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多位行业人士向青眼爆料,称“新锐个护品牌摇滚动物园发生人事震荡,创始人兼CEO茅盼攀疑已全面退出公司管理。”
那么,事实到底如何?
据公开报道,摇滚动物园成立于2019年,以“让年轻世代怦然心动的个护品牌”为品牌定位,核心团队包括创始人茅盼攀和联合创始人孙启萌和袁寅隽。从公开的创始成员分工来看,茅盼攀担任摇滚动物园CEO,孙启萌负责品牌的推广和电商业务,袁寅隽则担任品牌COO(首席运营官)。
根据行业人士爆料,青眼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实了解,茅盼攀已不再担任摇滚动物园所属的上海正喧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正喧”)的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目前这些职务已均由品牌联合创始人孙启萌接任。
▍截自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截自中国商标网
青眼注意到,除退出上海正喧外,茅盼攀同时还从上海正喧多家关联公司中退出。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与企查查显示,上海正喧曾拥有三家全资子公司,其中两家已处于注销状态,仅剩的杭州声喧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也由茅盼攀变更为孙启萌。
值得一提的是,茅盼攀亦不再担任上海正喧的母公司杭州亦喧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杭州亦喧”)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这些职务也由孙启萌接任。与此同时,杭州亦喧股权结构也发生重大变更,茅盼攀仅剩少量股份,孙启萌的最终受益股份跃升至第一。
截至发稿前,茅盼攀作为杭州亦喧与上海音喧品牌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的股东,分别持有这两家公司10.85%、14.08%的股份。从股份排名来看,茅盼攀为杭州亦喧的第四大股东,上海音喧品牌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的第二大股东。
与此同时,对于茅盼攀是否仍担任公司CEO并负责具体职务,摇滚动物园官方用户服务团队则向青眼表示,“没有了”。这也间接证实了茅盼攀已从摇滚动物园品牌退出的传闻。
作为近年来个护赛道上的一匹黑马,摇滚动物园自创立以来,凭借着对于年轻消费者的精准洞察,相继推出了牛油果卸妆膏、野草莓磨砂膏、植物香氛沐浴露等多个爆品,在业内有着不小的知名度。
公开资料显示,摇滚动物园天猫旗舰店于2020年1月正式上线,此后又扩展了抖音、小红书平台。据了解,摇滚动物园上市第一年,品牌GMV就突破1.5亿;第二年品牌GMV则达到5亿,迅速成长为行业内炙手可热的新锐品牌。
▍截自摇滚动物园天猫官方旗舰店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1月,茅盼攀还公开表示对于品牌今年表现的看好,“2023年我们会保持一个高质量的增长趋势”、“期待未来三到五年,我们的技术积累和技术储备,可以有初步阶段的结果”。
然而,就在茅盼攀公开发言不到半年后,业内就出现其已从摇滚动物园品牌退出的传闻。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就有不少行业人士向青眼爆料,称“摇滚动物园品牌三位创始人发生了矛盾,原来一直操盘的茅盼攀退出了”。直至近日,又有知情人士向青眼透露,“摇滚动物园创始人茅盼攀被资本踢出局,目前已不负责公司具体事务。”
那么,茅盼攀为何会在品牌处于上升之际退出呢?
对此,一位摇滚动物园的供应商告诉青眼,“很久以前的故事了”,但其表示不方便透露更多的具体细节。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则表示,“(摇滚动物园)三位创始人之间的确发生了争议,但这已经是今年五六月份的事情了。”
“当时另外两位创始人希望收购茅盼攀所持有的全部股份,并给出了报价,但以上一轮融资金额来算,与茅盼攀所持股份的价格悬殊较大,后来双方可能没谈拢。”该知情人士进一步补充道。
此外,青眼注意到,摇滚动物园近年来进行了多轮融资。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9年7月,刚刚创立的摇滚动物园就拿到了由源码资本和险峰长青投资的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到2021年4月,摇滚动物园又连续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与A+轮融资,分别由清流资本与创新工厂领投。
针对“被资本踢出局”的说法,青眼还致电摇滚动物园的投资方之一清流资本进行求证,但截至发稿,同样未获回复。
作为颇具新意与市场想象空间的新锐个护品牌,此次摇滚动物园创始人茅盼攀的“出走”也让不少业内人士心生感慨。
有业内人士对青眼坦言,“理想与现实,品牌和资本之间总会有落差,如果大家都能静下心来为品牌的长远去考虑,那么很多东西可能就会做的更久一些,这次摇滚动物园或许会大伤元气。”
“创始人志同道合、价值观一致,且目标明确和目的性强。”谈及近年来生存境况较好的新锐品牌共同点,一位杭州的品牌代理商如是总结道。
今年以来,就有多个曾经红极一时的新锐品牌轰然倒下。
就在近日,新锐香氛品牌Scentooze三兔小红书旗舰店发布关店公告,且其多个社交媒体平台账号也已经停更多日。而这之前,Scentooze三兔一度被视为与闻献、观夏并肩的国产香水代表品牌。
自2019年创立至今,Scentooze三兔先后获得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伽蓝集团关联方上海伽业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杭州高浪控股有限公司等。关于Scentooze三兔的撤退,据媒体公开报道,“疫情期间,Scentooze三兔的供应链曾两次遭到中断,对品牌生存造成重创。”
对于新锐品牌的纷纷倒下,一位从业多年的新锐品牌负责人表示,“大浪淘沙,无数个品牌倒下,也有无数的品牌崛起,这是正常的市场规律。”
对此,有业内人士直言,“不少新锐品牌的日子并不好过,尽管往年GMV动辄过亿,甚至超十亿,但去掉各类营销投流费用与产品成本,真正到手的钱并不多。”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不少新锐品牌刚出现时冲劲十足,但其背后的市场逻辑并不能够保证能够持久的成功,特别是一些依靠流量、社媒红利起势的品牌,本身品牌并没有建设起较深的护城河,加之疫情的打击,能够成功生存下来的品牌都是佼佼者。”
创业难,守业更难。一个品牌的创立需要倾注大量心血,而品牌的倒下往往却是“溃于蚁穴”。面向未来,随着美妆市场资源的日渐集中,新锐品牌想要突围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这无疑需要新锐品牌不断鞭策自己,并真正搞清楚品牌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只有如此,方能够在市场抢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