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法上“物”的种类有多少种

民法上的物只能是存在于人身之外的物,而不能是人身。很多人对这个物不是很了解。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民法上“物”的种类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一、流通物与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

流通物指可以自由转让,在民事流转中不受任何限制的物。凡是法律未明文规定限制其流通的物,都属于流通物。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物都是流通物。

限制流通物是其流通的范围受到一定条件限制的物。如个人持有的黄金,依法只能出卖给国家银行,私人之间不得买卖;又如麻醉药品的销售,必须经过卫生部门的批准,等等。

禁止流通物是依法不得进入民事流转的物,如公用物(江河、公园、公用道路等)、违禁物品(如毒品、伪钞、淫秽书刊等)。

区分流通物、限制流通物及禁止流通物的意义是有助于确定民事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凡是以限制流通物为交易行为客体而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行为无效;凡是以禁止流通物为客体的民事行为无效。

二、种类物与特定物

种类物是当事人仅仅用品种、数量等度量衡单位加以确定的物,如十斤大米、二十公斤汽油等。种类物的特点在于同种类的物相互之间可以互相代替。

特定物指具有某种独特特征的物或当事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从种类物中特别选定的物。如一张古画、一部使用过的汽车、当事人选定的一把小提琴等。特定物的特点是其相互之间不可以代替。

区分种类物与特定物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正确地确定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某些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只能是特定物,如租赁、借用等;某些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只能是种类物,如借贷。)此外,区分有助于正确判断债务是否已经适当履行(交付种类物的债务只须交付同种类的物即可,而交付特定物的债务则要求债务人必须按规定的特定财产交付)。

三、可分物与不可分物

可分物指对物进行实际分割以后不损害其经济价值和用途的物,如十斤大米可以分为两份而不影响其价值。

不可分物是其实际分割以后价值会减少或用途会受到影响的物。如一部电视机就是不可分物,将它分为两半,就不能使用。

区分可分物与不可分物的意义是在当事人分割共有财产时,可以正确地确定财产的分割方式。如果是可分物,当事人可以进行实物分割;如果是不可分物,则当事人只能采用折价补偿或变卖财产后分割价款的方式进行分割。

四、动产与不动产

不动产指土地及其定着物即固定并附着于土地的物,如房屋及其他建筑物、固定于土地的其他设施等。

动产指不动产以外的物,如汽车、电视机、珠宝、图书等。

动产与不动产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其主要表现为:

物权的公示指以一定方式表明特定财产上所设定的物权及权利人(例如,以一定方式向公众表明某一幢房屋的所有权属于谁),以使社会公众所知晓。物权公示的目的在于使设定于财产上的物权关系得以稳定,有利于保护交易安全。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采用的是房地产登记公告制度,即不动产物权及权利人的确定,以国家房地产管理机关的登记为准。而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则是当事人对特定动产的占有,即在无相反证据的情况下,谁实际占有动产,谁就被推定为该动产的权利人。

不过,有少量重要的、流动性大的特殊的动产(汽车、船舶、飞机),法律对其也采用了登记注册的物权公示方法。因此,这些动产被称之为“注册动产”。

(2)物权设定及变动的形式不同。

不动产物权的设定及变动必须采用登记的方式(如房屋抵押权的设定或者房屋所有权的转让,必须到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权登记手续或者产权“过户登记”手续)。而动产(注册动产除外)物权的变动,则一般采用转移物的占有的方式(如一部电视机的买卖,其所有权的转移一般以交付该电视机为准)。

五、主物与从物

当两个以上的物相互配合,按一定经济用途组合在一起时,该两个物中起主要作用的物为主物,起辅助作用的物为从物。例如,台灯与其灯罩,台灯为主物,灯罩为从物。

区分主物与从物的意义在于,在当事人无特别约定的情况下,转让主物,从物应认定为随主物的转让而转让。

六、原物与孳息

原物是能够通过使用或利用而产生新的利益的物;孳息是原物所产生的新的经济利益,如母牛生下的牛崽、存款所产生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孳息包括两种:一是天然孳息,即根据自然规律所产生的收益,如果树所结的果实;二是法定孳息,即根据法律规定而产生的收益,如存款的利息。

区分原物与孳息的意义在于,通常情况下,原物所有人有权取得孳息的所有权,在转移原物时,取得孳息的权利随之而转移。

七、消耗物与非消耗物

消耗物是不能重复使用,一经使用即改变其原有形态、性质的物,如燃煤、大米等;非消耗物指可长期使用的物,如汽车、衣服等。

区分消耗物与非消耗物的意义在于,非消耗物可以作为租赁、借用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而消耗物只能作为借贷法律关系的客体。

八、单一物、合成物与集合物

单一物指形态上能独立存在的物,如一匹马;合成物指由两个以上的物结合而成的物,如房屋、汽车。合成物的构成部分虽然没有丧失其个性,但形体上已经成为统一体,所以,合成物在法律上的地位与单一物没有区别。集合物指由多个单一物或合成物集合而成的物,如一群马、一个运输企业的全部汽车。

区分单一物、合成物与集合物的意义在于,就单一物与合成物所产生的权利,原则上应存在于物的全部,单一物或合成物的一部分不能成为权利客体。例如,就一匹马或一辆汽车所产生的所有权,只能设定于该匹马或该辆汽车,而不能设定于该马或该汽车的各个部分。

而就集合物所产生的权利,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否则,其原则上应存在于构成集合物的各个物,不得将其作为一项权利的客体。例如,就一个运输企业的全部汽车而产生的所有权,应设定于其中每一辆汽车。

物在民法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物是民事法律关系中最普通的客体。物为物权关系的客体。物又是最常见的交易对象,因而债的客体也常涉及物。

第二,物可决定法律关系的性质。一方面,物会影响到法律关系的效力,如以限制流通物进行交易的,若在限制的范围内,可有效,若超出限制交易的范围,则无效。另一方面,物会决定某些法律关系的类别。

第三,物会影响案件的管辖。当事人发生纠纷时,会因物的性质不同而受不同法院的管辖。

(一)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外

物是民事主体所具有的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所以,主体自身不能成为物。但是,人体与人体的组成部分有所不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人的某些器官一旦脱离人体,就有可能成为权利义务的客体,如抽出的血液、剪下的头发、取出用于移植的心脏等。不过,人体的器官可否成为权利义务的客体,或者在何种情况下能够成为权利义务的客体,取决于法律的规定,也取决于其行为是否违背社会道德。

(二)占有一定空间并具有一定形体

民法上的物具有一般物的基本属性,即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固体、液体或气体形态,能够用度量衡(重量、容积、长度、面积等)使之特定化。传统民法上的物,主要就是指这种“有体物”。但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特殊的物质资料不断出现,比如,对电、热、声、光等“能”的利用越来越广泛。因此,传统的“有体物”的范围被突破,在特定条件下,电、热、声、光等只要能够为人力所控制,能够成为交易的对象,则在法律上可以被视为“物”,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例如,供用电合同的客体就是电。

(三)能够为人力所实际控制

自然界的物质成千上万,但并非任何具有形体的物都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只有能够为人力所控制的物,人们才能对之主张权利。如日月星辰,虽然于人类的存在有重大意义,但由于其不能为人力所控制,所以任何人客观上不可能对之主张所有权或者其他民事权利,也不能以之作为交易行为的对象。但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力所控制的物质范围越来越广泛,目前不能为人力所控制的物,将来有可能为人力所控制。所以,民法上物的发展,是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

(四)能够满足人们的生产或生活的某种需要

民事权利的核心是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而人们支配物的目的总是为了满足某种实际需要。这种需要可以是物质的(如对房屋的使用),也可以是精神的(如保存的私人信件)。因此,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物必须对能够为人带来物质或精神的某种享受。对于人类毫无用处的东西,尽管其能够为人力所控制,但肯定无人对之主张权利,因而不能成为民法上的物。

THE END
1.区分特定之债和种类之债的意义在于,特定物在交付前灭失的,债权人...B. 金钱借贷法律关系只能以种类物为客体 C. 特定物在未交付对方当事人之前灭失的,可以免除义务人实际返还原物的义务 D. 种类物不需要特定化,也可能转化为特定物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判断题】将债区分为特定物之债和种类物之债,其法律意义主要在于债的标的物在履行前灭失的法律责任不同。()...https://www.shuashuati.com/ti/a0c6a8b117d14ddfa8850f75a807d9ce.html?fm=bdbds657c34da1b59e15ff6d7fa965a3367b8
2.特定物于种类物的区别是什么呢?特定物于种类物的区别是什么呢?今天高顿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 特定物:具有独立特征或者被权利人指定,不能以其他物替代的物。 种类物:具有共同特征和同样经济意义并可以用度量衡计算的可替代之物。 物,是指人们能够支配或者控制的物质实体和自然力。 物的特征 客观物质性:物必须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或者自然力...https://m.gaodun.com/cta/1454816.html
3.区分特定物与种类物的法律意义何在?答:特定物是指单独的特征具体确定的物。种类物是指仅以品种,规格,型号或度量衡加以确定的物。区分特定物与种类物的法律意义主要在于: ( 1)某些法律关系只能以特定物为标的物,而某些法律关系只能以种类物为标的物。( 2)标的物意外灭失的法律后果不同。特定物在交付前灭失的,一般发生债的 ...http://jxjg.hljcourt.gov.cn/m/?act=a&aid=89929&cid=4
1.特定物和种类物的区别?王芳芳律师精选解答特定物具有特殊的质量、构造、性能或者外部特点。种类物是具有某种物的共同属性,可以通过数量、量、重量决定其共同属性之物。2、特性不同。特定物具有不可替代性、独一无二性。种类物是可替代之物,如大米、正在出售的汽车等。3、种类不同。特定物可以是不动产,也可以是动产。种类物一般是动产。 法律依据 《...https://m.64365.com/tuwen/aaaktst/
2.民法知识点总结(2)区分的法律意义 A.民事法律关系的专属性 民事法律关系,有的只能以特定物为客体,如租赁、借用合同等,而有的只能以种类物为客体,如消费借贷、货币借贷等。在租赁合同和借用合同期限届满时,承租人和借用人必须归还原物特定物。相反,在消费借贷或货币借贷合同期限届满时,借贷人只要归还同种数量的物或同值的货币即...https://www.ruiwen.com/zhishidianzongjie/6133686.html
3.特定物与种类物的区别是什么特定物与种类物的区别 特定物:具有独立特征或者被权利人指定,不能以其他物替代的物。 种类物:具有共同特征和同样经济意义并可以用度量衡计算的可替代之物。 物,是指人们能够支配或者控制的物质实体和自然力。 物的特征 客观物质性:物必须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或者自然力。 https://www.dongao.com/shuiwushi/ssfwxgfl/202111183599678.shtml
4.转学前的约定范文8篇(全文)对于契约标的物必须为特定物,否则契约不予成立,如果是不确定物的契约是没有法律效应的。 2.当事人可以对其有处分权 物权契约有效成立的第二个因素是指当事人必须对其有处分权利,否则没有效力。在1927年,大理院被改组为最高法院,也明确了处分权为物权契约的有效成立条件。 https://www.wenmi.com/jinpin/rlvrcg003fox.html
5.特定物之债与种类物之债的定义和分类特定物之债与种类物之债,是根据债的标的物属性的不同而划分的。 债的这种分类的法律意义在于: 其一,特定物之债的履行,除非债务履行前标的物已灭失,债务人不得以其他标的代为履行,种类物之债不存在这个问题。 其二,在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情况下,特定物之债的标的物所有权可自债成立之时发生转移,标的物意外...https://www.fljg.com/zhishi/700642.html
6.2021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知识点之物权概述与物权的变动成人高考区分特定物与种类物有如下法律意义: (1)不同的民事法律关系对客体要求不同。例如,租赁合同、借用合同的客体只能是特定物;而借贷合同的客体只能是种类物。 (2)意外灭失的法律后果不同。特定物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在交付前灭失,权利人只能要求赔偿损失,不能要求义务人交付原物;而种类物在交付前意外灭失时,权利人有...https://www.educity.cn/chengkao/247293.html
7.什么是特定物与种类物特定物与种类物的定义是什么高中知识1、特定物,是指具有特有的属性、不能以其他物代替的物,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物。如一张名画、一件古玩等。当然这种分类是相对的,在种类物中,经过特别选定挑出来的物,也就成为特定物了。这种分类的法律意义在于,特定物在交付之前灭失的,可免去义务人的交付义务,因其交付已为不可能;而如果交付的是种类物,则不能...https://m.027art.com/gaokao/HTML/13097253.html
8.律师手记种类物与特定物的法律意义——阅读(2015)民提字第35...例如,笔者选取的(2015)民提字第35号再审民事判决书就是一例,就是关于种类物与特定物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一个案件经过一审、二审、再审提审才尘埃落地,而这个案件的核心的问题实际就是——每一宗土地都是法律意义上的特定物。 (2015)民提字第35号再审民事判决书概括的案件的争议焦点为:案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429/00/46616904_974657881.shtml
9.特定物和种类物的区别是什么,法律依据是什么特定物具有特殊的质量、构造、性能或者外部特点。种类物是具有某种物的共同属性,可以通过数量、量、重量决定其共同属性之物。 2、特性不同。特定物具有不可替代性、独一无二性。种类物是可替代之物,如大米、正在出售的汽车等。 3、种类不同。特定物可以是不动产,也可以是动产。种类物一般是动产。法律依据:《...https://m.66law.cn/v/wenda/2952546.aspx
10.《银行法律法规》四法律基础——2民事法律制度流通物是指法律允许在民事主体间自由转让的物。 绝大多数物都是流通物。 限制流通物是指法律对流通范围和程度有一定限制的物。 如麻醉药品等。 禁止流通物是指法律禁止流通的物, 如毒品、 淫秽物品等。 2.种类物与特定物 种类物是指仅仅以品种、 质量、 规格等度量衡单位确定,...https://blog.51cto.com/u_15564034/8095423
11.连带责任范文12篇(全文)再次,连带责任的客体必须是种类物。连带责任的主体是指连带民事责任人承担义务的对象,该客体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相比,其外延显得单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是指物、行为、智力成果和其他一些权益。作为民事法律关系最普遍的客体物又分为种类物和特定物,而连带责任的客体则只能是其中的种类物,这是由连带责任的性质所...https://www.99xueshu.com/w/ikeyjvkjg7k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