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外作业是课堂伸延不可缺少的部分,传统的作业形式比较单调机械,不同程度上削减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本文主要从多样性、趣味性、差异性和实践性等四个原则出发,设计了各种听说读写等多角度的作业。通过这些设计作业的策略,学生能够主动完成作业,享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并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策略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地备课和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知识,这固然是培养兴趣和提高素质的关键。但《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1]笔者认为,英语课外作业就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学生课外学习外语的重要手段,为学生设计有效的作业是不可缺少的。在多次的见习和实习中,笔者发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布置作业只有几句话:课后完成书上第几页的某几道题;抄写某单元某课的单词和句子;熟读或者背诵教材某部分内容。这样的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少精心的设计,实践方式简单,缺乏创新。再者,老师们对作业的认识也是五花八门:作业是课后练习;作业是复习手段;多布置作业可以惩罚部分不听话的孩子;作业布置是学校的一项硬性规定,不留点作业,学校领导不答应,家长也不答应,会认为老师不负责任等。这种单一枯燥的作业严重摧残着学生可贵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创造力,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挫伤其学习热情。
二、小学英语作业的多样性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研究了不同对象的人脑与智能的基础上,修正了传统的智能概念,提出人类有九种智能类型,即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3]每一个人都可以使自己的这九种智能发展到不同水平,而这九大智能的合理发展也能有效地促进学习。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成为能够不断获取新知识,全面发展的终生学习者。在某一学科中,我们可以进行多种学科的渗透,以开发一种智能为主进行多元智能的开发,尤其是小学英语,更要以其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来培养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4]儿童应该生活在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造的世界里。[5]所以笔者认为,既然很多教师在努力地尝试将音乐、绘画、全身反应、合作学习等引入课堂,也同样可以把这些引入到英语作业中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书面作业
2、口头作业
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三个人为一小组,练习对话,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改编对话,但是必须与购物、价钱等有关,不得擅自脱离本单元的主题。学生在完成唱歌和表演等作业的时候,对英语语言知识不再陌生,学生更容易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在改编的过程当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加增进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3、实践性作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亲身感受、发展思维和运用英语的过程。学生在参与“做事”的体验中,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注重实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性作业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我实践、自主活动的平台和机会,以利于他们在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增长才干。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以某个主题做一个小调查或者小访谈,观察记录,或者其他多样的有声作业,比如录音,采访等。这些操作性比较强的作业让学生真正把英语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更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
4、学生自主设计作业
三、小学英语作业的趣味性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根据以上三个因素来布置一些趣味性的作业,激发学生做作业与学习英语的兴趣:
1、表演形式的作业
小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他们不但喜欢游戏型的课堂教学,也喜欢以表演的方式来完成作业。在外研版《Joinin》小学英语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相对应的英文小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故事人物。学生可以在表演当中,体验到完成作业的快感和乐趣。当然,教师在选择小故事时,需要考虑故事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和表演兴趣。例如,在外研版《Joinin》小学英语第3册,Unit9,Adventures,Part8中,有一则小故事“TheHero”,故事内容非常有趣新颖,主要讲述了“Joe”和“Sarah”去捉拿“bankrobbers”的曲折过程。这则小故事的情节充满戏剧性和曲折性,故事本身比较适合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学生用英文去演绎警察抓小偷的故事,做作业就像玩游戏一般,在完成表演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搜一搜
四、小学英语作业的差异性
学生中每个个体存在着各个方面的差异。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差异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学生的自身素质。学生在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态度等都有不同的态度,尤其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和勤奋程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很大。第二,智力因素。学生的智力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同的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理解信息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9]面对这样的差异,如果继续用统一的作业形式,最终会导致学生间的差异加剧,分化激烈。笔者认为,在设计英语作业时,教师要正视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实行分层布置作业。“分层作业设计就是要在合理地对学生分层的基础上,体现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学习差异,保护每一个学习群体的心智发育水准,安排与其学习能力、掌握能力范围内相符合的适度作业。”[10]
笔者认为,根据学生英语基础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可把学生分为三组:提高组(学困生),奋进组(中等生),宏志组(优等生)。外研版《Joinin》小学英语第2册,Unit8,Myroom中,学生要掌握比较多的家居用品单词,另外还要掌握方位和数量的表达,学习难度相对比较大,句子表达比较复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布置作业不能“一刀切”,而需要分层次布置作业。譬如句子运用类作业:在学习完这一单元重点句子“Thereis/area/an/(数量)mirror/clock…in/on/under/behindthe…”后,教师也可布置三个层次的作业:①提高组:听录音,能够模仿录音熟读课文中的句子,并且能够完成简单的句子填空练习;②奋进组:基本上能够正确运用重点句子,自备家庭摆设的照片,能够用几个句子表达出照片中家居用品的正确数量和方位;③宏志组:可以熟练运用重点句子,能够完成难度比较大的练习题,并能够自设情景,运用这一单元的句子和之前学过的句子创编对话或者写一篇介绍自己卧室的英语短文。
五、小学英语作业的实践性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具有实践性的英语家庭作业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自理能力和多元认知能力。”[1]另外还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1]教师只有设计真实性任务才能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整合多重的内容和技能,才能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英语交际能力和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谓“真实性任务”是指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面临的、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活动、表现或挑战的任务,真实性任务是复杂而多维的,它往往要求诸如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等高级思维过程的参与。[11]这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
根据教学目标和实践形式的不同,笔者把实践性作业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个人实践型任务和小组合作型任务。
1、个人实践型任务
个人实践型任务靠自己来完成,主要考核学生个人的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掌握书本知识的情况,主要以小调查或小访问为主。外研版《Joinin》小学英语教材涉及了食品、衣服、文具、颜色、购物、爱好、生日、假期等多种话题,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师可针对这些话题设计各种调查活动或者访谈活动,并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调查表,调查表也可让学生自己设计。譬如,外研版《Joinin》小学英语第2册,Unit6,Friends,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介绍别人。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班级里某一位同学来进行访问,访问的基本内容需要包括:朋友的名字,性别,年龄,生日,某些人物特征,喜欢的颜色、食物和宠物等。学生自主设计表格,可以根据个人兴趣添加教师要求之外的访问内容。学生访问后写一篇介绍朋友的小短文,并在学习小组中互相交流。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大大调动了学生们的兴趣,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在交流当中学生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有利于日后的改进;教师也可以知道学生们的学习情况的差异,有利于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2、小组合作型任务
如此真实的学习任务对学生和教师都富有挑战性和吸引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除了学习到英语知识外也学习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认知思考能力、搜集资料和动手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得到充分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们在与队员比较中进行反思,不断改善自己。教师也能在其过程中学习到很多其他的知识,比如如何制定好的作品标准和要求,如何成功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合作等。
六、结语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处于启蒙时期,其教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英浯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少一些布置机械单调的抄写作业,而应该从作业的多样性、趣味性、差异性和实践性等四个原则出发,多一些设计新颖多样的、真实的,需要学生主动去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作业。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困境中走出来,主动完成作业,感受完成作业所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在富有个性的学习中快乐的成长。同时,也让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好帮手,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创造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谢兆水.小学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3]吉玲竹.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J].教学与管.2004(4)
[4]龙燕芬.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英语个性化作业中的应用[J].珠江教育论坛.2011(3)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62-163
[6]胡玉霞.例谈小学英语作业的设计[J].考试周刊-外语教学和研究.2011(9)
[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26-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