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1999年以来,乌克兰经济总体保持高速增长。全球金融危机对乌克兰实体经济部门产生严重影响,导致乌克兰经济急剧下滑。目前乌克兰经济金融等指标逐步趋近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由于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性高、实体经济现代化程度低和先进技术引进不足、经济结构优化困难大等因素影响,目前乌克兰实体经济的发展依旧不乐观。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我们发现乌克兰未来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主要表现为:乌克兰国内有相对较大的不饱和市场,工业现代化在新技术条件下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农业具备较大发展潜力。2011~2012年,乌克兰经济的完全复苏很有可能实现,当前形势下重视乌克兰研究对中乌经贸合作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乌克兰,经济形势,结构调整
【作者简介】米军,1972年生,浙江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聘教授,乌克兰研究中心研究员;黄轩雯,1987年生,浙江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金华321004)
一乌克兰的经济形势
1999年以来,乌克兰经济总体保持高速增长,各分项指标也保持良好增长态势。银行业在金融业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00~2008年期间银行资产每年保持稳定增长,其资产总额占金融业总资产将近95%,占GDP的96%。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年底经济急剧下滑。同时,2009年银行资产同比降低4.9%。从2009年下半年经济增长低位回升,目前逐步趋近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乌克兰总体经济增长状况详见图1。
图12006-2010年乌克兰各季度经济增长状况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乌克兰经济部门产生严重影响
早在2008年中期危机的影响就已经显现出来,之后工业生产和商品进出口增长率出现显著而持续性的下滑(详见图2)。
图22008年7月~2009年6月乌克兰工业生产、商品进出口增长率(%,同比)
1.从工业总产量看。2009年上半年工业总产量出现了明显下滑。2009年上半年工业总产量和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4.1%,其中,制造业总产量则同比下降30%,尤其是运输设备生产业(主要是汽车制造业)遭遇了最严重的打击,总产量下降了64.7%,由于销售量暴跌,该行业生产实际上接近停滞。金属和化工行业作为国家经济最重要的部门,也遭到了严重打击,总产量分别下降了45.8%和37.3%(见图3)[1]。
图32009年上半年工业总产量增长率(%,相较于2008年上半年)
与2009年5月相比,尽管6月工业生产形势出现了些许好转,但是该增长包含着明显的季节性成分在内,与2008年同期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程度的差距。到7月份,乌克兰国际收支基本恢复了平衡,经济形势开始恢复稳定。个人银行储蓄总量增长了20~30亿格里夫纳,但是因为在危机期间公众从银行体系中总共提取了900亿格里夫纳,储蓄额的小幅增长不足以使公众完全恢复对银行体系的信心[2]。
3.资本投入继续减少。资本投资对于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危机爆发前乌克兰资本投资连续几年保持增长,2007年资本投资比上年增长了29.8%,然而到2008年投资下降了2.6%,2009年一季度资本投资相较2008年同期下降了22%。近几年,流入乌克兰的国外直接投资并没有成为资本积累的有效途径,因为大部分国外直接投资都参与到收购新企业、公司股份并购等公司权力再分配业务,只有少量资金投向实体经济,转换成生产力和生产资料,拉动经济增长。
4.银行风险加大,资本外流严重。根据世界银行报告,受金融危机影响,银行风险随之加大。这主要是由于贷款投资组合占GDP比例由2004年的25.4%上升至2009年的78.4%,而同年存款占GDP比例仅为35.8%,并且其存款结构缺乏稳定性,将近1/3为短期存款。同时,资本外流严重。根据乌克兰国家税务总局提供的数据表明,2008年由银行吸收的175亿美元资金通过各种途径流向国外或是在国际货币市场上从事投机活动。其中,27亿美元以支付进口商品或是服务的方式流出,但没有任何商品或是服务进口到乌克兰;46亿美元通过直接投资和证劵投资的方式流出。另外,由于众多保险、租赁公司的关闭,2008年非银行业资产占GDP比例不足10%,该比例2009年更是进一步下滑[5]。
5.2009年上半年经济唯一亮点是农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尽管农业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波及,但是它依旧实现了正增长。由于农业受世界价格波动影响非常大,因此在金融危机下,农业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显得尤为重要[6]。
(二)2010年以来的乌克兰经济
从2009年的第三季度,乌克兰的经济下滑就有所减缓;进入到2010年,季度增长率恢复到正值。到2010年第三季度实际GDP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达到3.4%,而与第二季度相比(扣除季节性因素)增长率达到0.1%。工业生产在2010年相对较高的增长率主要是由于2009年的基数比较低。其中,2010年,工业产出指数增长11.0%,而2009年则下跌了21.9%。2010年,工业生产增长最大的贡献来自于出口导向型工业(增长约7.6%~11.0%)。这主要是外部需求的增长推动了石化行业(同比增长率达21.5%)和机械工程(增长率达34.5%)增长,而实际工资逐步增加,促进了国内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从而促进了工业生产增长[7]。
价格指数增长放缓。2009年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率达到12.3%,而在2010年下降到9%(详情见图4)。
图4乌克兰2009~2010年消费品价格指数和生产品价格指数
银行业将逐步走出困境,恢复盈利,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贷款。伴随着国家促进经济的调控政策实施和经济增长,居民对银行业和本国货币信心有所恢复。2010年的存款总额增加了26.3%(其中,本币存款增加了38.2%,外币存款增加12.8%)。存款的增长为银行贷款的复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乌克兰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三次降低了贴现率,从年初的10.25%削减到7.75%。本币的存款利率从2009年12月份14%下调至2010年12月份的8.1%;同期,本币贷款利率从19.6%下调到15.0%。2010年银行业恢复贷款业务,银行总贷款余额增长了0.9%,本币贷款增加了10.6%,其中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增加了7.8%。银行体系的监管有所改善。据乌克兰央行资料,2010年,乌克兰银行业资本增长了18.5%,银行亏损减少到130亿格里夫纳(与之相比,2009年达到了384亿格里夫纳)。尽管银行业的恢复迹象显著,但银行业仍然面临着不良贷款较高、法律制度仍然不健全等问题。根据乌克兰央行数据,截至2010年年底,乌克兰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达到11.2%。在贷款人权利的保护方面、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问题较为严重[8]。
尽管2010以来乌克兰经济有所恢复,但乌经济仍处困境。这主要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刻不容缓,能源改革、税收改革、土地改革、分配制度等方面改革等任务艰巨,通胀一直居高不下。政局动荡给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依然没有消除,世界经济形势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日趋凸显。然而,未来乌克兰经济仍不容忽视,潜力依然巨大。
二目前乌克兰实体经济的发展依旧不乐观
(一)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性高并且越来越大
乌克兰期望通过吸引和利用外资,实现进口替代和扩大出口创汇,增加税收,从而增加财政收入,进而改善国家宏观经济状况和实现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平衡。
(二)实体经济现代化程度低,先进技术引进不足,劳动生产增长率偏低,财政投入不足
独立以来,乌克兰的财政状况一直不佳,财政始终赤字累累,投资得不到增长,不仅基本建设投资曾连年减少,对科研、技改的投入明显不足。目前,乌克兰对科研的投入已远远不能满足对科技发展的最低需求,甚至不能保证科研人员的工资及日常办公开支。据统计,乌克兰科研人员的人均费用仅占欧洲其他国家科研人员的1/40。由于科研人员的待遇普遍降低,科研工作环境持续恶化,大量高水平科技人才严重流失。加之国民经济长期处于危机之中,科技潜力因此而急剧萎缩。科技实力的下降无疑已成为乌克兰工业结构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一些技术设备老化、大型军工企业在“军转民”过程中需要国外的先进技术,才能实现转变。独立以来,由于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明显不足,落后的工业结构导致劳动生产增长率偏低。
(三)经济结构优化困难大
自独立以来,乌克兰经济结构畸形以及轻重工业分布严重不均衡的局面没能得到根本改观。
三乌克兰未来经济发展潜力及近期形势展望
(一)乌克兰未来有较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我们发现乌克兰未来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主要表现为:
1.乌克兰国内有相对较大的不饱和市场
乌克兰在独立后的整个期间一直采取依赖出口的发展策略,忽略了国内市场的发展。由于乌克兰国内生产过于依赖外部市场,当国际金融危机来临以及世界经济增速放慢,乌克兰的主要出口商品也将受到较大的影响。据乌克兰中央银行的数据,乌克兰产品出口在2008年第四季度暴跌,这一下滑趋势一直延续到了2009年上半年。另一方面,乌克兰国内存在相对较大的不饱和市场。1990年以前,乌克兰居民购买的轻工产品有80%是乌克兰本国生产的,而现在国产轻工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则不到30%,进口产品接近70%。未来乌克兰致力于扩大内部市场,增加国内商品在消费市场上的份额的空间较大。然而,国内市场的开拓,依赖于国内需求的增加及社会保障支出的扩大。目前,乌政府为刺激内部需求,进一步提高了国内工资收入水平。
2.工业现代化在新技术条件下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
(1)乌克兰科技基础雄厚,劳动力素质较高
乌克兰是独联体国家中科技实力仅次于俄罗斯的科技大国。它有数百家企业和数十个科研单位涉及航天技术,在地球通信卫星、地球和海洋资源卫星、空间遥感,小卫星应用等方面也拥有巨大的科技潜力。设计和生产的运输机和客机在国际航空市场居重要地位。其中最新型AH-70运输机采用多项“世界第一”的工艺,据称在未来20年内将保持该机型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乌克兰的造船业,特别是军舰制造业,具有很高的水平,它有能力建造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一切舰艇。乌克兰以军工为主体的机械制造业比较发达。包括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功能材料、人造超硬材料等范围广泛的新材料研制和生产是乌克兰的强项。乌克兰的焊接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从材料、设备到工艺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和学派。在钢轨和高强度合金焊接工艺和设备,大厚度钛及其合金的焊接技术工艺和设备,高频焊接制管工艺,太空焊接技术和工艺,水下机械化焊接,金属和非金属原料之间的焊接,都具有世界领先的技术。乌克兰农业科技具有重大的潜力,在优良冬小麦育种、玉米、甜菜育种,优良牧草,高产高质的欧洲大甜樱桃的育种方面有独到之处。
乌克兰还拥有数量庞大的科研机构和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乌克兰现有科研机构1452个,其中科学院系统372个,行业系统831个,高校175个,企业界74个[12]。乌克兰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研究机构逐年增加,由2000年的131个增加到2006年的178个(由科研机构总数的8.8%增加到12.3%)。尤其是经济科学领域增加明显,从51个增加到75个。此外,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科研机构数量也在增长,2006年达到科研机构总数的31%。科研人员的年龄结构出现了一些变化,即40岁以下的科技人员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此外,乌克兰有着较高的文化教育水平,有完整的教育体系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劳动力总体受教育水平较高。
(2)大工业体系相对完整,具备工业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
3.农业具备较大发展潜力,为乌克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性作用
乌克兰一直以来被称为欧洲的粮仓,具有农业发展的优越条件:其一,自然条件优良。乌克兰是原苏联以及东欧各国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拥有适于种植业、养殖业和渔业发展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乌克兰农业经济一直比较发达。其二,农业科技基础雄厚。一方面表现为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程度高;另一方面,农业科研基础好,农民的文化和科技素质普遍较高。近年来,乌克兰农业科学院与独联体各国和欧盟、波兰、美国等多个国家的科研人员合作,在动植物遗传育种、微生物农药新品种的开发、农业生态环境监测、草地植物综合保护、核辐射与动植物生理等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其三,农产品出口居欧洲前列。自乌克兰实行土地私有化以来,农业私有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近年来,政府在政策、金融方面为农业发展大力提供支持,为农产品出口创造了积极的条件[14]。同时,乌克兰政府还十分重视农业的国际合作,正在采取措施,在农业贸易、科技交流和吸引外资等方面进行努力。一些欧美国家和跨国公司已在畜牧、园艺等方面进行投资开发。
(二)乌克兰经济展望
当前,乌克兰主要依靠出口导向模式拉动经济,经济依旧是脆弱的。2011~2012年乌克兰经济可能会实现复苏,这主要是考虑到乌克兰的主要出口国俄罗斯和欧盟的需求会成为乌克兰经济复苏过程中强有力的推动力;但如果俄罗斯和欧盟经济复苏受阻,那么乌克兰经济的复苏也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尽管当前乌克兰国内财政紧缩、天然气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会阻碍经济复苏,但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乌克兰国内巨大的不饱和市场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内需求的回升,会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有力因素。尤其是随着国内商业法律制度的完善和银行危机的解除,财政和货币稳定性得到加强,2011年私人部门的投资有望恢复。因此,2011~2012年,乌克兰经济的完全复苏很有可能实现。
2011~2012年,乌克兰经常账户大致能维持平衡状态[15]。2011年乌克兰外部平衡状态受到有利因素和风险的共同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商品价格的上涨,将推动乌克兰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钢铁行业;同时,石油价格的上涨将使乌克兰贸易条件恶化并且削弱贸易平衡。除此之外,粮食丰收在推动出口的同时,也由于国内需求的复苏刺激了进口的增长。因此,2011年乌克兰经常账户能够大致维持平衡,直到乌克兰经济在2012年完全复苏。另外,随着乌克兰贸易投资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内灵活的汇率政策的实施,加上国外对格里夫纳升值的预期,将会为乌克兰带来大量的投资资本并且有助于提高出口,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金融账户的资本流出[16]。尽管现在乌克兰金融比较稳定,但是IMF的一揽子援助计划依旧对乌克兰对外清偿能力和保持对格里夫纳的信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当前形势下重视乌克兰研究对中乌经贸合作的意义
(责任编辑向祖文)
注释:
[1]AleksandrVlasiuk.TheWorldFinancialCrisisandPrinciplesofAnticrisisRegulationinUkraine//ProblemsofEco-nomicTransition,2010,53(2).
[2]同上。
[3]同上。
[4]同上。
[5]“StrategicChoicestoAccelerateandSustainGrowth-UkraineCountryEconomicMemorandum,”DocumentoftheWorldBank,August31,2010,p.16.
[6]AleksandrVlasiuk.TheWorldFinancialCrisisandPrinciplesofAnticrisisRegulationinUkraine.
[7]НациональнийбанкУкраини,ДепартаментмонетарнойполитикиМонетарнийоглядза2010.
[8]国际金融机构论坛,乌克兰银行业前景,2011年2月。
[9]成键:《俄乌油气关系新走向》,载《中国石油石化》2010年第5期。
[10]何卫:《乌克兰产业结构调整困难重重》,载《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年第6期。
[11]何卫:《乌克兰产业结构调整困难重重》。
[12]常华锋等:《中国对外投资促进国别/地区系列报告—投资乌克兰》,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2009,第43~44页。
[13]常华锋等:《中国对外投资促进国别/地区系列报告—投资乌克兰》,第88~89页。
[14]同上,第86页。
[15]RalfWiegert,“Ukraine,”UkraineCountryMonitor,(January2011),p126.
[16]“UAH:SeeingMedium-TermAppreciation,”March2011,www.emergingeuropemonit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