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4.09.11
“开Powerful的时候我们才刚毕业,所有的圈子、人脉和资源都在学校附近,在那里开店比较接地气一点,能以低成本获得最大的传播价值,”马佳佳说,“现在看来,20平方米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客人一多就转不过身来。”
用好玩重新定义情趣用品
一般人创业的时候,多多少少总要做些市场调查,研究市场需求,然后再去迎合市场。
这样的做法在马佳佳看来是不太靠谱的。因为很多时候,其实用户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是需要有个人来告诉他们,什么东西是最新潮,最酷爆的。恰好,Powerful就能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些好玩的东西。
新潮好玩的导购标语,年轻专业的店员,开心地拿着情趣用品在体验墙前留影的顾客,所有的一切,满满地洋溢着青春气息,颠覆了人们对成人用品店固有的晦涩印象。
马佳佳还记得,有次他们为了给一哥们儿买礼物,几个人一块去了成人用品店,可到了门口的时候,大家都不肯进去,最后马威冲了进去。“那个成人用品店非常非常灰暗,里面有一整面墙,上面的标语特别雷,比如持续坚挺99小时什么的。这种小店每年的收入大概有六七万元。”
而Powerful每个月的营业额,就有六七万元。
有调查显示,国内情趣用品市场年销售额为50亿元,但是市场需求却超过150亿元,2015年整体市场需求甚至会超过500亿元,这意味着,情趣用品是一个亟待开发和培育的市场。
中国人性教育缺失,即便到了大学里接受性教育,也还是老师们在说,一个人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后发育而来的。“这是非常滞后的,哪个十几二十岁的成年人愿意去听这些东西?”
“同性恋亚文化或者性情话题的亚文化都属于文化范畴,而不是一个两性的范畴,所以绝大多数年轻人消费的是亚文化,是一个性情的话题。”比如说,人们会在重阳节登高、赏菊,而菊花又是同性恋亚文化里一个很火的象征,所以去年重阳节的时候,Powerful做了一个“后庭产品半价”的活动。“这时候顾客消费的就不仅仅是两性用品。”马佳佳说。
不花一分钱的网络营销
“对方辩友,古来圣贤皆寂寞,而圣贤之辈多半是男人,所以谁寂寞不是很显然吗?”
“圣贤之辈多半是Gay,不也有很多诗人‘停车做爱枫林晚,日照香炉生紫烟’吗?”
这两段台词来自爆笑辩论赛视频《就这么活生生地毕业了》,辩论双方就男人更寂寞还是女人更寂寞展开了一段探讨。视频上传到优酷网后,点击量近60万,更有围观网友笑称“被掰弯”。马佳佳表示,这是他们特地为Powerful量身定做的一个宣传视频,视频的火爆也在预料之中。
如果说开业前的各种策划不过是场前戏,热闹过后,怎样保证经营的持久性,就是马佳佳和搭档马威最关心的问题。
人的性需求应该得到合理释放毕业生选择创意情趣体验店作为创业方向,年轻顾客追捧创意情趣用品自用或作为礼物送人,年轻人对性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变化。性不再是情色的、隐晦的,而是日常的,有趣的。
与上一代情趣用品店的经营者不同,马佳佳更加坦率直白,乐于开诚布公地聊性话题。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她给孟飞送上一个飞机杯。4月6日,节目播出后,马佳佳送情趣用品的截图迅速被各大媒体转载,引来强烈反响。
马佳佳的这种观念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想给Powerful投资的机构有很多,但考虑到Powerful的品牌自由度,马佳佳更倾向于接受来自个人的天使投资。在那之前,马佳佳把巩固品牌形象放在了首位,整个3月,她都在为朝阳路主题新店的开张事宜和推出App忙碌着。3月底,朝阳路的主题体验店重新开张营业。
“虽然以前的店口碑很好,但相对而言,那是更适合朋友一起去玩的店,大家不会有我要和我爱的人一起来的那种温馨的感觉。所以新店的装修风格偏暗色调,营造一种夜晚的感觉。而在三里屯的旗舰店则偏明亮一些,有种糖果的感觉吧。”马佳佳说。
对话马佳佳
最难复制的Powerful的“神”
问:Powerful开在学校附近时,主要是哪些人在消费?
马佳佳不会。因为物以类聚,喜欢我们东西的人从一开始就知道我们是什么样的。而且我们本身就不是什么色情或者黄色的东西,我们本身就是很阳光健康的人,所以我们卖的东西,我们吸引到的人也都是这样的。
问:传统观念中,情趣用品和两性问题是比较私密,那在你的创业路上,有你很在乎的人给你泼冷水吗?会不会有亲友认为你离经叛道?
问:你觉得Powerful的成功可复制吗?
马佳佳如果说只是复制我们店的铺货、规格,整体的视觉和装修风格,那是很容易的。但是再深层一点的品牌概念、内涵或者公司的感觉是很难复制的,因为别人很难做出我们这样的感觉。而且我们对每个店员都有很高的要求,他得知道一个度,顾客进来,要怎样让他感到不尴尬,又要让他觉得这些很敏感的事情很好玩、不无聊,这对一个人的情商有很高的要求,也是做销售的最高要求。
问:你觉得你是“北漂”吗?
马佳佳不是,就是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没有“北漂”的这种概念,我也不知道到底怎样去定义“北漂”。很多人死也要留在北京,这是没有活明白,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他没有把生活的一些层面看透,还是局限在“我需要用一种物质,我需要在某个城市才能够证明我自己”。他有这样的心态,就说明他没有对自己的生活有很准确的定位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