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菊黄蟹肥的金秋时节,素有“蟹中之王”美誉的阳澄湖大闸蟹此时正脂满膏丰,挠得食客人心发痒。
9月22日,阳澄湖大闸蟹正式宣布开捕上市。数以万计的消费者从全国各地奔赴阳蟹原产地一尝芳泽,更多的人则选择在网上购券送礼,或走进各色打着阳蟹旗号的专卖店和酒楼食肆,唯恐错过这一场过时不候的盛宴。
人人都知阳澄湖蟹味有多美,但难以想象的却是阳澄湖蟹“水”有多深。
假蟹上演“真环传”
9月底的阳澄湖镇蟹王市场热闹非凡。这里聚集着上百家大闸蟹门店,店主们各自经营着红火的生意,忙着招呼前来看货的客人,而几乎每家店的门前都高堆着成箱打包好的大闸蟹,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时代周报记者以采购的名义走进其中一家水产店,店里几十个水箱分门别类装着不同规格重量的大闸蟹。“2.5两公2两母一对我给你25块钱,3两公2.5两母的35块,公4母3的60块。”店主忙不迭地向记者介绍价格。“这些蟹拿出去,价格至少能卖多一倍。”
按照苏州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的官方说法,在阳澄湖里面养殖六个月以上,重量在2两以上的大闸蟹才能被称为阳澄湖大闸蟹,而当下一对4两的公蟹和3两的母蟹这样的标准规格,出水价大概在120元。
防伪蟹扣竟然沦为能够进行买卖的商品,这一现象让人吃惊又不解。记者从淘宝网上看到,有不少店家堂而皇之地卖起大闸蟹的防伪戒扣,有的还打着2012新款官方戒扣的字样,价格从1毛钱到3块钱不等。
时代周报记者就大闸蟹的防伪问题咨询了苏州质监局标准化处处长劳伟梁,劳伟梁向记者介绍,防伪蟹扣是由苏州市地理标识产品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发放管理的,他们会给有养殖证的养殖户发放IC卡,每一只出水的正宗螃蟹,必须由蟹农带到指定的交易监管场所刷卡,并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交易,然后在那个地方戴上防伪戒扣。蟹与扣分离的话,基本上都是假的。
网上惊现“白菜价”
据记者了解,早在阳澄湖大闸蟹未正式上市之前,市面上就开始出现阳蟹买卖,网络上的“纸螃蟹”更是漫天飞舞。这些提前订购的“纸螃蟹”是商家推出的蟹券,消费者将蟹券送礼,对方可以自行到指定地点提货或致电商家配送。今年淘宝网、京东、聚划算等网站纷纷推出五花八门的蟹券、团购和礼盒,销售非常火爆。
实体店里的大闸蟹动辄几百上千块,网上售卖的大闸蟹却仅以三四折的价格出售,一样的是所有商家都宣称自己是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
杨维龙告诉记者,苏州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旗下的会员企业有近300家,其中涉及网上销售的只有30—50家企业。网购阳蟹究竟能信吗?究竟怎样才能买到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协会最近接到很多关于网购的投诉,以次充好、螃蟹造假的情况很严重。特别是很多网站推出超低折扣,二三十块就能买到一对阳澄湖蟹,我不能绝对地否定这种可能,但我的建议是网购需谨慎,消费者还是尽可能到正规的专卖店或超市购买。”
问题是,正规门店就一定正宗吗?阳蟹买卖还能信吗?哪里来的大闸蟹,居然支撑起高出实际产量百倍以上的巨大泡沫?大闸蟹的产业链究竟是怎样的?阳澄湖大闸蟹的造假之风着实令人头痛。
“除非你亲眼看到大闸蟹从湖里捞起来,否则谁也无法保证真伪。”杨维龙称。
失衡的大闸蟹产业链:蟹农难逃最底层
特约记者王媛刘舒羽发自苏州、广州
每到蟹肥膏黄的时候,成千上万的游客便会不远万里来到阳澄湖畔,寻觅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往日里安静沉寂的阳澄湖镇刹那间便闹腾起来,度假区人声鼎沸,各色农家乐食客盈门,养殖户及商贩加紧将凌晨捕捞好的螃蟹打包发货,忙得不亦乐乎,生怕错失了一秒钟的买卖。整个大闸蟹产业链上的生意看似一派红火,螃蟹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纯蟹农的辛酸史
巧姐今年四十多岁,是阳澄湖镇沺泾村的一名蟹农。依傍阳澄湖的阳澄湖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多数居民以渔业为生,巧姐也是其中的一员。上世纪90年代初阳澄湖镇政府开始规划养殖,巧姐和她老公便是镇上第一批养殖大闸蟹的蟹农,至今已有十七八年的历史。
巧姐告诉记者,现在在阳澄湖,每户蟹农可以承包到20亩的养殖水面。“今年收成还行,家里产了一吨多螃蟹,但是缺少大个头的,因为3月份的时候天气阴冷,还老下雨,蟹都长不大。”
“很多人觉得大闸蟹是天价,其实养殖成本特别高。”巧姐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20亩的养殖湖面,一年需要五六千元的承包费。养殖大闸蟹的围网,造价需要三四万元,而且每三年就得更换一次,否则螃蟹就会从破损的地方逃走。”
“今年我一共买了2万只蟹苗,每只两块钱,每只湖蟹都得经历三到五次蜕壳,最终的存活率还不到一半。”
对巧姐和他家人来说,更高的成本来自大闸蟹的饲养费。“每天凌晨一两点就得跑去喂蟹,一天大概需要500斤的小海鱼和玉米粒,每斤饲料的成本需要2块钱。”
巧姐还回忆起1998年的惨痛经历。“那一年发大水,湖水高高漫过围栏,辛苦饲养半年的螃蟹都跑了,几乎是血本无归。”
“养螃蟹有赚有亏,但蟹农赚的都是辛苦钱,所以养蟹人没有白的,大多皮肤特别黑。”巧姐伸手给记者看,厚实粗糙的掌心有不少小伤口。“这是大闸蟹的抓痕,虽然跟螃蟹亲螃蟹熟,但这些都是难免的。”
像今年这样收成较好的年份,巧姐预计会有四五万元的收入。“我连字都不认识,既没有自己的门路渠道销售螃蟹,也没有本钱开得起农家乐,养的螃蟹也只能靠蟹商收购。而有能力自产自销的蟹农一年收入可以达到20万元以上。”据巧姐介绍,按照“公蟹4两母蟹3两”的规格,巧姐给蟹贩的收购价格是一对80元,蟹贩转手就能卖到150元,5两以上的螃蟹一对的收购价是120元,这在市面可以卖到280元。巧姐向记者叹气道:“十年来阳澄湖蟹扬名全国,蟹农的收入却没有增长。不用经过风吹日晒的商贩,通过低价收购大闸蟹再转手卖出,反而能够赚得盆满钵满,一年上百万非常常见。”遗憾的是,阳澄湖蟹价格居高不下产生的利润并没有惠及普通蟹农。
通往阳澄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的路面上,随处可见爬满螃蟹的“红脸盆”,当中不乏在与蟹贩博弈中不满蟹贩毫无商量余地一味压价的蟹农,宁愿静候在一旁等待散户的光顾。
蟹商的暴富之道
在阳澄湖113平方公里的水面上,分布着将近两千家养殖户,而这里林林总总的蟹业公司也多达800家。
一只只小小的阳澄湖大闸蟹,带动了一整条吃喝玩乐的产业链,一边是失落的蟹农,与之对应的,是另一群一夜暴富的蟹商蟹贩。
李伟经营着镇上一家蟹业公司,深谙大闸蟹发财致富的门道。
“干这行不掺假是很难赚钱的,很难正正经经做生意。”在李伟眼里,真正的湖蟹,由于人工、饲养等成本很高,出水价不可能太低,所以买卖湖蟹的利润空间非常有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外地蟹和塘蟹鱼目混珠,以次充好。”
在李伟的公司,从湖蟹到“山寨蟹”应有尽有。李伟向记者介绍,很多自产自销的蟹农在将自家螃蟹卖给熟客的时候,如果对方没有要求,往往是不给螃蟹戴上戒扣的,于是多出来的戒扣是可以卖出去的。
“外地蟹多从高淳、兴化等地运过来,采购价最多才二三十元,经过简单的漂白身子去除淤泥,再戴上防伪戒扣,山寨蟹也变作身娇肉贵的阳澄湖大闸蟹了。塘蟹也是用阳澄湖引的水养成的,对塘蟹的包装也是一样的道理。”
李伟向记者透露,从他手里转手卖出的所谓阳蟹销往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天津等地,有的献给各种领导,成为佳节大礼,有的爬上食肆餐桌,成为舌尖珍品。
“国庆节前后每天发货发到手软,每天最高有达数十万元的收入。这绝对是一笔稳赚不亏的生意。”
阳澄湖股份商标到期上市遥遥无期
特约记者王媛刘舒羽发自广州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价值,十多年以前当地政府就开始规划围绕地理优势得天独厚的阳澄湖做强做大整个大闸蟹产业。2004年,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计划利用江苏阳澄湖大闸蟹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平台将阳澄湖大闸蟹推向资本市场。但此后数年,阳澄湖股份的上市路一片黯淡,最大的原因是知名商标“阳澄湖”商标权旁落。
2012年的大闸蟹销售旺季,阳澄湖股份有限公司沿用10年之久的“阳澄湖”牌商标已经到期无法再使用。阳澄湖股份市场部经理杜劲松告诉记者,今年公司开始使用“阳澄股份”作为商标,以后应该不会再用回“阳澄湖”牌了。
“阳澄湖”大闸蟹商标向来对阳澄湖股份来说意义非凡,失去它如断一臂。阳澄湖股份的上市前景还值得期待吗?
股权几番动荡
最早在2000年前后,苏州市相城区政府将阳澄湖股份的前身吴县市阳澄湖蟹王水产养殖公司圈定为最佳的上市平台。为了帮助其上市,该公司控股股东,占有97%股份的湘城镇集体资产经营公司将旗下另一公司阳澄湖水产养殖总场申请到的“阳澄湖”商标交至蟹王水产手中。
时任阳澄湖股份总经理的方根生曾经透露,当时“鸿仪系”许下投资承诺,将帮助阳澄湖股份在3年内实现上市,条件是取得“阳澄湖”商标的所有权。
2001年底,蟹王水产进行改制,更名为阳澄湖股份,“阳澄湖”商标的所有权也于2002年6月下旬从养殖总场过户到了阳澄湖股份手中,且属独家使用。
令人预料未及的是,2004年“鸿仪系”陷入巨大债务危机,资本帝国轰然倒塌,阳澄湖股份上市一事也被搁浅。自此,“鸿仪系”的崩盘让阳澄湖股份上市前景坎坷。
2006年,上市公司大湖股份旗下子公司上海泓鑫置业斥资4000万元收购了阳澄湖大闸蟹股份有限公司60%的股份,剩下的40%股份则由阳澄湖镇政府持有。从泓鑫置业入主阳澄湖股份开始,该公司的管理结构便开始发生巧妙的变化,“湖南帮”风头过盛,盖住了“本地帮”。
混乱的公司内斗
2006年,阳澄湖镇政府将“阳澄湖”商标所有权由阳澄湖股份转移至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大闸蟹集团公司。这次商标转让风波令泓鑫置业措手不及。
阳澄湖大闸蟹上市无期
2011年底,大湖股份宣布将收购泓鑫置业手中阳澄湖股份60%的股权,并称商标事宜关系重大,拼了命也要拿到“阳澄湖”商标,但此后再无进展。
随着镇政府下属的江苏阳澄湖大闸蟹股份有限公司IPO遥遥无期,阳澄湖镇政府对阳澄湖股份不再抱有希望,政府的下一步规划是,大力经营现代农业产业园,将阳澄湖大闸蟹集团公司、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渔业科技中心等单位一起纳入进去,找一个壳进行操作,打包整体上市。
但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阳澄湖集团、特种水产公司则并无养殖水面,仅以水塘形式养殖塘蟹,销量因此不佳。
陆全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阳澄湖股份方面从2000年到现在基本都没赚过钱,连年都是亏损的,成本太高,管理太乱。而且目前阳澄湖商标在阳澄湖集团手中,他们想实现独立上市,这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