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细致介绍了外卖骑手工作模式、收入构成的调查报告,对我们了解外卖骑手的基本工作、生活状况有所帮助。因此我们加以转载,以备参考借鉴。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马路上渐渐的开始多了穿着黄色或蓝色等颜色服装的外卖骑手们,他们成为了路上“最为忙碌”的一群人。后来随着群体的不断扩大,他们成为了整个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社会组织。这个群体在互联网的炒作与渲染下成为了“最神秘的组织之一”,似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成为了目前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社会群体。但当卸下所有外部对他们的包装后,大家对他们真实面貌的了解又有多少?
从工作性质来说,他们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零部件”,而社会却似乎忘了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也有自己的生活、也要吃饭、也要睡觉,而不是没有感情的运输工具。从马列主义角度来说,外卖骑手作为当今时代新出现的体力无产阶级,对了解该群体所赋有的特殊性和资产阶级在该行业具体的操作手段等都很有研究的必要。
教员曾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本文笔者为了尽可能还原一个真实、客观的外卖行业的发展现状,志愿成为了一名外卖骑手,在三个多月的实践中系统了解了美团众包外卖平台的工作模式、收入分配方式以及大部分美团骑手的真实想法与现状。但因外卖行业群体巨大,具有分布全国和不同外卖公司且一个公司中又有不同的跑单模式的特点(例如单美团众包就可分类为乐跑、畅跑、兼职跑),而且据调查所知每个城市的外卖具体分配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所以笔者不可能百分百调查清楚整个外卖行业的具体情况,只能以昆明该地的美团众包平台为例进行调查研究。
1.美团众包骑手的工作方式
个人抢单
平台派单
个人抢单的主要方式是骑手在APP的新任务页面根据自身所在位置与订单的适配程度进行自行抢单配送,每个订单上都会标记出你与订单的距离与位置(即商家与客户位置所在地)。
平台派单则是系统根据你所在位置自动匹配与骑手位置相近的订单,这也是大部分骑手所倚仗的派单方式(例如本人在一天工作下来的30个订单中将近有25个订单就是平台派发的),订单数量有多有少,骑手也可以自行拒绝派单,但这么做的方式就会导致平台对你的派单率下降,你拒单越多派单率就越低进而直接影响到骑手的收入。
在外卖订单方面,也不完全是配送美食。在三个月的配送过程中,我归纳起来订单可大致分为普通订单、帮送、帮买、专送四个方面。
1)普通订单,就是我们常常下单的外卖美食订单,它基本占了骑手一天配送单量的一半以上。
2)帮送订单,即我们在美团APP上所见到的跑腿服务,跑腿服务没有特定物品限制,身边的一切大大小小的物品都可以配送,当然配送价格也会根据物品大小和重量进行区分(违禁品与体型巨大的物品除外)。有趣的是一些客户会下了帮送订单后会让你干一些与帮送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比如帮拿快递、帮喂宠物、帮通下水道、捉飞蛾……这或许也是网上流传的外卖小哥“无所不能”的出处之一吧。
3)帮买,就是帮下单客户买一些美团上没有商家的入驻的商品,最常见的就是去餐馆订餐、去商场买指定商品、菜市场买菜等,由骑手先垫付消费金额,后由客户把钱付给平台,待客户收到东西后骑手垫付金额与帮买单费用会一并打入骑手账号。
4)专送单,它的订单数量较少,笔者工作了三个月居然从来没有接到过专送的订单。其配送方式首先是其专门有一个群体的骑手进行配送,他们不接上述提到过的其他几类订单,在全城范围内(这里需要注示的是前三类订单都有一定的区域限制,骑手可在地图中自行设置自己最常活动的热点区域,系统会在这个限制区域中派单给骑士,但专送似乎没有限制,因此这也决定了他们虽然单子少却单价高的特点)负责专送单。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激励骑手们的出勤率,美团众包APP上有类似于游戏等级一样的“骑手等级”——从最低等级的新手骑士到最高等级的无上战神中间一共有十个等级(其中包括三个等级的闪耀新星到三个等级的荣耀精英再到三个等级的最强英雄)。等级越高赋予骑手的特权也就越多(例如可以提高每单订单单价、额外接单上线、免费提现等),每次上升一个等级都有要求分数越高的活跃分,倘若骑手出勤率不高分数就会一直下降,你所拥有的特权也就随之减少。所以骑手要想保持稳定的收入必须保持较高的出勤率和较低的拒单率。
由于外卖骑手的工作特点就是常年在路上奔波,其在路上出事故的几率也必然要比普通人们高,因此对于如何保障骑手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骑手们关心的重要方面。别多想,骑手们没有我们普通求职者所看重的什么五险一金的待遇。从众包骑手来看,每天的保障就是一份价值三元的骑手保险,从你开始每天接第一单的时候3元的保险费就会先从你的余额账户里扣除,第二天又另算新的保费。从平台给出的描述中可以看到,骑手保险主要保障骑手因遭遇意外事故造成的的损失,包括两种场景:
第一,骑手自己遭遇意外(如自己摔倒、交通事故等),其主要保障范围包括骑手伤残赔偿和骑手意外医疗;
第二,骑手造成他人意外伤害或者财产损失(如和他人碰撞、碰撞公共设施或者刮到他人车辆等),主要保障范围包括他人的财产损失、他人伤残赔偿、他人意外医疗三个方面。
但对于该保单的承保金额等其他具体情况并没有找到切实数据,我在三个月的实践期间也没有遇到过一个申请过保险理赔的同行,因此这方面的内容并没有得到具体的了解,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美团众包骑手的分配方式
1)普通订单中,单价价格主要围绕在3.5—7.2元之间,虽然偶尔会有10元以上的价格,但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2)在帮送订单中,单价主要围绕在4.5—7.5元之间,而10元以上的单子同样少之又少;
而在本人三个月实践下来所接过的几千个订单的统计下来看,普通订单的收入占到了本人总收入的60%,帮送订单占到了30%,而剩下的就是帮买订单。如果有人要问我现在送外卖还能否实现月薪过万这样的问题,我只能说从众包骑手的收入来看的话,很难很难。
另外一个新的外卖购买模式,就是美团新推出的拼单模式,在里面商家的美食外卖都要比平日便宜接近一半的价格,这样的价格必然会吸引大量的客户购买,唯一需要客户做的就是找一个人和你一起拼单购买,即相当于两个人共同出钱承担了外卖的费用。反推到骑手这边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订单单价减少了(拼单单价集中在2.5—3.2元之间),而订单量却多了一倍,这就极大的增加了骑手的工作量,即一分钱现在要干两份工。而同样的,商家所获的收入也减少了一半但工作量却多了一倍。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拼单活动是美团平台通过进一步剥削骑手和商家而完成的。
除了上面所描述这一些固定收入之外,众包平台还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启奖励跑单与恶劣天气的补助模式。
奖励跑单,主要是围绕着一个月中的某个节日开启的活动,平台会根据骑手在当天或某个时段的跑单数量进行奖励,数量越多奖励的金额也就越高。但这个奖励活动却仅限于普通订单的单量,其他几种订单类型都不算入其中。可很多骑手却对这样的活动嗤之以鼻,其原因在于包括笔者等很多骑手们都发现了其中几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在奖励期间平台对你的派单率会明显下降,要么就会派一些不参与活动奖励的其他类型的订单给骑手。
每一次奖励活动并不是对所有的骑手都开放,只有刚刚入职的新手接到的奖励活动才多一些(几乎一周一次),而跑到后面等级越高的骑手奖励活动出现的频率却越来越少(最夸张的将近一月一次)。
于是,看似丰厚的奖励活动成为了悬挂在空中永远够不到的一块肉。
骑手们投诉平台得到的回复也只是:别人有本事拿到你为什么拿不到,别把自己的懒惰归结到平台身上。
我们在为他们惋惜、为他们感到不值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再多问一个问题:难道他们是傻子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的天气出来工作会有生命危险吗,如果知道,那他们为什么还要不顾一切的出来工作呢?
他们会说,“我们当然知道,我们也想躲雨也想待在家里,但我们,有选择不工作的权力吗?”
3.骑手群体背景调查
说到关于骑手们的身份,我们常常能在互联网上看见各种关于外卖骑手们的一些惊奇操作,例如送着外卖时停下脚步弹起了路边的钢琴;用流利的英语和外国人交流帮助点餐;送餐到客户家中后还顺便帮他们修理出问题的电脑……可揭开这些媒体娱乐的面纱后,笔者从三个月的实践以及与同行们的交流中得出的结论是:绝大部分骑手们都是生活所迫的从而把送外卖作为谋生手段的普通人。骑手的群体绝不仅仅限于年轻人,我们哪天在路上仔细观察一下就能发现,其实也有很多中年甚至有些两鬓斑白的老人们也成为了骑手之一。这些最真实的内容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背后又有什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呢?我将在这个部分将骑手们分为外卖小哥、女骑手、自由骑手三个群体进行分开叙述,以便更好的让大家了解众包骑手们的背景构成。
1)外卖小哥
给我印象尤其深的是小李和老张。
小李是一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老家是云南宣威农村的,他从小不想读书一心想着多赚钱当大老板,可家乡又没有太多赚钱的机会,于是便和几个朋友结伴到昆明来谋求工作机会。刚开始服务员、建筑工之类的活都干过,可都觉得要么收入太低要么太苦太累都没干长久,后来在网上看新闻说送外卖能够月入过万于是便进入了这个行业,如今一干便是两年。他觉得虽然现在的收入没有像网上说的那样月月过万,但相比于以前的工作已经很好了,没人管工作也自由。他未来的打算是攒一笔钱后回到家乡去做个小本生意,毕竟很多年起骑手都知道外卖这种工作是不可能干一辈子的。
另外一个同事老张,他的年纪在四十出头,这个年纪在骑手年龄中已经算大龄骑手了。他在在成为外卖骑手之前所从事的是餐饮行业。他自己经营着一家小饭馆,而这正是前者小李所设想的自己未来向往的生活。在早些时候,老张的饭馆生意虽然算不上兴隆但维持一家人的收入是没问题的。可新冠疫情的爆发导致饭馆生意逐渐凄凉进而倒闭,而他最初也尝试着去找份正式的工作,可像他这样的背景:年纪大、学历不高、没有其他行业的工作经验,加上疫情时期本就紧俏的工作岗位,对他这样背景的人来说找班上简直是寸步难行。
(本人对就业岗位问题也有一定的发言权,以昆明为例,其当地的就业岗位可以说是特别单一。在本地的招聘网站中,除了专业技术性特别强的岗位外,其余90%的工作中90%的岗位都是与销售业务有关,我甚至可以“大胆”的将昆明的工作岗位分为三大类:有编制内的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销售岗位。)
像老张这样家里人上有老下有少的,自己还担负着几十万的房贷的情况下,在家多闲一天压力就大一点。就这样,他也选择了入职门槛相对较低的外卖行业,因为他的生活压力比绝大部分人都要大些,因此他每天从早高峰就开始送早餐,加上中间的午高峰和晚高峰时期,他一直要送到午夜夜宵时段过了以后才回家休息。他说,虽然身体上更累了,但至少生活的负担能让我稍微喘的过气来了。而据他所说像他一样在疫情期间因为生意倒闭而失业的同行还有千千万,大家都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继续生活着,与艰难的生活较量着。
我之所以引用小李和老张的例子,除了令我印象深刻外,还因为他们的现状也是我身边认识的大多数骑手的现状。在近百万美团外卖骑手中,他们是占比最多、选择外卖工作初衷最相似的群体。像小李为代表的年轻骑手们都对未来带有憧憬,可是对脚下的路又感到迷茫,于是便想着不管怎样我边挣钱边慢慢想吧,反正有钱总是没错的吧。而像老张的他们似乎早已被生活磨去了棱角,现实让他们早已把心中的憧憬与美好打碎在地,不被压力拖垮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这未尝不也是一种胜利呢?
2)女骑手
而没有上大学的年轻女性们,她们会选择相对“正式”一些,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体力劳动的工作。而中年女骑手这个群体,她们在之前都是从事小本经营或者在公司餐馆有个能养家糊口的工作的群体。疫情来了后随着公司的裁员或者倒闭她们也不得不重新寻找工作,可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年纪且学历上也没有优势,找一份正式的工作和上面提到过的老张那样的中年男性群体比难度有过之无不及。于是,外卖也成了她们本没有多少选择的选择。
我目睹了一些本不擅长于使用智能手机的中年妇女们开始咬着牙慢慢熟悉外卖APP的操作方法:如何抢单、如何看导航……我甚至看到过一些身上背着自己孩子边骑着车在马路上“狂奔”的女骑手们,她似乎早已忘记了骑车安全的重要性,似乎车速只要慢一点,生活的压力就离她更近一步。
到这里我或许可以得出一个玩笑式的结论:从事外卖行业的人数数量与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好坏成反比。
3)自由骑手
我之所以将这个群体命名为“自由骑手”,主要是由从他们的性格和生活现状两方面决定的。
从生活现状来看,这一批骑手和我们在前面女骑手那一段中大学生骑手群体有相似之处。2020年美团官方曾发布了一个骑手就业报告,在此报告中显示:在近300万骑手中,90后占据了半壁江山,大专及以上学历骑手的占比达到24.7%,比上一年提升了6.7个百分点,其中更包括6万研究生及17万本科毕业生。这还只是2020年的数据。在经过新冠疫情、经济持续低迷、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而工作岗位没有增加的严峻形势下,大学生骑手的数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乍一看这个数据大家肯定会感到吃惊,甚至会再次联想到如今大学生是否越来越不值钱的疑问,但这里有个细节需要我们做出区分,我曾在第一部分描述过美团外卖的配送形式主要分为全职和兼职两种主要类型,两者从事不同配送形式的群体其出发点自然而然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而大学生骑手就主要集中在了兼职这一形式。他们依旧坚信自己的价值不止于此,目前从事外卖兼职只不过是在找到合适工作的过程中解决自己日常生活开支的过渡阶段,而不会永远停留在外卖行业。
4.外卖骑手视角下所看到的一些社会现象
除了上述要叙述的主要方面外,我还想简单叙述一些在这三个月实践中包括在昆明爆发疫情期间所观察到的外卖行业所带来的一些社会现象。这个章节的内容大部分是本人从外卖行业视角出发而观察到的整个社会发生的一些细微变化而没有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难免带有一些不谨慎的观点在其中,仅供各位讨论交流。
从客户角度出发,目前订外卖的客户大部分集中在年轻人中间,并且随着外卖行业的不断发展,他们的生活方式在某些程度上也发生了改变。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在普通订单中,大部分中年人订外卖的主要类型集中在生活用品与农产品方面,而年轻人们却基本上购买不用自己加工可以直接食用的各种美食为主。
在商家方面,我观察下来目前市面上基本所有餐饮业的商家都开通了外卖配送服务,有些商家的外卖服务销售额甚至能达到该商家这一天至少一半的营业额。因此我常常能看到这样一些商家,在他们的店铺里客人的上座率并没有很高,而外卖的订单数(每个外卖订单都有一个给骑手取餐的号码,一般来说这个号码的大小就代表了目前为止这个商家外卖的订单数)却早已达到了上百单。更有甚者一些商家为了节省经营成本,直接放弃堂食业务转而选择一件面积较小的铺面专门从事外卖销售业务。例如,在本人所负责配送的范围内有两个地方的美食城,其所专门从事的外卖服务的商家数量早已远远超过还开设堂食服务的商家们。这两处地方也由此成为了大部分外卖骑手们的聚集地,外卖商家多即代表着订单数量也要比其他区域多一些。
写在结尾
总的看来,外卖行业在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将会一直持上升阶段,所从事该行业的人员数量也将不断扩大,可随之而来的各位骑手们的关心的收入水平、工作保障待遇能否提高得到完善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或许也可以说因为这个工作本身的灵活性、暂时性等特点使它本就难以成为一个在各方面都逐渐完善的工作也未尝不可。对于外卖行业何去何从,仍然需要我们做出进一步的调查与研究。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