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助力2006高考第二讲现场直击———
■新快报记者王琦璋谢少媛/文王翔/图
“一模”成绩出来后,能否正确评估自己的“走势”,在最后两个月间更上一层楼吗?在被誉为“高考风向标”的第一次模拟试题里,专家又怎样从字里行间预测今年的高考考点?上周六,由《新快报》推出的“摸透一模、正确备考”公开讲座上,华师附中数学高级老师,数学科组长罗碎海老师、华师附中英语高级教师李思灯老师以及新东方高考研究、考生备考战略理论专家黄卓明老师,为现场的数百位学生及家长带来语文、数学、英语“一模”考点分析评估和预测,现场反应热烈。
正确认识“一模”摸底
由于广州市的“一模”试题历来能够较准确反映考生的高考水平,再加上参与高考评卷工作的名师亲自指导,讲座当晚,学生和家长们的参与热情高涨,阶梯室上下两层座无虚席。
在讲座上,多年参与广州市教研室高三数学中心组工作及高考评卷的罗碎海老师强调一定要正视“一模”,他说:“尽管广州的‘一模’全国闻名,不过‘一模’的模式未必是高考模式,‘一模’的题型未必是高考题型”,“关键在于考生的触类旁通,认识自己的薄弱环节,在最后两个月制定更加有用的复习计划,在高考中才能获得好成绩。”
新东方高考研究专家黄卓明老师也表示,家长不要过分注重孩子在一模中考多少分,重点在于通过一模,摸清高考脉络,掌握命题方向。
“感谢《新快报》为考生着想”
在现场,记者看到主讲老师纷纷用上多媒体教学手段———李思灯老师的Powerpoint分层讲解,罗碎海老师的现场实物投影、画图作答,灵活生动的讲解方式,让现场学生和家长们听得津津有味,而很多家长们更是“有备而来”,不仅手抄笔录记个不停,有的家长甚至带来摄录机和数码相机,把老师的题目毫厘不差地尽收囊中。手持摄录机的一位省实考生家长说:“孩子平时看字已经够累的了,干脆全程拍下来,让他好好看,也当是减轻孩子的负担”!
在穿插其中的互动环节里,现场反应热烈,大家的提问一个接一个,使原定半小时的提问解答变成一个多小时的讲解和方法传授。会后,仍然有大批的学生和家长不愿离去,牢牢“粘”住主讲老师发问。来自广雅中学的小陈表示,《新快报》今年举办的两次《高考讲座》,他都一次不落。名师的讲解很有指导性,带来很多新观点与新信息,“很感谢《新快报》为考生着想”。而一位5中的学生则表示,下次讲座她一定会提早到场,占个好位置听讲!
■精彩互动
语文:多留意热点新闻
黄卓明:可以着重于最有效率的作文题,因为这部分占的分值最大。备考时,建议多留意去年到今年3月份间的社会热点问题,比如《南方周末》、《羊城晚报》、《新快报》、《南风窗》等媒体的深度报道,也可以上大型的网站如人民网浏览,增加对社会时事、经济的了解,在写作时灵活运用,提高保险系数。
数学:把握基础多做习题
学生:我的数学成绩一直都不好,怎么样才能巩固基础,拿更多的基础分?
罗碎海:对于成绩差一点的同学,我的建议是:一定要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多看书、做习题,把握基础。数学的环节性比较强,从简单入手,慢慢看复杂多变的题型,书上的内容看得多了,解题就会有逻辑,这样就可以把握基本的选择填空不失分。
英语:写作文要列题纲
学生:英语作文怎么样才能做到“好头好尾”,拿到高分?
学生:阅读理解题通常一做就是5篇,一套题做下来会很累,有什么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