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护濒危动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在地球上有1700只雌性棱皮龟,据科学家们预测,4年后只会剩下50只!
如今,有408种甲壳类动物、555种昆虫和938种软体动物正面临灭绝的危险!
参见《奇妙世界千问千答》(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有科学家研究表示,地球正处于第六次物种①大灭绝中,有一半动植物正在消失。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华盛顿公约》将生物物种分为三类:即将灭绝的物种、短期灭绝的物种(即在不久之后可能灭绝的物种)以及弱势物种。
怎样计算一个物种的所有动物?
要计算精确通常是不可能的,但科学家们有自己的办法。他们在陆地上或是海洋中设计一个一定大小的正方形格子(比如,为昆虫设计的小方格,为鲸鱼设计的大方格),我们称其为“生物方格”。然后,通过计算这个方格内的所有物种来得知该地区的动物和植物的数量。
如何得知一个物种濒临灭绝?
是什么造成野生动物濒危的?
一、物种自身的原因。如物种特化②和遗传衰竭。
二、栖息地丧失或被破坏。人类为发展经济砍伐森林、围湖围海造田、过度放牧等,直接造成了动物栖息地的丧失或被破坏,间接导致了动物的濒危。
三、乱捕滥猎。蛇肉和田鸡腿的美味、野鸟的动听歌声和艳丽身姿、藏羚羊绒的国际黑市等,为上述动物招来了捕杀之祸。
四、环境污染。由于农药、鼠药、化肥、煤炭、石油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工业“三废”和有毒物质,严重污染了环境,野生动物的健康受到损害,繁殖力日渐低下。
五、自然灾害。比如,1998年长江流域罕见的洪灾,使许多栖息于平原地区或丘陵地区的野生动物蒙受了灭顶之灾。
建立自然保护区。如建立野驴、野牛、亚洲象、白唇鹿、羚牛、马鹿、金丝猴、大鸨等动物的自然保护区。
开展驯养繁殖。如建立养鹿场、养熊场、养猴场、养蛇场、养鸟场等。
实施再引进工程。如我国就大力引进缅甸陆龟、穿山甲、蟒蛇、猕猴等动物,以发展壮大它们的数量。
开展资源监测和科学研究。这样,就可以了解到濒危动物数量的消长和分布区的变迁情况,分析致危因素,以研究濒危动物的救护问题。
加强对动物的法律保护。
我们应该怎样从自身做起?
首先要认识到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自觉保护濒危动物及其栖息环境,主动向亲友宣传动物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
最后要坚决揭发破坏濒危动物资源的不法行为,积极为濒危动物保护部门或单位献计献策或捐资捐款,支持濒危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下面还有一些特别的方法:
科学家们给海龟们安排了被保护起来的沙滩区,以防有人偷取海龟蛋。
人们为了提取蛇的毒汁用以制药,常常捕杀蛇。如今,我们可以修建一些养蛇场,通过科学的办法提取蛇的毒汁。
Mistreatyouranimalsandsomeonemighttakethemfromyou.
(1.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所,牙克石022150;2.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金河022359)
摘要:2011年,采用样线调查、定点观察、红外自动相机监测以及查询资料等调查方法,对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野生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约56种,占保护区陆栖脊椎动物293种的18.64%。其中:鱼类2种,两栖类1种,爬行类1种,鸟类42种,兽类1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6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中的兽类有3种,鸟类有28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鱼类2种,两栖类1种,爬行类1种,鸟类27种,兽类4种。在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中,常见种16种,少见种27种,稀有种12种。
关键词:汗马;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4-12-11
作者简介:李荣魁(1979-),男,陕西省旬阳人,林业工程师.
1调查区域概况
汗马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种类统计为620种,隶属于110科296属,保护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白桦(BetulaplatyphyllaSuk)、山杨(Populusdavidiana)、甜杨(PopulussuaveolensFisch)和钻天柳(Choseniaarbutifolia(Pall.)A.Smv.)等。保护区陆栖脊椎动物293种,其中:鸟类16目44科204种,兽类6目16科51种,鱼类6目9科28种,两栖爬行类4目7科10种。保护区地带性植被属于典型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其主要植被类型有偃松矮曲林(Com.Pinmila)、偃松灌丛(Form.Pinespumila)、兴安落叶松林(Form.larixgmelin)、樟子松林(Form.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兴安落叶松—一白桦混交林(Form.Larixgmelin,Betulaplatyphylla)、白桦林(Form.Betulaplatyphlla)、甜杨林(Form.Populussuaveolens)、钻天柳林(Form.Choseniaarbutifolia)、柴桦灌木沼泽(Form.Betulafruticosa)等。
2研究方法
此次采用样线调查、红外自动相机监测、访问调查以及查询资料等多种调查方法,对汗马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调查。由于调查强度、气候、环境及人为干扰等因素,使样线法计算种群数量易造成的数据偏差较大,但可获取发现物种相对丰富度的指标,样线调查法作为此次物种丰富度调查的主要方法,而不进行绝对数量计算。红外自动相机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发展成熟,广泛用于动物种群数量和密度的研究。在此次调查中,将红外自动相机监测、访问调查作为样线调查的辅助方法,资料查询作为最后调查的补充,补充实地调查中没有记录到的物种。
2.1样线调查
使用样线法调查,在区域内共布设22条长约为8.5~11.5km,总长度237km的样线。沿样线行进期间,只记录所遇见的实体、呜叫和判断为新鲜(<24h)的野生动物足迹链、粪便、食痕等活动痕迹的数量。
根据样线调查所发现各种物体的实体数和新鲜活动痕迹数占样线总长度的比值即Zi=Ni/L(Z1:指物种丰富度的相对指标;N.指第i个物种的数量,L指样线长度),作为汗马保护区内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状况分为常见种(Z>0.1)、少见种(0.0l 2.2红外相机监测 野生动物较集中分布的石砬山、牛耳湖、牛腿湖、碱场等地共计布设40部红外自动照相机,对本区内的野生动物进行调查,每月更换1次电池并取回监测数据。 2.3定点观测 在保护区的重要水域牛耳湖周边搭设隐蔽帐篷,从4月15日至6月15日和9月5日至10月20日,在候鸟的迁徙季节利用观鸟镜对迁徙的水域鸟类进行观测记录,并用数码技术进行拍摄。 3结果与分析 3.1物种组成 经调查,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56种,占保护区野生动物293种的19.11%,其中:鱼类2种,两栖类1种,爬行类1种,鸟类42种,兽类10种。 3.1.1国家级保护物种 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5种,占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63%。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原麝、紫貂、貂熊、黑嘴松鸡、金雕、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赤颈鹏鹧、白额雁、大天鹅、小天鹅、鸳鸯、凤头蜂鹰、黑鸢、苍鹰、雀鹰、松雀鹰、大鵟、普通鵟、毛脚鵟、乌雕、鹊鹞、白腹鹞、鹗、游隼、燕隼、红隼、红脚隼、花尾榛鸡、灰鹤、蓑羽鹤、普通角鹗、雪鹗、雕鹗、猛鹗、长尾林鹗、乌林鹗、长耳鹗、鬼鹗、棕熊、水獭、猞猁、马鹿、驼鹿、雪兔36种。其中,鸟类36种,兽类9种。 3.1.2《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物种 保护区有CITES附录物种31种,其中:附录I物种有白尾海雕和棕熊2种;附录Ⅱ物种有花脸鸭、鹗、凤头蜂鹰、黑耳鸢、雀鹰、苍鹰、日本松雀鹰、普通鵟、大鵟、乌雕、金雕、毛脚鵟、鹊鹞、白腹鹞、游隼、燕隼、红脚隼、红隼、蓑羽鹤、东方角鹗、雕鹗、鬼鹗、猛鹗、长尾林鹗、乌林鸮、长耳鹗、雪鹗、貂熊、原麝等29种。其中,鸟类28种,兽类3种。 3.1.3《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 在IUCN中物种有33种,其中:EN(濒危种)有哲罗鱼、细鳞鱼、乌雕、白尾海雕、黑嘴松鸡、蓑羽鹤、孤沙锥、雕鹗、鬼鹗、棕熊、原麝等11种;VU(易危种)有极北鲵、乌苏里蝮、白额雁、小白额雁、花脸鸭、青头潜鸭、鸳鸯、鹗、凤头蜂鹰、毛脚鵟、金雕、鹊鹞、白腹鹞、游隼、红隼、花尾榛鸡、东方角鹗、乌林鹗、长尾林鹗、猛鹗、猞猁、豹猫等22种。其中,鱼类2种,两栖类1种,爬行类2种,鸟类24种,兽类4种。 3.2种群状况及分布 3.2.1常见种 作为保护区常见种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有细鳞鱼、豆雁、花脸鸭、鸳鸯、普通鵟、鹊鹞、红隼、黑嘴松鸡、花尾榛鸡、东方角鹗、乌林鹗、紫貂、雪兔、原麝、驼鹿等16种。值得指出的是,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原麝和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鸳鸯、普通鵟、黑嘴松鸡、花尾榛鸡、乌林鹗、紫貂、雪兔、驼鹿和原麝均有相当数量的分布,尤其是兽类的紫貂、驼鹿和雪兔以及鸟类的黑嘴松鸡和花尾榛鸡的遇见率非常的高,随时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足迹、粪便、食痕或实体。 紫貂在汗马保护区全区均有分布,主要栖息于偃松一落叶松林、偃松灌丛、兴安杜鹃——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林、笃斯越橘——越橘——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丛桦——落叶松林等林型。据调查,在针叶林的遇见率为1.37只/km,在针阔混交林的遇见率为1.12只/km,在阔叶灌丛的遇见率为0.37只/km,在针叶灌丛的遇见率为0.64只/km。 驼鹿在本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m以下的地带,并随着季节的变化其栖息地也有一定的变化。夏秋季节主要分布在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沼泽、灌丛沼泽、湖泊以及河流两岸,春冬季节主要分布在灌丛沼泽、湖泊周围和河流两岸。据调查统计,汗马自然保护区驼鹿的种群数量约为242只,在针叶林的种群密度约为0.22只/km,在针阔混交林的种群密度约为0.60只/km,在阔叶灌丛种群遇见率为0.43只/km,在针叶灌丛的种群密度约为0.05只/km。 雪兔在本区分布较普遍,主要分布在海拔1100m以下的地带,并随着季节的变化其栖息地也有一定的变化。夏、秋季节主要分布在针阔混交林里,春、冬季节主要分布在灌丛沼泽下和湖泊沼泽周围。据调查统计,在汗马自然保护区雪兔在针叶林的遇见率为0.20只/km,在针阔混交林的遇见率为0.00只/km,在阔叶灌丛的遇见率为0.08只/km,在针叶灌丛的遇见率为0.06只/km。 在本区花尾榛鸡主要栖息于海拔llOOm的草类——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草类——白桦林、毛赤杨——落叶松林等。据调查统计,在汗马自然保护区花尾榛鸡在针叶林的遇见率为0.25只/km,在针阔混交林的遇见率为0.00只/km,在阔叶灌丛的遇见率为0.05只/km,在针叶灌丛的遇见率为0.3只/km。 在本区黑嘴松鸡主要栖息于海拔lOOOm以下的越橘——杜香——落叶松林、丛桦——落叶松林等。经调查,在汗马自然保护区黑嘴松鸡在针叶林的遇见率为0.27只/km,在针阔混交林的遇见率为0.52只/km,在阔叶灌丛的遇见率为0.08只/km,在针叶灌丛的遇见率为0只/km。 在本区原麝主要栖息于多裸岩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内,这与国内外报道的相符。原麝主要分布在实验区的131、140、141、139、129、128、130林班,另外在实验区的99、100、101、102、116、115、87、88、103林班有部分分布。据统计,汗马自然保护区原麝的种群数量约为42只。由于原麝性胆怯、机敏,对生境的要求较高,林区大开发以来,森林资源不断遭到破坏,适应其生境的面积越来越少,加之原麝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在过去遭到大肆猎杀,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在本区现在拥有的种群密度已是相当可观,为我国原麝种群数量的恢复可提供重要的基因库。 3.2.2少见种 作为保护区少见种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有哲罗鱼、极北鲵、乌苏里蝮、赤颈鹏鹧、大天鹅、小天鹅、鸿雁、白额雁、小白额雁、鹗、凤头蜂鹰、日本松雀鹰、毛脚鵟、苍鹰、雀鹰、黑耳鸢、白腹鹞、燕隼、雕鹗、雪鹗、猛鹗、长尾林鹗、长耳鹗、鬼鹗、水獭、棕熊、貂熊、猞猁等27种。 保护区内湿地类型多样,发育种类齐全,有河流、湖波、沼泽3大类湿地,其湿地总面积35435.9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3.01%。湿地生态系统是本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鱼类、两栖类和水域性鸟类提供了重要的生存环境。因此,在本区最大的泡子牛耳湖和最大的河流塔里亚河偶尔可见着哲罗鱼、极北鲵、赤颈鸊鹧、大天鹅、小天鹅、鸿雁、白额雁、小白额雁、鹗这些物种。而凤头蜂鹰、日本松雀鹰、苍鹰、雀鹰、黑耳鸢、燕隼、雕鹗、雪鸮、猛鹗、长尾林鹗、长耳鹗、鬼鹗这些林鸟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全林区均有分布,但数量极少。 3.2.3稀有种 作为保护区稀有种的有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大鵟、金雕、乌雕、白尾海雕、游隼、灰鹤、蓑羽鹤、孤沙锥、豹猫、马鹿等12种。其中,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孤沙锥和豹猫4种在调查中均没有见到实体,仅访问调查或文献记载有分布。而留鸟大鵟、金雕、乌雕、游隼和候鸟青头潜鸭、灰鹤、蓑羽鹤均属于全林区分布,都是难得一见的物种。马鹿在本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m以下的地带,并随着季节的变化其栖息地也有一定的变化。夏秋季节主要分布在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沼泽、灌丛沼泽、湖泊以及河流两岸,春冬季节主要分布在灌丛沼泽、湖泊周围和河流两岸。在本区马鹿的种群数量约为23+5只。 注:①保护级:“EN”和“vu”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种和易危种;“CI”和“CⅡ”指濒危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和附录Ⅱ;NI和NⅡ指国家I级和Ⅱ级重点保护动物;②收录依据:O-观察到实体;V-固定相机视频;R-文献记载;③种群状况:“++”指常见种;“+”指少见种;“一”指稀有种。 4建议 汗马自然保护区建立后,免受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发的影响,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寒温带原始明亮针叶林地区之一。保护区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野生动物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由于受到体制的约束,保护区管理局成立较晚,因此,在早期野生动物也遭受了部分非法盗猎者的捕杀,致使有些野生动物资源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保护区管理局自成立以后,开展了大量的武装青山活动、巡护监测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清除陈旧地窨子和猎夹猎套,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安全保障,有许多如原麝、棕熊、猞猁、貂熊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正在逐年恢复。保护区总面积107348hm2,属于大型的保护区,保护好这片原始明亮针叶林,对保护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濒危野生兽类意义重大。 保护区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为野生动物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场所。由于保护区管理局成立较晚,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相对较低,在野生动、植物及生态学研究方面较少,今后应加强与大专院校及著名专家的联合研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中有蹄类动物原麝与驼鹿、鸡形目的黑嘴松鸡与花尾榛鸡、食肉目的紫貂以及兔型目的雪兔资源的丰富度相对较高,今后从这些方面展开研究会很快取得较好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1. [2]RichardB.Harris,KennethP.Burnham.关于使用样线法估计种群密度[J].动物学报,2002,48(6):812-818. [3]许龙,张正旺,丁长青样线法在鸟类数量调查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2003,22(5):127-130.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动物的根本性措施就是保护其栖息地,而保护栖息地的主要途径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开展驯养繁殖驯养繁殖,是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濒危动物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3、实施再引进工程,发展和壮大野生种群再引进工程是保护,壮大极度濒危动植物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 4、开展资源监测和科学研究开展资源监测和科学研究,是保护和持续利用濒危动植物的必要步骤; Weshouldprotecttheminsteadofkillingthem.Giantpandas,whichareoneoftheendangeredanimals,liveintheforestsandliveonbamboolealves.Theycanjustlivesafelyinthenaturalprotectionzones.Weshouldstopkillinganimalandprotectthem.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濒危动物,所以如何保护他们一直是我们的重中之重的任务。是不对的人猎杀动物的肉和羽毛,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好朋友。 我们应该保护他们,而不是杀死他们。大熊猫,这是濒危动物之一,生活在森林和住在竹lealves。他们可以安全地生活在自然保护区。我们应该停止杀害动物和保护他们。 保护小动物的英语作文一 Animalsarenaturalresourcesthatpeoplehavewastedallthroughourhistory.Animalshavebeenkilledfortheirfurandfeathers,forfood,forsport,andsimplybecausetheywereintheway.Thousandsofkindsofanimalshavedisappearedfromtheearthforever.Hundredsmoreareonthedangerlisttoday.About170kindsintheUnitedStatesaloneareconsideredindanger. Luckily,somepeopleareworkingtohelpsavetheanimals.Somegroupsraisemoneytoletpeopleknowabouttheproblem.Andtheytrytogetthegovernmentstopasslawsprotectinganimalsindanger.Quiteafewcountrieshavepassedlaws.Theselawsforbidthekillingofanyanimalorplantonthedangerlist.Slowly,thenumberofsomeanimalsindangerisgrowing. 动物是自然资源,在整个历史过程中,人类一直在糟蹋着这种资源。人们杀死动物,获得它们的皮毛,把它们当作食物或运动方式,或者只是因为它们碍事。成千上万种动物已经从这个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现在另外上百种动物也上了濒危动物名单。仅荚国大概就有170种被认为处于危险当中。 幸运的是,有些人正在努力帮助拯救这些动物。有些组织筹钱以便人们了解这一问题。他们也努力使政府通过保护濒危动物的法律。很多国家已经通过了法律。这些法律禁止杀害濒危名单上的动植物。某些濒危动物的数目正在慢慢地不断上升。 保护小动物的英语作文二 Atthistime,afemaleneighborbecauseofbadlywounded,riza,pleasetakeyourapairoftwins,shethenbackupthetwins.Tofightwithinthejetstream,shesawabigsnakedownthefloodfromthelefttoswim,sheisjustliketheserpenthasbeentoswim,theresultsarrivedinasafeplace.Aftertheevent,rizasaid:"verystrangewhenmeettheserpent,Idonotfeelpanic."Moreover,theserpentdidnotbitethem. 最近我看到过一个这样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着一条巨蛇引路救妇女是在在印尼亚齐省省会班达亚齐,一名女子在一条大蛇的指引下,抵达安全地点。26岁女子丽扎说,2004年12月26日,她住的村落被巨浪淹没,慌乱中人们纷纷逃命。 关键词:英语教学;德育渗透;时机 一、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这个单元以熊猫为话题,以国宝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及政府所做的努力为主要内容。在这节阅读和写作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了解熊猫的习性开始,逐渐了解濒危动物――熊猫;在阅读过程中,了解熊猫和其他一些濒危动物的现状,引发学生的讨论与思考,并展开积极讨论,以此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进行环保宣传寻找保护濒危动物的措施。在最后的写作环节,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相处的统一整体,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唤起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把握契机,找到德育渗透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结合点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德育素材,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来激发学生产生情感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抓住德育渗透的时机。在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先展示了大量有关熊猫的图片,比如奥运会吉祥物京京,11届亚运会吉祥物盼盼,熊猫外交,和平使者,熊猫国宝,卡通功夫熊猫,明星们和熊猫的亲密图片等等,引起学生共鸣――熊猫不仅可爱,而且有着重大的意义,引发学生对熊猫的兴趣。在此铺垫后,进行一个字谜游戏和对熊猫习性正误判断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较有兴趣地学习了这节课的新生词和短语。就在渲染这种人与熊猫友好相处氛围到的时候,展示出一幅熊猫濒危的图片,询问学生:“Doyouknowwhythepandasareindanger?”以此引出课文Module9AnimalsindangerUnit2Thegovernmentistryinghardtosavethepandas. 三、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讲究技巧 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单纯的说教不但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要使德育融于教学过程中,就要不着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因此我因势利导,创设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通过小组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在做完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快速阅读和精读后,到了语言知识点学习和应用环节。本节课的知识点是动词不定式的运用,如果是单纯的todo结构的训练,不仅单调乏味,而且没有起到德育渗透的作用,所以在这部分练习前,我先展示了大量濒危动物的动画图片,像可爱的猴子、调皮的北极熊、斑马等,询问学生:“Aretheylovelyandcute?Doyoulikethem?Buttheyareindanger.Wouldyouliketohelpthem?”这个时候学生表现很积极,马上说“yes”。我顺着他们的回答布置任务:“Let’suse‘todo’tomakeslogansfortheanimals.”这样,既训练了本节课的语法句型和短语,又唤起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最后的写作环节前,我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画面中森林被破坏,老虎遭到杀戮,无处栖身,无良商人残杀老虎,用虎骨、虎皮等部位制作成商品大量贩卖,致使老虎的数量急剧下降。学生立刻被震撼了。接下来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Ifwekeepkillingwildlifeanddestroyingenvironment,whatwillhappentothehumanrace?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许多学生在课堂上陈述了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观点。接下来我又提出一个问题:Asastudent,whatcanyoudotoprotecttheanimalsandtheenvironment?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既锻炼了英语能力,又达到了寓德于教的目的。 过去的百年中,人类的足迹清晰可辨。前五十年里人类大规模互相残杀,后五十年里则像雨前筑巢的蚂蚁忙忙碌碌。但整个百年,人类都没有停止过对自然的征伐。百年之中,创造的财富抵得上历史所创造的总和,但祖先千百年来对自然的破坏之总和远抵不上这百年来人类所作所为的十分之一。雨林大面积消失,物种急剧衰减,荒漠向人类聚集区逼近。同样,野生动物世界也正在经历一次全球性的史无前例的大恐慌,更多的物种步入了濒危的边缘。 濒危动物指的是由于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动物。导致野生动物濒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物种自身的原因。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了某种特定的栖息环境而产生了特别的习性(包括食性),使其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或其他环境,最终落得“不适者被淘汰”的结局。二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导致物种濒危的原因之一。如1998年长江流域罕见的洪灾,使许多栖息于平原地区或丘陵地区的野生动物蒙受了灭顶之灾。三是栖息地破坏与丧失。森林和草原是野生动物,特别是兽类、鸟类、爬行类以及昆虫最主要的栖息地之一。人类为发展经济砍伐森林、围湖围海造田、过度放牧等,直接造成了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间接导致了野生动物的濒危。四是乱捕滥猎。乱捕滥猎是造成许多物种濒危的直接原因。五是环境污染。本世纪以来,由于农药、鼠药、化肥、煤炭、石油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废气和有毒物质,严重污染了空气、土壤和水体,野生动物健康受到损害,繁殖力日渐低下,许多江河湖泊已不再适于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某些生态位较高的野生动物因为食物链的关系也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株连。 野生动物之所以面对今日的绝境,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人类永无休止的欲望。人们试图亲和自然,但停不下扩张的脚步;人们也想努力善待动物,却放不下高举的杀戮之手。征服、掠夺、屠杀,每一种欲望都驱使人类用智慧的手段、以科学的名义直接地或间接地残杀了各类无辜的生灵。 大熊猫:中国独有的世界级珍稀兽。目前大熊猫野生数量不足1000只,已被国际列为十大濒危动物之首。人为捕杀是大熊猫数量日益减少的根本原因。大熊猫成熟晚,对配偶选择性强,产仔少,成活率低,繁殖周期长,而今大熊猫的繁殖生存几乎全都依赖于人工饲养。从自然生态链这个角度来说,其实大熊猫已经属于生态灭绝的物种。 雪豹:北京濒危动物保护中心的一只雪豹,在出生只有20天时被偷猎者送到市场,连同它妈妈的皮一起被出售。这种稀有的猫科动物,因其美丽柔软的皮毛而屡遭偷猎,濒于绝迹。一位美国专家带着几位国际雪豹研究者在我国西北寻找了三个多月,连一堆雪豹粪都没看到。而就在同时,青海省公安局在西宁一皮匠家一次查获加工的雪豹皮40多张。 犀牛:一种人类本应尊重有加的动物,它们历尽磨难,从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出现以来,历经了地壳变迁、沧海桑田、冰期考验,奇迹般地繁衍至今,是造物者留给我们的无价的史前活标本。可是人类,因图谋它坚硬的犀角,便滥杀无辜。50年代初,非洲约有10万头犀牛,如今仅有5%的幸存者留在世上。时至今日,非洲仍有猎杀犀牛的枪声不绝于耳。 亚洲象:分布在缅甸、老挝、印度及中国云南。在中国的野生数量不足200头。仅199年,就有偷猎者一次打死16头、打伤3头大象,其中多数为雄性。这是中国亚洲象10年的净增量。大象是群居动物,“夫离子散”之后,如今亚洲象的净增数已为负值。在西双版纳的三岔河附近,一头伤痕累累的幸存者,被当地人称为“三腿象”的大象,经常下山袭扰村庄、捣毁竹楼。谁又能责怪,大象复仇的记忆是铭心刻骨的。 藏羚羊:藏羚羊主要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是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经过漫长的自然演替和发展,该物种种群曾达到相对稳定状态,且数量巨大。但从80年代末开始,该物种遭受了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盗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盗猎者手持武器、不断涌入藏羚羊栖息地或守候在藏羚羊迁徙路线上屠杀藏羚羊。每年被盗猎的藏羚羊数量平均在20000头左右。在许多昔日藏羚羊集聚的地方,如今只能看到零星的藏羚羊。这个古老的物种已经走向面临灭绝危险的边缘。 华南虎:老虎是古猫兽类,后分化为两支:古剑齿虎(2万年前灭绝)和现代猫科延续至今。本世纪初尚存有8个亚种,相继灭绝3种。它们是:1920年新疆虎、1937年印尼巴厘虎、1972年印尼爪哇虎。目前,地球上尚存的五种虎为:苏门虎500只、印支虎1800只、孟加拉虎4600只、东北虎200只、华南虎50只。华南虎被列入世界十大最濒危物种之一,如不采取措施,将在50年内灭绝。华南虎繁殖率很低,在自然界种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几乎没有天敌,惟一的敌人就是人类。 北极熊:北极熊依赖春季的浮冰,往较远的地方寻找猎物。但冰块在20年间已溶解四成,厚度由平均4.8米缩减至2.7米,日渐变薄的冰层令北极熊觅食范围缩小。变薄及破裂的冰层令熊只步行困难,由于猎物数目减少,他们要到更远的地方寻找食物。挪威科学家们相信到2060年时,全球共22,000只北极熊会因北极浮冰群溶解,食物缺乏而饿死。地球暖化可能会令北极熊在60年内绝迹。 土狼:200年前,当英国人大批移居澳洲,发现附近塔斯玛尼亚岛屿上有一种土生狼,身上有虎斑纹,腹下有袋,故称袋狼。袋狼凶猛,经常捕食牧羊。当地牧人大量捕杀袋狼。直到到上世纪30年代,最后一只袋狼1936年孤独地死在动物园里,人们才意识到,地球上再也看不见这种罕见的有袋类动物。澳洲人为袋狼修建纪念馆,为祖辈的过失忏悔。 …… 今天,鸟类每两年灭绝一种,兽类每年平均灭绝1.5种。美丽生灵们,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黯然消失着。曾经茂密的森林,矫健的飞禽走兽,是否会渐渐成为古老的传说神话,仅仅存在于未来人们在科幻想像的世界之中?当地球上的生灵渐渐都这样黯然离去的时候,人类是否会在失去光芒的夕阳之中,品尝刻骨铭心的孤独 野生动物是大自然千百年来长期进化的结果,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一个物种的减少与灭绝,可能使20多个动植物物种受到影响,这是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作为食物链上的一环,生命的织锦环环相扣、相互制约,无论从何处断裂、空缺,都会导致全线崩溃,引起生态失调,甚至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解体。类似的已经出现在西双版纳,原来多姿多彩的热带雨林风光已经大为逊色,物种缩减。 不知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人们开始征服自然之时,正是自然开始惩罚人类之日。地球上生物物种的生存危机实际上恰恰正是人类自身的生存危机,人类在进化中已经与其他物种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如果其他生物不能生存,人类也将难以在地球上生存。当动物们被迫离开自己家园的时候,人类又还能拥有它多久呢?作为生态链顶端的物种,人类是否在灭绝的恐龙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缩影? 人类为什么会如此无节制地攫取资源、破坏动物世界?肆意残杀相依相存的邻居?经济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之间的激烈冲突,是动物生存权益无法保障的空洞地带。 资源开发中破坏生态环境、殃及野生动物现象屡有发生。比如,西双版纳地区从60年代开始砍伐热带雨林种植经济作物橡胶,使亚洲象和绿孔雀分别锐减至目前的300头和800只左右。 同样的,沿袭千年的“嗜补”陋习使国人理直气壮地将无数野生动物变成餐中美食。在市场无形的“第三只手”和非法贸易面前,各种保护措施显得苍白无力。在东北,一张黄鼠狼皮70年代初仅能卖1.75元,如今高达60多元,暴利让偷猎者铤而走险。境外某些国家一直开展藏羚羊绒、藏羚羊皮加工和贸易,1公斤生绒价格2000美元,一条300至400克藏羚羊绒织成的围巾价格高达3万美元,超过的巨额利润,这怎能不让犯罪分子疯狂!那些嗜好畜养珍稀鸟类者,将之视如掌上明珠。岂不知,网扑、贩运、买卖的整个环节中,鸟类的存活率为1∶20,这就意味着武汉鸟市每年出售的上万只野鸟的代价是几十万只鸟的牺牲。 2000多年前,中国的先哲就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界存在着和谐、共处的内在联系。我们在着意改造客观世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规律是限制人类行为的强制性法则,但那是最后的法则。一旦人类的行为超越了临界线,其后果可能是人类的空前劫难。 人类是具有创造性的生物,能够移山填海,能够上天登月;人类更是理性的生物,在掠夺大自然和被迫面对自然界的惩罚之后,能认清自己在自然界的地位,能认清人与自然的关系。“慈心感物,有如韶武;龙翔凤集,百兽齐舞”。从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热潮,说明了智慧的人类正在努力拯救濒危动物、拯救我们的家园――地球。 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仅脊椎动物就有4400多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0%。我国也是濒危动物分布大国。在被列入国际濒危物种的640个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占了156种,为世界总数的1/4。近年来,我国进口了不少动物,如湾鳄、暹罗鳄、食蟹猴、黑猩猩、非洲象等。如果包括无脊椎动物的话,我国的濒危动物物种至少有1000种。 中国十大濒危动物: 大熊猫:世界著名的珍稀动物,仅产于中国四川、甘肃、陕西。大熊猫栖息在海拔1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没有固定巢穴,常在大树上或竹林内睡觉。大熊猫行动迟缓,性情温顺,自卫能力不强,视觉,听觉较差,但嗅觉较好,善于攀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改变了食性,从吃肉到吃竹子,但仍然保持着肉食动物的特征。 金丝猴:产于中国陕西、甘肃南部、四川西部、湖北北部,栖息生活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密林中。金丝猴以树叶、嫩树芽、花朵、竹笋、水果等为主,喜欢群居,性格机警。 白暨豚:有“水中大熊猫”的美称。仅产于中国长江下游及其支流和湖泊中。白暨豚以淡水鱼为食,也吃水草及水生昆虫。到1998年白暨豚野生数量已不足20头,以进入灭绝边缘。 华南虎: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安徽、湖北等地。体形较小,主要栖息在森林茂密,野草丛生地带,善于游泳却不善攀爬,单独生活在各自领地中。 朱:亚洲特有的一种涉禽。在本世纪初,朱的数量还可和麻雀相比。朱对于生活条件的要求可谓讲究。它喜欢幽静的村野和溪流。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中国以外全部灭绝。 褐马鸡:仅分布于中国山西吕梁山脉和河北省西北部山区。褐马鸡栖息在海拔1300-2000米的深山中,白天多活动于灌木丛和草丛中,晚上则栖息在树上。食性杂。 扬子鳄:中国惟一鳄种。产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它是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经历了地质史上的冰川气候和造山运动等大变化而幸存下来,在地球上至少生活一亿年了。目前扬子鳄数量不足500只。只限于江苏、安徽的长江南岸。 黑头鹤:产在中国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珍贵候鸟。是全世界十五种鹤中惟一生活在高原上的一种。以鱼、蛙、螺、虾为食,也吃昆虫和鹤植物。 古时候有食铁兽之称的动物是大熊猫,食铁兽一般指大熊猫,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melanoleuca),也称作大猫熊,一般称为“熊猫”或“猫熊”,属于食肉目熊科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中西部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区和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现存大约有2060头。 由于生育率低,大熊猫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中评为濒危物种,为中国国宝。大熊猫被誉为生物界的活化石。 从鱼缸游向大海 身为世界上唯一一条“专业美人鱼”的汉娜,对美人鱼的热爱可以追溯到9岁那年。 “当时我看了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美人鱼》,彻底被美人鱼迷住了。20岁时,汉娜成为专业模特。有一次,她应邀为一家游泳馆拍摄了一组宣传照。“和陆地上相比,水下的我感觉出色得多,而且,如果我有尾巴的话,那这组照片会更完美。” 很快,汉娜动手为自己做了一条尾巴,使用的材料包括制作潜水服所用的氯丁橡胶材料、一对便宜的仿造鱼鳍、一个回旋镖、两个晾衣架铁圈和一大堆胶带填充物。大约一年后,当地媒体注意到汉娜,开始对她进行报道,表演邀请信随即纷至沓来。 为了达到最完美的视觉效果,汉娜一向采用自由潜水。自由潜水是指不携带氧气瓶,只通过自身肺活量单一呼吸或屏息在深水中进行的潜水活动,一直被视为最危险的极限运动之一。 “为什么我要冒着生命危险接近鲨鱼?因为我想让人们知道,它们不是嗜血杀手,而是聪明优雅的生灵,是大自然美好的创造物。”汉娜说。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她不仅在巴哈马群岛纯净的海水里游过,也在城市运河垃圾横流的腥臭污水中游过,甚至在日本太地町浸满海豚鲜血的红色海湾里游过。她曾被四五个手持警棍的澳大利亚警察粗暴地拖上岸,也曾被举着硬木船桨的日本渔夫重重地击打腿骨。2012年,因为在海洋保护行动中的杰出表现,汉娜被评选为“新生代环保斗士”。 把鳐鱼送上濒危物种名单 2013年被汉娜称为“胜利年”。这一年,除了拍摄《美人鱼的眼泪》,她还与曾获得艾美奖的水下纪录片导演肖恩海因里希斯合作拍摄了一部水下芭蕾纪录片,名叫《鳐鱼最后的舞蹈》,这也是第一部在主流媒体上播放的有关人与鳐鱼友好相处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