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法定向招录考试民法学:物权概述

物权是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特定的物而享受其利益,并得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可见,物权的概念包含了以下三层意思:

(一)物权为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的权利

物权是权利人直接支配一定的特定物的权利。因此,首先,物权以特定物为权利客体。在不特定的物上不能设定物权,这是物权与债权的区别之一。作为物权客体的物,无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均须具有特定性。其次,物权为直接支配物的权利。所谓支配,是指对物加以控制、管领、处分。这种控制、管领、处分既可以是对物的实体的控制,也可以是对物的价值的控制;既包括事实上的使用、处置,也包括法律上的使用、处置。所谓直接支配,是指权利人得依自己的意思,无需借助于他人的意思或行为,即可实现。例如,所有权人得以自己的意思依法直接对其所有的物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二)物权是权利人得直接享受物的利益的权利

物权的权利人有权直接支配标的物,但权利人支配标的物并非其目的,其目的在于通过支配标的物而享受物的利益。当然,由于各种物权的具体内容和目的不同,其权利人所享受的物的利益也不同。例如,所有权人得直接享受物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得将其物的使用价值让与他人,自己取得相应的对价,也可以将其物的交换价值让与他人,以获取信用;用益物权人得直接享受自己所取得的标的物的使用价值的利益,对物为占有、使用、收益;担保物权人得享受其取得的标的物的交换价值的利益,于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直接以担保物的价值优先受偿其债权。

(三)物权是权利人得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物权的权利人在对物加以直接支配时,有权排除他人的干涉。物权的支配性与排他性是紧密相联的,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关系。对物的直接支配反映了权利人与物的关系,强调的是物权的权能;排除他人的干涉反映了权利人与其他人的关系,强调的是物权的效力。物权是一种确认物的归属的权利,不论是物的使用价值的归属,还是物的价值的归属,都具有排他性。一旦某物为某人享受其某一方面的利益,他人就不能同时享受同样的利益,因此,物权人得向任何人主张其权利。由于物权为直接支配其物的权利,权利人实现其利益无需他人的意思或行为的介入,因此,在物权关系中义务人为权利人外的一切人,义务人仅负有不得侵害权利人权利的消极义务,而不负担协助权利人实现权利的积极义务。

二、物权的特征

(一)物权是对世权

这是物权在主体方面的特征。在物权关系中,物权的权利人是特定的,但物权的义务人、是不特定的,即物权权利人以外的其他一切人都是义务人,都负有不得侵犯权利人的权利和不干涉权利人行使权利的义务,因此,物权是对世权。这是物权与债权的重要区别之一。债权不仅权利人是特定的,义务人也是特定的,只有特定的债务人对债权人负担义务。尽管任何人也不得侵犯债权人的债权,但原则上债权人只能向特定的债务人主张权利,而不能向他人主张权利。因此,债权为对人权。

(二)物权是支配权

(三)物权是绝对权

这是物权在内容和实现方式上的特征。从权利内容上说,物权人得向任何人主张权利,物权的义务人所负担的仅是不妨碍物权人行使权利的消极义务,而不负担积极义务;从权利实现方式上说,物权人实现其物权内容也不需义务人的介入。物权对任何人都有效力,任何人非经权利人同意不得侵害其权利。物权人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时,不论侵害人有无过错,均得主张物上请求权,排除他人的侵害,以回复物权的圆满状态。

(四)物权是以物为客体的权利

这是物权在客体上的特征。物权的客体为物,是权利人支配物的权利。这是物权与人身权、知识产权等支配权、绝对权的重要区别之一。

第二节物权的客体——物

一、物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法律上所说的物,是指民事权利主体能够实际控制或支配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财产。

可以说,除人们个人身体以外的、凡能满足社会生活需要的,并且有可能为人们所支配或控制的一切自然物和劳动创造的物,均可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我国《物权法》第2条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物权法所讲的“物”,主要是指作为有形财产的不动产和动产这些有体物,而无形财产(如智力成果等知识产权)一般由其他法律调整,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些财产权利本身才可以成为物权的客体(如以票据、有价证券、存款单等设定的权利质押等)。因此,物的概念主要是针对有体物,但又不限于有体物的范围。

物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物必须是存在于人体之外。人的身体不是物,但是,与人的身体相分离的毛发牙齿等则属于物。

2.物一般是指有体物。依一般的解释,有体物是指占有一定空间而有形存在的物体,例如,固体、气体、液体等。但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物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许多不具有“有形”的物,例如电、光波、磁波等,也可以成为民事权利的客体。另外,在特殊情况下,某些财产权利本身也是可以成为物权客体的。

3.物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物。物必须对人有价值,而价值,不以物质利益为限,精神利益也包括在内。物可以是劳动创造出的劳动产品,也可以是天然存在的非劳动产品(如钻石)。那些没有任何价值或使用价值的物,可以是物理学上的物,但不是法律上的物,因为人们不会因为它而发生法律关系。另外,物的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特性,不能完全用金钱来加以衡量。

4.物必须是人力可以支配的物。只有能够为人力所支配的物,人们才能以之为客体设立各种各样的法律关系,那些不能或目前还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物体,例如日、月、星等,虽属于有体物,且也可能具有巨大的价值,但不能成为物权法上的物。

二、物的分类及其意义

(一)动产和不动产

动产与不动产的划分,是以物是否能够移动并且是否因移动而损坏其价值作为划分标准。动产是指能够移动而不损害其价值或用途的物。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者若移动则损害其价值或用途的物。

电脑、电视、书桌这些东西平时是不动的,但这并不是不动产。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移动并且不会因移动而造成价值上的贬损。

动产和不动产有时是可以互变的。例如,果园中果树上的果实,挂在果树上时是不动产,但是如果采摘了下来,那就变成了动产。钢材水泥等是动产,但是用其做成了房屋,就变成了不动产。

(二)流通物与限制流通物和禁止流通物

流通物亦称融通物,是指法律允许在自然人或法人之间自由让与的物;限制流通物,是法律对流通的范围有所限制的物;不流通物亦称禁止流通物,是法律禁止流通的物。

(三)可分物和不可分物

(四)特定物和种类物

特定物是独具特征或被特定化并且无从替代的物。特定物既包括独一无二的物,如鲁讯某书手稿、刘海粟的画等,也包括经当事人指定后被特定化的种类物,如经挑选的家具等。特定物因其不可替代性,故也称不可替代物。种类物是以品种、规格、质量或度量衡确认的一类具有共同特征的物,如1吨煤、20公斤大米等。种类物在交易时,具有可替代性,故也称可替代物。种类物如经当事人指定后,也可成为特定物。

(五)主物和从物

这是根据两个独立存在的物在法律效力中的主从关系作的划分,只有属于同一个所有人的两个独立存在的、要相互结合才能发挥效用的物,才构成主物与从物的关系,如果是不同所有人的物,不产生主物与从物的关系。

分类意义在于,如果法律或者合同没有相反约定时,从物的所有权随主物的所有权一并转移。

(六)原物与孳息

孳息指由某一特定物产生的收益。孳息可以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指根据物的自然属性而获得的收益,如树木所结的果实、母畜所生的幼畜等。法定孳息指基于法律关系所获得的收益,如出租人根据租赁合同收取的租金、出借人根据贷款合同取得的利息等。

分类意义: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孳息的所有权应由原物的所有人收取。

第三节物权的分类

以权利人对标的物的支配范围为标准进行的分类,可以将物权分为所有权和他物权。

一、所有权

我国《物权法》第39条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有权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其所有的物进行永久全面的支配并排除他人的干涉。这种支配是全面的,因此,所有权也称为完全物权;由于所有权是权利人对自己的财产所享有的权利,与他人的物无关,因此,又称为自物权。

二、他物权

他物权,又叫定限物权,是指所有权以外的其他物权。他物权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对标的物进行支配。由于他物权是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设定的物权,因此称为他物权,也叫定限物权。

以权利人对标的物所支配的内容为标准对他物权而进行分类,可将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一)用益物权

我国《物权法》第117条规定:“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用益物权以对他人的物的使用价值进行支配为内容,权利人取得用益物权即能对他人的物占有、使用并可获得相应的权益。因此,用益物权,是指对他人的物在一定范围内,加以占有、使用、收益的定限物权。

(二)担保物权

我国《物权法》第170条规定:“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担保物权,是指以担保债务的清偿为目的,而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或权利设定的定限物权。担保物权是以对他人的物的交换价值进行支配为内容的物权,这就决定了担保物权具有物上代位性,即使标的物毁损灭失,仍然可就其所获得的赔偿金、保险金等优先受偿;在当事人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即使担保权人依法占有标的物,也不得使用和收益。

第四节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指贯穿于物权法的始终,对物权法的整体规则具有指导意义的一般准则。它在物权法中具有纲领性的意义,任何物权制度的建立不能违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项。

一、平等保护原则

《物权法》第4条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这是对平等保护国家、集体和私人物权原则的规定。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作为民法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权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财产关系的法律。物权法平等保护各个民事主体的物权是由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的。作为物权主体,不论是国家的、集体的物权还是私人的物权,都应当给予平等保护。

二、物权法定原则

《物权法》第5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物权法定原则,是指能设立哪些种类的物权,各种物权有哪些基本内容,只能由法律规定,当事人之间不能创立。物权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物权制度属于民事基本制度,而民事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所以,物权法定的基本含义,就是物权的类型和内容应该由法律明确规定,即:当事人约定法律关系变动时,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选择物权种类,当事人无权自己创设新的物权类型;当事人在法律关系中约定的物权以及物权法律关系的内容,只能是法律规定的内容。

三、公示公信原则

《物权法》第6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物权公示原则,指物权的各种变动必须采取法律许可的方式向社会予以展示,以获得社会的承认和法律保护的原则。物权公示原则属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则,当事人不得通过合同加以变更。

公信原则,是指对于通过法定的公示方法所公示出来的权利状态,相对人有合理的理由相信其为真实的权利状态,并与登记权利人进行了交易,对这种信赖法律就应当予以保护。公信原则实际上是赋予了登记所公示的内容具有公信力,公示与公信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第五节物权的变动

一、物权变动的概念

物权的变动,是物权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总称。从权利主体方面观察,即物权的取得、变更和丧失。

(一)物权的取得

物权的取得,即物权人取得了物权。物权的取得有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

1.原始取得,又称“固有取得”或“权利的绝对发生”,是指权利人不以他人的既存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而取得物权。例如因先占、取得时效、国家的征收、没收而取得物权。

2.继受取得,又称“传来取得”或“权利的相对发生”,是指基于他人既存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而取得物权。例如因买卖、赠与而取得所有权。依据继受的方法不同,可将继受取得分为创设的继受取得和移转的继受取得。前者指所有人在自己的所有物上为他人设定他物权,而由他人取得一定的他物权。例如设定抵押权、地役权。后者指物权人将自己享有的物权以一定法律行为移转给他人,由他人取得该物权。例如将自己的房屋出售或赠与他人,他人则根据出卖或赠与行为而取得房屋的所有权。

(二)物权的变更

物权的变更,是指物权的主体、内容或客体的变更。这是物权广义上的变更,物权的取得与消灭也包含在其中。狭义上的物权变更,仅指物权内容的变更。这也是此处所言的物权变更。物权内容的变更,是指在不影响物权属性的情况下物权的客体、效力范围、方式所发生的改变。例如,地役权行使方法的改变、抵押权所担保的主债权的部分履行、同一标的物上不同的抵押之间的顺序。

(三)物权的消灭

物权的消灭,从权利人方面观察,即物权的丧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物权消灭包括物权的绝对消灭和物权的相对消灭。前者指物权的标的物不仅与其主体相分离,而且他人也未取得其权利,即该物权从此不再存在。例如,所有权、抵押权因标的物的灭失而消灭。后者指物权的主体发生了改变,即原主体权利的丧失和新主体权利的取得。例如,因出卖、赠与等行为,使一方丧失所有权而另一方取得所有权。严格地讲,物权的消灭仅指物权的绝对消灭,因为物权的相对消灭并非物权消灭的问题,而是物权的继受取得或主体变更的问题。

二、物权变动的类型

物权具有排他的性质,如果没有通过公示方式将物权的变动表现也来,就会给第三人带来不测的损害,影响交易的安全。例如,在房屋上设定抵押权,如果不以一定的方式表现出该抵押权的存在,那么,不知该抵押权存在的购买该房屋的第三人就可能蒙受损害。因此,民法上关于物权的变动,以“登记”为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以“交付”为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

以登记为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从各国立法例考察,始于抵押权制度。不动产登记制度,虽然要受到地域的限制,其记载的内容也未必全然详实,更由于现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物权的变动频繁,且地域范围越来越广,登记制度未必能充分起到公示不动产物权变动的作用。但是,人们毕竟可以通过登记了解物权变动的事实,不动产登记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起着维护不动产交易安全的作用。

交付为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这是因为动产物权变动不仅容易而且频繁,无法以登记的方法公示,只能用交付,即转移占有这一手段来表现动产物权的变动。

(一)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

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登记具有绝对的效力,即登记具有公信力。因不动产物权以登记为公示方式,不动产物权变动经登记后,不仅意味着物权已变动,而且表示着物权变动后的权利状态。因此,不论标的物是否交付,也无论取得方是否支付价款,均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例如,甲、乙买卖房屋,双方办理了房屋产权的过户登记,虽然甲未将房屋交付给乙,乙也未交付全部价款,该房屋的所有权也已属于乙,而不属于甲。

作为物权变动的法律行为(如买卖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抵押合同等)无效或被撤销时,物权的变动也应无效,在当事人之间不能以已登记而主张权利。于此情形下,登记仅对第三人有公信力。如果第三人基于对登记的信赖而从已为登记的名义权利人取得权利时,第三人的权利应受保护。但若第三人未取得权利,则真正的权利人得基于其权利,请求注销登记。例如,甲将其房屋卖与乙,并办理了所有权移转登记,但甲乙间的买卖合同无效,此时乙不能以已办理了登记手续而主张其取得所有权,甲仍应为所有权人,甲得基于其所有权,主张注销所有权变更的登记。但若在变更登记注销前,乙将该房屋又卖与丙,丙因信赖登记而与乙为买卖行为,并且双方已办理了所有权移转的登记手续,则丙得取得所有权,甲不得主张丙的权利无效。

(二)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

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为交付。交付是依法律行为发生动产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也就是说,不论动产所有权的转移,还是动产质权的设定、留置权的成立,均以动产的交付为生效要件。例如,设定动产质权的,只有出质人交付质物于质权人时,质权才成立;移转动产所有权的,自标的物交付时起所有权才移转。

在动产物权的变动中,交付包括现实交付和观念交付。现实交付是指动产物权的让与人将其对于动产的直接管领力,现实地移转于受让人,实际上也就是占有的现实移转。

观念交付是指动产占有在观念上的移转而非现实移转。为照顾特殊情形下交易的便捷;法律许可在特殊情形下,以观念交付代替现实交付。观念交付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形:

一为简易交会,即以当事人双方移转物权的合意代替该动产现实移转占有的交付。例如,甲占有乙的电视机,其后甲、乙约定将该电视机卖与甲,自当事人双方买卖合同成立之日起,该电视机的所有权即移转归甲。

二为占有改定,即让与动产物权的让与人仍直接占有标的物,而由受让人间接占有该标的物。例如,甲、乙约定,将乙的电视机卖与甲,但乙需要再借看数日才交给甲,而所有权自合同订立时起移转给甲。于此情形下,当事人即是以占有改定的方式为交付,乙仍为电视机的直接占有人,但甲为电视机的间接占有人。

三为指示交付,即当动产由第三人占有时,让与人以对于第三人的返还请求权让与受让人,以代现实的交付。例如,甲将出租给乙的一台设备卖予丙,依通常情形,甲应取回该设备再将其现实交付给丙,但现甲并不现实交付设备给丙,而是将其对乙的返还租赁物的请求权计与予丙,以代交付。

THE END
1.第三章合同的标的物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第三章合同的标的物 一、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二、商品的名称三、商品的品质四、商品的数量五、商品的包装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538939-1-1.html
2.民法的客体:民法中,法律关系的客体可以是哪些?在民法中,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的客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物:这是最常见的客体,包括有形物和无形物。有形物如土地、建筑物、动产等,无形物如专利、商标、著作权等。2. 行为:有些法律关系是以行为作为客体的,例如服务合同中,服务提供者提供特定的行为,而服务接...https://www.chinaacc.com/zhuceshuiwushi/jhwd/zy20241106174221.shtml
3.网上立案中,标的行为具体指什么?网上立案标的物就按照实际立案针对的对象填写即可。标的物就是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比如买卖房子,标的物就...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475486.html
4.权威发布“人民法院具体认定民法典第六百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合理期限’时,应当综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性质、交易目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标的物的种类、数量、性质、安装和使用情况、瑕疵的性质、买受人应尽的合理注意义务、检验方法和难易程度、买受人或者检验人所处的具体环境、自身技能以及其他合理因素,依据诚实信用...https://www.court.gov.cn/fabu/xiangqing/282621.html
5.[法学]民商法.ppt法定抵销生效条件:必须是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互享债权;必须是到期债务;必须是标的物种类性质相同的债务;必须是可以用做抵销的债务. 约定抵销是双方当事人订立一个抵销合同. 案例 王某2005年10月与李某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每月租金500元,租期两年,租金在房屋租赁合同期满后承租人交还房屋时一并交付.租赁合同签订...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216/153365689.shtm
1.民法典“典型合同”:买卖合同法律条款第六百二十二条 当事人约定的检验期限过短,根据标的物的性质和交易习惯,买受人在检验期限内难以完成全面检验的,该期限仅视为买受人对标的物的外观瑕疵提出异议的期限。 约定的检验期限或者质量保证期短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期限的,应当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期限为准。 http://fw.mwfw.cn/fltk/218848.html
2.商品期货标的商品的详细内容商品期货是一种金融衍生品,其标的物是实物商品。了解商品期货标的商品的详细内容,对于投资者参与商品期货交易至关重要。将对商品期货标的商品进行全面的介绍,包括其定义、分类、交易单位和交割方式。 一、商品期货标的商品定义 商品期货标的商品是指在期货交易所交易的标准化实物商品。这些商品通常具有耐储存性、可运输性...https://www.liuyiidc.com/298527.html
3.民法典规定的合同种类有哪些免费法律咨询民法典规定的合同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其一,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https://www.66law.cn/question/49382282.aspx
4.标的是什么意思,期货小白一定要学会证券期货标的是指在期货交易过程中所约定的交易标的物,是期货合约中交割的对象,是期货市场上具有实际商品或金融资产交易价值的物品。 简单来说,就是期货交易中买卖双方未来某一特定时间、地点,按照约定的价格和数量进行交割的“货物”。 期货标的的种类 期货标的的种类 ...https://www.ryxmt.com.cn/finance/topnews/477541.html
5.民法典下的物权保护新时代的资产安全保障物权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物权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人对其财产享有特定使用和处置权利。根据物权的性质和内容,可以将物权分为所有权、用益状体所有權、担保物?等多种类型。在民法典中,对于这些不同类型的物权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民法典中的所有权制度 所有權是最基础和https://www.gntpr.com/tu-pian-zi-xun/71888.html
6.财产保全标的物清单种类汇总期货在线资讯网期货开户在法律诉讼过程中,财产保全是一种常见的法律手段,旨在防止当事人转移、隐匿、损毁或挥霍其财产,从而保障诉讼的正常进行。财产保全的标的物种类繁多,以下是对财产保全标的物清单种类的汇总: 一、金钱类财产保全标的物 金钱类财产保全标的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银行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保证金等。 2. 有...https://gjqh.shirfwgs.com/page/85894
7.民法典物权法解读新篇章保护产权安全保障民法典将物権分为所有制和管理职能二大类。在所有制方面,包括了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權等。在管理职能方面,则涉及到如水利设施使用权限、森林资源利用许可证等。这些分类对于明确不同类型物?在法律上的地位和功能至关重要,为当事人提供了清晰的法律依据。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00055.html
8.标的物种类的划分栾瑞轩律师精选解答标的物种类的划分:(一)有形财产,指具有社会价值和使用价值并且法律允许流通的有形物;(二)无形财产,指具有社会价值和使用价值并且法律允许流通的不以实物形态存在的智力成果;(三)劳务,指不以有形财产体现其成果的劳动与服务;(四)工作成果,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体现履约行为的有形物或无形物。 行政处罚的种...https://m.64365.com/tuwen/hxncx
9.撤销赠与合同1 无因撤销,是指赠与合同成立后,赠与人在交付赠与标的物之前,无需任何理由而撤销赠与。但是,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性质或者具有道德义务性质的或者经过公证证明的赠与合同,不适用无因撤销。 2 有因撤销,是指赠与合同成立后,赠与人在出现法律规定的特定事由时,使赠与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归于消灭的行为。根据法律规...https://www.ruiwen.com/gongwen/hetong/zengyuhetong/1318094.html
10.关于法定抵销的疑问解答:债务种类品质需相同当事人互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到期债务抵销;但是,根据债务性质(如提供劳务、不作为债务)、按照当事人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故意实施侵权行为而产生的债务)不得抵销的除外。(2021修订)1、什么叫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啊, 甲欠乙 10万的钢材,乙欠甲20万的...https://www.dongao.com/dy/zckjs_jjf_44568/15232739.shtml
11.标的物为种类物是什么意思导读:标的物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当事人另有约定,则应当依照当事人的约定确定所种约定是当事人根据合同自愿原则确定合同内容的表现,是受法律保护的。买卖合同中的所... 标的物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当事人另有约定,则应当依照当事人的约定确定所 ...http://www.jzlawzx.com/zqkj/36226.html
12.中国政法大学考研民法学笔记中国政法大学考研网1、这种区分的意义在于从学理上掌握权利的性质和适用的规则。 绝对权与相对权的法律规则不同:第一,如果第三人对债权的标的物进行侵犯,则原则上不受法律保护,即只有绝对权的侵犯在民法上才作为侵权处理;第二,正因为对相对权的侵犯不作为侵权处理,所以债权的变动不需要公示,而绝对权的变动需要以交付或者登记来公示。http://www.cupl.cc/article-346.html
13.2005中级经济法讲义(2)合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3)合同的解除,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二)抵销 1.法定抵销 (1)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债务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均可主张抵销。 https://www.unjs.com/zige/kuaijizhicheng/20080423091805_80511.html
14.《银行法律法规》四法律基础——2民事法律制度不可分物是指按照物的性质不可分割, 或分割后价值会减少或改变性质的物。 如一头牛、 一部电视机等。 4.动产与不动产 动产是指能够移动且移动后价值不会损害的物。 如桌子、 笔记本电脑等。 不动产是指不可移动, 或虽可移动但移动后价值会减损的物, 如土地、 房屋等。 https://blog.51cto.com/u_15564034/8095423
15.门面出租合同(通用15篇)(3)在本合同被解除或终止之日,乙方未能根据本合同约定将租赁标的物交还给甲方的,乙方须按合同终止时租金标准的2倍向甲方支付延迟交还租赁标的物的使用费,并按本合同约定的标准支付延迟交还房屋期间的物业管理费、公共维修金、水电费等各项费用,直到乙方将租赁标的物实际交还给甲方为止。 https://www.yjbys.com/hetongfa/hetongfanben/1512832.html
16.2019法考民法《债法概述》知识点法考(二)种类之债与特定之债 划分标准:财物的类型。这是对财物之债的再分类。 种类之债的标的物为种类物。种类物是指具有相同品质、可相互替代的物,又称可替代物。当事人往往只约定种类和数量即可。如东北大米五十吨。 特定之债的标的物为特定物。特定物包括独一无二的物和经行为人指定而特定化的物,前者如某小...https://www.educity.cn/flzgks/1861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