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现状应用需求及竞争格局状况(附企业地位及技术实力)

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主要包括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本身具备明显的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特征。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报告显示。智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几乎关联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生产投资类产品的大部分企业,产业链整体具有上下游产业关联度高、应用领域广泛、技术壁垒高及客户定制化的特点。如智能装备制造过程中需要的重要基础机械(制造装备的装备),主要涉及数控机床、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设备等。智能装备制造业的产品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电源、锂电池、消费电子、通信、物流等。

1、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目前,我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的经营模式主要有销定产、直销、采购与成套设计相结合三种。

(1)以销定产

智能装备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汽车、医疗器械、机械设备、仓储物流等多个领域的产品生产,设备的功能、结构、技术参数等需求需要与不同行业客户的不同工艺要求相匹配,具有明显的非标准化和定制化特征,因此智能装备制造的经营模式主要为订单式生产模式,简称以销定产,即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根据客户具体的订单需求量和交货期要求确定生产任务和指标。

以销定产能够有效降低库存,订单不饱和则调整生产,加工后续产品会应用到的通用组件,缩短后续产品的制造交付周期。

(2)采购与成套设计相结合

从国际上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的业务模式看,主要分为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欧洲模式三类。其中,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业的业务模式最接近美国模式。

类型

模式特点

模式介绍

美国模式

采购与成套设计相结合

制造商基本上不生产关键零部件和机器人本体,而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研发设计,所需机器人本体和零部件通常通过工程公司对外采购,再由制造商制造成套设备。

日本模式

产业链分工发展

行业参与者以开发、生产关键零部件和新型机器人为主要目标,其子公司或合作的设备制造商设计制造各行业所需要的自动化成套设备。

欧洲模式

总包-分工模式

设备关键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和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全部由制造商内部分工完成。

(3)直销

国内智能装备制造业的销售模式主要为直销模式,营销流程主要为技术洽谈、商务谈判、合同签订、产品交付、验收及款项结算。其中,大部分订单依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持续获得长期合作客户的惯性采购,或与合作客户共同挖掘自动化建设需求,按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少部分订单依靠业务人员开发新客户,以新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或以现有产品满足新客户需求。

2、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智能制造市场

近年来,在“工业4.0”的引导下,全球工业制造技术正推动各国制造业的生产方式逐渐从手工生产、半自动生产发展为自动化生产,或从自动化生产发展为智能化生产,实现工厂智能化。在全球制造业产业变革的进程里,制造业对生产设备和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需求越来越强烈。据MarketsandMarkets数据显示,在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2020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为2147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快速增长至384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2.38%。

(2)中国智能制造市场

在制造业产业升级及装备制造产业链上先进技术的推动下,国内制造业生产方式也逐渐向自动化生产、智能工厂的生产方式转变,新能源汽车、3C消费电子等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加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

根据《中国制造2025》、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型工业化等政策,我国智能制造对于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越来越重要。因此,我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增长速度加快,继2019年国内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产值规模突破两万亿元后,2020年预计达2.5万亿元。

与此同时,在国家对智能制造的大力支持下,全国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提高。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资料显示,2020年全国制造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有所提升,一级及以下的低成熟度企业数量减少10%左右,三级以上的高成熟度企业数量增加了8%左右。

其中,汽车制造业智能制造应用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二级、三级行业占比均位居全国首位。由此可见,我国汽车制造产业的智能制造能力水平保持领先优势。

3、智能装备制造行业下游市场发展现状

(1)消费电子

中国已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大国。随着集成电路、电子技术、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传统电子产品的智能化升级和新型消费电子产品成为消费电子市场的主要驱动力,3C消费电子产品的智能化和互联网特色越来越明显,促使消费电子产品向多元化发展,迭代变革周期缩短。

部分品类

市场概况

智能手机

5G手机的更新有望带动全球智能手机需求的增长。据IDC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3.71亿台,同比下降2.25%。但随着5G基建加速建设,5G智能手机普及速度加快,增强下游消费终端的换机需求,智能手机将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据StrategyAnalytics数据显示,2019年5G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870万台,按此计算2019年5G手机的出货占比仅为1.36%。据高通预计,全球智能手机制造商2021年的5G手机出货量将达4.5亿部,2022年出货量有望增长至7.5亿部。

PC

笔记本电脑发展多年来其市场规模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但随着笔记本电脑主流厂商差异化定位,新增及存量替换需求仍较为明显。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疫情期间,企业运营交流、学校远程授课、不出门的电竞娱乐以及各类商务活动以居家线上模式来完成,笔记本电脑需求持续增加,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也大幅增长。根据Omdia的预测,到2024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将增长至2.13亿台,2018年-2024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5.47%。

平板电脑

凭借着多方面优势,平板电脑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根据IDC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复苏,出货量达2,240万台,系2015年以来首次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消费市场出货量约1,760万台,同比增长6.73%,拉动了整体市场的回暖。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居家远程办公和在线教育等活动对平板电脑需求较大。根据IDC数据,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平板电脑的出货量高达3,860万台,同比增长了18.6%。预计随着平板在在线教育、远程办公、餐饮、医疗、交通的普及应用,未来平板电脑仍具有一定发展潜力。

可穿戴设备

以可穿戴耳机、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迅速,据IDC统计,2019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3.37亿台,同比增长89.0%。据Gartner预测,2020年全球用户在可穿戴设备上的支出将达到515.45亿美元。据IDC数据,2019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增长迅速,为9924万台,同比增长37.1%。

智能音箱

据StrategyAnalytics数据,2019年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达1.47亿台,比上年增长70%。据IDC数据,2019年中国市场智能音箱出货量达4589万台,同比增长109.7%。

(2)电源行业

具体来看,由于笔记本电脑电源适配器及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的充电器属于开关电源的范畴,该类开关电源凭借体积小、重量轻、转化效率高等优点,迅速成为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主流电源产品。因此,2020年,IT及消费类电子、工业控制、新能源占电源产业应用市场前列,市场占比约为51.45%、34.10%、5.37%;其次是LED驱动、新电动汽车,为3.03%和2.81%。

未来,随着GaN技术逐渐应用于电源产品,新型快充充电器将同时具备手机充电器、笔记本电脑电源适配器的功能,高功率密度、绿色化、智能化的小型快充充电器将推动电源市场持续增长。

(3)锂电池行业

1)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锂电池在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领域的应用逐渐加深,市场需求较大且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全球处于不同规划建设阶段的锂离子工厂共有181家,与上一年相比依然增加了50%以上。其中,2020年在建和规划的181家工厂中,有136家位于中国。

因此,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据MordorIntelligence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约为405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919亿美元。

2)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保持高速增长,体系品种日趋齐全,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在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储能装置的同时,工业智能化、军事信息化、民用便利化以及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城市的快速发展也推动锂离子电池制造设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2019年中国锂电池生产设备行业调研报告》,2017-2019年我国锂电设备制造规模(含动力锂电和消费锂电)由157.5亿元增长至216.3亿元,其规模迅速扩大。

(4)动力电池行业

动力锂电池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等工具提供动力的锂电池。而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肩负着引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积分合规、基础建设、交通运输等诸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产业政策趋于多样化和全方位,从而有效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及驱动系统行业的快速发展。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产量136.6万辆,销量达到136.7万辆;截止2021年1-9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16.6万辆和215.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倍和1.9倍。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加上全球锂电池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我国动力锂电池行业迎来强势发展时期。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中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逐年上升,从30.8GWh增长至80.0GWh,复合增长率达26.95%。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会带动上游动力锂电生产设备的发展。由于锂电池生产过程的工序复杂性、材料特殊性与多元性、工艺参数敏感性与高标准,智能制造装备是锂电池生产流程中的必要装备,其市场需求必将同步增长。

4、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市场竞争

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具有定制化特点,不同企业之间提供的智能制造方案或客户本身的定制需求差异较大,行业内各企业产品的具体应用行业、客户结构、产品规格、型号、功能、应用场景、技术路径等差异较大,且国内智能制造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各家公司的竞争以错位竞争为主,互相之间的直接竞争关系较少。

公司名称

业务领域

消费电子领域的产品类型

整线产品销售情况

先导智能

产品应用于锂电池、光伏电池/组件、汽车、薄膜电容器等,其中2018年至2020年锂电池设备收入34.44亿元、38.17亿元和32.38亿元,占比89%、81%和55%;3C智能设备收入0.30亿元、0.75亿元和5.61亿元,占比0.8%、1.6%和9.6%。

锂电设备包括:全自动卷绕机、隔膜分切机、智能物流线、化成柜及分容柜系统及锂电池设备整线解决方案等。

产品线包括锂电池设备整线解决方案。

赢合科技

产品运用于锂电池生产的各个工序,应用领域主要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而非消费电子;业务还包括电子烟。

涂布、辊压、分切、制片、卷绕、模切、叠片等锂电池各工序生产设备。

利元亨

锂电设备供应商,产品应用于消费锂电和动力锂电,2018年至2020年消费锂电收入4.44亿元、6.53亿元和10.75亿元,占比66%、73%和75%。除锂电设备,产品还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精密电子、安防以及轨道交通等。

消费锂电专机包括电芯检测专机和电芯装配专机,消费锂电整线全部为电池组装整线。

2020年起销售消费电池组装整线,并于2020年确认销售收入2,984.68万元,整线收入金额及占比较低。

博众精工

产品主要用于消费电子领域,2018年和2019年消费电子领域收入21.48亿元和18.20亿元,占比85%和86%;此外,产品还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家电、日化等。

自动化检测设备、自动化组装设备、自动化柔性生产线,还包括治具类产品和核心零部件产品。

以单机销售为主,单机设备可以配合其他工序设备和物料输送带共同组成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系统。

赛腾股份

产品主要运用于消费电子行业,适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智能组装和智能检测;报告期内,通过汽车行业智能装备供应商菱欧科技和集成电路行业晶圆检测设备供应商日本optima株式会社的投资,业务领域拓展到汽车(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及锂电池等业务领域。

组装设备和检测设备(针对手表、手机、无线耳机等)。

以单机销售为主。

兴禾自动化

报告期内收入主要来自于电源组装、电池封装、电芯制造和手机组装四大消费电子领域,电池封装和电芯制造也属于锂电制造领域。

电源组装整线、电池封装整线、电芯制造整段。

主要收入来自于整线的销售收入。

与此同时,在市场地位与技术实力方面,先导智能以其优异的产品品质、技术研发和快速的客户响应,在定制化设备领域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信赖,是全球高端锂电池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掌握生产动力锂电池电芯、储能锂电池电芯、数码锂电池电芯的全自动卷绕机、叠片机、成套整线设备以及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等核心技术,技术和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主要客户

市场地位

技术实力

单机和分段集成设备的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比亚迪、松下特斯拉、力神、三星、索尼、Northvolt等一线厂商;宁德时代系其重要客户,2017年-2020年1-9月,宁德时代对先导智能的设备采购金额分别为7.32亿元、2.80亿元、17.66亿元和9.73亿元。

多年来,先导智能以其优异的产品品质、技术研发和快速的客户响应,在定制化设备领域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信赖。2014年至今,先导智能自主研发的动力和数码锂电池设备在国际行业排名前列,同时也成为国家及省市领导参观考察的重点企业。十几年的技术与行业积累,先导智能的行业地位全球领先,已形成稳固且明显的品牌效应与优势。目前,先导智能定制化设备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并与下游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固且明显的品牌效应与优势。先导智能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锂电池设备生产企业之一,拥有行业内领先的产品质量、生产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

先导智能是全球高端锂电池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掌握生产动力锂电池电芯、储能锂电池电芯、数码锂电池电芯的全自动卷绕机、叠片机、成套整线设备以及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等核心技术,技术和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经过多年实践积累,在国内电容器、光伏、锂电池等行业成长和进口替代过程中,先导智能研发设计能力得到系统性的巩固和提升。2019年度,先导智能先后被国家工信部评为“2019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被江苏省工信厅评为“2018年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标杆工厂类)”、“2019江苏省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

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CATL、欣旺达、万向、光宇和孚能等。

赢合科技作为国内从事锂电池智能生产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头部企业之一,多年的研发技术沉淀以及经验积累构建了稳固的市场地位及品牌优势。赢合科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升级与创新使得产品性能和品质持续提升,产品获得了国内外一线客户的广泛认可。赢合科技的涂布机、卷绕机和激光切等核心设备已进入国内外一流客户供应链,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市场地位和品牌优势不断巩固。

赢合科技秉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投入技术创新,创建了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赢合科技先后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著名商标”、“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荣誉称号。赢合科技作为领先的锂电设备企业,具备行业领先的产品线布局及业务规模,对于锂电池整体生产工艺的理解更为透彻,一体化和集成化的研发创新优势明显,赢合科技已成功研制等延展率辊压机、STP数码全自动卷绕一体机、双工位高速叠片机等,大幅提升了锂电设备的自动化、稳定性、效率和良率等指标。

客户包括新能源科技、宁德时代、比亚迪、力神、中航锂电、欣旺达等知名厂商,其中,2017年-2020年,宁德新能源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8%、67%、74%和70%;积极开拓汽车零部件、精密电子、安防以及轨道交通等行业的优质客户。

利元亨是国内锂电池制造装备行业领先企业之一。最近三年,利元亨电芯检测设备销售额占同类设备的比例大约为11.65%、11.44%和16.53%,市场占有率较高。同时,利元亨是具备动力电池电芯装配、电池模组组装及箱体封装整线智能成套装备研发制造能力的少数厂商之一,最近三年,锂电池整线(主要是动力锂电)覆盖的工艺段数量持续增多、技术性能指标持续提升。

利元亨掌握了行业内前沿和核心技术,包括成像检测、一体化控制、智能决策、激光加工、柔性组装、数字孪生等核心技术等。在电芯检测环节,利元亨三层全自动热冷压化成容量测试机总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利元亨方形动力电池电芯装配线总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技术为利元亨在智能制造装备中的组装设备、装配设备、焊接设备、检测设备等具体运用提供了基础。

2020年1-9月,主要客户包括苹果、广达集团、富士康集团、胜利精密和东山精密;2017年-2020年1-9月,苹果产业链收入占比分别为85%、72%、73%和65%。

凭借优秀的产品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合理的产品价格和周到的产品服务,博众精工已经赢得了各行业客户的普遍认可,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博众精工已在行业内建立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良好的品牌效应。博众精工现已成为国内智能化生产解决方案领域行业领军企业之一,已成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3C电子产品整机装配生产设备)、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博众精工凭借专注、务实的企业精神,以开放者的姿态开拓创新,助力“中国制造2025”不断发展。

2017年-2020年9月,赛腾股份直接来自苹果公司的收入分别为4.17亿元、2.46亿元、2.84亿元及1.3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61%、27%、24%及11%;此外,赛腾股份还向立讯集团、富士康等苹果公司代工厂直接销售,该类收入金额分别为0.44亿元、3.47亿元、4.91亿元和7.43亿元,占比分别为6%、38%、41%和61%。

经过多年发展,赛腾股份已成为国内智能化生产解决方案领域的知名企业之一,与多家全球知名的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赢得了消费电子产品行业客户的普遍认可,在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赛腾股份是一家高度重视技术储备及研发投入的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领先的产品研发设计和定制化生产能力是赛腾股份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技术及研发设计团队则是保证研发设计能力持续提升的关键。赛腾股份目前已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硬件、软件和机械工程研发团队,凭借较为雄厚的技术储备,逐步建立起产品的技术优势,树立良好的行业口碑。赛腾股份的核心技术有高精密点胶、高性能异形贴标、气密性检测、托盘自动上料、高性能测量等。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伟创力、赛尔康、德赛电池、冠宇电池、三星SDI、韩国LG化学、宁德新能源等。

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公司在自动化设备制造领域积累了较多核心技术储备。同时公司持续根据自动化设备制造行业发展未来趋势及公司的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结合市场和客户需求,积极开展自主研发创新工作,不断丰富和完善现有核心技术,形成了新的技术储备。公司依托于软件技术和机械设计能力,通过自动化整合,形成应用型的核心技术,在电子消费智能制造和新能源智能制造的应用场景内实现各类自动化目标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随着马太效应凸显,我国转子压缩机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品牌集中。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转子压缩机CR3、CR5分别达到47.3%和66.8%,至2020年分别上升至73.6%和87.2%;到2023年分别进一步提升至78.2%和88.3%。从企业来看,美芝凭借着在成本控制和产品议价等方面的优势,近年来领跑国内转子

根据数据,2021年全球生命科学仪器市场规模达608.5亿美元。未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癌症、肾脏和甲状腺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创新疗法的发展,生命科学仪器将进一步增长,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1063.9亿美元,2021-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4%。

随车起重机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复杂度高,同时其还存在较高的人才、资金、资质和品牌等壁垒,行业整体门槛高,新入局者少。因此,我国随车起重机市场份额主要掌握在徐工、三一等少数头部企业手中,2023年CR2达到74.1%,CR5达到88.9%,行业集中度高,且市场呈现徐工“一家独大”竞争格局。

随着企业对于智能制造装备的需求增多,智能制造装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2022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由1.51万亿元增长至2.68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4%。2023-2024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延续增长态势,市场规模分别为3.2万亿元、3.4万亿元,增速分别为19.4%、6.3%。

随着应用领域拓展,近年来我国机器狗销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根据数据,2022年我国机器狗市场销量突破1万台,2023年我国机器狗市场销量进一步增长至1.8万台,增速超70%。

THE END
1.2024日化行业的发展规模精彩对决解析安装版v396.385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日用化学品行业(简称“日化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2024年,日化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一个新高。根据多方研究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日化行业的总市场规模预计突破万亿大关,年均增长率保持在6%-8%之间。这一数据不仅展示了行业的强劲增长势头,也反映了消费结构...http://www.lianjingshuai.com/post/4C579453.html
2.202420242030年中国家居日化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目录 一中国家居日化行业现状分析 3 1.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3 近年来中国家居日化市场规模变化 3 不同细分市场的规模占比和增长潜力 5 未来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6 2. 行业竞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227064.html
3.IIGF观点任国征王珏等: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政策建议...中国茶产业在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当下正处于将中国从“茶叶大国”建设为“茶叶强国”的黄金时代。本报告在课题组前期关于茶健康产业、茶文化产业、地方茶产业“十四五”规划内容研究以及整理的资料基础上,分析和总结2024年中国茶叶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和问题...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2/9261.htm
1.中国日化行业现状分析(全文)第一篇:中国日化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日化行业分析 一、日化行业概览 (一)定义 日用化工行业是生产与人的日常生活相关的化工产品的行业大类。广义的日用化工行业分为家用化工行业与其他日用化工行业;狭义的日用化工行业仅指家用化工行业。 (二)分类 按照传统的行业分类,日化行业习惯分为以下六大类; ...https://www.99xueshu.com/w/p0nhd1gntc1t.html
2.日用化工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日化调香师职业能力评价培训 调香师是日用化工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人才,他们的工作不仅涉及香水和化妆品的调配,还包括洗涤剂、个人护理产品等的香型设计。调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化学知识和敏锐的嗅觉,同时还要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为了满足行业对高素质调香师的需求,中国日用化工协会定期举办职业能力评价培训班,帮助学员掌握...https://www.feishu.cn/content/daily-chemicals
3.中国日化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第二部分各细分行业发展现状研究第八...中国日化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第二部分 各细分行业发展现状研究 第八章 洗涤用品行业市场发展研究 第三节 洗涤用品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吴堃 开通知网号 【摘要】:<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洗涤用品的需求和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近年来,消费者对洗涤用品的可持续性、多功能性、安全性的要求增强,因而在未来洗涤剂...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BSHZ201506001054.htm
4.青岛日化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工资待遇人才需求发展趋势...行业报告: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日化 +10% 化妆品 +5% 护肤 +3% 医药 +8% 护肤品 +1% 生物科技 -3% 找客户:行业名企 青岛人气公司Top500 青岛“城阳区”人气公司 青岛“市北区” 青岛“日化”人气公司 化妆品 护肤 医药 护肤品 生物科技 生物科技/生物工程 制药/药业 制药 OEM ...https://www.jobui.com/salary/qingdao-all/ind-rihua/
5.息烽县生物天然日化产业园建设项目图表9 我国日化行业产品结构 数据来源:Euromonitor、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化妆品市场现状 个人护理产品-化妆品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欧美及日韩大牌化妆品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开拓下,国内消费者的化妆品消费理念逐步增强,国内化妆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15-2020年我国化妆...https://www.xifeng.gov.cn/tzxf/tzxm/202302/t20230207_78142353.html
6.中国牙膏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战略分析报告锐观网一、中国日化的难题和创新 二、中小日化企业品牌管理主要问题 三、中小日化企业品牌突围攻略 四、日化渠道变革趋势与应对策略 五、中小型日化企业营销策略 第三章 中国牙膏行业分析 第一节 牙膏行业发展概况 一、我国牙膏行业发展概况 二、我国牙膏行业现状分析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2210756.html
7.国内日化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国内日化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C2CC中国化妆品网讯2011年,我国日化(包括化妆品、个人清洁用品、洗涤及家居护理用品)市场容量约1800亿元,2012年超过2000亿元,仅次于美国,2006年~2011年复合增长率11.7%,是全球日化行业增速最快的地区。其中,2011年,我国化妆品(护肤品、彩妆、香水等)市场容量约1075亿元,2012年超过1200...https://www.c2cc.cn/news/62222.html
8.洗护产业50年:一袋洗衣粉如何撬动千亿大市场?根据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洗护用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712.94亿元。从2011年-2017年中国洗护用品的行业市场规模数据来看,中国洗护用品行业市场规模一直在稳定增长中。未来中国洗护用品行业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数据来源: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 4. 行业现状 ...https://36kr.com/p/1725379133441
9.日化行业现状怎么样(2024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财报对比)主打海洋护肤理念,从事化妆品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旗下拥有“珀莱雅”、“优资莱”、“悦芙堤”、“韩雅”、“悠雅”、“猫语玫瑰”、“YNM”、“彩棠”等品牌;公司打造的爆品黑海盐泡泡面膜获“抖音美容护肤榜”第1名;19年日化行业收入31.16亿元,营收占比99.77%。 两面针(600249):两面针2024年第二季度...https://m.southmoney.com/gupiao/glg/202410/54853700.html
10.婴幼童化妆品行业研究:消费升级助力发展,风靡云涌谁主沉浮1、我国现状:婴幼童化妆品行业成长,格局涌动 1.1 概况:幼儿皮肤屏障不完善,日常护理具有自身特性 婴幼童是指 0~3 岁幼儿及 11 岁以下的儿童。因婴幼童皮肤较为娇嫩、且身体处于生长发育中,因此婴幼童日化成分较为温和、严禁含有激素,并且 能起到日常皮肤护理、预防出现因皮肤屏障受损或不足产生的皮肤问题。尤其 ...http://news.baobei360.com/research/2021-08-24/10011495.html
11.国内化妆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精选8篇)化妆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2004至2011国内化妆品市场,整体年复合增速到达了12%,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而护肤品类的增长速率、消费渗透速率又是其中最快的。2012年,国内化妆品类零售额突破了2000亿元大关,中国顺利晋升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专家们预计中国的化妆品市场规模将在2017年突破4000亿人民币。在国内化妆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3r5ps72.html