美术学习与生活的距离。

3、“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对学生培养的目标主要有:

(1)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等,了解中外地人美术的发展概况。(2)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通动用语言、文字、形体等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3)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4、正确把握小学美术学科价值的基本取向:这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态度、教学设计的思路和课堂教学的具体行为。

5、要上好每一节美术课,教师要做许多的事情:要善于积累大量的美术资料,包括美术书籍、图片、实物、作品、范画、音像资料、优秀的学生作业等,在课堂教学中以展示、观察、传阅、讨论、放映等各种方式呈现给学生,进行感知和探索活动。

6、儿童美术的学习不同于成人,讲解、分析、演示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引导儿童亲身体验和尝试,在体验和尝试中了解美术、感受美术、学习美术。

7、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零点计划》的重要成果之一,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

8、美术优质课课堂教学评价要素:

教材分析;课时目标;教学内容

素质:语言表达;语言清晰;板书设计;辅助板书;书写技能.

教法:主体性强;抓住重点难点;教学创新;教学调控;手段先进;

9、教学评价对比: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以学论教,教与学进行”。

10、美术教学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教学评价与课程目标的对应性

2)淡化美术教学评价的甄别与选拨功能

3)美术教学评价注重学习过程和学生表现

4)美术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1、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体现出:

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领域中,体现出:文化活动——审美能力;体验活动——实践能力;表现活动——创造能力;教育活动——综合活动.

12、反思案例分析:“教教材”和“用教材”

(以上所出现的这些教学行为的分歧与偏差,反映了当前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遇到传统教学观念与新课程教学观念的交织和碰撞,这些将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纠偏;应当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的教学关系;最终逐步使课堂教学能全面反映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及目标。)

请你分析一下:怎样理解“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怎样理解“用”教材不是“教”教材?

(1)“用教材教”是一种与“教教材”相对立的教材观和教学观,是突破传统的全新理念。课程改革倡导“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是因为在信息时代已经没有任何教材能够对本学科知识完全覆盖,教科书也不是唯一的教材,教材只是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中介和“话题”的作用。

(2)教材不是圣经、不是法典,它是教学的凭借、教学的资源,理应为“我”所用。教科书也不一定绝对正确,但它却可以连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引领师生围绕某个问题共同探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方法。

(3)“用”教材教,要求我们:用好教材,精心组织读者与文本作者展开互动式对话;用活教材,巧妙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加深体悟;活用教材,相机点拨,通过重组、增删、活化、延伸等促使资源生成。

THE END
1.2020级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2020级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http://www.jxxdjsxy.com/jiaowuzaixian/zhuanyeshezhi/2022-06-19/8135.html
2.安徽教师考编教综考前背诵汇总—心理学(1) 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有关 (2) 与对引起注意的新事物的意义理解程度有关 (3) 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有关 (4) 与已有的习惯有关 6. 简述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的区别 答:(1)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任务的需要, 有目的地主动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 是注意的积极品质。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85770516422098
3.2018级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8.29)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大数据下医养结合的需要,具有现代医学理念,掌握康复治疗技术OT、PT、ST等专业知识,具备运动疗法、言语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康复治疗技术基本操作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在各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专科医院及民政、残联、工伤等各类康复机构第一...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76.htm
4.心理咨询师二三级基础知识要点总结第五节意识与注意 第六节需要与动机 第七节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八节能力和人格(气质、性格) 第一节绪论(心理的本质) 一、定义 1、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https://www.360doc.cn/document/71137081_943225074.html
5.坚朗五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投资者若对本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存在任何疑问,应咨询自己的股票经纪 人、律师、会计师或其他专业顾问。 1-1-3 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招股说明书 重大事项提示 本公司特别提醒投资者注意本公司及本次发行的以下事项和风险: 一、本次发行的相关重要承诺和说明 (一)本次发行前股东所持股份的流通限制和自愿锁...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31700000276_89.shtml
6.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状况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找到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并制 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以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在 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统计,依据这些数据和结果, 结合企业战略,制定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方案。正如航行出海的船只的航标的导 ...http://www.chinahrd.net/blog/264/1011645/263502.html
7.美国加多邦国际集团公司产品推介加多邦公司根果多配合大量元素水溶肥使用效果明显,对作物中后期作物的品质,产量都有很好的提升。 加多邦作物营养国际集团桶装液体冲施肥,是一种生态功能型液体肥料,它通过生物螯合、生物发酵、生物浓缩等技术生产的新一代高科技、多功能、环保型液体肥料。适应任何作物的苗期、坐果期的根系营养,配合大量元素水溶肥效果...https://www.meipian.cn/2937byot
1.包装塑造独特的物流企业形象因此,企业需要重视包装品牌建设,注重包装设计的关键因素,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包装品牌建设。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结合案例分析,借鉴成功的包装品牌建设经验,不断探索包装品牌建设的未来趋势。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利润。https://www.rhtimes.com/news/Design-NEWS7644.html
2.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2、注意的种类: (1)注意的范围:在一瞬间内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3、注意的品质 (2)注意的稳定性:人把注意力指向和集中在某一事物上的特性。 (3)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和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4)注意转移: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 http://xinli.yjbys.com/xinli/zixun/753361.html
3.现代心理学1、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对活动浓厚的兴趣;?活动的自动化 十一、 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范围(广度) 1、含义——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清楚地观察到的对象的数量。(最早的研究:哈密尔顿) 2、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知觉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注意范围越大。?活动性质和任务——任务越...https://www.unjs.com/zuixinxiaoxi/ziliao/20170802000008_1412874.html
4.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复习必备知识点1、了解感觉的含义与种类、知觉的含义与种类、注意的品质。 2、理解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其组织原则、注意的特点与功能、注意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 3、根据知觉规律,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正确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一)感觉 1、什么是感觉 2、感觉的种类 ...https://www.jy135.com/edu/253782.html
5.数学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2篇)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以下工作:在教学工作方面,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针对新生在学业水平、认知能力上参差不齐的现...https://www.ruiwen.com/xindetihui/6422020.html
6.重庆三峡学院研招网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心理学基础科目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有关内容,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心理现象与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和要求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章重点: https://apps.eol.cn/183/article/783755.html
7.《学前教育评价》复习(精选3篇)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重点看页表,按评价的层次划分评价分为综合评价和分析评价,评价信息资料的整理是进行评价分析的基矗,在评价目的上强调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评价》复习2017-08-02 02:02:16 | #1楼回目录 《学前教育评价》复习 https://www.oh100.com/bg/a/201608/47007456073.html
8.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 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 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https://mip.wenshubang.com/xuexijihua/428980.html
9.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同心县初中化学程社区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https://kcsq.nxeduyun.com/index.php?r=teach/topic/info&sid=810874&id=281453
10.新编心理学重点4.组织学生实际操作 5.利用间接兴趣 第四章感觉、知觉与教学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概述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产生感觉和知觉的神经机构叫分析器,分析器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三部分构成。 知觉的种类: 1.根据知...https://www.360docs.net/doc/2cdfd6d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